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典藏 >

禪門修證指要 省力處 二 大慧禪師語錄十五則

  禪門修證指要 省力處 二 大慧禪師語錄十五則

  1

  佛是眾生藥,眾生病除,藥亦無用;虿∪ニ幋。入佛境界,而不能入魔境界,其病與眾生未除之病等。病瘥藥除,佛魔俱掃,始於此段大事因緣,有少分相應(yīng)耳。

  2

  欲空萬法,先凈自心,自心清凈,諸緣息矣。諸緣既息,體用皆如,體即自心清凈之本源,用即自心變化之妙用。入凈入穢,無所染著。若大海之無風(fēng),如太虛之云散,得到如是田地,方可謂之學(xué)佛人。未得如是,請快著精彩。

  3

  學(xué)道人,十二時中心意識常要寂靜。無事亦須靜坐,令心不放逸,身不動搖,久久習(xí)熟,自然身心寧怗,於道有趣向分。寂靜波羅蜜,定眾生散亂妄覺耳。若執(zhí)寂靜處便為究竟,則被默照邪禪之所攝持矣。

  4

  趙州和尚云:“老僧十二時中,除二時粥飯是雜用心,馀無雜用心處。”上是這老和尚真實行履處。不用作佛法禪道會。

  5

  生從何處來,死向何處去,知得來去處,方名學(xué)佛人。知生死底是阿誰?受生死底復(fù)是阿誰?不知來去處底又是阿誰?忽然知得來去處底又是阿誰?年超級話眼眨眨地理會不得,肚里七上八下,方寸中如頓卻一圖火相似底又是阿誰?若要識,但各理會不得處識取。若便識得,方知生死決定不相干涉。

  6

  趙州狗子無佛性話,喜怒靜鬧處,亦須提撕。第一不得用意等悟,若用意等悟,則自謂我即今迷,執(zhí)迷待悟,縱經(jīng)塵劫,亦不能得悟。但舉話頭時,略抖擻精神看,是個甚麼道理。

  7

  近世叢林,邪法橫生,瞎眾生眼者,不可勝數(shù)。若不以古人公案舉覺提撕,便如盲人放卻手中杖子,一步也行不得。將古行入道因緣,各分門類云:這幾則是道眼因緣,這幾則是透聲色因緣,這幾則是亡情因緣。從頭依次第逐,則搏量卜度,下語商量?v有識得此病者,將謂佛法禪道,不在文字語言上,即為一切撥置。噇卻現(xiàn)成粥飯了,堆堆地坐在黑山下鬼窟里,喚作默而常照,又喚作如大死底人,又喚作父母生時事,又史作空劫已前事,又喚作威音那畔消息。坐來坐去,坐得骨臀生胝,都不敢轉(zhuǎn)動,喚作工夫相次純熟。卻將許多閑方長語,從頭作道理商量,傅授一遍,謂之宗旨。方寸中依舊黑漫漫地。本要除人我,人我愈高,本來滅無明,無明愈大。殊不知,此事唯親證親悟,始是究竟,纔有一言半句作奇特解、玄妙解、秘密解、可傅可授,便不是正法。正法無傅無授,唯我證爾證。眼眼相對,以心傅心。令佛祖命相續(xù)不斷,然后推已之馀,為物作則。

  在當(dāng)人日用二六時中,如水銀落地,大底大圓,小底小圓。不用安排不假造作,自然活鲅鱍地,常露現(xiàn)前。正當(dāng)恁麼時,方始契得一宿覺所謂:“不見一法即如來,方得名為觀自在。”茍未能如是,且暫將這作聰明說道理底,置在一邊。卻向沒撈摸處,沒滋味處,試撈摸咬嚼看,撈摸來撈摸去,咬嚼來咬嚼去,忽然向沒滋味處咬著舌頭,沒撈摸處打失鼻孔,方知趙州老人道:“未出家時被菩提使,出家后使得菩提。有時拈一莖作丈六金身,有時將丈六金身卻作一莖草用。”建立千周亦在我,說道理亦在我,不說道理亦在我,我為法王,於法自在,說即有若干,不說即無若干,得如是自在了,何適而不自得。

  9

  近世士大夫多欲學(xué)此道,而心不純一者,病在雜毒入心。雜毒既入其心,則觸途成滯,觸途成滯,則我見增長,我見增長,則滿眼滿耳只見他人過失。殊不能退步略自檢察看,逐日下得床來,有甚利他利已之事?能如是檢察者,謂之有智慧人。趙州云:“老僧逐日除二時粥飯是雜用心,馀外更無雜用心處。”且道,這老漢在甚處著到?若於這里識得他面目,始可說“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未能如是,當(dāng)時時退步向自己腳跟下子細推窮,我能知他人好惡長短底,是凡是圣?是有是無?推窮來推窮去,到無可推窮處,如老鼠入牛角,驀地偷心絕,則便是當(dāng)人四楞塌地,歸家穩(wěn)坐處。

