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小乘、密乘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好放掌。各位居士大家好。今晚的這個講題是小乘、大乘、密乘。原本是由這個大眾的弘法請我來為大家開示。那么,有位居士說要講這個講題。那么,很多人學了密宗還搞不懂小乘、大乘、密乘。這些沒搞通的人都是沒有按步就班好好地學習,一下呢就跑去修密法。然后呢,修密法的老師呢也沒按步就班讓你一步一步的學進來,才有這個問題。那么,我們佛教在流傳的過程里面慢慢地發(fā)展有各個不同的部派,這個在歷史上是一個事實。然后,發(fā)展到今天呢,就有個現(xiàn)象就是小乘不承認大乘。那么,大乘里面一些看法,一些學者,一些看法,不承認密乘。那么,今天就跟大家談談,在我開始出家的時候聽到一個說法,就是說你在大乘佛教里面出家修行,千萬不要一開始就看.阿含經(jīng).。.阿含經(jīng).呢,就是專門講小乘佛法的道理。那為什么會這樣說呢?因為呢,一些大德的一些經(jīng)驗說呢,如果你一開始就看.阿含經(jīng).,你就很難再接受大乘了。我在剛開始出家的第一年就聽到這句話了。為什么會這樣子呢?起先,我們要了解這個佛在這世間教導眾生的一個過程。其實,佛呢,他剛覺悟的時候,他是不想在人間說法的。這個在大小乘的經(jīng)典都有記載。但是,大乘經(jīng)典既然說佛不想在人間說法;不過,卻說佛呢,在天上、在其他世界為大菩薩們說法。這個就是小乘經(jīng)典沒有記載的。那么,因為這樣的個記載上流傳,有種種差別說法,就造成了呢小乘不同意大乘。那么,我們先說小乘和大乘一些見解上的不同。再來看這個密乘。為什么先學了.阿含經(jīng).就不能相信大乘了呢?因為,.阿含經(jīng).是由「阿羅漢」他們結集出來的經(jīng)典。佛在人間說法的這個對象是人并不是菩薩或者是一些菩薩摩呵薩,他的整個對象是針對人。那么,在人間說法呢,佛呢,就是以人為本來講修行。那因為這樣,這些人間的這個開始傳,弘揚出來的佛法呢,就是屬于比丘僧團的這個佛法。這類佛法專門講如何修行了脫生死,沒有講怎么修菩薩道。
那么,后來佛呢,根據(jù)大乘的說法,佛呢不只是在人間講怎么修行解脫,佛還跟其他的菩薩呢講怎么修菩薩道。那么,關于講菩薩道的這些經(jīng)典呢,很多呢不在人間講。為什么不在人間講呢?因為,當時的人呢,還很多不夠資格聽。啊,佛跟一些菩薩講。因為這樣呢,這一些經(jīng)典在比丘僧團里面是沒有流傳的?梢赃@么說,如果你按照佛教的歷史來看,就是說在人間去找的話。你發(fā)現(xiàn)人間僧團里面所流傳的佛法就是專門教你怎么解脫生死。那么,站在大乘一些經(jīng)典的記載,它說釋迦牟尼佛在兜率天降生人間,他并不是一個凡夫,他是十地菩薩,就是修菩薩的等位里面如果分十個等級,他在這個兜率天降生到人間之前,他已經(jīng)是十地菩薩準備成佛了。但是,如果根據(jù)小乘的經(jīng)典記載。佛呢,在兜率天的時候是一個凡夫,連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都沒有。因為呢,佛呢,在人間啊,他要度化的是人。所以,佛必須以人的身份來應化,在大乘說。這就跟小乘的講法絕對不同了。什么叫做應化呢?應化的意思就是說根據(jù)當時的眾生的需要講當時所應該講的法。那么,當時的眾生是怎樣子的,他也以什么身出現(xiàn)來度這些眾生,所以叫做應化。那么,在當時印度當時,我們?nèi)碎g認為修行啊,最高級的修行就是苦行。在印度當時。那么,釋迦牟尼佛呢,他為了度化我們這些傲慢這些人。他呢,也必須去修苦行。這苦行呢,他必須把你們世間人所有的外道所能做到苦行他都做給你看。讓人知道,你們能夠做的我也做得到。然后,他告訴你這些都不對。如果你沒有去做,沒有做給人家看,你說不對,他說你沒本事做,你說不對。人是這樣子的。因此,釋迦牟尼佛只能隨著人的因緣,必須是那樣。他呢就去修外道的法。你們什么法都修。最高級的法呢,修到非想非非想天,他也做到。然后呢,最難的苦行,他也做到。這些都做完了,讓你們?nèi)酥?你們所能夠做的,我都能夠。然后,再告訴你,你們的是錯的。啊,佛呢,他在人間是這樣的方式來度化。但是,因為這樣子,為了度化人,佛呢不能以他原本的那個本來面目,神通廣大的那些能力來接引你。為什么呢?因為,當呢,佛呢,以其他的方式,人就會這樣想。佛呢,是一個天神,他不是人間的人。那么呢,這
個天神所做的東西我們?nèi)耸亲霾坏降摹_@樣呢,人只有拼命的敬仰佛,他沒辦法修啦!啊,佛呢,度化人,他必須在人間以人的身跟你人在一起,你人做什么,他也做什么。那么,這些他都辦到了。然后,他告訴你,我有一些修行方法才是對的,你們都是錯的。啊,人就會相信了。這件事情呢發(fā)生真的發(fā)生了,就是佛呢,他在修苦行的時候,他的五個侍者很佩服跟他一起修苦行。后來呢,佛放棄修苦行了。那五個侍者認為佛墮落了,佛修行失敗了,就離開他了。你看,就是因為你沒去堅持那苦行,人類就認為你不行了。但是呢,佛把你人類所能做苦行,他都做完了,你們都做不到了,F(xiàn)在呢,他就放棄。然后呢,他就在菩提樹下去成正覺。那么,在這里頭,這是大乘的解釋。那小乘不那么說。大乘解釋說,佛應化人身,用這種方式來度化。 其實,天人知道,我們的佛啊,他現(xiàn)在跟你講我就是佛。啊,所以,從這些跡象你看。剛才說,人間所學的佛法,是因為我們是人。佛呢,用那種方式來度化我們。但是,對于天人來說呢,他們看到佛是另外的樣子,因為有方式在指導他們。那,人呢,不知道。啊,那么,佛出世那天,人間的人沒幾個知道。只有一個有神通的人知道。那個有神通的人去看佛,還被阻擋住。然后呢,那個人就入滅了。過后,第二個有能力知道的是誰呢?就是阿私陀仙人。經(jīng)典記載了噢,你們看過。他說這個小孩子,悉達多太子就是佛來的。噢,他很傷心沒有機會跟佛在一起學習。人間有多少人知道?沒多少人知道。這就說明了呢,這個世間噢,有很多事情在發(fā)生,人天鬼神都知道,我們?nèi)祟悺鸽?什么都不懂。然后呢,說呢我看到這些佛法,佛講的就是這些而已。但是,說回佛在人間的這八十年的這一生是那么短暫的。那么,在天人來看是很短暫的。在人呢,佛呢,度化了很多人。那么,在人間佛呢,怎么度化人呢?如果對天人,佛呢怎么度化人呢?那是不一樣的。為什么說不一樣呢?佛在人間噢度化人,是怎么度化人的你們知道嗎?他不是像我們現(xiàn)在開個演講會,啊,你們來啊,來啊。不是。佛度化人噢,他是呢,怎么講啊!啊,你們講難聽是偏心。他專門去選那些能夠被度化的人來度化,你們知道嗎?
