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發(fā)愿文白話解釋
回向,實在也就是發(fā)愿。修行人的發(fā)愿,譬如走路的人,定走路的方向。走路人定了方向,走路才不會走錯。修行人發(fā)了愿,修起來才有一個結果。所以發(fā)愿是最要緊的。
回向發(fā)愿的話頭,多得很。有長的,有短的。長的叫“回向文”,短的叫“回向偈”!阿彌陀經(jīng)白話解釋》末后,“修行方法”里頭,有好幾種哩。不過這下邊的一篇回向文,是說得最完全、最圓滿的,并且是專門回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因為《阿彌陀經(jīng)白話解釋》里頭漏去了,沒有加進去,所以特地補在這本《朝夜課白話解釋》的后面的?吹娜,必須要留心些看,照了他念的。
這一篇文,是明朝的蓮池大師做的。蓮池大師的法名,是“袾宏”兩個字,在杭州五云山云棲寺修行的,專門修凈土法門的,后來真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并且品位很高的。我們念他的回向文,學他一樣的發(fā)愿,那末將來也可以像他一樣的上品生到西方去了。
稽首西方安樂國,接引眾生大導師。我今發(fā)愿愿往生,惟愿慈悲哀攝受。
這四句,是在發(fā)愿文前邊,先說一個偈,把所發(fā)的愿,大略先說一說,下邊再詳詳細細的說明白。
“首”,就是“頭”。“稽首”,是把頭拜到地下去。第一、第二兩句,就是拜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因為西方極樂世界,是最安樂的地方,所以叫“安樂國”。阿彌陀佛是專心接引修行的眾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所以稱接引眾生的大導師。“導師”上邊加一個“大”字,是因為阿彌陀佛接引眾生的愿心大的很,凡是十方世界的眾生,沒有一個不接引的,所以稱“大”。
第三、第四兩句,是說我現(xiàn)在發(fā)愿,情愿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但愿阿彌陀佛,發(fā)慈悲心,哀憐我,收受我。
弟子某某,普為四恩三有、法界眾生,求于諸佛一乘無上菩提道故,專心持念阿彌陀佛萬德洪名,期生凈土。
開頭要把自己的名字,加在“弟子”兩個字底下念的。沒有法名的,用平常的姓名。有法名的,就用法名。
“普為”,就是普遍為了大眾的意思。所說的大眾,就是四恩三有、法界眾生。“四恩”,是說我受過恩德的四種人:第一是佛的恩,第二是國王的恩,第三是父母的恩,第四是師長的恩。“三有”,就是三界。
“一乘”,就是一佛乘。佛法是最高的法,沒有第二種法可以比得的,所以叫“一乘”,就是第一的意思。“持念”,就是常常念,譬喻捏住在手里頭不放松的意思。“期”字,是希望的意思。
這幾句的意思,是說我弟子某人,普遍的為了四種有恩德給過我的人,同了三界里頭的眾生,還有各法界的一切眾生,求十方三世一切佛獨一無二最高的佛道的緣故,專心常常念阿彌陀佛萬德齊備的大名號,希望能夠生到西方凈土去。這一段,是為了大眾發(fā)的愿心,并不是為了自己,所以說“普為四恩三有、法界眾生”。
又以業(yè)重福輕,障深慧淺,染心易熾,凈德難成。
“染心”,是污穢的心。我們本來的心,是清凈的。因為造了種種的惡業(yè),這個清凈心,就變成了污穢心了。譬如一塊白的布,染了別種顏色一樣,所以叫“染”。“熾”,是火旺的意思。這個污穢的心,常常要發(fā)出來,譬如火常常要旺起來一樣。
