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師地論

《瑜伽師地論》梵文 Yogācāra-bhūmi-?āstra佛教論書。簡稱《瑜伽論》。瑜伽師地,意即瑜伽師修行所要經(jīng)歷的境界(十七地),故亦稱《十七地論》。相傳為彌勒菩薩口述,無著記錄。為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和中國法相宗的根本論書。...[詳情]

《瑜伽師地論科句披尋記》讀書會現(xiàn)場實錄 第2講

  《瑜伽師地論科句披尋記》讀書會現(xiàn)場實錄 (2)

  第 2 講

  時間:公歷2009年5月23日,農(nóng)歷四月二十九日,星期六下午

  地點:成都市文殊院后客堂

  學(xué)習(xí)內(nèi)容: 學(xué)過一次,實際上次是個開題,就是把《瑜伽師地論》相關(guān)的情況做過一些介紹。但這里面涉及到了幾個部分,包括他的作者的問題、翻譯的問題、組織結(jié)構(gòu)的問題,包括他的不同的版本,包括后來的很多著書啊,都做過一(些)簡單的介紹,目的呢,就是讓大家在學(xué)習(xí)瑜伽師地論的過程當(dāng)中哪,能夠?qū)@個《瑜伽師地論》有一些基本的了解。

  上次實際上已經(jīng)開了個頭了,這個本地分。那么前面實際上我們只介紹了那個頌,這個頌里面,就是我們講本地分啊,一共是有十七個部分,這也是《瑜伽師地論》最重的,這本地分一共是,差不多占了整個比重的一半,啊,應(yīng)該是占了五十卷,差不多應(yīng)該是一半的內(nèi)容,實際上后面的那個抉擇分呢,主要是在對它層層的討論,啊。那么,這個本地分里面一共是十七個部分,所以它這里面它叫十七地,實際上就是十七個部分,上次我們已經(jīng)說了這個地方了,那么至于這十七個部分是哪十七個部分,那么這個地方有一個頌,啊,前面:

  五識相應(yīng)意 有尋伺等三 三摩地俱非 有心無心

  聞思修所立 如是具三乘 有依及無依 是名十七地

  就是總共是這十七部分內(nèi)容。那么這個他是,上次也提到,這個頌?zāi)?就是過去佛經(jīng)里面的一個體裁,啊。那么下面他有對這個,這個頌里面具體這十七個做了解釋。啊。“五識相應(yīng)”,就是指的第一個頌詞里面,第一句里面那,實際上就是兩個,啊,“五識相應(yīng)意”,就是指的,第一五識身相應(yīng)地,二意地,啊。那么第二句“有尋伺等三”,就是指的三者有尋有伺地,四者無尋唯伺地,五者無尋無伺地,三摩地俱非這是第六,六者、三摩呬多地,七者、非三摩呬多地,啊。實際上你看到那個長行,這是那個長行的內(nèi)容,啊。下面第四一句,“有心無心地”,啊,就是指的那個第八,八者、有心地,九者、無心地。哦,往下就是“聞思修所立”,就是聞所成地,思所成地,修所成地。再往下“如是具三乘”,這如是兩個字啊,要注意哈,三乘首先知道聲聞地、獨覺地、菩薩地,那為什么叫如是具三乘,就上次已經(jīng)談到,這個聞思修啊,可以跟聲聞、獨覺、菩薩相對應(yīng)的。啊,就聲聞乘也有聞思修的辦法,獨覺乘也有聞思修,菩薩乘也有聞思修,就是他這個如是啊,要這樣的來解釋就能解釋得通。有依及無依,就是指的下面那個有余依地、無余依地,啊!叭缡锹哉f十七名,瑜伽師地論”。啊,這都是上次都談到的。那么這個地方呢,他往下就是本地分中五識身相應(yīng)地第一,因為這個五識身呢,他也分了好幾部分,啊。這個本地分呢,

  你看到他這個目錄啊,一共是五十卷,那么這個本地分,一共是五十卷,那么第一部分五識身相應(yīng)地第一,因為這個本地分里面呢又分了十七部分嘛,第一部分這個地方就是五識身相應(yīng)地,那么說到這個地方的時候呢。首先他先介紹“云何五識身相應(yīng)地?”看著啊:“謂五識身自性,彼所依,彼所緣,彼助伴,彼作業(yè),如是總名五識身相應(yīng)地。何等名為五識身耶?所謂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這段文字看到了吧?這個文字是正文。

  那么講這個之前呢,我要給你們做一個交代,為什么我讓你們開始的時候啊,要去熟悉一下這個唯識佛法在印度這個瑜伽形態(tài)的發(fā)展過程,啊。我們要知道啊,佛教里面講這個唯識宗啊。我們上次已提到,說這個唯識里面,他這個思想在哪些地方有記載,那么唯識后來講的六經(jīng)十一論,就是唯識所有的思想,都在這個六經(jīng)十一論包含了,都記在這個六經(jīng)十一論里面,啊,那么實際上這個六經(jīng)十一論,我是主張的把它分成幾個時期的,來看的。

  最早的,當(dāng)然經(jīng)典是比較早的,就是佛陀在世的時候就有說的。那么論,是后來佛的弟子,包括后來的菩薩們,對這個經(jīng)的解釋,是這個概念。

  那么實際上六經(jīng)十一論里面呢,我個人覺得有三個點要抓住,第一個就是以《解深密經(jīng)》為中心而開展的,這個核心要抓住。第二個,就是以無著菩薩為中心的,相關(guān)的經(jīng)論,這又是一個階段。第三個階段,就是以世親菩薩為核心的,這些相關(guān)的經(jīng)論你要抓住,所以你把這三個階段一抓住,這六經(jīng)十一論那,基本上都可以往這個里面分的,都可以往這三個框框里面套。啊。你像《解深密經(jīng)》,那就是以佛為核心的嘛,對吧?經(jīng)典都是佛講的,那這里面《解深密經(jīng)》,《楞伽經(jīng)》,包括那個《華嚴(yán)經(jīng)》里面的《十地品》,

  實際上,唯識宗里面也提到《華嚴(yán)經(jīng)》,就是主要的就是那個《十地品》,所以他這個是一個系統(tǒng)。那么從佛陀的時代,已經(jīng)談到這個唯識的思想以后,那么結(jié)果,真正對唯識弘揚功勞最大的無著菩薩。當(dāng)然了我們都知道,說無著菩薩怎么弘揚的呢?包括我們說的這個《瑜伽師地論》,上次比如我們在討論這個作者的時候,也提到我們一般呢,有的時侯說彌勒,一般藏地說是無著,但是確切的講應(yīng)該是彌勒菩薩講的,無著菩薩記的。是啊。所以嚴(yán)格意義上來講呢,這里面?zhèn)鞒凶钪匾倪是這個無著菩薩,那么無著菩薩從聽完彌勒菩薩給他講的這個瑜伽師地論以后,那他又開始做了論了,這個《攝大乘論》啊,什么《《顯揚圣教論》,這又是一個系統(tǒng),是無著系統(tǒng)。在無著菩薩弘揚唯識以后,最重要的一個人物是世親,世親菩薩,世親菩薩著作就多了,《百法》、《五蘊》,這個后面的這個《唯識三十頌》,這些屬于世親菩薩的。那么包括后面《成唯識論》那,都是屬于十大論師,就是世親以后的弟子們,對他所作的著作做的注解了,所以他應(yīng)該算一個系統(tǒng)的,啊,所以我個人研究唯識這么多年,我總結(jié)的唯識的一定要抓住這三個核心點。為什么?這三個核心點的經(jīng)論里面哪,他有些的說法是不一定相同的,你比如我們這個地方談到五識身相應(yīng)地,那么五識身相應(yīng)地,簡單的講就是給你談前五識的,我們學(xué)唯識都知道,唯識宗一共是講八識嘛,對吧,那么現(xiàn)在提出來講五識,每一個時期都在講,但是我這個要提醒你們要注意,在佛陀時代,在《解深密經(jīng)》這個系統(tǒng)里面對五識的談法,不一樣的,到了這個無著時代,在《瑜伽師地論》里面,包括在《攝大乘論》里面,他又不一樣了,到了《三十頌》系統(tǒng),包括《八識規(guī)矩頌》系統(tǒng),這個都是一個系統(tǒng)的,他的談法又是不一樣的,啊,所以今天我們要談的這個五識的相關(guān)情況啊,所以我建議你們呢,把這個《解深密經(jīng)》找來,F(xiàn)在你們?nèi)菀茁?上網(wǎng)一查就有《解深密經(jīng)》,你看他談這個,《解深密經(jīng)》在《心意識相品》里面,也談到八識,但是不像我們后來《成唯識論》的這個系統(tǒng),談的這么細(xì)致。你要注意,這個《解深密經(jīng)》談八識的順序跟我們這個《瑜伽師地論》是不一樣的,包括跟《成唯識論》都不一樣,他是先談阿賴耶識。他不是提前五識的概念,是提的前六識。