就是說,佛每天噢,都去觀察一下有哪一些眾生呢,今生應當解脫的,就先去度這些人。為什么他要那樣做呢?因為呢,他唯有先度這些人。然后,這些人以后繼續(xù)把佛法繼續(xù)傳下去,噢,這些人就要有這個能力被度。所以呢,佛呢,專門挑選呢,那些能夠證果的人來度化。所以呢,如果呢,佛在世,你也在呢,佛也看不上你。呵。。。這個是個比喻噢,因為呢,你呢當時就是不愿意被度,明白了嗎?噢。也就是說,佛度化眾生噢,在這個世間他的方式噢,就是說,按照人類的有的方式的能力,應該度怎樣的方式,他就用什么樣的方式來度。然后,就選那些比較有能的人先度。一樣的,對于天人里面,佛也一樣必然是選那些有能力的人來度,都是那樣的。所以,度的這些人呢,得度的這些人呢,在人間只能是什么呢?一般上就只能是「阿羅漢」。最高級,噢。這些呢,菩薩呢,也有。但是呢,這些菩薩呢,被「阿羅漢」看輕。那在大乘經(jīng)典里面就講到一個故事。就是佛在是的時候,彌勒菩薩也降世人間。他在人間的時候,他也跟佛陀出家,他的法名叫阿逸多比丘。阿逸多比丘就是未來佛,彌勒佛當比丘的名號。阿逸多比丘,噢。他是下一尊佛啊,也是十地菩薩以上。但是,這下一尊佛在人間啊,被「阿羅漢」看成是凡夫。為什么看到是凡夫呢?因為呢,只要你在生死輪回里面,你會繼續(xù)回來人間。那繼續(xù)回來人間的話,你至少不是「阿羅漢」了。以「阿羅漢 」的觀點來看,明白嗎?啊,所以 呢,以他們觀點呢,彌勒菩薩,彌勒佛,噢,還沒成佛,現(xiàn)在是阿逸多比丘,我們稱他彌勒菩薩,阿逸多比丘在南傳的經(jīng)典里面,他是道道地地的凡夫。但是,在大乘經(jīng)典里面說不是,他是十地菩薩。這就是大小乘看法不一樣。那剛才說,佛來人間是應化。就是說我們?nèi)祟?人必須這種方式來教導。他就講這種方式的佛法,就是人間的人所能接受的,就是這個僧團里面所學到的佛法。那,如果是求菩薩道的佛法,就很難了。啊,人間的人當然是很難了。難,難在哪里呢?就是難在那個根性,噢,因緣不具足。為什么這樣講呢?原來,當一個人他修菩薩道,生生世世修菩薩道,修到某個時候,他必然會累積很大的福德因緣。然后,這些菩薩的,因為他的功德福德因緣,他必然得到很好的果報。就相好莊嚴,財富多多,也很少會再做人,很多會做是天人。那,要回來做人呢,當然也有,不是沒有。一回來做人呢,不是做國王呢,就是做那些大長者。因為他的福報造成,明白嗎?也就是說呢,佛在這個人間度化眾生
的時候,有一些菩薩他也在人間。但是呢,他們都是一些很富貴的人,不是國王呢,就是大長者,王族之類。那,在天上呢,那兒也很多菩薩。那么,佛呢,如果要講菩薩道的法門啊,就必須對那一類的人講噢。那,那一類的人,他們要修解脫道嗎?不必修解脫道。就是說那類菩薩修到某一些能力了,他都能夠到處去度化眾生的時候,他不必去學習修解脫道。啊,佛呢,也沒有必要去跟他們講這些東西了。就比如說,如果你們有看到那個.維摩詰經(jīng).里面有談到維摩詰長者。他就是個菩薩,他呢,佛呢,從來沒有跟他講過法。所以,這一類的情況噢,當釋迦牟尼佛,他度化要講這個怎么解脫生死的法在人間講。那,他講菩薩道法門的時候,什么時候講呢?根據(jù)大乘經(jīng)典說,佛剛剛成道的時候,開始七天就講.華嚴經(jīng).。那,根據(jù)南傳經(jīng)典說,佛呢,剛剛成道的時候,開始七天呢,在菩提樹下入定。 但是,小乘解釋說,佛是道道地地的凡夫,那一世修成佛。這是絕對錯誤的。啊,那么,這個錯誤有好幾點。第一點,就是大小乘呢,佛教都承認釋迦牟尼佛一出世的那一天就走了七步。這走七步呢,佛還說了幾句話。根據(jù)北傳記載,它說佛說什么呢,佛說「天上天下惟我獨尊」。聽過的舉手。但是呢,在南傳的經(jīng)典記載呢,佛并不是講這句話。佛講的是什么呢,佛講「這是我最后的一生」。聽過的舉手。沒幾個啊!就是說在南傳的講法與北傳的講法有點出入。但是,不要緊,F(xiàn)在,我們來研究南傳講的那句話。既然佛說,一出世的那一天,他就說「這是我最后的一生」。根據(jù)小乘佛法說,當一個人告訴你,我今生只剩下這一生沒有下一生了。根據(jù)小乘說法,這個人是「阿羅漢」。你們知道嗎?初果、二果、三果不敢講這句話,「阿羅漢」才有把握說這句話,「今生是我最后一生」。那佛一出世的一天就講這句話,就是說呢,我就是「阿羅漢」了。對不對?那么,這句話就是跟你說,我不用修了!赴⒘_漢」是不用修的,知道嗎?所以,小乘說佛是凡夫是錯誤的。根本是錯誤。所以,佛在出世的那一天講完那句話以后,他再也不說了。這句話是很了不起的一句話知道嗎?一個人修行一生都不會講這句話出來。啊,佛講完這句話就不說了。那人呢,沒有眼光,不知道這句話的意義在哪里。所以,依照小乘的說法,佛既然講這句話,佛就告訴你,我就是「阿羅漢」。