  10

  士大夫?qū)W此道,我求速成效。初師未開口時,早將心意識領(lǐng)解了也。及乎緩緩地跟著,一似落湯螃蟹,手忙腳亂無討頭處。殊不知閻家老子面前,受鐵棒、吞熱鐵圓者,便是這領(lǐng)解。求速效者更不是別人。所謂希得返失,務(wù)精益麤,如來說為可憐愍者。

  11

  真勇猛精進勝丈夫所為,愿猛著精彩,努力向前,說處行處已不錯,但少噴地一下而已。若有進無退,日用二六時中,應(yīng)緣處不間斷,則噴地一下亦不難。然第一不得存心在噴地一下處,若有此心,則被此心障卻路頭矣。但於日用應(yīng)緣處不昧,則日月浸久,自然打成一片。何者為應(yīng)緣處?喜進怒時、判斷公事時、與賓客相酬酢時、與妻子聚會時、心思善惡時、觸境遇緣時,皆是噴地一發(fā)時節(jié)。千萬記取,千萬記取!世間情念起時,不必用力排遣,前日已曾上聞。但只舉僧問趙州狗子還有佛性也無?州云“無”。纔舉起這一字,世間情念自怗怗地矣。多言復(fù)多語,由來返相誤。千說萬說,只是這些子道理,驀然於“無”字上絕卻性命,這些道理亦是眼中花。

  12

  大丈夫漢,決欲究竟此一段大事因緣,一等打破面皮,性燥豎起脊梁骨,莫順人情,把自家平昔所疑處,貼在額頭上。常時一似欠了人萬百貫錢,被人追索,無物可償,生怕被人恥辱。無急得急,無忙得忙,無大得大底,一件事方有趣向分。若道:我世間文字至於九經(jīng)十七史諸子百家,古今興亡治亂,無有不知,無有不會,只有禪一般,我也要知,我也要會。自無辨邪正底眼,驀地撞著一枚。杜撰禪和,被他狐媚。如三家村里傅口令,口耳傅授,謂之過頭禪,亦謂之口鼓子禪。把他古人糟粕,遞相印證。一句來一句去,末后我多得一句時,便喚作贏得禪了也。殊不肯退步,以生死事在念,不肯自疑,受疑他人。

  13

  晝?nèi)谷巫纬L矻,茶里飯里喜時怒時,凈處穢處,妻兒聚頭處,與賓客相酬酢處,辦公家職事處,了私門婚嫁處,都是第一等做工夫提撕舉覺底時節(jié)。昔李文和都尉,在富貴叢中,參得禪,大徹大悟。楊文公參得禪時,身居翰苑。張無盡參得禪時,作江西轉(zhuǎn)運使。只這三大老,便是個不壞世間相,而談實相底樣子也。又何曾須要去妻拏休官罷職咬菜根,苦形劣志避喧求靜,然后入枯禪鬼窟里作妄想方得悟道來。

  14

  既已知有此須大事因緣,決定不從人得,則便好頓捨外塵。時時向自己腳跟下推躬,推來推去,內(nèi)不見有能推之心,外不見有所推之境,凈裸裸赤灑灑沒可把。如水上放葫蘆,無人動著,常蕩蕩地拘牽他不得,惹絆他不得,撥著便動觸著便轉(zhuǎn)。如是自在、如是瞥脫、如是靈圣。不與千圣同途,不與衲僧徣借,直能號令佛祖,佛祖號令他不得。當(dāng)人知是般事,便好猛著精彩,向百尺竿頭快進一步。如進得這一步,則不異善財童子,於普賢毛孔殺中,行一步過不可說不可說佛殺微法數(shù)世界。如是而行,盡未來劫,猶不能知一毛孔中剎海次第、剎海藏、剎海差別、剎海普入、剎海成、剎海壞、剎海莊嚴(yán),所有邊際。似這般境界,亦不是外邊起心用意,修證得來,只是當(dāng)人腳跟下本來具足底道理耳。不見德山和尚有言:“汝但無事於心,無心於事,則虛而靈空而妙。若毛端許言之本末者,皆為自欺。何故?毫厘系念三涂業(yè)因,瞥爾情生萬劫覊鎖。圣名凡號盡是虛聲,殊相劣形皆為幻色。汝欲求之得無累乎?及其厭之又成大患。”

