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義》釋“生即無生門”之六" />

《華嚴(yán)五教止觀講義》釋“生即無生門”之六

  《講義》釋“生即無生門”之六

  釋華梵 著

  (續(xù)釋:第二、生即無生門)

  【第二、無相觀者,相即無相也。何以故?法離相故!經(jīng)云:“法離于相,無所緣故!庇纸(jīng)云:“一切法皆空,無有毫末相,空無有分別!庇扇纭虛空有門論》云:“無性法亦無,一切皆空故!庇^如是法,離情執(zhí)故,故名為觀!

  下面接下來釋“無相觀”。

  文云“無相觀者,相即無相也。”“相”者,謂一切諸法皆乃因緣和合而起,起者即是相耳;“無相”者,謂諸法性空故,則相無不盡,相無不盡故,即是無相耳。今以性空即是緣起,緣起即是性空,故曰“相即無相”。

  “何以故?法離相故!敝^以諸法皆無性故,所以一切法離相也。

  下又多引經(jīng)論作證,今總述其義,謂:一切法既離于相,則一切法皆空;皆空故則無有毫末相可得;既無毫末相可得,故唯是空而已,既唯空故,故一切諸法亦不可得;諸法既不可得,故無有分別可生耳。此亦即是說,所謂“無相觀”者,即是無分別觀也。

  若能如是行于無分別觀,方能離于凡夫情見分別執(zhí)著系縛;離于凡夫情見分別執(zhí)著系縛,即名為無相觀。

  【問:一切法皆空,云何成觀耶?答:只以一切法皆空故,是故得成觀也。若不空者,即是顛倒,何成觀也。】

  由前云當(dāng)觀“一切法皆空”以離情執(zhí),心有不解而生疑,故今問曰:“如果一切法空,如何能夠成觀呢?”

  此中問者意謂:觀者必有能觀、所觀,即以能觀之心,觀所觀之境。故有此一問。

  不知若分能觀、所觀者,則所謂的“觀”者,只不過是意識心在取相虛妄分別而已。

  何謂之觀?所謂觀者,心不隨分別即謂之“觀”;又不取于相,如如不動即謂之“觀”;又離我、人、眾生、壽者四相即謂之“觀”。作如是觀者,即名為“會色歸空觀”也。故文中答云:“只以一切法皆空故,是故得成觀也;若不空者,即是顛倒,何成觀也。”

  因為不空者,但是意識心在取相妄生邪執(zhí)分別耳,既是虛妄邪執(zhí)分別,又怎能成就正觀呢?《金剛經(jīng)》亦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是故不明法空,則舉體虛妄,但是顛倒耳,又何能成就正觀呢?

  “會色歸空觀”者,謂會集一切色法均歸于真空性。此有四門:

  1、色非斷空門:謂幻色并非斷滅空,而是舉體皆真空。

  2、色非真空門:謂實色并非真空。

  3、色空非空門:謂實色與斷滅空皆非真空。

  4、色即是空門:謂色空二者均無體性,故即是真空。

  這里亦順便介紹一下與相始教對應(yīng)的“明空即色觀”,“明空即色觀”者,謂真空即是一切色法之本性。乃彰顯凡是真者即是俗假,此系由事物之本性而言真空。亦分四門:

  1、空非幻色門:謂斷滅空不即是幻色。

  2、空非實色門:謂真空不即是實色。

  3、空非空色門:謂真空并非斷滅空與眼前實色,而指真空之本性。

  4、空即是色門:謂說空無我理者,由于空色相即之故?,即真空;色,則兼幻色。

  【問:作如是觀者,治何等病耶?答:治上執(zhí)法之病。何者?法實非有,妄見為有,由妄見故,即謂真如、涅槃可得,生死有為可舍,為斯見故,是故成病。今知法空,如法無謬,故成于觀。故經(jīng)云“如如與法界,菩提及實際,種種意生身,我說為心量”等。又經(jīng)云:“以無分別空,故云觀也!敝T法皆空,相無不盡。略申綱紀(jì),準(zhǔn)以思之!

