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開悟,求入定

  求開悟,求入定

  《大成報》李建德報導

  近來臺灣的佛教事業(yè)極為興盛,佛教不再淪為愚夫愚婦的迷信;相反的,法師已在不知不覺中進入國父紀念館、全省各地的文化中心,向所有的知識分子宣揚佛法。但是,什么是佛法?佛法對開悟、定慧又如何解釋呢?

  臺北農禪寺圣嚴法師表示,凡是對人有益的一切法,均可以說是佛法。法師解釋說,由于每個學佛者的層次和要求不同,為了使不同根器眾生均能受益,佛法有不同的法門因應。

  圣嚴法師強調,雖然佛法能包容一切,對人有益的法都是佛法,但是,并不是每一法都是究竟佛法──能獲得完全自在解脫的佛法。法師表示,凡是究竟佛法,必然是內外分明、層次清楚的佛法。

  對于部分新興佛教團體強調入定、開悟的情形,圣嚴法師表示,從佛陀時代(甚至佛陀以前)到現在,均有人為求開悟、入定而求道,且大部分人進入宗教均是有所求,所以求開悟、求入定乃正,F象。

  對于時下的「開悟者」,強調個人的自我體驗,或神(甚至佛、菩薩)的啟示一事,圣嚴法師指出,正信佛教的「悟」,是一種直觀的空性(不經邏輯上的認知),且早已超越了自我中心,智或不智,并不帶任何情緒作用:如火箭升空時一節(jié)節(jié)丟棄一般,佛教的悟境是逐漸的將那貪、瞋、癡、慢、疑等心障打破,直至將外境觀照得清清楚楚,不再受外境影響。

  針對時下強調「開悟」、「入定」的怪現象──即打坐時貪求禪味、禪定(可逃避現實),出定后厭煩世事,圣嚴法師指出,這是通外道的佛法,不是根本佛法;正信的佛法應是可入定,但不執(zhí)著于入定,有開悟一事,卻不執(zhí)著開悟。

  圣嚴法師最后勸勉佛教界人士,以包容的心態(tài)對待新興宗教團體,「若對人沒有妨礙,不以宗教為斂財工具者,應予以鼓勵」。法師更以日本日蓮宗為例,說明部分外道(初期),經由慢慢修正,而逐漸回歸正統(tǒng)的佛法,成為正信佛教徒的例子,闡釋依附佛法的外道將不可能久存,終有一天將為信眾所唾棄而轉入正信的佛教。

  (一九九○年八月二十二日《大成報》刊出)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