  這里我給你念一下這個原文啊:“廣慧。阿陀那識為依止。為建立故。六識身轉(zhuǎn)! 阿陀那識還是阿賴耶識的別名,啊,“為依止。為建立故”就是唯他,用他做為根本!傲R身轉(zhuǎn)”,就是前六識我們講的眼耳鼻舌身意,才能夠成立,為什么呢?很簡單那,就是你眼耳鼻舌身意,這些思維的活動,你所有的這個思維的來源,按今天的這個心理學(xué)講,就是從阿賴耶識來的。啊,為什么呢?因為你這個眼識啊,是不是每時每刻都在活動?啊?有不活動的時候,那不活動的時候他是處于什么狀態(tài),處于隱秘狀態(tài),隱秘的狀態(tài),那么他靠誰來保存他的功能呢?就靠阿賴耶識。所以從這一點我們就證明,是以阿賴耶識為依止故,才有這前面的六個識。說他是六識相提并論的,在《解深密經(jīng)》里頭。那么他講眼識是怎么講的呢?“謂眼識耳鼻舌身意識”,這六識啊,他是提了這六個。那么此中,“此中有識。眼及色為緣生眼識。”就是眼睛的認(rèn)識功能,怎么來的呢?“眼及色為緣”這個眼指的是什么?諸位,是眼根,比如,外面看到的是眼眶眶,是哇?包括將來我們談到的視覺神經(jīng),這個叫眼根!凹吧,色是什么?客觀認(rèn)識的對象,有了這兩個東西才能生眼識,少一個都不行。唉諸位注意,是不是這個道理,你比如,這前面擺一個杯子,這個是色嘛,客觀對象嘛,認(rèn)識對象嘛,可是你眼睛是壞的,你這個認(rèn)識功能能產(chǎn)生么?產(chǎn)生不了。相反,你的眼睛是好的你前面什么東西都沒有,這個認(rèn)識功能能起來么?啊?唉諸位,這個里面就是要討論的,也不是也不行?词裁辞闆r,你比如,我這兒剛才擺了個杯子。有眼根,有認(rèn)識的對象,這個認(rèn)識功能就起來了,我說這上面沒放東西,可是我們這個時候,只要眼睛是好的,還是有認(rèn)識功能的呢。說這兒什么都沒有,這兒有什么,這兒有個虛空的相。哈哈。這也是一個認(rèn)識的對象,唉,除非是晚上,黑的,那個黑的還是個認(rèn)識,他說全部是黢黑的,看不見。那個黑的還是個認(rèn)識對象。他還是有認(rèn)識功能。啊。唯一的一個是什么呢?高度入定的,視而不見。就是你這兒有東西,他的注意力不在這兒,可能這個認(rèn)識功能不起。所以這個《解深密經(jīng)》談到的,眼識怎么生的呢?“眼及色為緣”,什么叫緣,就是條件,這個認(rèn)識功能就能生起來,同時他還提了一個,“與眼識俱隨行。同時同境有分別意識轉(zhuǎn)”,這就是我們后來晚期,在《成唯識論》中談到的,叫五俱意識。什么意思啊,什么叫五俱意識啊?這也是今天給你們新提的一個概念。有些人是聽過的。就是,我們嚴(yán)格意義上來講,就是你這個眼識,這個認(rèn)識功能,能夠認(rèn)識這個杯子啊,好像表面上來講,就是眼識就可以了,實際上有意識的參與。意識是一個綜合信息處理庫,就是你看東西、聽東西、耳朵鼻子要聞東西,眼識只能對它有粗淺的認(rèn)識,最終,要確定性的認(rèn)識,要有意識的參與。它等于是個總軍師。懂嗎,我打個比方嘛,就像軍隊里打仗一樣。如果阿賴耶識等于司令,第六意識等于參謀長,懂了沒有。完了,你那個眼耳鼻舌身,就是你那個前五識啊,就相當(dāng)于你各……,司令下面是管誰的?啊?管哪的?管軍長。就等于各個軍的軍長,懂了沒有,你各個軍,一軍、二軍、三軍的軍長。你把你那個地方的情況報告上來,說參謀長處理好了就報給總司令,是不是這個程序啊,我們認(rèn)識活動也是,前五識把信息采集回來后,眼耳鼻舌身都報給誰?報給意識,它就等于是參謀長,他這一看清楚了,就存到阿賴耶識里面去了,他就是扮演這個角色。所以他這個地方講的,“與眼識俱隨行!本,就是跟他一起,跟他同時同境。就是時間是一樣的,認(rèn)識的對象是一樣的,不是你在搞這個,他在搞那個,不可以,有分別意識轉(zhuǎn),也叫五俱意識。這個是《解深密經(jīng)》里面,談五識身相應(yīng)地,談眼識,他就是談到這個份上了,可是,你看我們在五識身相應(yīng)地,他談每一個識啊,分了幾個部分?自性,對吧,五識身自性,彼所依、彼所緣、彼助伴、彼作業(yè),分了五個層面來談。每個識,他都是分的五個部分?墒俏覀兦懊嬷v的《解深密經(jīng)》里面談了幾個部分呢?最多談了三個部分:眼根,色境、五俱意識,是不是?墒,如果我們有人學(xué)過《八識規(guī)矩頌》的,《八識規(guī)矩頌》比這個談得更寬。背那個第一個頌子嘛,“三性三量通三性,眼耳身三二地居,遍行別境善十一,中二大八貪嗔癡!笨偟膩碇v,這《八識規(guī)矩頌》是從《成唯識論》出來的,而這個《瑜伽師地論》是以彌勒和無著為核心的,這是一個時期,可是到了世親的《三十頌》里面,十大論師的解釋里面就分了幾個部分啦?就比這個多了,我大概給你們介紹:性、量、境、界地、作用、心所、轉(zhuǎn)依。至少是這七個部分,就談每個識的情況,你看,他這個條理是不是就很清楚啦?所以,你們學(xué)習(xí),要這樣來學(xué)習(xí)。你不然,怎么搞到前后是矛盾的,它不矛盾,他有一個先后次序,但是你說它是不是都不一樣呢,不是不一樣,它都是一樣的,只是有簡單和詳細(xì)的差別。就越往后啊,它弄得越細(xì)致,所以我這個地方,談這個五識身相應(yīng)地的時候,介紹《瑜伽師地論》的時候,我順帶就把前面《解深密經(jīng)》的情況給你報告一下,包括后來世親菩薩系統(tǒng)的,以《三十頌》為核心的系統(tǒng)的,講的五識,我也給你報告一下,實際上,你們這兒不是有做研究的嘛,有研究生,有博士的嘛,你把這個一寫就是一篇論文。就可以掙稿費的呢,甚至,你要再有點,你把這個拿去再去跟弗洛伊德啊,榮格啊,再去跟他一碰,你就可以寫成博士論文了。就這點東西。所以什么是學(xué)問,這些都是學(xué)問,你別小看這些東西,但是你就說:哎呀,我就念佛就好了嘛。哎,不一樣。你要把他們了解清楚了以后,你會知道我這句佛號是個什么問題。實際上在那里,你就可以通過這個判斷它了。所以,包括將來我給你講八識,講第七識的時候,你都可以這個辦法。實際上,我坦誠給你講,《解深密經(jīng)》里并沒有明確提到第七識的問題,包括無著菩薩的《攝大乘論》都還沒有明確講到有個第七,真正全部八識明朗化,是在世親菩薩的時代,那你說:“是不是他自己亂發(fā)揮的哦?”也不是,實際上,追溯到《阿含》里面都有。他也不是亂發(fā)揮,這里面有個過程,有個接受的過程。先把這個給你做一個交代,所以這個給你做一個報告。沒接觸過的人嘛,可能就:哎喲,這些東西太玄了。這些東西比較好了解的嘛,你一聽就明白。這個思路是什么。所以,我一開始弄這個班的時候,我就給你們講過,這個班不是俱樂部,也不是什么神仙會。那是扎扎實實要往下干的,你想這一百卷,要多少年啊,慢慢弄,不著急,這生弄不完還有來生嘛。所以,人家念佛往生極樂世界,你一念就往生《瑜伽師地論》,說不定就因為這個《瑜伽師地論》把你拉著,你下次還轉(zhuǎn)來。那也是愿力。我們就具體看這個文字啊。剛才已經(jīng)念過這個原文了,“云何五識身相應(yīng)地?”,接下來,我找個人來念這個披尋記里面,它怎么,那個小字就是具體的解釋的。恰恰就抽到個請假的,他知道要抽到他就請假了。楊培。