這四句的意思,是又因為我自己的惡業(yè)重、善福輕、業(yè)障深、智慧淺,這個污穢心,容易像火那樣的旺起來;清凈的功德,就難成功了。這一段,是為了自己發(fā)的愿心。
今于佛前,翹勤五體,披瀝一心,投誠懺悔。
“翹”字,同了“勤”字差不多的意思。“披”字,是披開來的意思。“瀝”字,是滴出來的意思。“投誠”,是把誠心來投到佛面前的意思。
這四句的意思,是說我現(xiàn)在在佛的面前,勤勤懇懇,五體投地的拜(頭同了兩手、兩腳,叫“五體”。五體一齊著地,叫“五體投地”)。并且把這個心披露開來,把心里頭的血滴出來(這是譬喻誠心的意思),投到佛的面前,很誠心的懺悔。
我及眾生,曠劫以來,迷本凈心,縱貪瞋癡。染穢三業(yè),無量無邊。所作罪垢,無量無邊。所結冤業(yè),愿悉消滅。
“曠”字,本來是“空”的意思,這里當他長久解釋。“曠劫”,就是經(jīng)過許多劫數(shù)的意思。“縱”,是“放”的意思。“染穢”,是說染上了污穢,就是說三業(yè)都犯了罪惡。“垢”,本來是污穢的意思,比罪業(yè)輕一些的,各種煩惱,都可以叫做“垢”的。
這一段,是說我同了眾生,是從無始一直到現(xiàn)在,經(jīng)過許多的劫數(shù),迷惑了本來的清凈心,把貪心、瞋心、癡心,盡管放他長大起來,使得身、口、意三種業(yè),都染污穢了,成了三惡業(yè)了。所造的罪業(yè),所起的煩惱,所結的冤仇,都是無量無邊的多。現(xiàn)在既經(jīng)懺悔了,情愿完全消滅清凈,一些也不留。
從于今日,立深誓愿,遠離惡法,誓不更造;勤修圣道,誓不退惰;誓成正覺;誓度眾生。
“深誓愿”,是很切實的愿,不是浮面的愿,所以叫做“深”。
這一段,是說從今天起,立很切實的愿。一切惡的事情,要遠遠的離開,立誓決不再造。佛的道理,要勤勤懇懇的修,立誓決不退回轉去,也沒有一些懶惰的心。立誓一定要修成佛。立誓一定要度眾生。
阿彌陀佛,以慈悲愿力,當證知我,當哀憫我,當加被我。
情愿阿彌陀佛,拿慈悲的愿心、慈悲的力量,來證明白我現(xiàn)在的懺悔、現(xiàn)在的發(fā)愿,哀憐我的苦惱(“憫”字,就是哀憐的意思),保佑我的身心(“加被”,就是保佑的意思)。
愿禪觀之中,夢寐之際,得見阿彌陀佛金色之身,得歷阿彌陀佛寶嚴之土,得蒙阿彌陀佛甘露灌頂,光明照身,手摩我頭,衣覆我體。
“禪”,是參禪。“觀”,是觀照。閉了眼睛,定了心,描摹各種佛的境界,一邊看,一邊想,是一種作觀的修行方法。“寐”,就是睡。
這一段,是說情愿在參禪的時候,或是在作觀的時候,或是在夜間睡了做夢的時候,能夠見到阿彌陀佛金色的身體,能夠踏到阿彌陀佛七寶莊嚴的地土,能夠得到阿彌陀佛的恩德,拿甘露來灌在我的頭頂上,放出光來照在我的身體上,把手來摩我的頭,把衣服來蓋在我的身體上(“覆”字,就是蓋的意思)。
使我宿障自除,善根增長。疾空煩惱,頓破無明。圓覺妙心,廓然開悟。寂光真境,常得現(xiàn)前。
“宿障”,是從前所有的業(yè)障。“疾”,是快的意思。“頓”,是立刻的意思。
“圓覺妙心”,是圓滿覺悟的清靜心,就是本來有的真實心。“廓然”,是“開”同了“空”兩種的意思。
“寂光真境”,就是常寂光土,這個地方完全是佛的清凈法身所住的。這種境界,是真實的,不是虛假的,所以叫“真境”。菩薩、緣覺、聲聞,都不能夠到這個地方的。
這一段,是說要使得我從前所有的業(yè)障,自然而然的一齊消滅清凈。所有的善根,漸漸加添長大起來。一切煩惱,快快的變成空的、沒有的。各種無明,立刻破除消滅。本來有的圓滿覺悟的清凈妙心,大大的開悟起來。常寂光土的佛境界,常常能夠顯現(xiàn)在眼面前。
至于臨欲命終,預知時至。身無一切病苦厄難,心無一切貪戀迷惑。諸根悅豫,正念分明。舍報安詳,如入禪定。
