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哲學象征 結語
禪宗哲學象征 結語
通過對禪宗哲學的公案頌古象征、詩學話語象征的考察,可以明確這樣的認識:禪宗以重現“本來面目”為終極關懷。超越性是“本來面目”的根本特征。對“本來面目”超越性的揭示,形成了禪宗哲學的本心論。禪宗認為,由于二元相對意識的生起,導致了“本來面目”的失落,對本心失落狀態(tài)的描述和對失落緣由的反省,形成了禪宗哲學的迷失論。禪宗運用“不二法門”,將一切對立予以超越,形成了禪宗哲學的開悟論。重現“本來面目”即是明心見性,頓悟成佛。對開悟之際禪者生命體驗、精神境界的揭示,形成了禪宗哲學的境界論。除本書所重點分析的公案頌古象征、詩學話語象征之外,禪宗哲學還有另一種象征,這就是大乘經典的象征。其中大乘經典象征和詩學話語象征所使用的喻象,在禪宗哲學象征中更具有典型性。這里以詩學話語象征為中心,聯(lián)系作為詩學話語象征靈感之源的大乘經典象征,對禪宗哲學象征意象作一歸納:
禪宗哲學本心論的典型象征有:
1.“本來面目”
“本來面目”,“本地風光”,“本分田地”,“一片田地”,“一物”, “本來人”,“本來姓”,“本來身”,“本來事”,“本分事”,“無縫塔”。
2.“無位真人”
“無位真人”,“主人公”,“主人翁”,“觀察使”,“使君”,“不動尊”,“不病者”。
3.“這個”“那個”
“這個”,“那個”,“伊”,“此身”,“有一人”,“什么”,“那邊”。
4.“父母未生時”
“父母未生時”,“混沌未分時”,“黑豆未生芽時”,“最初一句”, “第一句”,“洪鐘未擊時”,“古帆未掛時”,“一漚未發(fā)時”,“明暗未分時”,“日月未生前”,“空劫以前”,“空王以前”,“空王那畔”,“朕兆未萌前”,“威音那畔”。
5.“心月”“心鏡”
“心月”,“心珠”,“心鏡”,“古鏡”,“火把”,“一段光明”, “一道神光”,“凈裸裸”,“赤灑灑”,“圓陀陀”,“露裸裸”,“孤迥迥”, “峭巍巍”,“清寥寥”,“白滴滴”,“明歷歷”,“衣珠”,“髻珠”, “貧女寶藏”,“力士額珠”。
6.“桃源春水”
“桃源”,“還鄉(xiāng)”,“還源”。
7.“寸絲不掛”
“寸絲不掛”,“一絲不掛”,“一物不將來”,“放下著”,“素面相呈”。
禪宗哲學迷失論的典型象征有:
1.“迷頭認影”
“翳目見空華”,“動目搖湛水”,“定眼回轉火”,“云駛月運,舟行岸移”,“迷人易處”,“作繭自縛”,“客塵煩惱”,“浮云遮月”,“樹木枯朽”,“執(zhí)礫為金”,“春池拾礫”,“認礫為珠”,“六塵緣影”,“迷頭認影”,“騎驢覓驢”,“騎牛覓牛”,“認驢鞍橋為阿爺下頷”,“認賊為子”, “認奴作郎”,“渴鹿乘陽焰”,“水中撈月”,“貪月失珠”,“捏目生花”。
2.“舍父逃走”
“如大價寶,垢衣所纏”,“客塵”,“舍父逃走”,“窮子”,“客作漢”, “反認他鄉(xiāng)作故鄉(xiāng)”,“萬里望鄉(xiāng)關”,“白云萬里”。
3.“拋卻家寶”
“拋卻家寶”,“棄珠乞食”,“迷失額珠”,“丙丁童子來求火”,“拋卻自家無盡藏,沿門持缽效貧兒”,“含元殿里覓長安”,“溪畔披沙徒自困,家中有寶速須還”。
禪宗哲學開悟論的典型象征有:
1.“磨鏡調心”
“磨鏡”,“調狂象”,“調心猿”,“防六賊”,“龜藏六”。
2.“十牛圖頌”
“尋牛”,“見跡”,“見牛”,“得牛”,“牧牛”,“騎牛歸家”, “忘牛存人”,“人牛俱忘”,“返本還源”,“入廛垂手”。
3.“我法二空”