  云何五識身相應(yīng)地?

  五識身相應(yīng)地者:如下自釋,總有五種說名相應(yīng)。謂自性、所依、所緣、助伴、作業(yè)。當(dāng)知此中,俱有而轉(zhuǎn)是相應(yīng)義。若法自性可得,及與余法同時流轉(zhuǎn),有諸業(yè)用,如是一切總名相應(yīng)。與此相違,名不相應(yīng)。如假有法,唯假有想,都無自性、所依、所緣、助伴、作業(yè)可得,是故名心不相應(yīng)法。此相應(yīng)義,翻釋應(yīng)知。

  這一段,主要講,主要講了,它為什么叫五識身相應(yīng)地,“五識身相應(yīng)地者:如下自釋,總有五種說名相應(yīng)”,這個“如下”指的哪個,謂自性、所依、所緣、助伴、作業(yè),如是總名五識身相應(yīng)地,就是指的這個?傉f:總有五種說名相應(yīng),有哪五種呢?自性,什么叫自性,就是眼識有眼識的特點,對吧,耳識有耳識的特點,鼻識有鼻識的特點。就像我們在座的人一樣,雖然我們都是人,但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各自的特點,用我們今天哲學(xué)上的講法:每個事物都有我們各自的個性。我們都是人,這是什么?這個共性,但是我們每個人之間又有不同,這是什么?個性,這個地方自性就是指的這個,就是各自有各自的特點。所依,什么叫所依呢?就是它要產(chǎn)生活動,要哪些條件。所緣,因為你這個識嗎,都是主觀認(rèn)識功能,他所緣,就是他的認(rèn)識對象,眼識的認(rèn)識對象是什么,色,耳識的認(rèn)識對象呢?聲音。鼻識呢?氣味。味,味是舌頭呢,各自有不同,他們所緣各有不同。助伴,什么叫助伴,就是輔助他,他的助手有哪些,這就是原來講百法的時候,你們學(xué)的心所,就是他的助手,光靠他個光桿司令還不行的呢。剛才說軍長,軍長下面還有什么?唵,下面的兵兵多了,他指揮他們?nèi)ジ?對不。你看過去縣大爺都還有兩個跟班,有兩個拿棒棒的,是吧,他升堂就在那喊:威……,是吧,都要有幾個。這是助伴。作業(yè),就是他的作用。這個業(yè)就是作用的意思!爱(dāng)知此中,俱有而轉(zhuǎn)是相應(yīng)義”,什么意思呢?此中,就是這五識里頭啊,“俱有而轉(zhuǎn)”,他們都有,這個俱就是都有,都有這五種情況,這個都沒有差別的。就是眼識有他的自性、所依、所緣、助伴、作用,耳識有他的自性、所依、所緣、助伴、作用,這叫做俱有而轉(zhuǎn)是相應(yīng)義。所以這個相應(yīng)是什么意思。是他們每個都有這些情況,都離不開這些情況,“若法自性可得,及與余法同時流轉(zhuǎn),有諸業(yè)用,如是一切總名相應(yīng)。”就是只要,若法就是只要這個五識啊自性可得,就是它只要有自身的特點,保持,用我們今天的話講,就是保持它自身的相狀、特性,它就一定有底下這些東西,連在一起的!芭c此相違,名不相應(yīng)!比绻僖粋,都不相應(yīng),所以名不相應(yīng)!叭缂儆蟹,唯假有想”,什么叫如假有法,就是沒有自性的,沒有自己的特點的,比如我舉個簡單的例子,你學(xué)過百法,這個百法里面,哪一個法是假的?不相應(yīng)行法。不相應(yīng)行法有多少個?《百法》里面講二十四個。隨便舉一個,名身,名身指什么?詞。是吧,你說這個詞,它就是個文字,就是個語言,那么這個名字,這個概念從哪兒來的?你比如這個杯子,是不是個名詞?這個杯子這個名稱從哪兒來的?啊?從哪兒來的?你想呢,杯子這個名稱從哪兒來的。就從這個上頭來的么!人起的,人從哪兒起的?還不是從這一個起的么。啊,就是這個圓柱的東西里面可以裝水的。就起個名字叫什么?啊?杯子。所以真正有自己特點的是誰?是這個鋁合金的這個圓柱體。它有自己的特點。它這個圓柱體的這個鋁合金的跟我手里拿的這個筆,同不同?不同。所以給它安個名字叫什么?叫杯子么。因此,這個圓柱體,這個鋁合金的圓柱體,它是有自己的特點的,有自己具體的相貌的。杯子這個概念有相貌么?人家說什么,杯子,杯子在哪兒?嘿,你只能指著它,你說拿一個杯子給我看。杯子是個什么東西,你只能把這個拿出來,就是它。是不是?它才是具體的實物。可是,開悟的人就這么講,它這個杯子啊,那不是杯子的,啊,這就是個圓柱體么,鋁合金的么。是不是?所以,這個有智慧的人呢,他就一眼。什么叫智慧?就是你在看到這個杯子的當(dāng)下,你能夠明了杯子是概念,是名稱,是假相,這是個鋁合金的,圓柱體組合在一起的,是變化的,是無常的。就是不用思維,不用力,馬上就第一念,眼識一碰到它,立馬就升起就這樣一個思維。這就是智慧?墒俏覀兂H艘豢吹健パ,這個杯子很漂亮,是哪兒買的呢?你第一反應(yīng)可能就是這個。是吧?這是這個凡夫和圣人的不同。所以,這個地方講啊,“如假有法”,什么假有法?就是這個杯子的概念,它是不是假的?“唯假有想,都無有自性”。你這個概念有沒有自性呢?有沒有特點呢,有沒有實在的東西呃?沒有。它只是一個標(biāo)簽,一個符號。 “就無自性、所依、所緣、助伴、作業(yè)可得”,它就沒有這些東西。是吧?是依的,所以也就是說啊,前面那句“若法自性可得”,就說明這個法啊,一定是緣起法,它一定是有這個相狀在,才能夠有“自性作用心所助伴轉(zhuǎn)移”,像我們剛才講的這個概念,杯子的概念,因為它是沒有相狀的,所以它就沒有什么?“所依、所緣、助伴、作用(業(yè))”都沒有, “是故名心不相應(yīng)法”,所以那個杯子,那個概念,就不叫,就不能叫“相應(yīng)”。只有眼識才能叫什么?“五識身相應(yīng)地”。為什么?它有那五個跟它同時具備。所以這段話啊主要是這個意思。說了半天,就是解釋的這么兩個字――相應(yīng)。為什么叫相應(yīng)?那個五識身的身吶,就是指的各個識——眼、耳、鼻、舌、身。這個身不是指的身體的身喏,你不能看這個字面意思咯,因為我們現(xiàn)在這個身就是指的什么,就是這個身體,是吧?可是這個里面不是的,這就是指的個別的識。就是這個身吶,指的個別的識,哪個別?五個嘛,眼、耳、鼻、舌、身,是指的這五個識,各個不同。不能說,你等會兒呢,哎呀,五識怎么還是身體呢,不是那個意思。所以下面呢,它的正文,“謂五識(身)自性,彼所依,彼所緣,彼助伴,彼作業(yè),如是總名五識身相應(yīng)地”。實際上,剛才那段文字已經(jīng)把這個解釋了,啊。那么何者為五識身呢?那么你既然說,每個識,都有這五個方面的情況,那么這五個識,五識身這五個識是哪五個識呢?下面就說的,“所謂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對吧,所以實際上,這里面就是給你解釋了兩個,哎,你要會看啊,你看,“云何五識身相應(yīng)地?謂五識身自性,彼所依,彼所緣,彼助伴,彼作業(yè),如是總名五識身相應(yīng)地!边@是解釋哪個?相應(yīng),對吧。“何者為五識身耶?所謂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苯忉屇膫?五識。所以,這個問呢,這個印度的文化我估計翻譯的時候還是有些問題。你看,這個問題,所以你就不難理解那個金剛經(jīng)里面,它不是前頭問了兩個問題么——“云何應(yīng)住,云何降服其心?”可是下面它回答的時候呢,先跟你說,“云何降服其心?”最后才跟你說“云何應(yīng)住?”哎,這個地方還是從哪鉆出來呢。按照這個次序啊,“五識身相應(yīng)地”,他應(yīng)該先講是“五識身”,再講是“相應(yīng)地”,對不對?唉,可是你看他解釋的時候又是倒過來的,這個可能是印度的習(xí)慣。呃,有一個人吶為了討論這個問題啊,說為什么問那個在前頭,答那個在后頭?開始就去討論,又開始在那些寫文章,整了多少天。我看,就在那兒討論金剛經(jīng)的那個問題,到今天也沒扯清楚。我看到過很多文章,就討論那個——說問的是“云何應(yīng)住,云何降服其心”,可是答的呢,先是答的“云何降服其心”,后來答的“云何應(yīng)住”。于是就有人開始研究這個。哎呀,我說這個真是熱鬧了。你們把這個也去討論討論。他為什么先答這個后答這個呢?啊?沒有人能鼓掌,我想的嘛,因為這是個通現(xiàn)象——通常的現(xiàn)象。你看,很多地方實際上都是這樣子的。但我個人猜想啊,這個靠不住,我也沒打電話去問過啊。估計,還就是,可能那個當(dāng)時的什么習(xí)慣啊、什么東西的,啊,很難講,這個只是猜測。

