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群成就大乘事業(yè)

  入群成就大乘事業(yè)

  ⊙『扶疏增長大乘事業(yè),令眾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常住快樂微妙真實。』《無量義經(jīng)德行品第一》 時時問心,時時觀照我們的心,心心觀照,時時反省自問我們的心,是不是很恬寂而安呢?或者是懊熱起伏不安?這要看我們是不是把心照顧好。

  《無量義經(jīng)》就是佛陀心所保護的大乘經(jīng)典,其實也是法華的精髓。佛陀無不都是期待眾生,人人能夠體會大乘教法,希望人人心靈這念的善念種子能夠趕快成熟起來,甚至因緣成熟能夠生根、增長,累累種子再播向大地所有眾生的心地。這也是叫做『一生無量,無量從一生』。

  要好好把握因緣,因緣來時,有緣的眾生,我們要趕快及時將法再傳,將我們的心得再分享。這也就是智慧,也就是把握因緣。有了因緣,種子已經(jīng)播了,我們應該還要再用心來增長。有緣的人,人人接觸佛法,接觸了佛法應該不只是獨善其身,應該還要再增長大乘事業(yè)。

  佛陀所教法,我們?nèi)糁皇锹?身體不去力行,就像有人向我們指路:『你現(xiàn)在往那邊走去,有幾棵大樹,有多么開闊的園地,那里的風景很美!晃覀冎皇锹,只是羨慕,其實有多少大樹?我們根本沒有感覺到。有多大一片的園地呢?我們無法體會。你必定要在人家向我們指路之后,我們就要立刻去走,走到那塊土地,你才能夠如數(shù)家珍,好像我們自己擁有的寶物,這個境界的美,我們親自看到了,會比前面向我們指路的人更了解,這叫做體會。

  真正體悟佛法,就要身體力行。你們?nèi)袈犃舜蟪朔鸱?就要投入『事』里面去動作。『事』就是在人事物中,我們要去動作,而動作叫做『業(yè)』,業(yè)就是造作的意思,所以叫做『大乘事業(yè)』。在我們的造作中,我們很快就能夠成長,因為我們在那個境界直接體會,能夠身體力行,那就是『疾成』。疾成就是很快,很快就能夠體悟佛法,這樣讓我們的道心能夠更快成就,發(fā)心立愿,所以這樣能夠『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更快速、更了解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一個人來說,能夠很多人來聽;一個人來證明,很多人能夠相信;這個境界,一個人來指路,能夠有很多人走入那個境界,這是同樣的道理。所以,完全都了解了、透徹了,讓人人的心能夠『常住快樂,微妙真實』。當然,佛法就是真實,真理叫做實相,實相就是真實,真實的道理都是很微妙的。

  我常常這樣想,妙哉!妙哉!真微妙。光是想到人是如何生,如何生長,如何變老,光是這個人生的身體構(gòu)造就非常的妙。妙在你不知覺而它生長了、老化了。其實它的法都存在,微妙真實。這個法長長久久、分分秒秒、每剎那間,這個法都是存在,都在輪轉(zhuǎn),這叫做『行蘊』。行蘊,就像我們在這里坐,清晨天色還是暗暗的,你不知覺,稍后大家走出去室外,哇!天亮了。到底天亮、天暗,還是在分秒剎那間不斷地『行』,運轉(zhuǎn),你說妙不妙啊?妙啊!很妙。

  所以,時時我都覺得,真實法很微妙。但是,這是叫做世間法的真實。更重要的,就是我們的心理法。想一想,我們的心無形無影,但是我們能體悟很多事情,包含了一切都是在我們的心。但可惜的是我們的心,很快發(fā)心、很快消失掉,生、住、異、滅,這就是我們的凡夫心。圣人的心就是常住快樂,發(fā)一念心,永永遠遠這一念的心,覺悟的心永遠存在,在人、事、物中都能夠善解、包容、知足、感恩。不管是什么樣的人,用什么樣的動作,用什么樣的方法對待我們,我們都是感恩。

  看看常不輕菩薩,哪怕人家罵他,『哎呀,感恩哦!』人家打他,『感恩!』人家追逐他,要打他、要罵他,他還是退一步,趕快跪下來向他頂禮,『感恩啊!我尊重你,因為你在為我消業(yè),在教育我,因為你也是佛,將來你也會成佛。』是啊!石與石之間,這顆石頭要很光滑,就要有另外的石頭來磨。該不該感恩啊!我們能夠明白石頭砥礪的道理,我們還是抱著很平常、感恩的心,真正精進不退的心,面對著世間法,我們要有出世的精神。

  當然,我們要很快樂。因為世間法本來就是粗重的煩惱,你面對著人,你愛,但是生老病死,生離死別,苦不苦啊?同樣會苦;但是要透徹了解這是世間法,我們要有出世的精神。在這種人生本來事事物物、人我是非無不是苦,但是我們?nèi)袅私膺@個大自然的法則,我們都了解,不受這個苦,不受得失來影響我們,若這樣,則『常住快樂』,無有苦難的事情。這叫做無上正等正覺,那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就是佛陀的『離言法華』要教育我們的。

