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死一番后 創(chuàng)造一個空的「自我」

  在大死一番后

  創(chuàng)造一個空的「自我」

  《自立晚報》潘俊淋專訪

  在以前,若聽到有親朋好友或某某政要、明星到寺院中「坐禪」,總會令人直覺地猜想,對方是不是碰到非比尋常的挫折?以致「看破紅塵」了。

  但「坐禪」在最近幾年經(jīng)媒體廣泛報導,以及政要名流的帶領參與下,已逐漸從社會大眾的刻板印象中走出,成為最受關注的宗教活動之一。

  坐禪對一般世俗人來說,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排除心中的雜念,在做事時能專注一心。農(nóng)禪寺圣嚴法師說:「坐禪的目的是要使身體更健康,心里更清明,觀念更正確。就好像給心靈洗個澡,希望從此能夠脫胎換骨!

  由歷史來看,在政治安定、生活準提高時,自然就會有精神方面的需求。而檢視時下社會,由于一切都進步得太快,人們不得不過著與時間競走的日子。如此長期下來,身體疲憊、心力交瘁,精神上變得非常的焦慮不安。而坐禪的用意,就是要凈化心靈,減少雜念,使脾氣大的人溫和,急躁的人穩(wěn)重,而忙的人時間更多(因為心靜自然增加辦事效率)。因此,禪的訓練對現(xiàn)代人來說,是迫切需要的。

  對在家眾來說,滌清雜念、專心成事并確認人生目標,是坐禪的目的。但對于修法的人而言,坐禪是「開悟」的方法之一。據(jù)一位曾經(jīng)到寺中坐禪的信徒表示,坐禪的時候,前塵舊事會不斷的涌現(xiàn),有利于自省、懺悔,并修正日后待人接物的方式,使業(yè)障慢慢減少,才有可能開悟。

  對于自我的反省,圣嚴法師將之妙喻為「掏糞坑」;他說從前鄉(xiāng)下廁所下面是個大糞坑,日子久了,在大便上便結一層屎皮,干燥的屎皮使得糞垢不是很臭。

  這就好比一般人,表面上看起來都是好好的,其實內(nèi)心深處都是非常丑惡而穢臭。

  懺悔就像是揭開屎皮,將糞一桶一桶的擔出糞坑,清理完畢之后也就不臭不臟了。時時反省自己,不但有利修行,在厘清本身的妄想、雜念后,才能有顆清明的心;遇事能夠冷靜判斷,以智慧觀照人生,懂得放下貪、瞋、癡,而漸漸有著平順隨善的性情。

  圣嚴法師表示,坐禪是發(fā)掘并發(fā)揮人類潛在智能和體能的最佳方法,透過禪的訓練,不難把普通人改造為杰出的偉人,優(yōu)秀者使之更優(yōu)秀,體魄強健的變得更強健。對常人而言,坐禪可以堅強意志,改變氣質(zhì)。在生理方面,可以得到新的活力;在心理方面,可以得到新的希望;對周遭環(huán)境,可以得到新的認識。

  坐禪的功能,主要是由于心力或念力集中于某一個抽象或具象的念頭而來。所以行、立、坐、臥任何姿勢,均可能發(fā)生禪的效應,不論是沈思、默禱、禮拜、讀誦,乃至細心的審察、凝神的傾聽等心無二念之時,均有發(fā)生禪之反應的可能。然而此等狀態(tài)下的禪的反應,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坐禪的方法,雖然是淵源于東方人的智慧,事實上,不論是東方或西方,凡是偉大的宗教家、哲學家,或杰出的政治家、科學家、藝術家等,多少均須得力于若干禪定的功能,即使未必采取特定的坐禪姿勢或坐禪的名稱,就他們發(fā)揮超乎常人的智力和毅力的本質(zhì),與坐禪的功能是相當?shù)?只是他們不曉得那是禪的功能而已。

  目前全省只有少數(shù)幾個寺院有開禪坐的課程及共修活動,如農(nóng)禪寺、靈泉寺……等較為知名的寺院,其中禪修活動有「禪一」、「禪三」和「禪七」等安排,供信徒選擇適合自己的時段來修禪。