  好,往下面,還有就是在解釋每一個詞了。啊,讀,都繼續(xù)讀。

  丁二、釋2 戊一、略辨2 己一、名相應(yīng)地

  謂五識身自性,彼所依,彼所緣,彼助伴,彼作業(yè),如是總名五識身相應(yīng)地。

  己二、名五識身

  何等名為五識身耶?所謂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

  戊二、廣顯2 己一、別辨五相5 庚一、眼識攝5 辛一、自性

  云何眼識自性?謂依眼,了別色。

  謂依眼了別色者:此釋眼識自性得名。眼根為依,故名為眼;能了別色,復(fù)名為識。簡余不共,說此自相名為自性。

  嗯,好。我們這一句,你要始終記清楚是在講“五識身相應(yīng)地”,是吧?——眼耳鼻舌身。那么第一個就先講這個眼識,眼識就分了五種情況,就跟我們剛才說的那個《解深密經(jīng)》里的幾種情況?三種,是吧?是不同的。但是有一點是同的。你看看,那個《解深密經(jīng)》里講“為眼,此中有識,眼及色為緣,生眼識”對不對?那么這個地方講,“謂依眼,了別色”,實際上跟他那個地方呢——“眼及色為緣,生眼識”——是從這個地方來的。啊,這個地方的“謂依眼”這個眼是指的什么?啊?眼根。啊,“了別色”,這個“了別”是什么呢?認(rèn)識。對吧?“了別”當(dāng)認(rèn)識講,是不是?這個“色”呢?就是這些客觀的對象。啊。實際上本來這個就很好理解?墒撬旅婺赜心莻短文字,這個小文字呢就是韓清靜,根據(jù)其它的那些書里面拿來注的。這個就是“披尋記”。披尋這一部分。啊,他說,“謂依眼了別色者”,這個是原文,對吧?“此釋眼識自性得名”。就是這個解釋啊,“眼識”這個名稱從那兒來的。啊?眼識從哪兒取名字的?從眼根嘛。對吧?因為他是通過眼根認(rèn)識什么?這就是外面的客觀對象。所以給他取個名字叫什么?眼識嘛。通過耳根呢?來聽聲音的這個識叫什么識啊?耳識么。所以我第一次,最早那一次來跟大家見面的時候我跟你們講,這八識都是哄人的。識沒有八個兩個三個的說法,只是根據(jù)功能的不同,干嘛啊?通過眼根起作用的叫什么?眼識。通過耳根冒出來起作用的叫什么?耳識。對呀!就像我們,我老跟你們那天打的那個比方,就像你們這個大腦,這個腦袋中間,這個空空里面,這個框框里頭裝的什么呢?嘿嘿,豆花兒,嘿嘿。就這個腦髓,我們今天叫,今天這個生理學(xué)上叫什么?叫神經(jīng)中樞。對吧?你說這個神經(jīng)中樞,你看那個生理學(xué)上還給他分得細(xì)細(xì)的,什么啊?還要給你來個,中間一個扁質(zhì)體。還左腦右腦,是吧?還有什么視覺神經(jīng)中樞,聽覺神經(jīng)中樞。還有什么?還有什么運動神經(jīng)中樞,還有什么玩意兒?反正一大堆,都在你這個腦袋上。就跟你分了那么多塊。他實際上是什么?實際上是不是獨立的?不是。他實際上還是個整的嘛!我的老天呢!如果把你這個腦袋里面真是可以分成這么多塊,給你打個圈圈進(jìn)去,你就只能管這一塊,你這個腦袋還有辦法活么?他實際上是個整體,只是功能區(qū)域不同。就這一塊啊,大概就是這個認(rèn)識的功能,要敏感一點,所以給他取一個什么啊?視覺神經(jīng)中樞。這一塊可能對聲音的反應(yīng)敏感一點,對不對?可能叫,什么?聽覺神經(jīng)中樞。所以呢,他能夠可以互相分得開嗎?分不開。所以這個識也是,我告訴你,所以搞成八個是合理的,為了表述的方便。所以人家過去寫詩就是什么?“八個兄弟共一胎”,是一胎,是一個整體。功能不同,劃分出,給你安一個名字,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賴耶。所以你千萬別說,哦,有,這里劃一塊,這一坨拿出來,這塊是眼識,這一坨拿出來是耳識,沒有的,不能有這個概念。所以他這個地方講啊,“此釋眼識自性得名,眼根為依,故名為眼”,懂了沒有?因為你的這些識看得到看不到?看不到只能感受得到,對不對?但是你這個眼根看不看得到?有一部分看得到。你長到外面的看得到嘛,你里面那些神經(jīng)看得到嘛。肉眼看不到,顯微鏡才可以看到。解剖開了就可以看到。所以只能有一部分能看的到。所以這里要讓你明白,所以這個看得到這的叫眼睛,對不對?所以那么通過它起作用的這個識叫什么?眼識。所以這個眼識依誰命名呢?依眼根來命名字的。所以這個地方呢,為什么叫依眼,但他這個解釋呢,就給他說復(fù)雜了。實際上這個依眼的依眼呢,除了他這個地方解釋的,眼識,他這個地方解釋的是什么?眼識是依眼根命名,對吧?實際上他還有什么作用?我告訴你們,眼識是控制眼根而起作用。這一段,這個作用,這個意思是他那個小的文字里面沒有發(fā)揮出來的。知道嗎?眼識是通過眼根而起作用。實際上,他這個,原來這個正文里面呢,恐怕更多的是指的這層意思。如果你沒有眼根,這個眼識的作用起得來不?啊?比如說你眼睛是壞的。啊,有些人眼珠子是好的呢,你們這兒不是有學(xué)醫(yī)的么,但他還不是看不見呢,眼識也是好的,為什么看不見呢?他說里面那個神經(jīng)萎縮了。那還是什么?眼根嘛。在里面叫凈色根嘛。就把這個根分成了兩部分,擺在外頭能看見的,露在外面的這個眼珠子。哎喲,這個眼珠子鼓起來好大,牛眼睛一樣,再鼓大一點就掉出來咯。這個看得見的叫“扶塵根”;還有一部分是看不見的,就是在你體內(nèi)的這些。這個生理學(xué)上,解剖學(xué)上就多了,什么神經(jīng)末稍,神經(jīng)元,這個什么什么什么感應(yīng)器,玩意兒多得很,這些都是屬于凈色根。你眼睛看不見那些東西。那么管你們看得見的看不見的都給它一個總的名稱,叫什么?眼根。啊,這個地方講“謂依眼”,就是依靠眼根而產(chǎn)生認(rèn)識作用的就叫什么?眼識。所以你們還記得不記得我在講《百法》的時候,講什么叫眼識?通過眼根而對客觀事物產(chǎn)生認(rèn)識功能的就叫什么?眼識嘛。哎記得這句話不?我講《百法》的時候講過的。下面是“了別色”,我們剛才說了,通過眼根而起作用,起什么作用呢?就是了別色嘛,這個了別就當(dāng)今天講的認(rèn)識。色,就是這些客觀的事物,客觀的對象。但是具體了別了些什么色,下面就談到。這個《瑜伽師地論》談得很詳細(xì),啊。再往下念。