“諸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悅豫”,是快樂的意思。“舍報”,是丟開這一世的果報,就是死的意思。因為我們人在這個世界上,就是要受業(yè)報,所以生出來的。若是到了要死的時候,那是業(yè)報已經(jīng)受完了,可以舍棄這種世界了。
這一段,是說到了壽命完結,差不多要死的前,可以預先曉得死的日期、時候。身體上沒有病痛的苦,也沒有別種苦惱的災難(“厄”,是小的災難)。心里頭也沒有什么貪,沒有什么舍不得(“戀”,就是舍不得),也一些不迷迷惑惑、糊糊涂涂。六根清靜得很,快樂得很,一些不被眼、耳、鼻、舌、身、意牽動、攪擾。不像有惡業(yè)的人,到差不多要死的時候,或是眼睛里頭,看見什么可怕的境界了;耳朵里頭,聽到什么嚇人的聲音了;鼻管里頭,聞著什么臭穢的氣味了;舌根硬了,不能夠說話了;身體各處不舒服了;心里頭就要煩惱起來了,念頭多的很,顛顛倒倒亂起來了。這種樣子,一些也沒有。只有念佛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正念,清清楚楚。曉得這個受報的身體,報應滿了,可以丟開了,安安定定、和和平平的去了(“安詳”的“祥”字,本來是同了“和氣”的“和”字,一樣的意思。用在這里,是很和平,一些沒有發(fā)火的意思),像參禪人的入了定一樣。
阿彌陀佛,與觀音、勢至、諸圣賢眾,放光接引,垂手提攜。樓閣幢幡,異香天樂,西方圣境,昭示目前。令諸眾生,見者聞者,歡喜感嘆,發(fā)菩提心。
到了這個時候,阿彌陀佛,同了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還有許多菩薩、緣覺、聲聞等,許多圣人、賢人,大家放出光來接引,并且大家都放下手來牽引(“提攜”,就是牽手的意思)。天空里頭,現(xiàn)出又好看,又寶貴,七寶裝飾成的樓閣幢幡。還有很稀奇的香氣,天上邊發(fā)出各種很好聽的樂器的聲音來。西方極樂世界圣人的境界,明明白白,都顯現(xiàn)在眼面前(“昭”字,是明白的意思。“示”字,是給人看的意思)。使得許多眾生,無論看見的,或是聽到的,大家都很歡喜、感動、稱贊(“嘆”字,就是稱贊的意思),就各各發(fā)出求成佛的心來。
我于爾時,乘金剛臺,隨從佛后,如彈指頃,生極樂國,七寶池內,勝蓮華中。華開見佛,見諸菩薩,聞妙法音,獲無生忍。
我在這個時候,坐在金剛臺上邊(“乘”,就是坐的意思。“金剛臺”,是蓮華下面的座子,是金剛的。這是上品上生的,才能夠有金剛的蓮華座),跟隨在佛的后面,像手指彈一彈的時候,就生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去了,在七種寶貝裝飾成的池里頭,七種寶貝裝飾成的蓮華里頭(蓮華,也是七寶的,所以叫“勝蓮華”。“勝”,就是好)。等到華開了,就見到了阿彌陀佛同了各位大菩薩,聽到了很好的法音(“法音”,就是講佛法的聲音),就可以得到無生忍(“獲”字,本來是“捉”的意思。用在這里,是得到的意思。“無生忍”,是能夠把這個心安住在真如實相上邊,覺得絲毫沒有凡夫的情念可以丟棄,也沒有圣人的見解可以取得的意思。一切眾生,本來沒有生,也沒有滅。所以大家看見生生死死,都因為貪瞋癡種種虛的假的亂念頭太多了,就現(xiàn)出這種生滅的形相來。講到真如實相的道理,的確是沒有滅,也沒有生的。說的沒有生,那沒有滅就包括在里頭了,所以只說“無生”。“忍”字,本來是忍耐的意思,現(xiàn)在是拿忍耐來比那得無生忍的人,心里頭很安逸舒服,沒有一些念頭發(fā)生的意思。“無生忍”,是證得心念沒有生滅的道理,就是能夠不動心的意思。證得了心念沒有生滅的道理,就能夠見到一切法都沒有生滅的形相,所以又叫“無生法忍”。這是要真正見到了真如實相的道理,才能夠得到這種忍的。得到了這種無生忍,就永遠不會被外面的境界,迷惑搖動他的心,使得他再退回轉去了。“無生忍”在《佛法大意》里頭,也講到過的,可以一同看看)。就可以永遠脫離生死,真正的自由了。
