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無定法(二)

  大家想一想,佛陀的緣起法,較之于那些小術(shù)、小道該有多么偉大?墒且驗眾生生性怯懦、智力淺薄,對于無上的妙法信不及,而愿意得眼前的利益。因此,常常有一些魔,用給我們少分的好處,誘惑著很多人而走上了邪道。由此來看,在今天的社會條件下,做為佛子,取得無上的般若智慧,并以此引導(dǎo)、幫助眾生走向正道,產(chǎn)生正念,達(dá)到正覺,是義不容辭的責(zé)任。常常有很多居士,以為有一個孤立的佛可以成,豈不知道降魔和成佛是同時的。還有一些社會上的人,僅僅知道佛教是在勸人向善,豈不知道止惡揚(yáng)善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從來就不分開。如果一個人不降魔的話,他就不能夠成佛。如果一個人不止惡的話,他就不可能向善。在坐的各位要切切牢記,下面宣講正文。

  “須菩提,于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圣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在金剛經(jīng)當(dāng)中,經(jīng)?吹竭@樣的句子說:非法非非法。般若波羅蜜,既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因此有很多人,聽到這樣的句式以后就嚇壞了.不聽還明白,越聽越不明白.原因就是被文字所嚇倒.其實不然,道理就在大家身邊.就在大家自性當(dāng)中,非常好理解.

  “須菩提",這是佛陀再一次語重心長地稱著解空第一的須菩提的名字說:“須菩提呀。于意云何?"你是怎么想的呢?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吧?你認(rèn)為如來得到了無上的正等正覺嗎?三藐三菩提是梵文,翻譯成漢文的意思就是無上正等正覺。

  第一、所謂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只是對三界以內(nèi)的蕓蕓眾生安立了一個假名,因此說叫得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真正意義上講,佛覺悟以后,他并不執(zhí)著于自己所得到的境界。

  第二重意思是為了讓眾生明了般若自性,佛陀才講經(jīng)說法。說有一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可以得到。這實質(zhì)上是文字上安了一個假名,真正取得了無上正等正覺的人,他絕不會走在大街小巷,掛個招牌告訴別人說:我開悟了,我已經(jīng)大徹大悟,我是佛,你們都是凡夫。佛會這樣想嗎?佛如果和諸菩薩做這樣的想,他就不是佛了,他就不是菩薩了。之所以是佛,就在于他無所不包,無所不知,但是他又不執(zhí)著于自己所覺悟的境界。作為我們凡夫來講,如果靜坐了那么幾秒鐘,得到了一點禪悟,得到了一點自在,然后就逢人說:哎呀,我在打坐的時候,看到了什么境界了,看到什么形象了,我這個心里感覺多么自在。這說明,你確實有一點進(jìn)步了,但另一個方面證明你有局限性。

  我已經(jīng)多次講過,佛的法浩如煙海,猶如虛空,我們只是跳到海邊上舀了那么一瓢水,嘗了一下,然后就得少為足。因此呢,在《百喻經(jīng)》當(dāng)中有一個典故。說大象、鹿和兔子,它們一起到海邊去,首先是兔子到了海邊上,它喝了一肚子水以后,回家就告訴大象和鹿說,這個海有多么大呢?海就像我肚子這么大。大家想一想,兔子的肚子才有多大。然后呢,鹿就去了,喝了一肚子回來,大象問:海到底有多么大?這個鹿說,海像我的肚子這么大。然后呢大象也去了,喝了一肚子以后回來了,古仙人問它說:海到底有多么大?大象說,像我肚子這么大。古仙人說大海既不像兔子的肚子那么大,也不像鹿的肚子那么大,更不是象的肚子那么大。海只是海那么大,佛法的大海匯納百川巨流,無所不包。得少為足,因此你們自以為佛法就這么大,實質(zhì)上不是這樣的。我們凡夫就像兔子一樣,嘗到一點佛法就說佛法是勸人向善的,以為勸人向善就說佛法。而勸人向善實質(zhì)上不是佛法的全貌。雖然,佛法當(dāng)中有勸人向善的內(nèi)容。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