  辛二、所依2 壬一、別舉三依3 癸一、俱有依

  彼所依者,俱有依,謂眼。

  癸二、等無間依

  等無間依,謂意。

  癸三、種子依

  種子依,謂即此一切種子執(zhí)受所依異熟所攝阿賴耶識。

  彼所依者等者:此中總說眼識有三所依。一、俱有依,謂眼。由與眼識俱時流轉(zhuǎn),能與眼識為增上緣。為顯損益共同,此依最勝,不共余識,名俱有依。所以者何?于異熟中,眼根相續(xù)恒無間斷。由此義故,成為所依。即此為依,眼識得生;眼若壞時,眼識不起。由是應(yīng)知此與眼識損益共同,成俱有依。二、等無間依,謂意。此即眼識無間滅者,名之為意;即過去識之異名。由前剎那眼識滅已,后自類識無間得生,是故名為等無間依。前后自類諸心心所,有善、不善、無記等種種差別無間滅生。謂善心無間滅,或善心生,或不善心生,或無記心生;如是不善、無記心無間滅,各有三種心生,當(dāng)知亦爾。諸余差別,繁不具述。以要言之,前自類識種種差別纔生滅已,中無間隔,后自類識種種差別相續(xù)而生。前后諸心或為同分、或為異分,非一類起、非有間起、非俱時起,依此安立等無間名。三、種子依,謂即此一切種子執(zhí)受所依異熟所攝阿賴耶識。攝大乘論說有頌言:由攝藏諸法,一切種子識,故名阿賴耶,勝者我開示。由是當(dāng)知阿賴耶義是攝藏義。長行釋云:一切有生雜染品法于此攝藏為果性故;又即此識于彼攝藏為因性故;是故說名阿賴耶識。或諸有情攝藏此識為自我故,是故說名阿賴耶識。今于此中說種子依,體即阿賴耶識。為顯此識能與眼識為其生因,是故說言一切種子;此即攝大乘論說于彼攝藏為因性義。又顯此識受彼眼識雜染熏習(xí),能持彼種,是故說言執(zhí)受所依異熟所攝;此即攝大乘說于此攝藏為果性義。由是當(dāng)知,此種子法望生現(xiàn)行,說名為因;望由熏習(xí),轉(zhuǎn)說名果。如是因果皆依阿賴耶識而得建立,是故阿賴耶識名種子依。如說眼識,所余諸識道理亦爾。隨其所應(yīng),下皆準(zhǔn)知。復(fù)次,阿賴耶識與能熏法同時同處,不即不離,成是所熏,是故說言執(zhí)受所依,執(zhí)受諸根和合轉(zhuǎn)故。又性堅住,一類相續(xù),能持習(xí)氣;唯是無記,無所違逆,能容習(xí)氣;具此二義,成是所熏,是故說言異熟所攝,唯先業(yè)引任運起故。

