懺悔的理論與方法 第一章 懺悔的意義

  第一章 懺悔的意義

  幾乎所有的宗教都注重懺悔,都希望它的信徒常常懺悔;佛教也不例外。在佛教里面,懺悔也是修行中不可缺少的。

  為什么宗教——包括佛教在內(nèi)的宗教,都注重懺悔?懺悔的意義又是什么呢?

  我們知道,佛教是從印度傳入中國的;懺悔在印度的梵語,叫做“懺摩”。懺摩又是什么意思呢?《南海寄歸傳》說:“懺摩乃是西音,自當(dāng)忍義——口云懺摩,意是請恕,愿勿嗔責(zé)!(注一)就是說:懺摩乃是印度梵文的音譯,它的意義就是“忍”;如果我們向人懺摩,意思就是請他人忍受和寬恕我做了對不起他的事情,希望他不要生氣、不要責(zé)怪于我。所以,懺摩就是請求他人原諒自己的過錯——也就是做錯了事情之后的一種內(nèi)心的后悔。因此,懺摩又翻譯做“悔往”(注二)——后悔以往所做的事情。

  從梵語的“懺摩”,演變到”懺悔”,則是在印度的梵文中,加入了中文。《金光明經(jīng)文句記》卷三說:“懺悔二字,乃雙舉二音,梵語懺摩,華言悔過!(注三)本來,梵文懺摩一語的意思,就是我們中文的后悔、悔過,大概是古代的祖師,希望懺摩的意義,更容易了解,于是,將“摩”字去掉,放入了中文的“悔”字,成了“懺悔”,如此,人家一看,馬上就可以了解它的內(nèi)容。因此,中文化的“懺悔”,就代替了純印度梵語的“懺摩”。

  但是,懺摩成了懺悔之后,在中國祖師的解釋之下,懺悔似乎比懺摩有了更深的意義!赌υX止觀》卷七說:“懺名陳露先惡,悔名改往修來!(注四)懺悔不但具有去舊,也含有更新——去惡行善的內(nèi)容了,這與懺摩的只是后悔以前所做的過錯,請求他人的忍恕,自然是義理上的進一步提升。不過,筆者不懂梵文,梵文懺摩的意義,是否但為忍恕、悔往,只得存疑了。

  從前面所述,就可以了解到;懺悔是在自己做錯事之后,知錯改過的表示,也是一種不甘墮落、向上升進的心志。

  人,是很容易犯錯的,《三昧水懺》說:“人之居世,誰能無過?學(xué)人失念尚起煩惱,羅漢結(jié)習(xí)動身口業(yè),豈況凡夫而當(dāng)無過?但智者先覺,便能改悔,愚者覆藏,遂使滋蔓!(注五)所以,有了過錯,比方:對不起他人或?qū)Σ黄鹱约旱牧夹臅r,唯一能夠補救的方法,就是懺悔,勇于承認(rèn)自己的過錯。做了對不起他人的事,就要去向他懺悔,請他原諒;對不起自己的良心時,就自己責(zé)備自己,以后不再犯錯了。

  由此可見,懺悔實在是修行中不可少的方法。有了懺悔,人們才能免除做錯事之后,心中所產(chǎn)生的罪惡感;有了懺悔,做錯犯罪的人,才能夠改過向新,不致于長此墮落下去。所以,佛教——乃至其他宗教都注重懺悔,的確是有它的道理存在。

  注一:見大正藏五四冊二一七下:

  注二:見三藏法數(shù):懺悔條,

  注三:見大正藏三九冊一一二中。

  注四:見大正藏四六冊九八上。

  注五:見大正藏四五冊九六○下。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