他一出世就是說,就說明了「阿羅漢」來轉世。如果以「阿羅漢」來說,對不對?你們明白嗎?啊,但是,小乘說「阿羅漢」不能轉世。但,大乘說呢,一個人解脫煩惱了,也可以再繼續(xù)來這世間度化眾生。但,小乘說呢,如果你沒有煩惱了,你不可能來。啊,這是大乘小乘不同的看法了。啊,我們再談回。我要講這些是說要大家弄清楚,我們佛教里面大小乘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再來,既然釋迦牟尼佛他在這個人間,如果他是凡夫,那他這生修行,他到底修什么。根據(jù)小乘佛法說,佛呢,跟外道修的那些呢都是不能解脫的嘛!過后呢,佛自己去菩提樹下修行。當佛在菩提樹下修行到他覺悟的過程,佛并沒有跟任何人學,那個時候,他是自己證悟的。那么,佛法說所有的佛都要有一個智慧,就自己證悟自己是佛,沒有老師。啊,佛覺悟那一次的智慧,是不需要老師來教的,叫做無師自通。這個大小乘都同意的。那么,佛呢,在他在菩提樹下沒有老師自己修就證悟了。那你按照小乘的觀點來看,一個人沒有老師修行會證悟呢,以小乘來說,就是辟支佛或者佛。那么,他有這個能力,難道是今生他去修來的嗎?他今生花多少時間去修?實際上,他只是在菩提樹下沒有多少天。他苦行六年,菩提樹下呢不到六年;一年都沒有,一個月最多。所有,這說明了呢,佛呢,在菩提樹下并不是在修行。這點呢,大乘有了它的看法。再來,釋迦牟尼佛在還沒有去修,菩提樹下還沒有修之前,他已經(jīng)完成了進入非想非非想天。聽過嗎?非想非非想天是什么?是無色界天。你們可能有些聽不懂噢。當一個人有能力進入無色界天,就是說他能夠出離這個欲界了。
那么,小乘里面說,佛呢,成道的最后一刻之前要降魔。魔王是在欲界里面,你們知道嗎?魔王有貪、有嗔,有嗔心就一定在欲界里面,不可能在色界,無色界。那釋迦牟尼佛還沒有去菩提樹下坐的時候,他已經(jīng)超出色界、無色界。他都能夠做到了,那欲界算得了什么。那,但是呢,小乘說,釋迦牟尼佛要降魔。那都不對。那,我們來看大乘怎么說。大乘佛法說。釋迦牟尼佛從兜率天下來的時候,兜率天的天人啊,當時還沒有下來前都是聽他說法的。知道嗎?啊,他是那里的天主。他下來的時候呢,那里的天人還來恭送,送他來人間。那么,他來人間最多八十歲嘛!八十歲在兜率天算起來不到一天。知道嗎?我們?nèi)碎g八十年的時間在兜率天不到一天。這個大小乘都同意的。所以
呢,你們想想一下。如果你、我們都是兜率天的天人,今天呢,釋迦牟尼佛去人間了。我們的今天啊,他去人間了。那么人間八十年一晃一過去了,你們、我們都覺得是一天而已對不對?是嗎?啊,所以,在這一天里面釋迦牟尼佛做什么我們很清楚。對嗎?哪里會不知道呢!對嗎?也就是說呢,這些對一些天人來說,很多東西他們都很清楚,佛來人間是怎么一回事。但是,你從人間的人看回上去呢,佛呢,是什么?佛呢,兜率天來人間,變成人,啊,又怎么樣,怎么樣,怎么樣。但是呢,大乘經(jīng)典說不是。它說呢,是兜率天人恭送佛來人間。阿,那么,佛在人間入胎,天人清清楚楚。那么,在大乘經(jīng)典里面來說,佛在他母親的胎里面繼續(xù)地跟天人說法。噢,這是大乘的說法了噢。然后呢,佛呢,在出胎的那一天,誰知道啊。只有他母親身邊的人知道,在人間。但是呢,三千大千世界天人都知道。他們立刻來慶祝了。經(jīng)典有說噢,你們看過嗎?就是佛出世的那一天,天人都來慶祝。只有人呢,瞎眼什么也看不到。這說明什么呢?這天人很清楚,他就是原來那個,叫做「普明菩薩」。就是兜率天下來,這個「普明菩薩」來度化人。所以呢,他們都來慶祝。他們來慶祝的時候,當然佛呢,不是什么也不懂的小娃娃。他什么都懂,所以他說「天上天下惟我獨尊」。這說明呢,他不是跟你們?nèi)苏f的。知道嗎?天人來慶祝的時候,他講這句話。
沒有弘法。但是,根據(jù)大乘經(jīng)典說呢,佛呢,為菩薩,為這些天人說法。這就是大小乘經(jīng)典呢,對佛的看法不一樣。那么,從這看法的不一樣,我們來看講的法必定也不一樣。那么,也因為這樣子噢,當佛涅磐后,在結集經(jīng)典的時候,那些「阿羅漢」結集的經(jīng)典里面,也就很難看到有菩薩道的經(jīng)典了。為什么叻,因為人間講是專門講人的能力能夠做到的。所以,這就是有差別了。那,當佛在人間度化到一個時候,當一些因緣成熟了,佛就繼續(xù)開始講一些大乘經(jīng)典。那么,當佛在講大乘經(jīng)典的時候呢,以后你們看經(jīng)典你們自己要注意,凡是在講大乘經(jīng)典的時候,它會有聽法眾。佛講法的時候那記載,他在什么地方講,來聽的聽眾是什么。當佛專門為那些大菩薩講的經(jīng)典噢,就沒有比丘的。為什么呢?因為不在人間。