  嗯,好。那么前面,我們說每一個“識”啊,都有這五個部分,那么前面第一個就是“謂依眼,了別色”,這一句主要是講他的自性,是他的特點。那么下面“彼所依者”就是他的第二個內(nèi)容!氨怂勒,俱有依,謂眼。等無間依,謂意。種子依,謂即此一切種子執(zhí)受所依異熟所攝阿賴耶識!薄氨怂馈庇腥齻。啊,就是這段粗的文字,你看這么短,他下面給你解釋了那么長一段。實際上就是解釋這一段粗的文字。那他所依,就是他依靠,就是他要產(chǎn)生活動,必須要依靠這三個方面,不能夠缺少。哪三個方面呢?俱有依,我先給你消一下文,謂眼,這個眼是什么?眼根!暗葻o間依,謂意”,注意啊,這個“意”不是那個意識的意,這個“意”是另外有所指的。舉個例子咯:像我們這個人,你今年多少歲?假如是三十歲,一歲過了該幾歲,啊?一歲過了該兩歲嘛,這么簡單的問題。哎呀,你看。有沒有人從一歲開始過了從明年就開始三歲的,有沒有?沒有。那么比如一歲、兩歲、三歲、四歲,你今年四歲了,前面是多少?三歲。再前面呢?兩歲。再前面呢?這一、二、三、四,有四的前面一定是多少?是三。它也不可能前面只有二,對不對?中間沒有間斷,所以這個無間謂依,這個依啊,就是指的,我剛才比如這個年齡的比方。這個人的認(rèn)識,你的眼識,比如我們講這個識的認(rèn)識功能就像一條河流一樣,是沒間斷的,對吧?還有我們平常說這個認(rèn)識功能是一剎那一剎那的,就一念一念的,對不對?啊,第一念、第二念、第三念、第四念,這中間是連貫的,對不對?但是,一二三四這每個念之間,可能有些時間要長一點,有些時間要短一點,這個不一致的,對吧?但是不管怎么樣,你比如說我這一念的意識要升起來,它必須有前面那一念作基礎(chǔ),對不對?就像那個自行車鏈條一樣,你這一扣和后面這一扣,這兩扣之間,應(yīng)該是,我這個手指頭不能打三個扣扣,你看好笨呢,啊,怎么能搞三個扣扣呢?哦,搞不起來呢。是。就是你這個,比如這個,這個自行車的鏈條一樣,這一扣和這一扣再跟前面一扣,這三扣之間,它一扣跟一扣一定是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的。比如你第一環(huán)和第三環(huán)之間,你不可能這個第二環(huán)沒有,除二那就第三環(huán),沒有的。所以,因此那個第二環(huán)對第三環(huán)來講,它的作用是什么?基礎(chǔ)也叫開導(dǎo),啊。這個也在它的基礎(chǔ)上才能產(chǎn)生。所以這個“意”啊,這個“無間依”啊,就是指的前一念眼識是后一念眼識的等無間依。就是你一定要依靠它,不能斷了,斷了就接不上。哎,有些人說,哎,那我是在睡覺呢,我的眼識都沒有活動呢?那它怎么還會有前一念呢?有沒有?那肯定有嘛。就我剛才講的,就有些時候這一念和下一念之間,這個距離的時間是不一致的,但是,你要這樣想呢,你看有些人有這個經(jīng)驗的,就是他啊,就是長期閉關(guān)的人,不說話,有三年不講話,他出來講話都很困難。為什么?因為他就是這個識的功能呢,已經(jīng)退化了。那么他要重新呢,就是重新再受現(xiàn)實這些條件的誘導(dǎo),那么他牽引他在阿賴耶識里面的種子起作用,他才能夠重新恢復(fù)。所以呢,我們平常普通的人呢,你這個識的認(rèn)識功能呢是一念接著一念,一念接著一念,它不會停止的,對吧?但是后一念一定依靠哪一念?前一念作基礎(chǔ),所以這個無間依是指的這個。種子依,簡單地講指的是什么?就是阿賴耶。不管他是前面,下面給你說這么多,這么長一串。所以,你別看,你說你看他這個討論眼識,就詳細(xì)了吧,就比我給你們講《百法》詳細(xì)多了吧?《百法》前面就跟你講一個,它為什么叫眼識,對吧?可是這兒,就開始跟你講眼識的生起。你看今天的學(xué)心理學(xué)的讓他學(xué)這個,他都弄不翻,我告訴你,因為他那些心理學(xué)不講這些東西。他都講到哪些情況下才能活動。所以呢下面,那都是具體解的,我先給你粗略地消一個這個文,下面我們再看看具體怎么解釋的。“彼所依者等者:此中總說眼識有三依”,有三種依,對吧?第一,俱有依。第二,等無間依?粗趲仔?我這個是在第四行,你那個是在第幾行?啊?唉喲,你那個字那么大啊!第三,種子依。找到?jīng)]有?第幾行?呵呵呵,慢慢數(shù)啰。所以如果你將來讀的時候,你一讀這個你就先把這三段給我找出來。這才是讀。你把這三段一砍開,你才來一段一段地理解,哦,哪一段在說俱有依,哪一段在解釋等無間依,哪一段在解釋種子依。哦,你把這三段一砍,你別看這個文字這么長,這就是讀書的方法。啊,這個你們很多人好像都是沒有書。啊,那后面呢?不過你們可能也是臨時來了的?沒法,這個書,因為他們印的就這么多,我們要來就這么多。但是像我這個本子的好像流通處有賣的。哎,注意啊,我不是涉嫌打廣告噢。沒看到過啊?但是我覺得我剛來那會兒流通處有這個賣的。啊?不是。但是我那個時候買得很便宜,三百塊錢,十本。

  十本三百塊錢,那這套就更便宜,這套當(dāng)時買成五十塊,就這個是上中下,你這個是買不到,當(dāng)時好像就只印了500本,但這個效果不是很好,但我有時候還是要看一下。那個時候不簡單,89年50元錢,你工資才多少錢啊?恐怕你工資才幾十塊錢呢,這一個月就搞掉了!我們那個時候昭覺寺才發(fā)十五塊,等于我三個月的東西就去了!最后一部,我去書架就看到這個,嘿,我覺得這個書還挺好——看了它顏色好買的!那個時候買下來還買對了,后來發(fā)揮很多作用,很多年也都是用這個。這個是2000年以后他們才出來的,你們那個是最近才印的,但他們依著哪個排版的我還不清楚。實際上,這個網(wǎng)上有,就是這個,現(xiàn)在網(wǎng)上有,好像有個網(wǎng)站叫“彌勒道場”。所以你要沒有,你又堅持來學(xué)習(xí),你說買你又懶得去買它呢,我又沒那個錢錢。你就每次到那個網(wǎng)站去上網(wǎng),上完網(wǎng),你把那個下載下來,打印的帶來也可以,這也是個辦法。就反正每次我們也讀不了多少,你打印幾頁就夠了,你先來應(yīng)付我?guī)滋?再應(yīng)付過去再打印,啊,這也是個辦法!因為這個東西,我給你講,這個不像聽《心經(jīng)》,聽《金剛經(jīng)》那么容易,這個東西是打腦袋的,這個沒有書,你就等于是坐飛機(jī)啊!當(dāng)然還是沒有到月球那么艱難哈!

  來看,“俱有依;一俱有依謂眼!边@個“眼”指的是什么?眼根!“由與眼識俱時流轉(zhuǎn),能與眼識為增上緣!笔裁匆馑寄?就是這個眼識和這個眼根啊,他倆個同時是好的,這個認(rèn)識功能的才能起來,所以他說是“俱時流轉(zhuǎn)”。不能說:“我眼識等一會兒起來,你的眼根先出門。”不可以,他兩個是同時的!“能與眼識為增上緣”。什么是“增上緣”?就是輔助條件嘛!“眼識”產(chǎn)生的最主要的條件是什么?眼識自己的種子,在阿賴耶識里面的種子,對不對?那么這些前面的眼識、眼根,還包括外面那些色境都什么?都是增上緣。用我們今天的話講,這個色境是勾引他的。這個眼根呢,是幫助他去完成的,這個增上緣!

  “為顯損益共同”。為什么呢?“為顯損益共同,此依最勝,不共余識,名俱有依。”“為顯損益共同”什么意思呢?因為他前面是“俱時流轉(zhuǎn)”,所以“損益共同”啊。比如眼根壞了,眼識起不起作用?不起了嘛!說他是不是“你壞他也壞,你好他也好”。就等于我們今天講的“風(fēng)雨同舟”這個意思。就等于你們在那個城隍廟拜把子嘛,跪在那里磕頭——“我們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我看也沒幾個!那都是說的好玩,蒙你的!你以為你死了他也會跟著跳府南河自殺啊?沒有的!是吧?這只能是說明我們大家有共同的志向,這倒還可以,所以他這個也就是這樣的。他們兩個呢,你壞了我也就不工作了,你工作我也來,就這個意思,所以叫“為顯損益共同”。 “此依最勝,不共余識,名俱有依!

