佛陀舍利在中國
一九八七年四月二十八日、五月二十九日,中國佛教協(xié)會趙樸初會長,先后向中外記者宣布,在北京云居寺雷音洞、陜西省扶風縣法門寺發(fā)現(xiàn)佛舍利,引起佛教界及社會各界的極大關注。本文擬就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即我國在建國前,哪些地方保存有佛的舍利?建國以后,又有哪些重大發(fā)現(xiàn),作一概述,以響讀者:
一、建國前保存的佛舍利
《阿育王傳》載:〔佛寂百年后,有阿育王出世,取前舍利,夜役鬼神,碎七寶末,造八萬四千塔。尊者耶舍,舒指光八萬四千道,令羽飛鬼各隨一光盡處,安立一塔。于一日中,遍南瞻部洲,震旦國者,一十九所。〕這十九所塔的分布情況,《法苑珠林》三十八卷記載如下:
一、西晉會稽鄮縣塔
二、東晉金陵長干塔
三、石趙青州東城塔
四、姚秦灑東蒲坂塔
五、周岐州岐山南塔
六、周瓜州城東古塔
七、周沙州城內(nèi)大乘寺塔
八、周洛州故都西塔
九、周涼州姑臧故塔
十、周甘州刪丹縣故塔
十一、周晉州霍山南塔
十二、齊代州城東古塔
十三、隋益州福感寺塔
十四、隋益州晉源縣塔
十五、隋鄭州超化寺塔
十六、隋懷州妙樂寺塔
十七、隋并州凈明寺塔
十八、隋并州榆社縣塔
十九、隋魏州臨黃縣塔
在這十九所塔中,建國前只留下西晉會稽鄮縣塔,在今浙江省鄞縣鄮山阿育王寺。寺建于東晉義熙元年(公元四零五年),原名廣利寺,梁武帝賜名阿育王寺。據(jù)《鄞縣志》,寺內(nèi)供奉的佛舍利塔,是西晉太康三年(公元二零八年)并州(今山西太原市)僧劉薩訶發(fā)現(xiàn)的。塔青色,高一尺四寸,廣七寸,五層四角形。東晉義熙年間安帝始構亭保護。該寺建筑規(guī)劃之宏大,供奉舍利塔的舍利殿之壯嚴,在國內(nèi)首屈一指。前來瞻仰佛舍利者,終年絡繹不絕。因為此塔是傳來我國十九座佛塔中唯一幸存者,所以彌足珍貴。又此塔靈異傳說頗多,據(jù)印光在法師《阿育王佛舍利塔記實》寫道:〔晉武帝時,有僧慧達(一),禮拜祈求,從地涌出,遂建育王寺,其塔中舍利,歷朝屢著靈異。平時塔門常鎖,有欲睹舍利者,先通知塔主,塔主請塔出,可跪而睹之,塔高一尺四寸,周圍亦尺余。塔之中,內(nèi)空,中懸一實心鐘,鐘底正中有一針,舍利附于針端。四面有窗,華格攔遮,手不能入,即于華格孔中睹之。其舍利之形色大小多少,均無一定。平常人睹,多見是一粒,亦有見二三粒者。有見舍利靠于鐘底不動者,有見一針下垂至寸許者,有見忽降忽升忽小忽大者,有見青者黃者赤者白者,及一色之濃淡不同,并二色相兼之各種異色者。有見色氣暗然者,有見色氣明朗者。不獨人各異見,即一人亦多轉變不一。又有見蓮花及佛菩薩像者,亦有業(yè)力深重,完全無所見者。見其小時,每如小綠豆大,亦有如黃豆大,棗大者。明萬歷年間,吏部尚書陸光祖,篤信佛法,極力護持,與親友數(shù)人來睹,初見如小豆大,次如黃豆大,次為棗大,次為瓜大,次為車輪大。光明照耀,心目清凈。時舍利殿壞,塔供庫房,陸遂發(fā)心重修塔殿。披親友所見亦甚好,但不如陸之神異。〕
建國前我國保存之佛舍利,除鄞縣阿育王寺外,還有北京西山靈光寺的佛牙舍利。