  在禪坐共修活動中,最廣為人知的是「精進禪七」。禪七,顧名思義就是七天的禪修,這七天自「起七」起便不許講話,無論何時何處,均應保持肅靜。修行的方法是只許恭行,不許反抗,不許問理由,只能對未明的方法,請示師父說明及糾正。

  在打禪七的期間,參禪者不許外出,不許接見訪客,不許使用電話,不許閱讀任何書刊,不許做筆記、日記。圣嚴法師認為,來坐禪的人,必須將一切身外事,留在道場之外,若無「大死一番」的決心,將無法得到禪的真受用,也無法體驗到真正的自我是「空」。

  一般初學坐禪的人,通常都會因為長時間固定坐姿而疼痛不堪,或妄念太多以致無法專心禪修。因此在坐禪前,主七的禪師會教參禪者做若干柔軟運動,讓全身的肌肉和神經(jīng)徹底放松。而禪坐的坐姿則可任意采取雙盤、單盤、散盤,甚至可用跪坐、跨鶴坐,以及在椅子上兩足下垂的坐法。但不論任何坐姿,都必須保持端正。

  而集中注意力的方法,通常是用數(shù)息以期凝聚精神,數(shù)息的方法是順數(shù)呼氣的次數(shù),如果順數(shù)沒有辦法集中精神,可以用倒數(shù)或隔數(shù),以增加困難度的方式,將散亂的思惟集中在一點上。這種方式能使人減少肉體及精神上的壓迫感,也能使得循環(huán)系統(tǒng)及精神方面得到舒緩。所以對于慢性的身心疾病,有著顯著的治療功效。

  根據(jù)日本京都大學心理學教授佐藤幸治的禪坐研究報告指出,坐禪有十種心理方面的效果:1.忍耐心的增強,2.治療各種過敏性疾病,3.意志力的堅固,4.思考力的增進,5.形成更圓滿的人格,6.迅速的使頭腦冷靜,7.情緒的安定,8.提高行動的興趣和效率,9.使肉體上的種種疾病消失,10達到開悟的境地。

  圣嚴法師認為,打坐能煉身,是由于煉心的緣故。煉心又必須從克服身體上的痛、酸、麻三重障礙開始。所以除了有定時的放腿和各種伸展運動之外,嚴格要求坐姿的正確度,尤其要求以最大的耐力來接受腿部及背部等處酸痛的障礙。

  而消除肉體障礙的基本方法也是用數(shù)息來集中心念。數(shù)息可以入定,可以忘卻身心。如果痛得無法數(shù)息時,圣嚴法師建議坐禪者,將心念集中在痛的感受上,將痛觀想成局部化,再觀想成客觀化。結果痛至極點,不是轉痛為涼就是由于心念集中而失去了痛的感受。圣嚴法師表示,禪眾即使無法接受腿痛來得到輕安的覺受,也能將意志薄弱者煉成堅強,性情浮躁者煉成穩(wěn)重,缺乏自信心和自制者煉成有自信心和自制力。

  至于禪境的高低,圣嚴法師用四句話來形容:1.澄澄湛湛,2.光音無限,3.一片悟境,4.虛空粉碎。顯然地,前三境均非見性,尚未達到無念的程度,但是會得到未曾有的喜悅,并且可能有喜極而泣,嚎啕大哭的現(xiàn)象,也會有悲從中來,放聲大笑或大哭的現(xiàn)象。笑過或哭過之后,禪眾便會感到身心落實輕爽,如釋重負,性情可能因此而改變,雖非見性,卻是好現(xiàn)象。第四境時始為見性,心無雜念,只有智慧的自然反應。

  修禪并非速食,農(nóng)禪寺果昌法師指出,禪眾若想藉一次禪坐就速成開悟是不可能的事,禪眾在學到坐禪的方法后,可以在家中自行練習,以期日益精進,才是禪修的真意。

  常有人覺得學禪似乎會變得比較消極,圣嚴法師表示,學禪的人剛開始可能會有這種現(xiàn)象,那是因為學禪的人,心是向內(nèi)看,不向外看,當他心情安定之后,對于外面紛爭的世界,會有不想?yún)⑴c的想法出現(xiàn),但這段時間不會很長,只要繼續(xù)用功下去,就會脫離這種情況。

  修禪并不是要人丟掉名利權勢,而是要人以平常心去接受它。

  (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自立晚報》第十三版「宗教物語版」刊出)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