  “所以者何?”為什么叫這個呢?“于異熟中,眼根相續(xù)恒無間斷。由此義故,成為所依!本褪,你既然這個眼根要成為它的“俱有依”,什么叫“俱”,就是同時嘛,對不對?就是成為他“同時的依靠”,怎么樣才能成為他“同時的依靠”呢? “異熟中”!這個“異熟”指的是什么?就是指阿賴耶識里面的種子!因為阿賴耶識還有一個名字叫異熟識,下面談這個“種子依”也會談到。為什么叫異熟呢?就是其它的種子都保存在他里面的。但是有個問題,你保存進(jìn)去的種子是不是馬上就能發(fā)揮作用的?不能夠嘛!就像你田里面收進(jìn)去的麥子一樣,你今年收進(jìn)去的麥子,馬上播上去,又能夠收嗎?收不了!你今年播的麥子,收回來的種子要放到明年再播,對不對?又再收割!所以你今年收的種子要到明年,這個時間上,是不是有差距?所以我們在“阿賴耶識”里面也是。這個“異熟識”有一個“異時而熟”,就是今天存下去不可能馬上就起作用,要隔一段時間才其作用。所以這個異熟識在很大程度上指的是阿賴識里面的種子!坝诋愂熘,眼根相續(xù)恒無間斷,”這個眼根就是指的這個,相續(xù)恒無間斷。誒,你這個眼根有沒有變化啊?有變化沒有?沒有!!!沒有那你年輕的時候不戴眼鏡,現(xiàn)在你怎么戴老花鏡喃?沒有?那肯定有的!但是一看你的眼睛呢,還是一樣的有神兒,還差不多!就這個地方講的“相續(xù)恒無間斷”。他又沒有間斷,為什么?是恒相續(xù)的,怎么個相續(xù)法?就是用今天生理學(xué)上面的方法是最好解釋的。生理學(xué)上講,你這個身體啊,是物質(zhì)的,對吧?是細(xì)胞組成的,對不對?那么這個細(xì)胞組成的,這個細(xì)胞有變化沒有?每天你體內(nèi)的這個細(xì)胞要死多少只?要產(chǎn)生多少只?搞不清楚,但是生理學(xué)上給了一個名詞,說我們這個生理情況啊,他有 “新陳代謝”對不對?但是說明是新陳代謝他就有變化的,對不對?盡管有變化,今天你的眼睛跟你昨天的眼睛看起來干嘛啊?差不多!就是這個地方講的——相續(xù)。今天就是在昨天的基礎(chǔ)上,盡管有變化,但是又差不多,所以叫“相續(xù)恒無間斷”,就指的這個!你說我睡一覺起來,眼睛就壞了,明天當(dāng)然這個眼識就起不來咯,那不可能的!“由此義故,成為所依!闭驗檫@眼根啊,是“相續(xù)恒無間斷”,才能夠成為眼識的“俱有依”,對不對?如果說你這眼根,今天只用一下,明天還要撤個零件換一下,那就完了!那就不能成為他的“俱有依”咯。為什么“俱”——同時嘛!那就不能同時咯,是不是?

  “即此為依,眼識得生;”這個“此”指的的是哪個?“即此為依”的“此”指的是什么?眼根嘛! “眼若壞時,”這個“眼”指的是什么?眼根!“眼識不起。由是應(yīng)知,此與眼識,損益共同,”你看剛才我給你講,這不是損益嗎?你壞了他就不工作了,你好的,干嘛啊?對!你壞我耍,你好我用!就這個意思!“成俱有依”,所以就給他取個名字叫“俱有依”。明白了嗎?他主要從這個角度來講。

  下一個叫“等無間依”。誒,說到這里,我還給你講一講,這個眼根啊,他為什么會有,我剛才已經(jīng)你講過了,這個“俱有依”啊,就是這個眼根啊,他會“相續(xù)恒無間斷”。但是我看你們沒有人問我:“為什么會相續(xù)恒無間斷?”問啊!為什么呢?為什么會相續(xù)恒無間斷?我先給你舉個比方,比如有這么一顆樹長在地里頭,這個樹子是不是每天在長?如果你每天一天24小時都盯這個樹,嘿,我覺得肯定有點兒意思,盯它個30年,你沒覺得這個樹有多少變化,是吧?但是你如果30年沒見著這棵樹,一看這棵樹,喔!它怎么長這么大啦?那么這個樹它是為什么呢?它也是在相續(xù)恒無間斷。但是這個樹是長在地面上的,相續(xù)恒不間斷,它為什么會相續(xù)恒不間斷?是因為地下面有什么?有樹根,在不停的給它吸收養(yǎng)分。但是它這個吸收養(yǎng)分的東西,在地面上能看到嗎?看不到!它在地下頭!好!我們這個眼根也是相續(xù)恒不間斷,這個眼根是長在外頭的,是吧?能夠看到的。眼根,是長在外頭的,是現(xiàn)行能看到的,他還有種子,是保存在哪里的?阿賴識里面的。對不對?所以他之所以能夠相續(xù)恒無間斷,就等于長在外面的這一層是看得見的,他還有隱著一層,就是阿賴識里面的種子在不停的支撐他,所以這個眼根才能相續(xù)恒無間斷。但同時他又會熏進(jìn)去,熏進(jìn)去他又起作用,這樣反復(fù)的交替著。那么,這個玩意兒就有點玄,這個就有點兒哲學(xué)上柏拉圖講的還有個理念世界,就是我們每個人還有個隱形的世界,明白嗎?有個隱形的世界,這個隱形的世界是潛在的功能的形式,就等于打手機(jī)一樣,那手機(jī)的信號你看得見嗎?啊?看不見!但是打著這個信號沒有的時候,手機(jī)能通嗎?手機(jī)能通你看得見不?聽得見不?也看得見,也聽得見。但要靠什么來支撐它?信號!對不對?還有,我給你打個比方,發(fā)射臺,電視。全世界那么多的電視,它總有一個很小的發(fā)射臺,那個發(fā)射臺靠什么來發(fā)射呢?靠什么?電磁波,電磁波你能看見嗎?看不到,它就像輻狀嘛,在輻射,它就把這些東西連在一起,電視里面就有屏幕了,電視屏幕是你看得見的東西就等于我們現(xiàn)實的眼根,那看不見的電磁波就等于是眼根的種子。但這個眼根,就這個眼球是個什么東西?我們講是個玻璃體,對吧?佛教里面叫做地大。地大什么,“堅韌為性,”是阿賴耶識里面有一種堅韌性的功能,他在支撐他不停的發(fā)生變化,同時又不間斷。誒,所以你要問為什么呢!剛才說眼根是相續(xù)恒無間斷,為什么會相續(xù)恒無間斷?就是因為在阿賴識里面有眼根的種子在不停的支撐他!就等于這個樹下面有樹根在支撐它一樣,但這個呢,理解比較費勁,要慢慢的理解才能夠理解得到。當(dāng)然我今天沒法給你畫圖,我原來有個圖。我原來劃過兩條線,一個是隱形的世界,一個是顯形的世界。等于兩條流嘛,一個是暗流,一個是明流。明流就是我們能夠看得見的,暗流就是你看不見的隱形的世界,就是功能狀態(tài)。明白吧?就這個意思!

