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臻解脫自在境界,靠智慧

  欲臻解脫自在境界,靠智慧

  《自由時報》羅碧報導

  有許多人一開始學佛就想達到「無我」境界或追求「頓悟」。然而圣嚴法師指出,學佛就像吃飯一樣,并非吃第一口就會飽,若想達到解脫自在境界,就必須累積「無量世」(即很多世)的修行,通過受苦受難及救苦救難的磨煉,才能開悟成佛;圣嚴法師并期勉信眾要放下「執(zhí)著」,以智慧方式處理自己,不要感情用事。

  北投農禪寺住持圣嚴法師昨天下午應邀至華視視聽中心演講「無我與真我」,吸引大批民眾前往聽講。圣嚴法師首先要大家認清世上萬物并非永遠存在,任何事只要加入別的因素就會起變化,所以說「世事無常」,「無!咕褪恰缸儭,變化不定的東西就是「空」,「空」就是「無我」,而「無我」就是「真我」,那「真我」又是什么?圣嚴法師停頓一下說「世上沒有真我」。

  世人就是太執(zhí)著「有」,才會帶給自己痛苦、煩惱及困擾,必須理解人生是無常、是苦、是空,而以修行的方法,時時反省自己的錯誤或過失,承認自己的錯誤而不逃避。

  所謂修行的方法也就是起慚愧心、懺悔心、發(fā)愿利益眾生。簡易地說,只要能夠用修行方法達到無我境界,真我就會自然顯現(xiàn),「真我」也就是「佛的境界」,而佛是無處不在,等于是「空」。

  圣嚴法師說,很多人覺得學佛就要做到無我,學禪就要追求頓悟。卻不了解成佛是要經(jīng)過「無量世」的修行。正在修行時不要老在企求開悟,若存有開悟的念頭,那就是執(zhí)著,反而離無執(zhí)著的悟境越遠。

  一般人常有煩惱,就是過于執(zhí)著,想追求而又追求不到就會產生痛苦,即使追求到了又怕失去,這也會有痛苦。一切煩惱的根源,就是源源不斷的欲望不能滿足,若要去除煩惱就要放下貪求的執(zhí)著,不執(zhí)著就沒有煩惱。所以圣嚴法師昨天特別期勉信眾,要以智慧方式處理自己,不要感情用事,只要能達到空慧境界,就能解脫自在。

  圣嚴法師昨天上午在農禪寺的《六祖壇經(jīng)講座,亦以「空」及「無」的「智慧」為題,開示信徒,并為九百多名信徒主持皈依典禮。

  (一九九三年四月五日《自由時報》第十二版刊出)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