所以呢,這些經(jīng)典人間的人聽不到。那,人間的人聽不到,從哪里傳回來呢?大乘經(jīng)典說,大乘經(jīng)典是從天上傳回人間。龍宮也是屬于天神之一,是這類傳回人間。那,因為這樣子呢,所以呢,那些研究佛學研究歷史的呢,就不同意咯。他說呢,不是人間的我不接受,是你們編出來的。那么,當是講到這一點噢。那么,再來看密宗,密乘。密宗呢,是什么時候傳出來?剛才說這個大乘經(jīng)典開始是在人間沒有流傳開來的噢,并不是沒有噢,啊,是人間呢很少。那,這個密宗呢,更糟糕咯。密宗它一開始就更你講我就是秘密的咯。秘密就更難傳開來了,知道嗎?那么,據(jù)說呢,密宗在是佛在世的時候傳給一個國王,在家的國王,沒有出家的。那么,是佛在世的時候傳給一個國王。然后呢,由那邊慢慢一直再傳下去,是這樣傳來的。那,這樣傳來呢,更是沒有源頭,歷史上沒有源頭可以證實了。這些是從歷史上來看噢。然后,我們再來看回在佛法上的見解。在小乘佛法里面,主要在講什么呢?講「苦、空、無常、無我」,它告訴你這個世間是苦的噢。為什么「苦」呢?因為「無!棺兓,所以不自在,不自在所以「苦」。因為「苦」、不自在,所以沒有「我」。啊,沒有「我」,沒有自性,就是「空」的。它是這樣形容噢。為什么這樣說?為什么佛這樣說呢?因為人間的人啊,執(zhí)著他們眼前所看的一切是實在的是真實的,執(zhí)著呢我在生死輪回噢。所以,佛呢跟你講呢這個世間是無常不自在的,是苦的,要你出離。所以呢,整個人間的佛法是教人快點出離這個人身,快點解脫這個人身。如果是以這個世間法來說呢,佛就教你怎么去保住人身,不要去墮落。就教你持好五戒十善。那,你要解脫呢,他講你要設法趕快擺脫這個人身。所以,在整個小乘佛法里面,你能夠聽到的就是一種出離,出離這個世間。然后呢,做了你能夠修行證悟涅磐。但是,如果是在大乘經(jīng)典里面呢,就不是噢。大乘經(jīng)典里面說呢,你不但要出離,你還要回來。還說,你要發(fā)什么心呢?叫做發(fā)菩提心。這個發(fā)菩提心前面呢它說呢你要發(fā)這個大悲心。這個呢看眾生在迷惑,在苦,那你要生起悲心。但是,在小乘里面呢,它純粹針對自己所處在的環(huán)境里面,這個身心。是什么環(huán)境呢?就是六根的環(huán)境。換句話說呢,小乘佛法是針對人類迷惑在六根的環(huán)境里面而開示的佛法。
那么,到了那些有道行有修行的菩薩們呢,他不像我們凡夫,人間的人迷惑在六根的環(huán)境。為什么?因為他們能夠神通變化了。那些菩薩,他有能力知道超過你人類六根所知的境界。他不會執(zhí)著。你看到一塊金高興的不得了,金在他看算不了什么,我一變金變成糞便都可以,對不對?這在他的境界里面是那樣的,所以你們?nèi)怂澦矚g的東西,他不會有的。也就是說呢,對那個菩薩來說呢,不會跟你講「哎呀,這快金呢,你不要執(zhí)著它啊,不要貪啊!」,沒有那會事,明白嗎?為什么呢?因為他有神通變化,變他可以變的東西啊。他哪里要你這些東西?所以,對菩薩來講呢,佛沒有教你出離這個六根迷惑的境界。噢,不是這樣子。而,相反跟你講要怎么去變化應用這個六根。然后呢,怎么去入這個世間來,度化這些眾生。這是截然不同的模范。所以,我們不要聽一面之詞,就是說專門去聽那些只學小乘佛法的法師說,啊怎樣怎樣怎樣。他們講的,根據(jù)大乘來說就是佛法的某一部份。有偏,偏就叫小了。當然,對于學習小乘經(jīng)典呢他們很多都不能同意。而事實上呢,我們不用講得太遠噢。我們就以這個人間的這個五欲之樂,對于佛法里面說有一些外道,他們學修行五通仙的,有些有神通,能入很深的定。就單單這類的外道啊,我們?nèi)碎g的黃金什么啊,國王、王位,他都不看在眼里。你們同意嗎?是不是?很多外道他們有這種能力修行神通。他有神通,他看你這些算什么。所以,對這一類有神通的這一類的眾生啊,你很多人間所貪求的東西,他是另外一種看法啊。那,神通境界有不同,高低不同噢。比較低級的呢,看比較差一點。越高級有神通的眾生呢,看人間很多東西,根本算不了什么,人間。單單我們說兜率天就好了,佛在經(jīng)典里面有這樣形容,天上的天人看你人間的美女啊,有一部經(jīng)這樣形容,佛的一個堂弟叫難陀啊,難陀呢的妻子很漂亮啊,叫做孫陀羅,她叫做孫陀羅。我名字不大記得,好像是孫陀羅。孫陀羅很漂亮啊,那么,佛要度化難陀啊叫難陀出家,難陀就是不愿意出家。因為他的老婆太漂亮了。那么,怎么辦叻?佛呢,有一天就有一個機會,就用神通讓他去看。 那么,讓他上天上去看。看到天上天人的天女很漂亮的時候,佛就問他,哎,那天女跟你老婆比下怎樣?他說,我老婆好像猴子。呵。。。你看,既然如此,你看在忉利天的天人看我們?nèi)碎g的美女好像猴子。他哪里會稀求你人間的美女呢?對不對?那更高層的天更是那樣。