若是要曉得往生西方的詳細情形,只消看《阿彌陀經(jīng)白話解釋》,就可以明白了。
于須臾間,承事諸佛,親蒙授記。得授記已,三身、四智、五眼、六通、無量百千陀羅尼門,一切功德,皆悉成就。
“須臾”,是一刻兒功夫。“承事”,是伺候的意思。“授記”的“授”字,是給他的意思;“記”字,是記名,就是記名成佛。在沒有成佛的前,先受佛的記名,將來成佛后,叫什么名號。把名號先記好,等到成了佛,就稱這個名號。像釋迦牟尼佛,沒有成佛的時候,燃燈佛為釋迦牟尼佛記名,說道:“你下一世,應該成佛了,名號叫釋迦牟尼。”到了下一世,釋迦牟尼佛真是成佛了,就把燃燈佛所給的“釋迦牟尼”四個字,當作名號。
“陀羅尼”,是梵語,翻譯中國文,是“總持”兩個字,是把住了不放他失去的意思。就是常常想念各種的佛法,不放他忘卻的意思。也可以當做“法”字解釋的。
這一段,是說在一刻兒功夫,就可以伺候到許多許多的佛,親自受著佛替我記將來成佛的名號。等到記了成佛的名號后,所有三身、四智、五眼、六通、無量無邊的法門(三身、四智、五眼、六通,在《佛法大意》,同了《阿彌陀經(jīng)白話解釋》里頭,都有詳細解釋的),一切的功德,完全都可以成功了。
然后不違安養(yǎng),回入娑婆。分身無數(shù),遍十方剎。以不可思議自在神力,種種方便,度脫眾生。咸令離染,還得凈心,同生西方,入不退地。
一切功德,都已經(jīng)修成了,那末可以本體不離開西方極樂世界(“違”字,是離開的意思。“安養(yǎng)”,就是西方極樂世界。本體,是原來的身體),用化身來回到娑婆世界;龆嗟脭(shù)不清的身體,遍滿十方剎土。用不可以心思來想、說話來講的自由自在的神力,行出種種的方便法門,來度脫眾生。使得他們一齊離開這污穢的妄心(“咸”字,就是一齊的意思),回復他們本來有的清凈心(“還”字,就是回復的意思。實在清凈心是個個人本來在的,因為被妄心染污了,所以清凈心顯不出來了,F(xiàn)有既經(jīng)離開了這種污穢心,那末清凈心自然回復了。實在是回復,并不是本來沒有的,現(xiàn)在才得到的。所以“還得”兩個字,只可以當他回復解釋的),一同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到那個不會退轉來的地位(西方極樂世界有種種的好處,有種種的上等善人,所以去的人,只有向前進步,不會退步的。不退轉的地位,在《阿彌陀經(jīng)白話解釋》里頭,“皆是阿鞞跋致”一句底下,有詳細解釋的。種種的上等善人,是菩薩、阿羅漢,一切的修行人,都包括在里頭的)。
如此大愿,世界無盡,眾生無盡,業(yè)及煩惱一切無盡,我愿無盡。
像上邊所說的種種大愿心,世界沒有窮盡,眾生沒有窮盡,眾生的業(yè)同了煩惱都沒有窮盡,我的愿心也就沒有窮盡。
這幾句的意思,就是要世界沒有了,眾生度盡了,眾生的業(yè)同了煩惱都消滅清凈了,我的愿才算滿足。要曉得世界多到無窮無盡,哪里會完全沒有。眾生無量無邊,哪里會完全度盡。眾生的業(yè)同了煩惱,那就更加多到了不得的。一個人所造的業(yè),照《華嚴經(jīng)》上說,若是業(yè)有體的,那就盡虛空也裝不下去。一個人的業(yè),已經(jīng)這樣多了,何況無窮無盡的眾生,各各所造的業(yè),那還了得么?哪里會消滅清凈呢?這幾種都是不能夠完盡的。那末所發(fā)的愿,也永遠沒有完盡的時候了。
蓮池大師所發(fā)的愿,大不大呢?不是同了普賢菩薩所發(fā)的愿,差不多么?所以能夠上品上生到極樂世界去,就因為愿心大的緣故。我們怎么可以不學蓮池大師,快快的勇猛精進,發(fā)那樣的大愿心呢!