一九00年八國聯(lián)軍入侵北京時,西山靈光寺內(nèi)之遼塔──〔招仙塔〕和全寺建筑,都被侵略者的炮火所毀。寺僧掃除瓦礫,得露盤有文曰:〔大遼國公,尚父令公、丞相大王、燕國太夫人鄭氏造,咸雍七年(公元一0七一年)八月工畢〕。旋于塔基,多獲一石函,啟視有沉香匣,內(nèi)貯佛牙舍利一顆。匣上書曰:〔釋迦佛靈牙舍利,天會七年四月二十三日記,比丘善慧書!场遼史道宗記》載:咸雍七年(公元二0七一年)八月置佛舍利于招仙浮屠。其年月與露盤刻文相合。燕國太夫人鄭氏據(jù)《遼史》即遼相耶律仁先之母。據(jù)《補績高僧傳》,題匣之善慧為北漢僧人,宋初受宣秘大師之號。天會七年(公元九六二年)乃北漢劉氏年號。上述史實,說明佛牙舍利,初在北漢,后至遼京,咸雍入塔。
二、建國后發(fā)現(xiàn)的佛舍利
建國后,中國佛教協(xié)會恭迎佛牙供奉于北京廣濟寺舍利閣,為國內(nèi)處四眾弟子頂禮瞻仰。一九五七年──一九六0年,相地鳩工,重建新塔,用于奉置佛牙舍利,俾垂久遠。塔址三級,高約五十二公尺。塔頂內(nèi)供養(yǎng)尼泊爾國王贈送我國的佛陀肉身舍利十二粒,象徽十二因緣。以下六層,又各供六粒,象徽六波羅蜜。此外又分層供奉我國漢、藏、巴三系佛教的佛像、經(jīng)典和其它法物。在塔頂露盤上,用梵、巴、漢、藏四種文字,刻寫《法身偈》,象徽四圣諦。
佛牙舍利,現(xiàn)存于世者只有兩顆,一在我國,一在斯里蘭卡。我國的佛牙舍利,受到世界各國佛教徒的高度重視。一九五五年和一九六一年先后應緬甸和斯里蘭卡政府及佛教界的要求,我國的佛牙舍利,由中國佛教協(xié)會領導人護送到緬、斯兩國巡展,受到兩國政府和佛教徒的隆重接待和虔誠供奉。
(一) 蘇州虎丘塔內(nèi)發(fā)現(xiàn)迦葉佛舍利
一九五七年蘇州文管會在整修虎丘塔第三層時,發(fā)現(xiàn)石函、鐵函、鐵金涂塔各一具。
在鐵金涂塔外,包裹的四幅織品都已腐爛。在比較完整的一幅上,用墨筆題著兩行字:〔×××恩朗舍此袱子一枚,裹迦葉如來真身舍利寶塔〕。在石涵四周,有銅佛四尊,檀香雕木佛像三尊,銅鏡三面,越窖青瓷蓮花碗一雙,制作精美。在塔的第一層和第二層中間,有高一米的空隙,中間放有一雙長方形石匣,石匣內(nèi)有一長方形楠木匣子。匣底的木柄上寫著:〔弟子××舍凈財造此函,盛金字《法華經(jīng)》,孫仁遇金銀手工裝,孫仁朗舍手工繡花,辛酉歲建隆二年(公元九六一年)十二月十七日丙午〕等字。經(jīng)卷用白棉紙墨書寫。由于日久腐酥,已沾在一起,無法全部展開。經(jīng)專家鑒定,這些文物是五代末年北宋初年的東西。(二)
迦葉佛是過去七佛之一, 在這個世界人壽二萬歲時出世而成正覺。確切年代,不可考證。古佛舍利的發(fā)現(xiàn),在全世界還是第一次,意義十分重大。蘇州文管會決定,待虎丘塔修復后,仍將迦葉佛舍利送還塔中保存。
(二) 鎮(zhèn)江甘露寺鐵塔基出土釋迦佛舍利
鎮(zhèn)江甘露寺鐵塔建于宋代,九級八面,造型精美。明代因海嘯傾塌,遺存最下三層。