所以呢,我們很多在人間所執(zhí)著的事情噢,會有一類某一類眾生他們看不上眼。他們不用去修那些東西了。也就是說,佛在人間所講的那些佛法是我們?nèi)祟愃鶊?zhí)著所迷惑的事。那佛教你怎么從,怎么以人類的迷惑擺脫出來。這是最低級的解脫法。再低下去沒有辦法解脫,所以說人間是最低級的解脫法。明白嗎?如果你以「阿羅漢」再上去,初地、二地、十地菩薩那樣比下來呢,解脫的法里面最低低,只能低到人間。明白嗎?也就是說呢,人間的佛法是很微小的。但是,在大乘里面就形容呢它們的小不夠廣大。這在大乘經(jīng)里面,每次形容它的經(jīng)是很廣大噢,境界很廣大。那些是菩薩的境界啦!所以,我們在看這些經(jīng)典的時候注意佛呢講法的對象噢。當他是對人間的人講的時候呢,多數(shù)教你怎么擺脫人的迷惑。而這類的佛法都掌握在僧團、「阿羅漢」的手中,由他們流傳出來。那如果是講那些境界很廣大的菩薩的佛法呢,人間的僧團里面也聽不到了。因此,就造成了呢,這些呢佛法呢被認為不是佛說的。那么,再來看這個密宗。很多人學了密宗也說密宗不是佛說的。那學了小經(jīng)典的人呢,說大乘經(jīng)典不是佛說的。
那往往呢,他一開始就學小乘以后,他鑿定不是佛說,他就不想看了,他就根本沒辦法知道。那一樣的,那些呢如果學了一些大乘佛法的,如果沒有接觸密宗,他也會說密宗不是佛說的。為什么會那樣呢?因為呢,密宗的里面很多的修法噢,根據(jù)密宗的道理,它們的佛法道理,我們這世間的一切噢,不管你是好的還是不好的,人類怎么認為多好,它說呢我們密宗多有辦法拿這些東西來用來修。它的教法是這樣子的。它沒有所謂的這邊是絕對好的,那邊是絕對不好的。你認為什么不好的他都可以拿來修。貪嗔癡啊,骯臟的東西啊,骨頭啊,血啊,什么都拿來用。就是密宗的出發(fā)點、觀點來看,來修行的。那么因為這樣子噢,在密宗里面的佛法呢,在一些善惡分別很清楚的人呢,他看到很多不好的法,惡的法,他說我不要。他說我不相信這是佛法。那么,佛在教導,剛才我說過了,因為我們?nèi)碎g的人執(zhí)著六根的境界,我們?nèi)祟愃吹降臇|西,迷惑在里面。佛就告訴你這些不好,那個怎么好,教你不要在這里面,著迷在里面。其實,并不是那個東西好,那個東西不好。是因為我們在里面執(zhí)著著迷。那么,在這個密宗里面呢,它更進一步跟你說呢,這所謂的好、不好噢,它說統(tǒng)統(tǒng)都是好的。它說你要把這一切看作統(tǒng)統(tǒng)都是好的,沒有不好的,這樣來去修。這是什么境界呢?這其實就是菩薩的境界。在菩薩的境界中呢,沒有所謂的壞人好人,好壞東西,統(tǒng)統(tǒng)沒有。他就一心呢,利益這個眾生,利益這個世間。什么事情他都可以設法拿來用,拿來利益眾生,才是最自在最高明的菩薩。啊,那么呢,這密宗呢就是以這出發(fā)點,這種道理來修行。所以,在密宗里面的那些佛菩薩的畫像,什么很難堪,很難看的都有,很兇惡的啦,淫欲的什么都來。身上掛滿什么金銀珠寶的也有,掛滿骨頭,掛滿死尸也有,什么都來。它們什么都拿來用噢,這是菩薩的境界。但是,我們再倒回來看看自己,現(xiàn)在呢,我不知道你們學的是小乘,還是大乘,還是密宗?當你去接觸到這一類佛法的時候呢,你應該呢,要自己做一個判斷。就是說呢,我呢,現(xiàn)在呢,我是修什么?那么,我的目的是修什么?就我現(xiàn)在修的到底是什么?是不是符合我的目的呢?假設呢,你呢,是一個菩薩根性的人,你會聽到大乘經(jīng)典,根據(jù)大乘佛法說,那些大乘根性的人聽到大乘經(jīng)典他會流眼淚,身上毛孔都會站起來。你們知道嗎?啊,這些人呢就是更這個經(jīng)典很有緣。他就有這種反應出來。如果你呢,是大乘根性的人,你去學了小乘佛法你會很不滿意。我呢,以前呢,也會這樣子。我看到某些經(jīng)典,哎呀,這個都不是我要學的,沒興趣。到后來呢,為了做法事,講法什么都要學,沒辦法咯。呵。。。為什么呢?因為有些東西我覺得我沒有必要那樣。這就是你的智慧,你的愿力,你的這個信心到哪里。那么呢,你就可以從那里出發(fā)去修了。那么,現(xiàn)在說我不知道你們是修到如何,你們根性哪里,你們的目的在哪里?那么,不要因為呢,
