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關
過關
人生在世,時時有可能遇到考驗。不論是財色,還是名利。一不小心,就會掉了下去。
即便是遁入空門的僧侶,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同樣面臨各種挑戰(zhàn)與誘惑。當然,都市的寺院就特別突出。
每天,香客和信徒帶著各自不同的目的來到寺院,又不可能拒之門外,那只好穿上鎧甲上陣。溫柔一刀也好,口蜜腹劍也罷,有些防范意識總不壞。
出家后一直在佛學院讀書,整天呆在小院子里,讀書、寫文章、討論,生活很簡單,有點與世隔絕的樣子。
畢業(yè)來臨的時候,大家都在想,如果能繼續(xù)讀幾年就好了。
同學性師說“如果所里辦老年大學,我想一直讀到老,不愿離開!倍旱拇蠹叶紭妨。
最終,幾個同學被安排一邊做事,一邊學習。
我和慧師一同到客堂實習。
客堂在叢林中屬于四大寮口之一,擔任著重要的使命。對外是窗口、形象,對內是樞紐、榜樣,既是人事部門又是服務機構。
每天,迎來送往四面八方各界人士。既有十方衲子,也有士農工商,三教九流,應有盡有。寺院內部的僧眾管理服務,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噓寒問暖,規(guī)矩紀律,絲毫不能松懈。
叢林的執(zhí)事受命于和尚,對常住負責,為大眾發(fā)心,給自己培福消業(yè)障。干好是本分,干壞因果自己背。到客堂實習,實在來說,是考驗自己幾年來學習的教理能否貫徹運用,也是要過五欲關。
一天中午,一個人在客堂,有點困。走進兩個年輕女孩,在我面前站住。
“有事嗎?”我問。
“我們要捐款。”其中一個高個子回答。
“做什么用”我又問。
“建三寶樓”,說完扔下一捆錢就走。
“等等,要給你開收據!蔽壹泵φf。
“不用了”
那可不行,想考驗小僧不成,總不至于被這點錢打倒,也太小看人了吧。
三步并兩步追到門口,把二人叫了回來。
開好收據,1萬元,走人。
第一關,好歹過去。第二關,接踵而來。
經常接到一些推銷書籍的電話,從聲音中聽出來是年輕女孩。
“請把書籍資料傳真過來,需要時再和你聯系。”每次,對她們的回答幾乎相同。
有的就此打住,有的則不依不饒。一天,又接到類似的電話。
“師傅,我叫田田,你的手機可以告訴我嗎?”
“對不起,我沒有手機!
“那我送你一只吧!
“那倒不必,無功不受祿!
“我們可以交朋友嗎?”
看來想設套,心里想著,嘴上說
“出家人和所有人都是朋友”
對方一定覺得這個僧人不正常,胡亂講了幾句后掛斷電話。
有個女孩,經常給我寫信,一次二次,沒當回事,隨手扔掉。
快到春節(jié),有天早上到辦公室。照客李居士對我說:“剛才有個小女孩給你送來一盒巧克力,還有一本書。”
立即就想到肯定是平時寫信的那一位。書是一本愛情小說,里面還夾著一張紙條,巧克力被裝在一個大大的心字樣的盒子里。
我問李居士:“你看怎么處理比較好?”
“知客師,你就度度人家吧!崩罹邮坑哪卣f。
我暈!我是泥菩薩,自己都難保還想度人。
“書拿到香爐燒掉。巧克力中午拿到齋堂去,寺院師傅一人一粒,普同供養(yǎng),小僧消受不起!蔽蚁逻_了命令。
第二天,問起書燒了沒有,李居士說被個小沙彌拿去辦了。
我問他燒了沒有,他支支吾吾,說想看完再燒。
我氣得給他一巴掌,“一人吃了兩塊巧克力,夠美的了!
“趕快燒……”
- 上一篇:戒幢塔院
- 下一篇:開滿梨花的小院——謹以此篇獻給我深愛的老師與同學!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2
- 大般若經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第一卷
- 心經的人生智慧—《心經》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6
- 心經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5
- 心經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