“四大皆非五蘊空”,“身如芭蕉復如夢”,“浮漚”,“夢幻光影”, “音聲谷響”,“陽焰泡沫”,“畫圖彩色”,“閃電”,“浮云”,“水月”, “蘆葦”,“芭蕉”,“瀑水”,“乾闥婆城”,“臨死之囚”,“熟果”, “段肉”,“篋蛇”。
4.“截斷兩頭”
“一刀兩斷”,“截斷兩頭”,“坐斷十方”,“紅爐片雪”,“紅爐焰里冰”,“頂門一錐”,“頂上一錐”,“驀頭錐”,“腦后一錘”,“痛下針錐”, “腳跟下一錐”,“鉗錘”,“本分草料”,“本分手腳”,“鐵橛子”,“無孔笛”,“銀山鐵壁”,“蚊子上鐵牛”,“鴉啄鐵牛”,“金剛圈”,“栗棘蓬”,“針紥不入”,“石上栽花”。
禪宗哲學開悟論之不二法門的典型象征有:
“不敬功德天,不忘黑暗女”,“不思善,不思惡”。
1.“彼此不二”
“如我按指,海印發(fā)光”,“弦指和合成琴聲”,“水石相激作泉響”, “張公吃酒李公醉”,“東勝身洲走馬,南瞻部洲著撲”,“東勝身洲射箭,西瞿耶尼中垛”,“嘉州大像吃黃連,陜府鐵牛滿口苦”,“嘉州大像吃鹽多,陜府鐵牛添得渴”,“東京城里說話,西京城里應諾”,“南山起云,北山下雨”, “新羅國里坐朝,大唐國里打鼓”。
2.“凈穢不二”
1垢凈不二:“屎里蛆兒,頭出頭沒”,“蝦蟆曲蟮”,“濃滴滴地”, “廁坑頭籌子”,“滿眼是灰塵”,“醬甕里蛆兒”,“村歌社舞那伽定,疥狗泥豬清凈身”。
2毀譽不二:“八風吹不動”,“刀割香涂”,“怨親平等”。
3.“生死不二”
1生死全機現:“冰水不相傷”,“生如著衫,死如脫褲”,“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子今欲識吾歸處,東南西北柳成絲”,“日面佛,月面佛”,“云散水流天地靜,籬間黃菊正爭春”,“雨散云收后,崔嵬數十峰”, “月上青山玉一團”,“青山元不動,浮云任去來”,“云開空自闊,葉落即歸根”,“漁歌驚起沙洲鷺,飛入蘆花不見蹤”。
2煩惱即菩提:“火中生蓮花”,“安禪未必須山水,滅卻心頭火自涼”。
4.“指月不二”
1見月忘指:“一片白云橫谷口,幾多歸鳥夜迷巢”,“入海算沙”, “說食不飽”,“蠅鉆窗紙”,“韓盧逐塊”,“獵狗尋蹤”,“守株待兔”, “刻舟求劍”,“戽水求魚”,“呆郎自守”,“沙里求油”。
2語默不二:“口是禍之門,舌是斬身斧”,“釋迦掩室”,“凈名杜口”,“須菩提無說”,“釋梵絕聽”,“通一線道”,“私通車馬”,“鎖口之言”,“無句之句”,“截舌之句”,“啞人解唱木人歌”,“無弦琴韻流沙界”,“聾人也唱胡笳調”,“胡笳不犯宮商曲,玉笛橫時劫外吹”,“木雞啼子夜,芻狗吠天明”,“海底泥牛吼,云中木馬嘶”,“石牛長吼真空外,木馬嘶時月隱山”,“宮商角徵非關妙,石人拊掌笑呵呵”。
5.“色空不二”
1真空妙有:“古冢不為家”,“枯木里龍吟”,“髑髏里眼睛”, “大死大活”,“石女夜生兒”,“露柱懷胎”,“山花開似錦,澗水湛如藍”, “莫向白云深處坐,切忌寒灰煨殺人”,“莫守寒巖異草青,坐卻白云宗不妙”。
2圣凡一如:“桃源咫尺無尋處,一棹漁蓑寂寞歸”,“雨前不見花間葉,雨后渾無葉底花”,“始隨芳草去,又逐落花回”,“荊棘林中下腳易,夜明簾外轉身難”,“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3悲智雙運:“灰頭土面即在萬仞峰頭”,“萬仞峰頭即是灰頭土面”, “十字街頭,解開布袋”,“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禪宗哲學境界論的典型象征有:
1.“觸目菩提”