愿今禮佛發(fā)愿,修持功德,回施有情。四恩總報,三有齊資。法界眾生,同圓種智。
我現(xiàn)在情愿拜佛發(fā)愿,修行種種的功德(“修持”,就是修行。因為修行不可以間斷的,要像捏住了一件東西不放手一樣,所以用一個“持”字),回轉來把這種種的功德,布施給所有的有情眾生。四種恩德,一齊要報答的。三界眾生,都要使得他們得到我的幫助(“資”,是幫助的意思)。九法界的眾生,一同圓滿一切種智,一同成佛。
念到這里末了再加念一句“弟子某某發(fā)愿”。念完了,拜三拜,功課就圓滿了。
發(fā)愿的話頭,本來可以照了自己的愿心,自己做一篇文,或是做一個偈來念的。不過自己做的,恐怕終沒有像從前的大德所做的好(大德,是有很大的功德的人)。所以還不如把舊時候現(xiàn)成的發(fā)愿文,或是偈,至誠懇切的念,覺得更加容易得益。
- 上一篇:什么是善男子善女人?
- 下一篇:持念佛彌陀佛圣號的功德利益
- 凈界法師:所有一絲一毫之善,皆悉以此回向往生
- 印光大師:每天的功課都應當回向法界眾生
- 蓮池大師:執(zhí)滯之著不可有,執(zhí)持之著不可無
- 印光大師:每日功課都應回向法界眾生
- 蓮池大師:用黃豆替代佛珠,念佛供養(yǎng)兩不誤
- 蓮池大師:若能信心念佛就能往生西方
- 夢參法師:地藏菩薩教授要發(fā)回向的愿
- 大安法師:功德回向眾生,眾生能得到真實的利益嗎?
- 凈界法師:為什么蓮池大師一生崇尚念佛又勸人看教理?
- 蓮池大師:修學佛道要有堅定不疑的心
- 蓮池大師:無常迅速,要把生平要緊事處理了當
- 正如法師:回向決定了功德的屬性
- 正如法師:具體怎么回向?
- 仁清法師:為什么沒有底氣回向“若有眾生不往生,誓不成佛”?
- 濟群法師:佛教中的功德回向對過世的親人有用么?
- 仁清法師:看望病人的時候,要為病人念一首偈子
- 仁清法師:回向給十法界眾生以及過去生生世世的冤親債主
- 圣旭法師:念佛如何回向?
- 寬見法師:把功德回向給別人,會被對方的冤親債主纏上嗎?
- 仁清法師:念什么回向功德最大?經(jīng)咒不能回向只能念佛對嗎?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jīng)》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jīng)》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jīng)》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jīng)》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jīng)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jīng)》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jīng)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jīng)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jīng)》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
- 仁清法師:什么是誹謗正法?
- 靜波法師:皈依三寶減輕業(yè)障
- 正凈法師:禮佛發(fā)愿懺悔文
- 仁清法師:怎樣念佛號才得力?
- 本源法師:學佛次第很重要 必須注重聞思修!
- 廣超法師:怎樣理解“涅槃寂靜”?
- 慧廣法師: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事業(yè)蒸蒸日上?善緣不斷?
- 覺真法師:不是犧牲也非放棄,給與是一種生命力
- 杜一心:為什么達摩禪法在北朝受到明顯排擠?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廣欽和尚: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師/慶裕:做真實的自己
- 慈莊法師: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覺真法師: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覺真法師: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覺真法師: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覺真法師: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慧廣法師:錯了怎么辦?
- 崇慈法師: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廣法師: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本源法師: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師: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靜波法師:先告訴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別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濟群法師:弘揚佛法是每個佛弟子的責任
- 清凈法師:供奉韋馱菩薩和伽藍菩薩消除障緣
- 仁禪法師:五種適合絕大多數(shù)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本源法師: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夢參法師]死亡像什么呢?
- [黑茶]黑茶是怎么來的?黑茶的起源
- [禪宗公案]不得其門
- [生活故事]彎腰做一個直立的人
- [哲理故事]包容勝過萬般責難
- [佛與人生]人為什么活著,活著是為了什么,怎樣才算活明白了?
- [佛學常識]“無我”觀有什么針對性嗎
- [佛學常識]無我分幾類
- [其他漢傳法師]世間的事業(yè)不外乎成住壞空這四大原則
- [黃茶]蒙頂黃芽屬于什么茶,外形有什么特點?
- [禪宗文化]叢林清規(guī)對中國文化貢獻如何?
- [生活故事]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 [哲理故事]遇事兼容并蓄,對手亦可是知音
- [佛與人生]多情至極是無情
- [佛與人生]順其自然,便能萬事遂心
- [佛與人生]少一份爭執(zhí),多一份從容
- [佛與人生]不抱怨,心中無嗔便是凈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