去某個地方學那個地方的佛法道理,那就認為這樣是對的,別人是不對的。不一定噢,現(xiàn)在我說的是大乘小乘密乘之間噢,在說對方不對。那怎么知道自己要做些什么,那你就要看噢。我現(xiàn)在我今生我的目的要做什么。你說,哎呀,我這個人呢,好像地球上一個小紅點,呵。。。噢,沒什么了不起的小冬瓜,也沒那種心。哎呀,我就是做好一個人就好啦!那如果你是這種心態(tài)噢,你只覺得我今生好好做好一個人就夠了。我勸你不要去學密宗,千萬不要。為什么呢?因為密宗里面噢,它是一個菩薩,很高級菩薩的修行法來的。不是一般的,它什么都可以拿來用的,你看。噢,是很高級的。那如果呢你說我只要做好普普通通一個人,啊,不要墮落就好了。你進入密宗了,你糟糕了。為什么呢?很多東西規(guī)定你要做要完成的,你做不到。所以,如果你只是要那樣的話,佛法上就是說你這個人呢只求人天善法。也不是小乘,也不是大乘,也不是密乘,是第四個乘--人天乘。但是,如果你真的想要修行,要修行最基本呢就是 要求智慧,求解脫。那么,要求智慧,求解脫就看你的心噢,你是為了自己呢,還是為了大家噢,還是怎么樣。那如果你覺得呢,哎呀,我這種人沒有能力的啦,我沒有辦法度人啊,我自己度自己就好啦!那樣呢,我告訴你,你只要學小乘佛法就夠了,不要去學太多。為什么呢?你浪費生命浪費時間。那么呢你學你足夠的好好去修就夠你修了。啊,那如果呢,你說我發(fā)心要行菩薩道啊,啊,那么呢,你就可以開始接觸有些大乘佛法。但是,行菩薩道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啊!不要講你去行啊,講你開始學的時候,你就會反反復復了。怎么講反反復復呢?一下子他說要,一下子說不要,很多人都這樣子的。然后呢,后面要有人推一把。這個懶惰的菩薩啊!什么叫菩薩呢?在大乘佛法里面說,你要做一個菩薩,第一個條件你呢要覺得世間苦,要知道是要出離這個世間。這第一個先決條件。然后呢,第二個條件呢你愿意呢跟受苦眾生在一起,明明你要出離的,你又愿意跟受苦眾生在一起,就發(fā)愿呢要來度眾生。那有了這個愿呢,你的結果,你一定要發(fā)愿要去成佛。完成先佛的能力,有那些能力我才可以度化眾生。也就是說呢,要發(fā)起出離心、大悲心跟菩提心,就覺悟的心。那如果呢,你沒有這三樣心,你就不要去修大乘了。為什么呢?因為大乘走很長遠的路啊,很辛苦的。你一點點就受不了的話呢,那還是不要好了。那你為什么會一點點就不要呢?就是我們的煩惱習氣嘛,我們很多貪嗔癡煩惱整天跟你作怪嘛。坐在這里的每一個人都有,包括我也是一樣噢。這些煩惱整天叫你這樣叫你那樣。然后,你隨著煩惱去反應,完成你這一生。每個人都是如此,沒有一個不是。當你學會佛法以后呢,你就是要跟自己作對,跟自己的煩惱作對。煩惱說要這樣,你說不要我要那樣。啊,就跟它作對了。
那跟它作對的話,如果呢你沒有一個很堅固的一個心,經(jīng)常警惕自己。你沒兩下子就接受煩惱的話,你就會放棄了。這什么心呢?我用一個很簡單的一個例子, SARS case 的時候,很多人丟了果子貍出來。有沒有?他養(yǎng)的時候是很高 興,啊,養(yǎng)養(yǎng)養(yǎng),啊喲聽說會傳染病,啊丟掉不要了。但是呢,SARS case 的時候,那些父母親啊,或者是兒女呢,在那醫(yī)院里面中SARS,SARS傳染病之后,家人呢都要設法去照顧他,去希望他恢復回來。這就是要有那種心。那,修菩薩道呢,就是要有這種心。心中時常想呢我怎樣,我有什么東西可以給眾生,我要去爭取些什么東西給眾生。天下做父母的就是這種心。他天天腦子里面所想的,不會忘記的。你們說是不是?父母不會忘記這件事情,每天他都絕對忘不了。就是要怎樣照顧我的兒女啊,要怎樣賺多一點錢給他們啊,要怎么給他快樂啊。那么呢,如果呢,你說我要修大乘要行菩薩道,你要去認識你的心是不是這樣子。不要說噢今天我發(fā)菩提心啊,我要出離啊,我怎樣怎樣,那過后明天它不是這樣子的。就是他的心中不是每天有的,知道嗎?你明白我說什么嗎?但是,一個父母親噢,他照顧兒女的那種心噢,他是每天有的,他不必看到任何東西,他的心都是在那邊的。他有那種心在那邊。那么呢,如果你說發(fā)心要行菩薩道,要修大乘,你要先堅定,我先建立起這個心。這是非常重要。不然呢,你修菩薩道很苦很苦啊!你自己苦,別人也苦啊。就是說,這個大悲心啊,出離心噢,要建立起來,而這個建立起來它的現(xiàn)象呢,就是你心中天天想的東西呢,都是要怎么給眾生利益。這樣子呢,你有資格說我要行菩薩道,修大乘。你有這樣的心呢,不管你做得到,做不到。你最終你會去做。啊,也就是說呢,如果你們發(fā)修大乘的心,你一定要這個樣子。那現(xiàn)在你們這邊很多人呢修了密宗,學了密宗。他說我修密法,密法是大乘里面更大的乘噢。那如果是這樣呢,你就更應該要有那種心。這就是說一個是法門本身有教法上有大小乘,那學的人發(fā)的心量也有大小不一樣。那再下來呢,你要修密法,剛才講發(fā)大乘就要有那種心噢,就是慈悲的心噢。但是,如果你要修密法,你更要一種心,這種心呢就更不容易。什么心呢?就是世間一切啊你要很清楚都是很神圣的,在密法里面是如此的。就是說,我們一般人認為呢,娑婆世間不好啊,我要修成就更好的什么什么東西啊?
