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祖師同行 肆 情殷古丈夫 釋迦掩室凈名杜口
與祖師同行 肆 情殷古丈夫 釋迦掩室凈名杜口
佛法之難以言宣,真實不虛。所以有很多的比喻,比如指月,說真理是月,佛所說法如指頭。在禪宗里面就有“頻呼小玉元無事,只為檀郎認得聲”之比喻。在《肇論》里面則說:“釋迦掩室于摩竭。凈名杜口于毗耶。須菩提唱無說以顯道。釋梵絕聽而雨華。斯則理為神御?谝灾XM曰無辯。辯所不能言也。”
圓悟克勤因“頻呼小玉元無事,只為檀郎認得聲”而開悟的公案以前寫過,這里就不再解釋。我們來看看僧肇祖師的“釋迦掩室于摩竭。凈名杜口于毗耶。須菩提唱無說以顯道。釋梵絕聽而雨華”的公案。
“釋迦掩室于摩竭”是說釋迦佛在摩竭提國開悟后,覺得自己所悟無法說,他的境界無法用語言向我們這些凡夫眾生表達,更無法讓我們接受他的教誨。所以三七日中掩室不作聲,想直接入涅槃。后來因為帝釋的請求,才出來弘揚一大藏教,廣度我們這些愚頑眾生。
“凈名杜口于毗耶”來自《維摩詰所說經》*。維摩詰居士在毗耶離城示現生病,引發(fā)三十二位菩薩各說不二法門。在三十二位大菩薩各自講完自己對不二法門的精彩見解后,輪到維摩詰居士講,結果維摩詰居士默然,文殊菩薩贊嘆:“善哉!善哉!乃至無有文字語言,是真入不二法門。”
“須菩提唱無說以顯道,釋梵絕聽而雨華”的公案是“須菩提巖中宴坐,諸天雨華贊嘆。須菩提說:“空中雨華贊嘆,是何人?”釋梵說:“我是梵天。”須菩提說:“汝云何贊嘆?”釋梵說:“我重尊者善說般若波羅蜜多。”須菩提說:“我于般若未曾說一字,汝云何贊嘆?”釋梵說:“尊者無說,我乃無聞。無說無聞是真說般若波羅蜜多。”然后又動地雨華。
這幾則無說而說的公案,在“燈錄”里面被很多地方引用。下面列出幾則供養(yǎng)大家。
徑山上堂,僧問:“釋迦掩室于摩竭,凈名杜口于毗耶。為復計較未成?為復伎倆俱盡?”師云:“計較未成。伎倆俱盡。”“有問有答,一切處風流。無問無答,還有佛法也無?”師云:“是何言歟?”進云:“未審向甚么處行履?”師云:“向無佛法處行履。”乃云:“有問有答有放有收,有主有賓有殺有活;顣r無殺時道理,殺時無活時道理。賓家無主家道理,主家無賓家道理。賓則始終賓,主則始終主。賓主交參,當門按劍。不見適來禪客問‘釋迦掩室于摩竭,凈名杜口于毗耶。為復計較未成?為復伎倆俱盡?’山僧答他道‘計較未成伎倆俱盡。’諸人作么生會,若也會得,全賓即主,全主即賓;全收即放,全放即收;全殺即活,全活即殺。乃喝一喝云‘這里是甚么所在?作這個語話!’”自云:“但有路可上,更高人也行。”(《大慧宗杲祖師語錄》)
虛堂和尚云: “形聲未兆,積岳堆山;言跡才彰,難尋影響。所以,釋迦掩室于摩竭,凈名杜口于毗耶。以致西天四七唐土二三,天下老凍膿,用盡機關,無捕手處。只得平高就下,以二千年前用不著底斷貫,穿天下衲僧鼻孔,謂之禁足護生,克期取證。愈見狼藉,報恩修行無力,未免隨例顛倒去也。”卓主丈:“不因射雕手,誰識李將軍。”(《虛堂和尚語錄》)
世尊未拈花已前,早有這個消息。始從鹿野苑,終至拔提河,幾曾用著金剛王寶劍。當時眾中,若有衲僧氣息底漢,綽得去,免得他末后拈花,一場狼藉。世尊良久間,被文殊一拶,便下座,那時也有這個消息。釋迦掩室,凈名杜口,皆似此這個,則已說了也。如肅宗問忠國師,造“無縫塔”話。又如外道問佛,不問有言,不問無言之語,看他向上人行履,幾曾入鬼窟里作活計。
有者道:“意在默然處。”有者道:“在良久處,有言明無言底事,無言明有言底事。”永嘉道:“默時說,說時默。”總恁么會,三生六十劫,也未夢見在。爾若便直下承當得去,更不見有凡有圣。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日日與三世諸佛,把手共行,后面看雪竇自然見得。頌出:
列圣叢中作者知,法王法令不如斯。
會中若有仙陀客,何必文殊下一槌。(《碧巖錄》)
* 延伸閱讀【《維摩詰所說經》】
- 上一篇:與祖師同行 伍 時時覺地花
- 下一篇:與祖師同行 肆 情殷古丈夫 不得力處好著力
- 世間第五個不易!