  《無量義經(jīng)》每一句話的里面包含得都很深,看起來好像都是世間法,其實已經(jīng)包含著出世的精神。我們的道心,我們常住快樂,我們?nèi)裟芡笍亓私?法常住在心里,就像日月的『!慌c『恒』。

  ⊙日月常恒,燈燈相續(xù),光光圓融。所以『說大乘經(jīng),名妙法蓮華』,必因真諦恒古相續(xù),佛所護念。

  看看自古以來,在天地之間日月是常存。白天是太陽出來的時候,晚上就是月亮出來的時候,日月還是同樣這樣在輪轉(zhuǎn),這樣的法則是『!,是『恒』,恒常都是這樣輪轉(zhuǎn),這叫做『行』,『行蘊』。它不斷這樣地轉(zhuǎn),就是因為天地是這樣在輪轉(zhuǎn),大地一切同樣都有大自然的法則,不論是大地草木,或者是人事物,無不都是在理中,都是會理。

  所以我們應該要體會,用日月來表示我們的本覺,我們的覺悟、我們的悟性,人人本具,所以覺悟的人要『燈燈相續(xù)』。燈與燈相續(xù),一支蠟燭,很多蠟燭引出去,不會影響這支蠟燭,這個空間會更明朗、更光亮,所以要『燈燈相續(xù)』。

  『光光圓融』,光與光互相圓融。這盞燈點燃了,另外一盞燈再點亮,在這個空間互相交融,你無法分別這個光,多少的光是這盞的,多少的光是那盞的,光是互相相融會合在一起,這叫做『光光圓融』。

  所以在佛的時代,他還是說大乘經(jīng)。過去的小小方便,『阿含時』應機逗教,『般若時』談智慧,完全分析人、事、物,到頭來都是空的。『般若時』、『方等時』,雖然到頭來都是空的,修行者何去何從?既然是空的,到底歸納在哪里呢?佛陀在這里(『法華時』)就要做個結(jié)論——真空,但是妙有;真空的道理是存在,但是存在中有它微妙的道理。這叫做大乘法,這種『空有會合說中道』的道理,叫做大乘經(jīng),名叫做『妙法蓮華』。(注)

  《妙法蓮華經(jīng)》就是佛陀內(nèi)心所保護的大乘法,所以這是現(xiàn)在的佛已經(jīng)開始要暢演,從他內(nèi)心,成佛之后就是為了要說這些法而已,要來開示,要讓眾生人人能夠體會、能夠了解。這是佛的本懷。過去的日月燈明佛也是同樣,在因緣都成熟之后,『說大乘經(jīng),名妙法蓮華』,就是教菩薩法。

  這就是因為這個『因』是真的道理,恒古相續(xù)!汉恪痪褪怯篮,這種真諦,真實的道理,普天之下,自古以來,真實的道理。從古至今,過去的佛、現(xiàn)在的佛同樣要相續(xù)。這種相續(xù)就是佛所護念,佛陀就是期待人人要有這種精神,要有這種的心念,念念相傳,這是佛陀的心念。他的心念就是要來傳,傳續(xù)過去日月燈明佛教育的理念,現(xiàn)在的釋迦牟尼佛也是要傳續(xù)給大地眾生,人人都有同樣的理念。這個理念,我們?nèi)粲迷诂F(xiàn)在的生活,現(xiàn)在我們就能夠?qū)⒗砟、理想變成事?這個事實是從理想來的。

  所以,道理與事物是一體。我們?nèi)魶]有那個道理,就沒有這些事物;我們?nèi)魶]有這個心念、理想,就沒有這個事業(yè)。所以志業(yè)精神就是來自于佛陀的本懷,延續(xù)下來到我們現(xiàn)在。

  總而言之,過去的佛、現(xiàn)在的佛,都是同樣長久的時間。所以請大家要時時用心,心靈的境界,我們一定要好好把握,時時保護我們這念心。

  【注】《五時說法》佛成道后,于最初三七日,說華嚴經(jīng),度大菩薩,是為『華嚴時』。繼在鹿野苑等處,于十二年中,說小乘阿含經(jīng),度聲聞緣覺乘人,是為『阿含時』。繼阿含時后,于八年中,說維摩勝鬘金光明等諸大乘經(jīng),廣談四教,均被眾機,是為『方等時』。乃后,二十二年間,說諸部般若經(jīng),強調(diào)諸法皆空之義,是為『般若時』。再后八年,說妙法蓮華經(jīng),會三乘于一佛乘。法華之后,佛將入滅,乃在拘尸那拉城娑羅雙樹間,于一日一夜,說大般涅槃經(jīng),顯常樂我凈義,昭示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乃至一闡提人,亦當成佛,是為『法華涅槃時』。(陳義孝《佛學常見辭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