  15

  常以生不知來處死不知去處二事,貼在鼻孔尖上。茶里飯里靜處鬧處,念念孜孜常似欠卻人,萬百貫錢債無所從出。心胸?zé)⿶灮乇軣o門,求生不得求死不得。當(dāng)恁麼時,善恁麼時,善惡路頭相次絕也,覺得如此時,正好著力。只就這里看個話頭,僧問趙州:“狗子還有佛性也無?”州云:“無。”看時不用搏量、不用注解、不用要得分曉、不用向開口處承當(dāng)、不用向舉起處作道理、不用墮在空寂處、不用將心等悟、不用向宗師說處領(lǐng)略、不用掉在無事甲里。但行住坐臥,時時提撕:“狗子還有佛性也無?”“無”提撕得熟,口議心思不及,方寸里七上八下,如咬生鐵橛,沒滋味時,切莫退志,得如此時,卻是個好底消息。不見古德言:“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我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本文是從《大慧普覺禪師語錄》卷十九及卷二十一之中抄錄出來,本屬大慧禪師對弟子所寫的法語,而且多系對其勤於修證工夫的在家弟子所寫的開示修行的方法及其原則。其中經(jīng)常強調(diào)參趙州的狗子無佛性的“無”字話頭,他說:“只教就未拔(疑根)處看個話頭:僧問趙州:‘狗子還有佛性也無?’州云:‘無。’行住坐臥,但時時提掇,驀然噴地一發(fā),方知父母所生鼻孔,只在面上。勉之勉之。”)(示徐提刑濟敦居士)

  圣嚴(yán)識大慧宗杲(西紀(jì)一O八九——一一六三)是一位活躍於北宋及南宋時代的人,生當(dāng)亂世,他的一生,流離顛沛,卻仍為佛法作了中流砥柱的禪門干臣。他自幼聰敏,十三歲即入鄉(xiāng)校,十七歲出家。先閱《古云門錄》,即起達摩之下何以門庭如此之多的疑問。因此而依宣州的明教紹珵達先德的微旨。后參曹洞宗的諸老,再參湛堂文準(zhǔn),準(zhǔn)師見其風(fēng)神爽邁,特加器重,指示入道捷徑。宣和七年(一一二五)至汴京天寧寺,參圜悟克勤,遂受印可?饲谥杜R濟正宗記》,付宗杲,未幾即分座請宗杲說法。此時正值北方的女真之亂,即入住云居山。再到福建省,結(jié)茅於福州的長樂嶼。紹興七年(一一三七),住持徑山能仁寺,諸方云衲靡然來集者一千七百馀人,禪風(fēng)在興。紹興十一年因侍郎張公九成來見師而議及朝政,即於五月褫奪僧衣及度牒而被竄於衡州。二十年十月,又更改貶遣至梅州。該地多瘴癘而乏飲食,師徒百馀人,斃者過半,師則處之於常道,怡然而化當(dāng)?shù)鼐用。二十五年十二月獲得赦免,二十六三月,始再服僧衣。奉勅住持明州阿育山的廣利寺,二十八年再返徑山,道俗歸慕如舊。三十二年,也就是在他示寂前的一年,為孝宗皇帝說法而受“大慧禪師”的賜號,第二年八月大慧禪師示寂,皇帝贈他一偈:“生滅不滅,常住不住,圓覺空明,隨物現(xiàn)處。”又謚“普覺禪師”號。因其鍛煉禪眾得法,傅其法而世譜所列者九十馀人,受其印可者則不知其數(shù)。由宗杲所提倡的趙州狗子無佛性的無字話頭,迄今仍為日本的禪站所依用。照我個人的經(jīng)驗,無字話頭,確是一個百應(yīng)驗的好方法。因此,有一次在禪七的檢討會中,有一位臺大哲學(xué)研究所的同學(xué),發(fā)表他的感想時說,我所主持的禪七道場,頗有像是回到了大慧宗杲時代的風(fēng)格。的確,我很喜歡大慧禪師,通宗通教,敏悟超羣而又善能為學(xué)者除系去縛。當(dāng)然,宏智正覺禪師那樣的風(fēng)格,也極能使人體會到禪的另一面。

  在《大慧語錄》中自稱:“妙喜一生只以省力處指示人,不教人作謎子搏量,亦只如此修行,此外別無造妖揑怪。”故以“省力處”作為其語錄的篇名。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