明萬歷年中,釋性成、功琪就殘存三級加以修復,成為七級。到了清末,明代績建的四級又毀,仍存原來三級。一九六0年鎮(zhèn)江文管會修復鐵塔時,在塔基下深約三公尺半的地方,發(fā)現(xiàn)一個地宮,其東西長九七米,寬八六米,深八0厘米,由十九層青磚平鋪構成,底層石板。地宮放置一長方形大石函,作東西向,上面蓋有宋元豐元年(公元一0七八年)四月八日,〔潤州甘露寺重瘞舍利塔記〕石刻一方。大石函內(nèi),還放置一些唐代石刻。其中最重要的有唐長慶四年(公元八二四年)〔李德裕重瘞長干寺阿育塔舍利記〕,大和三年(公元八二九年)〔李德裕重瘞上元縣(今南京市南郊)禪寺舍利記〕石刻兩方。此外,還有唐宋石刻七方,都是記載唐宋重瘞舍利的經(jīng)過。
據(jù)梁《高僧傳·康僧會傳》,僧會于赤烏十年(公元二四七年)入?yún)?為吳大帝孫權致舍利。帝于秣陵(今南京)城東長干,為置建初寺及阿育王塔,是江南塔寺之始。后寺塔具廢,西晉劉薩訶,于塔廢址得佛舍利,后于其地建寺,造三級塔,名長干寺。梁時,大加興建,號阿育王寺。至唐長慶年間(公元八二一--八二四年)李德裕(公元七八七──八四九年)任潤州刺史,乃將長干寺一部分佛舍利,移置其新建之京口(今鎮(zhèn)江)北固山甘露寺并建石塔供奉。宋熙寧二年(公元一0六九年)又民現(xiàn)佛舍利,該寺改建鐵塔一座,將佛舍利集中一起,安奉供養(yǎng)。據(jù)此可知,一九六0年于鎮(zhèn)江鐵塔地宮發(fā)現(xiàn)的釋迦佛舍利,即《法苑珠林》記載的(三)東晉金陵長干塔之佛舍利。這一重大發(fā)現(xiàn),對江南地區(qū)佛教史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甘露寺地宮發(fā)現(xiàn)的釋迦舍利,數(shù)量之多是前所未有的。據(jù)鎮(zhèn)江博物館報告,共有七百七十二粒。唐代瘞下的計兩處:長干寺舍利小金棺內(nèi)十一粒,禪眾寺舍利金棺內(nèi)一百五十粒。都是透明或半透明的顆粒,無色或白色的,小如芥子。宋代瘞下的計三處:銀人五十六粒,附在一大塊化石狀物之上。銀圓盒內(nèi)一百七十粒,另有七粒作礦石狀,綠為子孔雀石。木函內(nèi)三百七十二粒,均小如芥子。(四)
(三) 北京云居寺雷音洞發(fā)現(xiàn)釋迦佛舍利
一九八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午,房山縣云居寺文物保管所工作人員清理著名的石經(jīng)山雷音洞地面時,于原佛座后面地下五百米處,發(fā)現(xiàn)一方石,下有堅穴,內(nèi)存石函、銀函、玉函,以函套函的方式加以密封。一號漢白玉石函,函蓋上刻有一百七十二個字,函內(nèi)還刻有八十三個字的銘文。這些文字記述了明代萬歷二十年(公元一五九二年)間,在石經(jīng)山首次發(fā)現(xiàn)隋代所藏佛舍利的情況,并初步判定此函為明萬歷年間所制。二號青石函,較上函略小,函蓋上刻有〔大隋大業(yè)十二年(公元六一六年)歲次丙子四月丁巳朔八日甲子于此函內(nèi)安置佛舍利三粒原住持永劫〕三十六字銘文。說明佛的舍利,在這里已珍藏了一千三百多年之久。三號漢白玉函,有楔狀抽屜蓋,上有〔佛舍利〕以及上下款,共二十六字。四號鍍金銀函,四周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種淺刻圖案,蓋上有花卉圖案,內(nèi)有木質(zhì)彩繪香珠一顆,珍珠十一顆。五號白玉函,十分精巧,長寬各十二厘米,高十七毫米。在這里可看到兩顆乳白色如小米粒般大小的佛舍利,旁邊還伴著兩顆珍珠。
