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子女
如何教育子女(一)
現(xiàn)代社會上的父母,最關心的問題,就是如何教育子女?有的父母自己很正派,子女也很有知識,可惜不善于教育子女,使子女慢慢走了樣。那么如何教育子女呢?
一、培養(yǎng)子女的感恩觀念:什么是好兒女?就是他具有孝順、尊重、感恩的心性。所以教育孩子,要讓他從小培養(yǎng)感恩的觀念,不但知道感謝父母的恩惠、老師的恩惠,也能夠感謝社會的恩惠、國家的恩惠。他有這個感恩的觀念,就是他的財富,有助他開創(chuàng)未來的美好前途。
二、培養(yǎng)子女的慈悲胸懷:現(xiàn)在的青年兒女往往不知道奉行慈悲,常常逞一時之狠,賭氣、打斗、鬧情緒,這樣的子女,將來在社會上是不容易獲得人緣的,所以最要緊的是讓兒女有慈悲的胸懷。例如,教育子女,要教他愛護小動物,教他不欺凌弱小。我們常?吹今R路邊的小孩,有時候玩弄小魚、小蝦、小鳥、小蟲子,不尊重生命,不寶貴生命,將來到社會就容易形成暴戾之氣。
三、培養(yǎng)子女的忍耐力量:要養(yǎng)成子女的良好修養(yǎng),就要教他忍耐。像兄弟姊妹相處,有時候哪里一個兄弟姊妹多得到一點利益,多得到一點好處,他不要爭,要能忍耐;或者受到一點嫌棄、一點挫折,也不要一直苦惱鬧情緒,要能忍耐。忍耐的力量,是將來能成就一切事業(yè)的力量。
四、培養(yǎng)子女的服務精神:今天的社會,不是講究你個人有多少才能,有多少智能,最主要的是要社會大眾能肯定你,能接受你,子女如果有服務犧牲的精神,對社會大眾有貢獻,就會受到大家的肯定歡迎,才會成就人生的價值與意義。
因此,如何教育子女?有四點意見:
一、培養(yǎng)子女的感恩觀念。
二、培養(yǎng)子女的慈悲胸懷。
三、培養(yǎng)子女的忍耐力量。
四、培養(yǎng)子女的服務精神。
如何教育子女(二)
父母和子女之間常因為上對下的關系,常常劍拔弩張,即使是關心愛護,也會因為言語表達的不當,結果關系更加惡劣。如何教育子女?在生活上、語言上我提供四點方法:
一、以鼓勵代替責備:年輕的兒女所能承擔的壓力很有限,如同一顆幼苗,需要時時施肥、灌溉,如果有太強烈的陽光,太寒冷的風雨,會摧殘它。所以教育子女要如春風化雨,能夠給他鼓勵,兒女得到父母的鼓勵,就加倍的要做好人、做好事。
二、以慈愛代替呵罵:不要以為自己是父母,就有權威,就可以任意喝斥、打罵兒女,那是不會收到好效果的。你要以慈愛,甚至以父母的辛勞培養(yǎng)兒女的共識,父母很辛苦地做飯菜給他吃,很辛苦地替他縫制衣服,兒女會感動,會覺得父母的慈愛。
三、以關懷代替放縱:現(xiàn)在的子女大多受到放縱,你沒有關心他,他認為橫豎你不關心他,他就隨便外出,隨便亂來。所以父母要關心子女的生活,關心他的工作,關心他的朋友……,兒女受到父母無微不至的關心,他會自愛自重。
四、以同事代替隔閡:你和兒女相處要用“同事”法,好像母親餵嬰兒吃飯、吃奶時,他如不要吃,母親拿個湯匙來餵,自己也把口張開,引導他跟自己一樣,這叫“同事”。所以父母有時候要站在兒女的立場,跟他行“同事”法,將心比心,才沒有隔閡。
教育子女的四種方法是:
一、以鼓勵代替責備。
二、以慈愛代替呵罵。
三、以關懷代替放縱。
四、以同事代替隔閡。
- 昔生未了今須了,此生度取累生身的解釋
- 心隨萬境轉,轉處實能幽;隨流認得性,無喜復無憂的解釋
- 幸為福田衣下僧,乾坤贏得一閑人的解釋
- 修橋鋪路又齋僧,戒殺放生第一因的解釋
- 滾滾紅塵古路長,不知何事走他鄉(xiāng)的解釋
- 春日才看楊柳綠,秋風又見菊花黃的解釋
- 金鴨香消錦繡幃,笙歌叢里醉扶歸的解釋
- 天地銷歸何處去,微塵幻現(xiàn)奈他何的解釋
- 人從巧計夸伶俐,天自從容定主張的解釋
- 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的解釋
- 性定伏魔朝朝樂,妄念不起處處安的解釋
- 多年古鏡要磨功,垢盡塵消始得融的解釋
- 夢里堆藏總是金,一場富貴喜難禁的解釋
- 人來謗我我何當?且忍三分也無妨的解釋
- 生死河邊箇破舟,七穿八落半浮沉的解釋
- 逆境來時順境因,人情疏處道情親的解釋
- 三十三天天外天,九霄云外有神仙的解釋
- 懷恨難入菩提道,應修寬恕及慈悲的解釋
- 閉關容易守關難,不肯修行總是閑的解釋
- 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的意思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發(fā)愿后要做到不忘初心,不偏離目標
- 虛云老和尚:見佛、聞法、遇善知識之難
- 世上沒有壞人壞事會怎樣?怎么才能包容所有人?
- 突破就會升華而解脫 否則即被束縛和困擾
- 什么是誹謗正法?
- 皈依三寶減輕業(yè)障
- 怎樣念佛號才得力?
- 學佛次第很重要 必須注重聞思修!
- 怎樣理解“涅槃寂靜”?
- 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事業(yè)蒸蒸日上?善緣不斷?
- 不是犧牲也非放棄,給與是一種生命力
- 為什么達摩禪法在北朝受到明顯排擠?
- 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