乙.?nbsp;極樂世界啊,我要什么莊嚴 的世界啊。在修密法里面呢,你就必須看呢,不管什么世界都好,這一切都是很漂亮很美好的。知道嗎?這是密法殊勝的地方。因為他看到有些都漂亮都美好,他都可以拿來用,可以拿來利用、使用,沒有所謂的過失在里面。啊,這一種心更不容易了。所以,密法呢比一般大乘佛法更殊勝。那么,是那樣的話呢,他修密法呢,他沒有必要說我要出家怎么樣,在家出家他都可以修。但是呢,很少人能夠做到了。噢,那是更少人能夠做到。 我們繼續(xù)噢,剛才講到這個發(fā)心的問題噢。接下來呢,就要跟大家談談見解上的問題。就是說,因為呢,我們在學習佛法過程里面除非你有宿世善根,不然的話呢,我們都是從不懂慢慢學會。其實,宿世善根呢,你自己會噢,自己會他自己會做。那既然我們?nèi)W的話,我們就要弄清楚我們所學到的佛法道理。以大小乘密乘佛法道理上的有些差別呢,剛才說小乘的佛法噢,是建立在人間,為人說的。那人呢,迷惑這世間,用什么來迷惑?用這個六根來迷惑。所以,小乘的佛法呢,就環(huán)繞在六根的境界里面講法。那在六根境界里面告訴你的佛法只能說什么呢?只能告訴你這個世間苦、空、無常、無我。那,如果是講這個大乘菩薩道的佛法呢?它告訴你呢,除了你所認識的這個世間以外,還有各種菩薩的世間你要去認識。在小乘的佛法里面,絕對不談這件事,純粹是談人大六根所見的事來修。但是,在大乘里面你要認識有不同的菩薩,不同的境界。那么,有不同的佛法在講。比方說,假設你就是其中一位四大天王。四大天王你們聽過嘛,噢。他的境界里面呢,他統(tǒng)領了天龍八部鬼神。那么,他們都有神通,大家都有神通。只是神通高低不一樣。很多東西他們也能變化。那么,站在大乘佛法的立場,四大天王是一位菩薩。站在小乘的立場,四大天王是個凡夫。當佛出世的那一天,四大天王就來慶祝了。那么,他們在他們來看,啊,因為剛才說他們是菩薩。他之所以有這些福德因緣統(tǒng)領這些天龍八部鬼神,他是不得了的一個菩薩,不得了的福報。所以,在他的心中呢,他是怎么都是菩薩的心嘛,噢,一定是想利益眾生的。這一類所謂人間的苦、空、無常、無我呢,在他來看,廣東話說「sua sua xui」啊,算不了什么,知道嗎?因為他有另外的境界,看到另外的事情。那如果更高級的天人呢,更高級的菩薩呢 ,能夠看到其他的世界。他就知道呢,人間的東西呢,好像我們?nèi)丝词裁茨?人看糞堆里的蟲一樣,看都不想去看,對不對?有誰有興趣去研究糞堆里面的蟲,沒意思。所以呢,對這些菩薩,境界比人們更高的菩薩呢,你人間的佛法算不了什么。他們談的佛法是什么呢?是怎么樣應化,怎么樣變化去度化眾生。那這應化、變化、度化眾生也會無常嗎?也是在變化嘛,對不對?那么呢,我們也是在無常里面變化。那么呢,他們就是在爭取那些能力。那么,這個在佛法上呢,這些能力我們?nèi)祟悰]有噢。為什么沒有呢?就是被我們所迷惑的境界障礙了。那么,這個障礙呢,佛法說,當你人死到時候噢,當我們?nèi)怂赖臅r候,脫離這個身心的時候,他會變出一個中陰身,叫做中有。這個中陰身就自動有神通了。為什么他會自動有神通呢?在佛法里面都說,中陰身不用修都自動有神通的。原因在哪里呢?原因在他還沒有變作中陰身之前,他還執(zhí)著這個身體在使用。明白我說什么嗎?因為呢,你一直執(zhí)著這個身心,這個眼睛,這個耳朵,整天認為這樣的,你什么東西都耍不出了。那當呢,你認為這個身體,我不要,放棄了。脫離出來了,變個中陰身出來,那時候不受身體束縛了,他自然就有神通出來了。所以,一個小小的,什么也沒有修,一個普通的人,他死后變成中陰身,他也自然有神通了。這有如,你在夢中一樣,你發(fā)夢,夢見我飛啊,我怎樣。有沒有夢過飛的舉手。呵。。。沒有嗎?一定有的。這是你在夢中啊,你不受你的身體約束啊。噢,用這個比喻啊。那么呢,他中陰身也不受約束,他就比我們?nèi)说倪@個自己還自由點。但是,往往呢,凡夫他在中陰身狀態(tài),他執(zhí)著。他執(zhí)著他過去的一切,他一直想要去爭取回來,就是他要繼續(xù)活會去。他又去投胎了。那么,對于這些菩薩,有神通的菩薩呢,他都能夠看到你們?nèi)祟愒趺磥碓趺慈ネ短?他都能夠看。他不會再像你那樣去迷去執(zhí)著。對不對?所以呢,在他來講呢,我要怎么變化,怎樣度眾生,更自在的度眾生。他們修的這些法。在佛法上就他要解除什么呢?是解除我們一般人的煩惱。所以,佛法說呢,那些「阿羅漢」呢,他修行,只是要解脫自己煩惱,執(zhí)著的障礙。但,對菩薩呢,他不是。菩薩要解決的叫什么?他所知的境界的障礙。叫做「所知障」。他被種種境界障礙住。他不能超越更高的境界,他要去破除這些境界。他并不是說我要去「苦」啊,「無常」啊,我要離開,不是。為什么不是呢?因為他一開始的發(fā)心就不是。就如剛才說了, SARS case 的病發(fā)生 了,那親人很是要去醫(yī)院探望他的親人,對嗎?他不是要離開。那么,菩薩一開始發(fā)心就不是要離開這個世間去逃跑。他知道世間苦,他還是要怎么去幫忙眾生。那因為這樣的心呢,他沒有所謂的呢,哎呀無常,我離開,我不要了。不是這樣子噢。那么,當我們生起這個心,這個世間苦的,無常的,我不要。是對的嗎?是正確的嗎?在你迷惑當時是正確的。當你沒在迷惑時,這些都是不正確的。為什么呢?剛才說了,人間的佛法是迷惑六根而講的佛法。聽懂嗎?啊你迷惑這些真實的,佛更講這些苦、空、無常、無我,叫你出來。當你不再迷惑他是真實的時候,哪里有什么東西好出來呢?所以呢,那些菩薩都是這樣子。他不迷惑是真實了,他看到是我要怎么去變化它,怎樣去應用它。所以呢,對這些菩薩呢,他們就怎么去修這個心,怎么去應用變化來度化眾生。就怎么樣開闊他的心量境界,這是菩薩所要修的法。但是,你要修這個法,要有人教啊,要有的學啊!那么呢,你呢,如果說我發(fā)心呢,要行菩薩道,要救度眾生。你就要去學咯,去知道,去求這些法咯。你不要說,我光在家里啊,每天我發(fā)心啊,我要度眾生呵。。。噢,然后呢,問你,對不起這個我做不到,對不起那個我做不到。我經(jīng)常也是這樣說啊!呵。。。那些人來求我說哎呀 sorry 噢,我沒辦法。真的沒辦法,對不對?但是,沒辦法呢,如果你是真的發(fā) 心要行菩薩道的。沒辦法,你要去想辦法。就要去修,去學,F(xiàn)在做不到,將來我要做到。啊,要有這樣的心去做。這樣呢,如果你有這樣的發(fā)心呢,你修菩薩道才是真正的精進。不然呢,我說是懶惰菩薩。一個禮拜七天呢,做工做六天,他一個禮拜做一天的菩薩而已。呵。。。剛才講這個見解噢,就是說呢,一個人如果他真正發(fā)心行菩薩道,他的見解并不是啊。。。在怎么克服煩惱。而,在怎么樣使用他的心。是從這邊來去修。但是,如果站在密宗的看法呢,密宗是更高級的菩薩,剛才我說過了,更高級的見解。他說什么,他說你這貪嗔癡、好壞,都可以用,都可以度化眾生?茨阍趺慈枚。不像呢,我們在學佛法的時候,這些貪嗔癡是不好的,我不要了。他沒有這種心。所以,如果呢,你要從那點出發(fā),你要怎么去看這世間呢?剛才說,你修菩薩道呢,不是修「怎么出離煩惱」,而是修「怎么去使用你的心」。那么,怎樣使用心?就有不同的看法。在密宗的看法里面呢,他要你建立起一種見解,他說呢,如果你行菩薩道啊,有兩種作法,他說,一種呢,是你從呢凡夫的角度來看行菩薩道,噢來去學。一種是從成佛的角度來看,來行菩薩道。這是密宗的見解了。他最大差別在這里,同樣是行菩薩道。但是,密宗跟你說,你不要再用回你以前那種凡夫的見解來看了,你應該去用佛的看法來看這世間。那,佛的看法是什么呢?你們知道嗎?佛的看法就是我就是佛。所以,密宗說,你要修我就是佛。聽懂比喻嗎?在密宗形容這個叫做什么?叫做「佛慢」。他這個不叫高傲,你知道嗎?他說,連續(xù)修我就是佛,我現(xiàn)在要做佛的事情,我看這世間是佛所顯現(xiàn)的世間。我在佛的世間在很完滿的事情,這一切都是美滿的,我就盡量去在佛的事業(yè)。這是另外一種角度了。就是說,密宗里面,他說他的菩薩道是從「果位」那邊來看起來修。那么大乘里面,是從「因位」的角度來看菩薩道。同樣的是在怎樣做利益眾生的事情。一個是認為我不行,然后我來去做。一個是我行,我來做。是完全不一樣。所以,如果一個人呢,他真正掌握這個密宗的道理呢,密宗是非常殊勝的修法。就是說呢,如果你修的很好的人,你看到觀音菩薩,看到地藏菩薩,你就是想,我要就是他那樣。然后呢,我看到你們呢,我就當成我就是觀音菩薩看你們那樣看。明白嗎?啊,那樣去做事情。而,不是說,哎呀,我求觀音菩薩來幫你啦!Sorry,呵。。。他不是那樣,知道嗎?要不同的觀點來去行這個菩薩道。那么,今天大約就到這里。