隋代印度一僧辦將一部分佛舍利獻給隋文帝楊堅。幽州高僧靜琬從隋文帝那里得到三顆佛舍利,安放在白帶山(后稱石經(jīng)山)雷音洞內(nèi)。明萬歷二十年(公元一五九二年),佛舍利首次被發(fā)現(xiàn),由當時萬歷皇帝朱翊鈞的母親迎入宮中供養(yǎng),三日后又安放在雷音洞內(nèi)。為何記載有三粒佛舍利,現(xiàn)存祗有兩粒呢?據(jù)專家推斷,其中一?赡茉诿鞔雽m中供養(yǎng)時,不慎遺失。
據(jù)悉,待云居寺修復后,這批佛舍利還將送回寺內(nèi)安置,供海內(nèi)外各界人士瞻禮。
(四) 陜西法門寺發(fā)現(xiàn)釋迦佛舍利
一九八七年四月初以來,考古工作者在發(fā)掘清理法門寺塔基下的地宮時,首次發(fā)現(xiàn)極為珍貴的佛指舍利,以及唐代許多皇帝供養(yǎng)舍利的金銀器、絲織品、瓷器等大批珍貴文物。
法門寺位于陜西省扶風縣城北九公里的法門鄉(xiāng),在西安西部一百公里處。法門寺塔始建于東漢,原為四層木塔,明代隆慶年間毀于關中大地震。明萬歷七年(公元一五七九年)起重建為四十九米磚塔。法門寺為唐、宋時代的宮廷寺廟。
法門寺塔西部于一九八一年八月二十四日倒塌。為了重修佛塔,一九八五年又拆掉囝搖搖欲墜的殘存東半部。一九八七年三月間,清理塔基時,發(fā)現(xiàn)了地宮天井。四月初,在地宮內(nèi),陸續(xù)出土了一批稀世珍寶。
特別具有重大意義的是,在地宮的前中后三室及后室下四龕中,發(fā)現(xiàn)了保存完好的四枚佛指舍利。經(jīng)與甬道中發(fā)現(xiàn)的碑石志文和有關文獻的勘驗,確系唐代皇帝多次迎供的釋迦牟尼佛真身舍利。據(jù)現(xiàn)在所知,這是世界上僅有的佛指舍利。
史籍記載,法門寺分得佛指舍昨,置于專門修建的塔中,故名〔真身寶塔〕。唐時每隔三十年開真身塔一次,由皇帝率眾臣迎佛骨至長安供奉。送還法門寺時,朝廷都要贈送一批珍貴的器物。地宮甬道中出土的一塊《物帳》碑,詳細地記載了唐代幾個皇帝贈物名稱和數(shù)量。佛指舍利在法門寺的重放光明,專家認為這是我國考古工作的重大收獲,是全世界佛教徒值得慶賀的重大事件。
一述資料說明我國現(xiàn)在是全世界保存佛舍利最多的國家。除釋迦佛外,還有迦葉佛。釋迦佛的舍利,又有佛牙、佛指、佛身各個不同部位的舍利,數(shù)量大,是各國佛教徒共同的圣物。
- 上一篇:佛教的孝經(jīng)——《盂蘭盆經(jīng)》
- 下一篇:賀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 本源法師: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本源法師: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凈界法師:佛陀用長行和重頌這兩段來說明三界火宅
- 仁德上人:佛雖有神通佛力也有四不能
- 仁德上人:佛無遺教歌
- 本源法師:佛陀的相貌為什么會修得如此清凈莊嚴?