  前面已經(jīng)具體開解了如何修真空觀法,而這里則點出修此觀之目的、作用。亦即文中所云“作如是觀者,治何等病耶?”答:“治上來執(zhí)法之病。”

  今何故言“治上來執(zhí)法之病”耶?謂因前“法有我無門”,但空人我,只得人無我智,而未空法我,故不得法無我智,而今大乘始教“生即無生門”者,則特破法我執(zhí),令得法無我智也。

  “何者?”征起文句也。下則具體釋曰:“法實非有,妄見為有,由妄見故,即謂真如、涅槃可得,生死有為可舍,為斯見故,是故成病!

  因為一切法緣生性空,元非實有,而迷人不如實知,妄見為有,譬如目有幻翳,則會妄見虛空生花,而虛空實無生花;又以妄見故,便謂有真如、涅槃可得,有生死有為可舍;由于這種妄見,是故妄執(zhí)成病。

  “今知法空,如法無謬,故成于觀!敝^如果知道諸法緣生無性,性空無相,便不起妄見,既不生妄見,則不見有,亦不見無,有無雙遣,心不隨分別,則一切法如如無礙,不二不異,如是修觀,便得成就無生觀與無相觀耳。

  下則引經(jīng)證也。

  經(jīng)云:“如如與法界,菩提及實際,種種意生身,我說為心量!

  “如如”者,“如”謂法性之理體,不二平等;若彼此之諸法皆如,即云“如如”,是正智所契之理體也。諸法皆如者,則法界亦如,菩提亦如,實際亦如,種種意生身亦如。換句話說,一切諸法、法界、菩提、涅槃、實際、種種意生身,皆是同一理體,不二不異也。

  “菩提”者,華譯為覺,乃指能覺知法性的智慧說的,也就是斷盡煩惱的人的大智慧;舊譯為道,是通往真理的道路的意思。

  “實際”者,亦名本際、真際、真如等,謂真如法性為諸際極,故曰實際;又極真如之實理,至于其窮極,謂之實際。

  “意生身”者,又作意成身、意成色身等種種名。彼非父母所生之身體,乃是初地以上菩薩為濟(jì)度眾生,依“意”所化生之身,故名意生身。“意生身”具有三義,即:一、遍到,二、速疾,三、無礙。之所以具此三義,因意生身乃隨意受生,不受業(yè)系故。

  又據(jù)《楞伽經(jīng)》(卷三之一切佛語心品)所載,菩薩有三種意生身,即:

  一、三昧樂正受意生身,三昧為梵語音譯,以定性為樂,異于苦樂等受,故意譯為正受。謂“三昧樂正受”,乃華梵雙舉。謂第三、第四、第五地菩薩修三昧?xí)r,證得真空寂滅之樂,普入一切佛剎,隨意無礙,故名三昧樂正受意生身。

  二、覺法自性性意生身,謂第八地菩薩覺了一切諸法自性之性,如幻如化,悉無所有,以無量神力普入一切佛剎,迅疾如意,自在無礙,是名覺法自性性意生身。

  三、種類俱生無行作意生身,謂第九、第十地菩薩覺知一切法皆是佛法,若得一身,無量身一時普現(xiàn),如鏡中之像,隨諸種類而得俱生,雖現(xiàn)眾像,而無作為,是名種類俱生無行作意生身。

  今如如、法界、菩提、實際、及種種意生身,皆唯心所造,唯心所現(xiàn),是乃唯是一心。故經(jīng)云“我說為心量”。

  又經(jīng)云:“以無分別空,故云觀也!比舢(dāng)下心無分別,則最初一念無明心不動;最初一念無明心不動,則諸法本初不生;諸法本初不生,則但是真空理體;但是真空理體,則無有各各差別相;既無各各差別相,則相無不盡;既相無不盡,則虛妄分別執(zhí)著不生耳。此乃約真空絕相觀之“會色歸空觀”而言也。

  “略申綱紀(jì),準(zhǔn)以思之。”“綱紀(jì)”者,綱要也。文義顯見,不再多做解釋。

  【前門則得人無我智,此始教菩薩則得人、法二空,亦名法無我智也!

  文義顯見,亦不贅言。

  至此,則就解釋“生即無生門”完畢也。

精彩推薦
推薦內(nèi)容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