1一切現成:“止止不須說,我法妙難思”,“諸法寂滅相,不可以言宣”,“除糞”,“世尊有密語,迦葉不覆藏”,“青青翠竹,盡是法身。郁郁黃花,無非般若”,“溪聲廣長舌,山色清凈身”,“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 “吾無隱乎爾”,“鶴脛自長,鳧脛自短。松直棘曲,鵠白烏玄”,“月白風恬,山青水綠”,“春來草自青”,“但得雪消去,自然春到來”,“五九盡日又逢春”,“冬到寒食一百五”,“日出東方月落西”。
2本來現成:“明星見處月三更,個個眉毛眼上橫”,“師姑元是女人作”,“八兩元來是半斤”,“兩個五百文,依前是一貫”,“六六三十六”, “九九八十一”。
3人佛一如:“君看馬帶紅纓紱,只是去年曾秀才”,“有意氣時添意氣,不風流處也風流”,“機關并是閑家具,玄妙渾成破草鞋”,“猛虎不顧幾上肉,洪爐豈鑄囊中錐”,“俊鷂搏天飛,不打籬邊鶻”,“驀然跳出洪波里,攫浪挐云宇宙低”,“天外風清哮吼時,為君吸盡西江水”。
2.“水月相忘”
1無我之境:“無腳手人打鑼”,“無手腳人行拳”,“無舌人唱歌”, “無足人解行”,“罔象無心得明珠”。
2水月相忘:“應物現形如水中月”,“雁過長空,影沉寒水。雁無遺蹤之意,水無留影之心”,“竹影掃階塵不動,月穿潭底水無痕”,“終日說事不掛唇齒”,“終日吃飯不觸粒米”,“終日穿衣不掛寸絲”,“驢覷井,井覷驢”,“人擔米,米擔人”,“人摘茶,茶摘人”,“人吃飯,飯吃人”,“盤走明珠珠走盤”,“銀碗里盛雪”,“冰壺含寶月”,“新婦騎驢阿家牽”。
3.“珠光交映”
1理事圓融:“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千江月體同”, “一月分身八萬池”,“本來人”與“流浪漢”,“主人翁”與“客作漢”, “黑面老婆”與“白頭翁子”,“富貴宰相”與“白衣秀才”,“形體”與“影像”,“靈源”與“支派”,“皓月”與“輕煙”,“寒巖”與“薄霧”,“青山”與“白云”,“流水”與“波浪”,“巖谷”與“市廛”,“孤峰頂上”與 “十字街頭”,“銀碗”與“白雪”,“明月”與“白鷺”,“皂衫”與“白練”, “烏雞”與“白雪”,“大樹”與“毫末”,“江湖”與“滴水”,“途中”與 “屋里”。
2事事圓融
a.小大相即:“葶藶納須彌”,“世界入毛孔”,“世界入微塵”,“海水入毛孔”,“毛端含國土”,“芥子納須彌”,“仰看云天真箬笠,旋收江海入蓑衣”,“竹中一滴曹溪水,漲起西江十八灘”,“我持此石歸,袖中有東海”, “十方剎海毫端具”,“大千俱在一毫端”,“東庵每見西庵雪,下澗長流上澗泉”,“籬內竹抽籬外筍,澗東花發(fā)澗西紅”,“白云自占東西嶺,明月誰分上下池”,“東澗水流西澗水,南山云起北山云。前臺花發(fā)后臺見,上界鐘聲下界聞”。
b.時空圓融:“無量劫一念,一念無量劫”,“萬年一念,一念萬年”,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菱角尖尖尖似錐,荷葉團團團似鏡”,“始見去年九月九,如今又見秋葉黃”,“秋來黃葉落,春到便開花”,“千歲老兒顏似玉,萬年童子鬢如絲”,“只見四山青又黃”,“夜半日頭明,午時打三更”, “今年旱去年”,“須彌芥子父,芥子須彌爺”。
c.直覺意象:“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 “懷州牛吃禾,益州馬腹脹。天下覓醫(yī)人,炙豬左膊上”,“陰陽不到閑田地,結子開花朵朵新”,“木童能撫掌,石女解煎茶”,“青山常運步,白日不移輪”, “青山常運步,石女夜生兒”,“虛空駕鐵船,岳頂浪滔天”,“泥牛耕巨海,須彌駕鐵船”,“井底生紅塵,高峰起白浪。石女夜生兒,龜毛寸寸長”,“路逢死蛇莫打殺,無底籃子盛將歸”,“等閑摘個鄭州梨,放手元是青州棗”。
