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行十善 第三章 何為力行十善(下)
第三章 何為力行十善(下)
六、不惡口
第六條:不惡口,離惡口,進而說柔軟語。
不惡口,就是不罵人,說話口氣不大,嗓門不粗。就是講說話要有分寸,要有度。
離惡口,就是不但不罵人,而且說話時能審時度勢,掌握時機。是冷靜的有禮貌的,處處替人著想。
柔軟語不是拍馬奉承,而是要心平氣和,面容和善。過去形容人說話像春風拂面一樣,柔軟語有時候就是有這個作用。你要能夠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不要說讓人非常傷心難過的話。要學會寬恕別人。
以前有個小師父出去化緣來修廟,那是在農(nóng)村里頭,那時候化緣不是說把功德箱往那兒一放,別人就把錢放進去了,人家要看你怎么說的,說得漂不漂亮、精不精彩,來決定給得多還是給得少,就是說完全要取決于能不能把人家說高興,這小師父就開腔說道:出功德呢,出功德呢,出了功德就發(fā)財,一文出了萬文來。別人覺得這小師父說得好聽,心里受用,就紛紛出錢。這小師父又開腔了:功德越出越好看,家中雞下雙黃蛋。這下出錢的人就多了,錢也出得越發(fā)多了。這就是柔軟語。
這就是說,不惡口的人,心性敏銳,善于洞察別人的情緒變化,心底慈悲善良,總是適時地說好聽的話。
七、不綺語
第七條:不綺語,離綺語,進而說莊嚴語。
不綺語就是說不要花言巧語,不說下流話。不說挑逗、調(diào)侃、調(diào)戲性質(zhì)的話。
離綺語就是要保持不隨性和隨意的心態(tài),說話不總是挑刺,隨時警惕自己不說無意義的話。要善于發(fā)現(xiàn)別人的優(yōu)點,真心的去贊美別人。
說莊嚴語其實就是要抵制誘惑,減少欲望,從而力爭得到威嚴厚德的修養(yǎng),就是說要成為一位有修養(yǎng)有道德的智者。言語謹慎,出必莊嚴,認真對待別人的話語,不說下流話,不說調(diào)侃話,讓別人一見此人心生敬畏。
八、不貪
第八條:不貪,離貪,修不凈觀。
貪欲,就是占有、索取這樣一些自私自利的心態(tài)。
貪包括很多,財色名食睡都是貪。俗語說:“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庇惺自妼懙:“財色名食是道場,人人都在里面闖。若能遠離名和色,不是神仙也勝常!碑斎,不是說不要財色名食等,而是說要擺脫財色名食睡的束縛,不要成為它們的奴隸。
這里我們要搞懂兩個概念:放棄和放下,佛法是要讓我們放下而不是讓我們放棄。放下是心里不牽掛,不是不干了,而是要干但不受它的約束和駕馭,是智慧,有大智慧的人才能夠放下。放棄是行為上拒絕,心里徹底否定,是佛法不提倡的。放棄是無奈,為什么放棄啊,因為辦不到了,無可奈何啊。
貪包括財色名食睡,有五首詩反映。關(guān)于財?shù)?“未必錢多樂便多,錢多累己自招魔。阮囊何事堪羞澀,富有恒沙是佛陀!币馑际俏幢赜绣X就快樂,有錢沒錢都痛苦,有錢變成了守財奴,我們要學會沒錢有沒錢的活法,有錢有有錢的活法。什么都沒有卻是什么都有,大千世界都是他的。
關(guān)于色的:“未必芬芳始是春,枯槎老干見精神。近來學得平心法,羅剎當前化美人!
關(guān)于名的:“未必名高位便增,泥中曳尾羨莊生。青山斷發(fā)成長往,不識人間有轉(zhuǎn)輪!辈蛔鋈碎g的王,要做法王,釋迦摩尼佛是最好的榜樣,他沒有因為自己是太子就飛揚跋扈,高高在上,而是放棄榮華富貴,為眾生去苦修。
再來看關(guān)于食的!拔幢胤矢时阌滥辍,未必吃的好就有好的相貌,活得就長久;“飯蔬飲水樂吾天”,吃點粗茶淡飯,只要心里高興,便會快樂;“道人學得長生訣,物與民胞即是仙”,就是你和宇宙,與大自然真的融為一體,像親兄弟一樣,即可實現(xiàn)。
最后是睡!拔幢厍彘e便是仙”,未必覺睡得多就是神仙!敖鹣稍腔鹬猩彙,做人要像金子那樣,不怕火的洗禮。“驕陽當午池塘靜,映日荷花別樣鮮”。做人不能多睡,睡多了即是魔,有的人想,那我不睡好了。告訴你,不睡也是魔。
離貪欲,是指我們?nèi)绻軌虼蜷_心量,敞開胸懷,多一些包容,少一些自私,或者說少一些占有和索取,多一些奉獻和布施,這就是離貪欲。能離貪欲,才能隨心所欲。
對治人的五個欲望,要修不凈觀。比如你溺愛小孩,愛他的鼻子,鼻子有鼻屎;愛他的腳,腳有腳氣。作不凈觀,人就是一具白骨。不用去買墓地,什么拜祭都是假的,人死了什么也沒有了,還占個地盤。佛家講究火化,骨灰灑掉,與眾生結(jié)緣。
原來在廣元有個凈塵法師,他死前有個遺囑,誰也辦不到,為什么?因為他的遺囑是:讓他徒弟把他砍成塊,蒸熟了去喂魚,骨頭也喂魚。徒弟問為什么?他說他生前忍辱沒修好,死后要修忍辱。人人平等,活著的時候為欲望奮斗,死了還要占一塊地,在那里一代兩代還有人去拜祭,三代四代誰還知道埋的是誰?所以不要執(zhí)著。普通人修不凈觀害怕的話,可以去反著修,觀想白骨上在慢慢長肉,最后變成血肉飽滿的人身。有些老人修不凈觀修得皮膚跟嬰兒一樣細嫩。