- 廣超法師:怎樣理解“涅槃寂靜”?
- 大安法師:凈業(yè)行人為什么要讀誦大乘經(jīng)典?
- 凈界法師:小乘空觀與大乘空觀的差別
- 凈界法師:什么叫大乘菩薩?四個重點
- 靜波法師:小乘阿羅漢和大乘阿羅漢的區(qū)別
- 太虛大師:佛教的大乘和小乘有什么區(qū)別?
- 廣超法師:“涅槃”不可用語言來闡釋
- 凈界法師:凈土宗在整個大乘佛教當中,它到底有什么特色?
- 明賢法師:“斗米養(yǎng)恩擔米養(yǎng)仇”的人性惡該如何化解?
- 成剛法師:這15種大乘佛法的修行方法你知道嗎?
- 印順法師:印順法師《大乘空義》
- 圣嚴法師:僅僅止惡而不行善,不是大乘佛法精神
- 悟源法師:論大乘瑜伽止觀的修證
- 超敏法師:論大小乘的空有思想
- 隆藏法師:《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簡介
- 無著賢論師 造:大乘菩提心法
- 蕅益大師:大乘止觀法門釋要
- 法藏大師:大乘法界無差別論疏
- 達摩祖師:菩提達磨大師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觀
- 濟群法師:《攝大乘論》發(fā)微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jīng)》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jīng)》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jīng)》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jīng)》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jīng)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jīng)》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jīng)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jīng)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jīng)》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
- 廣超法師:怎樣理解“涅槃寂靜”?
- 慧廣法師: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事業(yè)蒸蒸日上?善緣不斷?
- 覺真法師:不是犧牲也非放棄,給與是一種生命力
- 杜一心:為什么達摩禪法在北朝受到明顯排擠?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廣欽和尚: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師/慶裕:做真實的自己
- 慈莊法師: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覺真法師: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覺真法師: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覺真法師: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覺真法師: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慧廣法師:錯了怎么辦?
- 崇慈法師: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廣法師: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本源法師: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師: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靜波法師:先告訴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別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濟群法師:弘揚佛法是每個佛弟子的責任
- 清凈法師:供奉韋馱菩薩和伽藍菩薩消除障緣
- 仁禪法師:五種適合絕大多數(shù)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本源法師: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師: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本源法師: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濟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如瑞法師: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本源法師: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因果故事]怎樣改運增加福報?
- [廣超法師]怎樣理解“涅槃寂靜”?
- [花茶]金絲皇菊的功效與作用
- [禪宗典藏]《祖堂集》的價值在哪里?
- [生活故事]菩薩為何不救你?
- [宗門故事]云居禪師“爬山”的公案
- [佛與人生]人生的福報是固定的嗎?
- [在家修行]內(nèi)心情緒化或經(jīng)歷生死時,身為佛弟子如何解決?
- [慧廣法師]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事業(yè)蒸蒸日上?善緣不斷?
- [黑茶]如何沖泡黑茶小袋茶?
- [禪宗思想]從諗禪師《魚鼓頌》解讀,修道學禪也在于緣起性空
- [哲理故事]大智若愚為圣賢,寬以待人是智者
- [生活故事]最尊貴的客人
- [金剛經(jīng)]《金剛經(jīng)》說佛陀是不可描繪的,但佛七為什么要觀想?
- [佛與人生]怎么轉煩惱?
- [入門須知]無常與無我的觀點與意義
- [覺真法師]不是犧牲也非放棄,給與是一種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