4.“饑餐困眠”
1饑餐困眠:“饑來要吃飯,寒到即添衣。困時伸腳睡,熱處愛風吹”, “無事是貴人”,“在途中不離家舍”,“離家舍不在途中”,“土面灰頭不染塵”,“長舒兩腳睡,無偽亦無真”。
2平常心是道:“洗缽去”,“神通并妙用,運水及般柴”,“吃茶吃飯隨時過,看水看山實暢情”,“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熱即取涼,寒即向火”。
綜上所敘,禪宗哲學象征,構成了龐大繁富的話語體系,這個話語體系有以下幾個特征:
一禪宗哲學象征意象,以本心論、迷失論、開悟論、境界論為基石,形成了一個相對完整、嚴密、龐大、繁富的象征話語體系。喻象新穎獨特,運思奇變叵測,異彩紛呈,禪意盎然。它是禪宗哲學的精華,表征著深邃睿智、澄明高遠、玲瓏剔透的詩禪感悟。
二禪宗哲學象征意象,在宏觀的思想體系背景下,形成了相對獨立的子意象群。雖然為了探討的方便,本書將禪宗哲學象征的各種意象置于相應的層面,但實則每一意象都涵蘊著本心論、迷失論、開悟論、境界論的四重結構。如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只是山的審美感悟意象群;失牛、尋牛、騎牛歸家的牧牛調心意象群;百鳥不銜花、百鳥銜花、百鳥不銜花的超越凡圣意象群;家中有寶、棄寶外出、歸家得寶的回歸本心意象群;明鏡本明、妄念遮覆、磨鏡使明的磨鏡漸修意象群;居鄉(xiāng)、離鄉(xiāng)、歸鄉(xiāng)的歸家穩(wěn)坐意象群。
三禪宗哲學象征以本來面目為起點,以明心見性為終點,終點即起點,本源即終極。在禪悟觀照中,禪宗哲學象征的四個層面同時具足相應,每一層面都涵攝著其他層面,每一意象群既獨立自足,又與其他意象群交互錯綜,彼此之間,如華嚴帝網,珠珠相含,影影相攝,使得禪宗哲學象征意象呈現出多義性、活潑性、開放性。禪宗哲學象征表達了從更高層面上對人類精神純真本源的復歸。
四禪宗哲學的重要思想淵源是般若空觀。禪宗哲學象征意象,在建構的同時,又不斷地解構,通過懸隔、消解、“加括號”的方法,旋立旋破,隨說隨掃,它的根本精神在于超越:超越煩惱,超越菩提,超越超越……提升復提升,超越再超越,直趣精神的本源。而在本源之處,是沒有意象,沒有象征,更沒有體系存在之余地的。
五禪宗哲學象征意象中的相當部分,是汲取大乘經典的精華而來,如 “如來藏”、“佛性”、“真如”、“涅槃”之于本心論,“客塵煩惱”、“棄珠乞食”、“迷頭認影”之于迷失論,“不二法門”諸意象之于開悟論,“六相圓融”、“十玄無礙”諸意象之于境界論。禪宗哲學象征意象有著深厚的大乘佛教思想淵源!楞伽經》、《起信論》、《心經》、《金剛經》、《維摩經》、《楞嚴經》、《華嚴經》、《法華經》、《圓覺經》、《涅槃經》等大乘佛教經典,是禪宗哲學象征意象的靈性之源。
六禪宗哲學象征意象,在汲取大乘經典精華的基礎上,還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尤其是禪宗哲學象征所新創(chuàng)的意象,超越了邏輯知性的范疇,是本色當行的禪定直覺意象。它們表征著禪宗深邃透徹、澄明高遠的生命體驗,顯示了禪僧豐厚的古典詩學修養(yǎng),和駕馭語言的高超能力和嫻熟技巧,大大豐富了禪宗哲學、古典詩學寶庫。
- 上一篇:禪宗哲學象征 后記
- 下一篇:禪宗哲學象征 第九章 禪宗哲學的境界論
- 南禪七日(1)
- 心能轉物,即同如來--南懷瑾先生稀有開示之三
- 景德傳燈錄 第一卷