九、不嗔
第九條:不嗔,離嗔而修慈悲觀。
嗔恨,就是不堪煩惱累積,然后顯現(xiàn)出來的習氣。當然,這里也包括先天嗔恨的種子。
嗔恨心很多,要記住:“嗔是心中火,要燒功德林。一念嗔心起,八萬障門開!编列闹氐娜巳菀椎酶伟,中醫(yī)講氣大傷肝,所以佛家講遠離嗔,要修慈悲觀。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要尊重他們,關(guān)心愛護他們,給他們快樂和歡喜,給他們減少痛苦也是慈悲觀。憤怒、生氣、煩、嫉妒都是屬于嗔恨心的范疇。慈悲觀就是讓我們遠離這些,給人們帶去快樂和歡喜。慈能予樂,悲能拔苦。慈能給予別人快樂,悲心能減輕別人的痛苦。
十、不癡
第十條:不癡,就是要離邪見,修因緣觀。
癡就是沒有智慧,人家說人生是無常的,他說是能長壽的,可以長生不老的,這就是邪見。
要遠離邪見,得修因緣觀。世間所有的事情都是因為因緣而產(chǎn)生的,眼前所見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條件組成的臨時假象,任何事物都是條件組成的臨時產(chǎn)物。認識到宇宙人生的真相,就不會愚癡。
結(jié) 論
總的來講,十善中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是指身體上的;不綺語,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是指口業(yè)上的;而不貪,不嗔,不癡是指意識上的。也就是說十善包括了身口意三個方面。個人品質(zhì),人際關(guān)系等,都包含在里面。
我個人覺得如果每個人都能力行十善,從身口意三方面都力爭向善,那么這才是真正的佛弟子、佛教徒,也是真正有人格的人了。所以要做到去放生,保持清凈心,舍得施舍,能夠說無諍語、柔軟語、真實語、莊嚴語等,并且堅持修不凈觀、慈悲觀、因緣觀,那么這樣的人格修養(yǎng)就能真正的圓滿,這就是學佛成佛的基礎(chǔ),也是一切善法的基礎(chǔ)。
十善很重要,但要在生活中去實現(xiàn)卻很不容易。我們學佛要發(fā)愿誓斷一切惡,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眾生。斷一切惡就是要奉行五戒;修一切善即力行十善;度一切眾生就是修菩薩行。那就走上了成佛的道路了。
佛家講緣起和無常。緣起就是一切事物都是由條件而組成的。比如說桌子,它需要木頭、工具、木工和加工技術(shù)等條件具足才能做成,幾個條件少一個都不行。桌子做好后開始是新的,用著用著便舊了,再慢慢的就壞了,所以一切都是無常的。
又好比今天的講座,為什么能講力行十善,因為是有你們這些善男子善女人,又能發(fā)心要做人格圓滿的人,又有文殊院這么好的千年道場提供場所,所以才有今天的法緣。可是講座結(jié)束之后一切都在變化,有的人認真聽了,并且力行十善,然后變得越來越圓滿;有的人可能不以為然,聽了就忘了,這個結(jié)果就不好講,總之一切都在無常之中。我只能祝愿各位快樂吉祥,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 上一篇:力行十善 第二章 何為力行十善(上)
- 下一篇:打開心靈的枷鎖
- 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 節(jié)日與團聚是聯(lián)結(jié)親情的紐帶,是家庭的維系
- 明白“人生四大要務”,做自己命運的主人
- 心到底在哪里?七處征心的故事
- 用歡喜心降伏你的自卑與嫉妒
- 如何看待僧俗之間的關(guān)系?
- 躍入從未感知的禪境
- 真正信仰的落實是怎樣的?消除自我,融入大眾
- 活在當下,該干嘛就干嘛!
- 布施的時候,是給還是不給?
- 教化“壞人”的方法
- 如理布施,讓眾生圍繞在你的身邊
- 佛法沒有秘密、專利,誰都可以學
- 現(xiàn)代人為什么活得那么累?
- 不要走入學佛的誤區(qū)
- 歸命三寶,生命才有真正的依靠
- 佛弟子如何做一個有擔當?shù)娜耍?/a>
- 表面風光的人,不一定真正快樂
- 當對生活感到絕望時,不如再努力一下
- 如何讓生命進入保障的狀態(tài)?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guān)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