- 本源法師:佛陀度化眾生的兩種做法
- 凈界法師:佛陀為什么主動宣說凈土法門?
- 靜波法師:成為佛陀的弟子才是學佛
- 本源法師:佛陀為什么要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 靜波法師:佛的意思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
- 印光大師:佛視一切眾生皆是佛,設種種方便為其種下善根
- 仁山法師:學佛首先要正確認識佛陀!
- 靜波法師:真正的光明智慧之燈
- 夢參法師:佛的“德相”是什么?就是無量功德之相
- 星云大師:叢林是否起源于印度佛陀時代?與樹林有關系嗎?
- 本源法師:佛陀為什么不住世?如何請佛住世?
- 智隨法師:判教起始于印度,根源于佛陀
- 靜波法師:佛在心中 隨緣自在
- 靜波法師:佛是良醫(yī)、法是妙藥、僧是看護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jīng)》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jīng)》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jīng)》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jīng)》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jīng)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jīng)》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jīng)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jīng)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jīng)》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廣欽和尚: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師/慶裕:做真實的自己
- 慈莊法師: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覺真法師: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覺真法師: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覺真法師: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覺真法師: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慧廣法師:錯了怎么辦?
- 崇慈法師: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廣法師: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本源法師: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師: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靜波法師:先告訴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別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濟群法師:弘揚佛法是每個佛弟子的責任
- 清凈法師:供奉韋馱菩薩和伽藍菩薩消除障緣
- 仁禪法師:五種適合絕大多數(shù)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本源法師: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師: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本源法師: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濟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如瑞法師: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本源法師: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濟群法師: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本源法師: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理海法師: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真禪法師:華嚴宗簡論 第五章 華嚴宗的觀法 第一節(jié) 杜順的法界觀門
- 真禪法師:華嚴宗簡論 第一章 華嚴經(jīng)的傳譯 第一節(jié) 六十《華嚴》
- 真禪法師:華嚴宗簡論 第四章 華嚴宗的思想體系 第三節(jié) 十玄門
- 真禪法師:華嚴宗簡論 第三章 華嚴宗的判教 第一節(jié) 三時
- 真禪法師:華嚴宗簡論 第四章 華嚴宗的思想體系 第二節(jié) 四法界
- 真禪法師:華嚴宗簡論 第二章 華嚴宗的傳承 第一節(jié) 一祖杜順
- 真禪法師:惠能的三種法門--曹溪禪之一
- 真禪法師:華嚴宗簡論 第二章 華嚴宗的傳承 第三節(jié) 三祖法藏
- 真禪法師:華嚴宗簡論 第二章 華嚴宗的傳承 第五節(jié) 五祖宗密
- 真禪法師:華嚴宗簡論 第四章 華嚴宗的思想體系 第一節(jié) 一真法界
- [生活故事]也就只是像那么回事
- [佛與人生]妨礙善行,損耗錢財?shù)牧N過失,在家佛教徒要防范
- [漢傳人物問答]學佛最終只是讓自己和眾生解脫嗎?
- [佛化家庭]世間的孝有幾種,子女怎么做才是世間最圓滿的孝道?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佛與人生]放下過去,期待明天,對未來心存一份期望
- [佛學常識]四真道行是什么意思?佛說四圣諦的目的
- [人物故事]濟公是真實存在的嗎?濟顛和尚的神奇?zhèn)髡f
- [禪宗文化]靈隱寺在哪?杭州最早的佛教名剎靈隱寺介紹
- [黑茶]認識黑茶,黑茶的分類與營養(yǎng)功效
- [禪宗思想]禪宗的“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 [廣欽和尚]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宗門故事]無上大法難的不是解,而是真
- [普洱茶]小寒喝什么茶?普洱熟茶、黑茶、紅茶
- [佛理禪機]知足不是得少為足
- [生活故事]因為有禪,所以有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