- 五燈會元 第一卷
- 授菩薩戒儀軌(一)
- 南禪七日(2)
- 碧巖錄 第一卷
- 南禪七日(4)
- 南禪七日(3)
- 《坐禪三昧經》上的修禪方法介紹(上)
- 指月錄目錄
- 南禪七日(5)
- 指月錄卷之一
- 南禪七日(6)
- 南禪七日(21)
- 南禪七日(7)
- 南禪七日(9)
- 宗鏡錄(1-4)
- 南禪七日(8)
- 南禪七日(10)
- 禪關策進(上)
- 南禪七日(11)
- 南禪七日(12)
- 南禪七日(13)
- 南禪七日(14)
- 南禪七日(19)
- 南禪七日(20)
- 南禪七日(16)
- 南禪七日(18)
- 南禪七日(17)
- 南禪七日(15)
- 《星云大師講演集》-佛教的政治觀
- 五燈會元 第二卷
- 五燈會元 二十卷
- 景德傳燈錄 第三卷
- 景德傳燈錄 第二卷
- 指月錄卷之二
- 《星云大師講演集》-從心的動態(tài)到心的靜態(tài)
- 《坐禪三昧經》上的修禪方法介紹(下)
- 宏智禪師廣錄(卷九)
- 禪宗的起源與二十八代祖師
- 禪修已收納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覺不覺悟
- 修行者每天發(fā)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堅志
- 佛教并非都勸人割愛出家
- 一會善一會惡不能長久,唯有懺悔慚愧才可長久
- 看清因緣才能在修行的同時影響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當中是覺悟還是顛倒
- 游報恩寺,讓白居易暫離紅塵,享受了無盡禪味
- 希運禪師古詩《塵勞迥脫》解釋
- 從五言律詩《余住無方所》看拾得無牽無掛,逍遙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詩《嗔是心中火》講了什么?
- 王維的《過香積寺》表達了什么?
- 心本無生因境有
- 當說別人時要不斷地省察自己
- 道謙禪師送信開悟的故事
- 聽其言,觀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禪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氣短
- 心有一絲掛礙就不能自在
- 禪宗與其他宗派的區(qū)別,禪宗的特色
- 現前修為最終一念圓滿
- 《修心要論》是弘忍作的嗎,是本什么樣的書?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內外是空無物的
- 佛法講最后圓滿身不依據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參心行處
- 從禪詩《飯覆釜山僧》看詩人王維供養(yǎng)僧人飯食
- 持佛號的心是始覺 所持的佛號是本覺
- 白話詩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蘊蓄的佛理和處世哲理
- 自己要覺悟好人生
- 時而轉彎,時而放平
- 學會自利利他
- 詩僧王梵志詩作《城外土饅頭》解說
- 從有求到無求 從有學到無學
-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法
- 唐代詩人綦毋潛夜宿龍興寺的的所見所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