- 張秀才的開悟偈
- 明一法師:得失是非障禪眼
- 話頭疑情有區(qū)別
- 與祖師同行
- 與祖師同行 壹 信者皆相應 我王庫內無如是刀
- 與祖師同行 肆 情殷古丈夫
- 與祖師同行 叁 佳人獨自知 佑邊尋思去
- 與祖師同行 叁 佳人獨自知 凡圣的秘密
- 與祖師同行 叁 佳人獨自知 識得聲外音
- 與祖師同行 叁 佳人獨自知 花并非無百日好
- 與祖師同行 叁 佳人獨自知 桂花禪香
- 與祖師同行 叁 佳人獨自知 踏雪尋梅
- 與祖師同行 叁 佳人獨自知 樹見行人幾回老
- 與祖師同行 叁 佳人獨自知 笑問客從何處來
- 與祖師同行 叁 佳人獨自知 山深因少客來游
- 與祖師同行 叁 佳人獨自知
- 與祖師同行 貳 粥飯有禪機 破五通仙眼喻
- 與祖師同行 貳 粥飯有禪機 吃飯睡覺
- 與祖師同行 貳 粥飯有禪機 哭笑
- 南禪七日(1)
- 心能轉物,即同如來--南懷瑾先生稀有開示之三
- 景德傳燈錄 第一卷
- 五燈會元 第一卷
- 授菩薩戒儀軌(一)
- 南禪七日(2)
- 碧巖錄 第一卷
- 南禪七日(4)
- 南禪七日(3)
- 《坐禪三昧經》上的修禪方法介紹(上)
- 指月錄目錄
- 南禪七日(5)
- 指月錄卷之一
- 南禪七日(6)
- 南禪七日(21)
- 南禪七日(7)
- 南禪七日(9)
- 宗鏡錄(1-4)
- 南禪七日(8)
- 南禪七日(10)
- 禪關策進(上)
- 南禪七日(11)
- 南禪七日(12)
- 南禪七日(13)
- 南禪七日(14)
- 南禪七日(19)
- 南禪七日(20)
- 南禪七日(16)
- 南禪七日(18)
- 南禪七日(17)
- 南禪七日(15)
- 《星云大師講演集》-佛教的政治觀
- 五燈會元 第二卷
- 五燈會元 二十卷
- 景德傳燈錄 第三卷
- 景德傳燈錄 第二卷
- 指月錄卷之二
- 《星云大師講演集》-從心的動態(tài)到心的靜態(tài)
- 《坐禪三昧經》上的修禪方法介紹(下)
- 宏智禪師廣錄(卷九)
- 禪宗的起源與二十八代祖師
- 禪修已收納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覺不覺悟
- 修行者每天發(fā)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堅志
- 佛教并非都勸人割愛出家
- 一會善一會惡不能長久,唯有懺悔慚愧才可長久
- 看清因緣才能在修行的同時影響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當中是覺悟還是顛倒
- 游報恩寺,讓白居易暫離紅塵,享受了無盡禪味
- 希運禪師古詩《塵勞迥脫》解釋
- 從五言律詩《余住無方所》看拾得無牽無掛,逍遙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詩《嗔是心中火》講了什么?
- 王維的《過香積寺》表達了什么?
- 心本無生因境有
- 當說別人時要不斷地省察自己
- 道謙禪師送信開悟的故事
- 聽其言,觀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禪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氣短
- 心有一絲掛礙就不能自在
- 禪宗與其他宗派的區(qū)別,禪宗的特色
- 現前修為最終一念圓滿
- 《修心要論》是弘忍作的嗎,是本什么樣的書?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內外是空無物的
- 佛法講最后圓滿身不依據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參心行處
- 從禪詩《飯覆釜山僧》看詩人王維供養(yǎng)僧人飯食
- 持佛號的心是始覺 所持的佛號是本覺
- 白話詩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蘊蓄的佛理和處世哲理
- 自己要覺悟好人生
- 時而轉彎,時而放平
- 學會自利利他
- 詩僧王梵志詩作《城外土饅頭》解說
- 從有求到無求 從有學到無學
-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法
- 唐代詩人綦毋潛夜宿龍興寺的的所見所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