  第二個,“等無間依,謂意。此即眼識無間滅者,名之為意;”我給你講過,這個“意”就跟我們講的那個“意識”的“意”不同咯。這個“意”指的是“無間滅”。什么叫“無間滅”,就是沒有間斷!凹催^去識之異名!蹦惚热邕@一念、先前一念,要生起,是要靠哪一念?過去識,前一念嘛,是不是?“由前剎那眼識滅已,后自類識無間得生,是故名為等無間依!。就比如你前一念是眼識生起,中間在給他插一個耳識進(jìn)去,可能嗎?它還能生起眼識嗎?生不起。他一定是眼識,第二念還是眼識,第三念還是眼識。就是自類嘛,什么叫自類?眼識還是眼識,這就是自類。“前剎那眼識滅已,后自類識”那個自類就指的是眼識。“無間得生”沒有間斷、沒有妨礙,“是故名為等無間依。前后自類諸心心所,有善、不善、無記等種種差別無間滅生。謂善心無間滅,或善心生,或不善心生,或無記心生;如是不善、無記心無間滅,各有三種心生,當(dāng)知亦爾!笔裁匆馑寄?什么意思?你學(xué)過《八識規(guī)矩頌》,《八識規(guī)矩頌》第一句怎么講?“三性三量通三境”三性是什么?就他的性質(zhì)嘛,有善,有惡,有無記,對不對?就說明前五識是通三性的,對不對?注意啊,我是用的通三性啊!為什么《八識規(guī)矩頌》中叫“性境現(xiàn)量通三境”,為什么他不用“性境現(xiàn)量是三境”?眼睛有善惡嗎?就是長到壞人頭上就是壞的,長到好人頭上就是好的,懂了沒有?它自己沒有善惡的,搞得清楚不?所以他這里用”通”,他不用”是”,這里面都有學(xué)問。所以有些人呢,哎呀,這眼睛太討厭了,它亂看,看壞東西,老子把眼睛給他蒙到。你眼睛蒙到,你心沒蒙到啊,你的心里面還在打妄想,就像過去禪宗公案講,那個師父出去云游,要過河。遇到一個女的,不想給過河錢,她就訛上這個和尚了,她說:“這個和尚,你在想我!”和尚說:“我沒有!”“你看我!”“我沒看你,我的眼睛都沒動!”她說:“你的心里在想著吶。”就是這樣出來的。所以,眼耳鼻舌身,這些東西是無辜的,懂了沒有?跟這個東西沒有關(guān)系。最關(guān)鍵的,所以唯識宗講轉(zhuǎn)依,就是修行,第一個要對付的就是心里面那個六和七,道理就在這兒,為什么不是先對付前五個吶?前五個都是無辜的嘛,它就是在外面干活路的,幫到收情報回來,收了情報回來這家伙把情報搞壞了,怎么打板打到我這兒吶?我只是搭到你們遭殃,所以這叫通三性。懂了沒有?就是跟著受牽連了,就是“通”。這個地方講的,眼識也通三性,是吧?就是你如果前面是善的呢,后面生善的;惡的呢,就是惡的;無記的呢就是無記的。所以這么長一段就主要是講他這個!所以《八識規(guī)矩頌》一句話就給你搞清楚了。但是在《成唯識論》里面搞得夠復(fù)雜,這個《披尋記》就搞得更復(fù)雜。這個他是從《成唯識論》中拿出來的,雖然原來的《瑜伽師地論》里面沒有這么復(fù)雜,他是把他弄得太復(fù)雜了。但是有時候復(fù)雜點也好,把他搞復(fù)雜了,就再把他搞簡單,你就上路子咯!所以學(xué)佛法呢,要簡單一句話能說出來,要復(fù)雜,我給你搞得天花亂墜。嘿,這家伙挺厲害的!是吧?要看對付什么人呢!他需要講理論的,我就給他講理論;他喜歡聽簡單的,你就兩句話給他搞明白了——要收放自如啊!所以這一段實際上就是講,眼識也通三性!案饔腥N心生”什么三種心啊?這三種心是什么三種心?善、惡、無記!“當(dāng)知亦爾”。具體的文字的東西,不去過多的,這個很簡單。只要把這里面的提示了,你就明白了。那不然,我們這么講,要講到猴年馬月也講不完。今天很多人給我打電話,說是我要講《瑜伽師地論》,糾正一下啊,我從來沒有講過《瑜伽師地論》啊,我們是在讀《瑜伽師地論》。一定要讀,我們這是讀書班,不是講。當(dāng)然我們這里讀呢,念一念,串一串,提示一下,不然你讀了不理解。我扮演的角色是提示,不是講,不要亂傳播消息。今天很多人給我發(fā)短信:“你怎么不通知我?”我說:“對不起,我們這是在讀,沒有講!”

  下面,“諸余差別,繁不具述。以要言之,前自類識種種差別纔生滅已,中無間隔,后自類識種種差別相續(xù)而生。前后諸心或為同分、或為異分,非一類起、非有間起、非俱時起,依此安立,等無間名!彼钥偟膩碇v,這個“等無間名”是怎么安的呢?就是前后、中間,沒有間斷。所以既然沒有間斷,到了后面它講的更復(fù)雜,所以這一念,你生的這一念有入心、住心、出心,哎呀,那么你這個出心跟下一念的入心兩個又是銜接的咯,那就更復(fù)雜了!所以我們都不給你搞那么復(fù)雜,你只要懂得什么叫“等無間名”就是前后一致,中間沒有間斷,這就對了!好簡單的事兒,對吧?

  第三、種子依。“種子依,謂即此,一切種子,執(zhí)受所依,異熟所攝,阿賴耶識”。實際上就是阿賴耶識。它為什么加那么多定語呢?“一切種子,執(zhí)受所依,”就是一切的,不管什么種子都是歸阿賴耶識保管的。那個“執(zhí)受”是什么?簡單的講就是保管!所以阿賴耶識沒什么了不起,他就是個保管員,知道吧?就是個總管!所以我剛才說,那個修行為什么只先對付六和七,為什么不先對付八?有的說,既然八是個倉庫,老子把你的倉庫搗了,你就沒得了噻!是不是?那不是擒賊先擒王嘛!是吧?我給你把阿賴耶識搗翻了,你不就是沒有了。問題是你搗不翻啊,前六和七都沒有倒,這阿賴耶識它就倒不了的,阿賴耶識為什么?他是被動的,知道嗎?就等于你前面送什么進(jìn)來,就跟銀行一樣,你送美金進(jìn)來,我給你存著嘛,存美金,將來利息也按美金算。你送坡幣進(jìn)來,我就給你存坡幣,你存人民幣進(jìn)來,我就給你存人民幣。哪個開銀行的那么傻,說我這里兒只收人民幣啊,其它的錢都不要存進(jìn)來。有這么傻的行長嗎?沒有!阿賴耶識他就是這么個角色,他是被動的,就是個保管員,就是個銀行。所以叫“一切種子,執(zhí)受所依,”就是你這些種子好的、壞的、物質(zhì)的、精神的,全部都在他里面,一切種子!“異熟所攝”為什么叫“異熟”呢?剛才不是講了嗎?但我簡單給你講,這個“異熟”有很多種,叫異時、異性,那多了,我只是給你簡單的提示一下“異時”,就是你今天保存的種子,這一念保存了,下一念不一定起作用的,他一定有個過程,這也是我們常常講的。有些人經(jīng)常說:“哎呀,我干了那么多好事,怎么我還不好呢?”啊?因為異熟嘛!懂了沒?你現(xiàn)在干的呢,只是你把好種子存進(jìn)去了,但哪有那么快就其作用的呢?是不是?有可能今生不起作用,有可能要等到什么?來生,來生,來來生!那就搞不清楚哪一生!就看你當(dāng)時發(fā)心的大小,來決定他。但有些是今生就起作用的。有干了好事的人呢,今生就起作用的,也有!但是不一定的今天,也可能是明天;不一定是今天上午,也可能是今天下午,有些可能要等到晚上。他一定是有個時間的變化的,所以叫“異時”。那么實際上前面加的定語就是指的是阿賴耶識。

  “攝大乘論說有頌言:由攝藏諸法,一切種子識,故名阿賴耶,勝者我開示。”這個從《攝大乘論》引用的,這個還是經(jīng)典上的話,是無著菩薩引用的了,就是阿賴耶識為什么叫阿賴耶識呢?“由攝藏諸法,一切種子識,故名阿賴耶,勝者我開示!薄皵z藏”就是保管諸法,就是一切種子啊,都藏在里面的這個識,我們給它個名字,什么?阿賴耶。“勝者我開示,”為什么呢?就是有智慧的人我才給他講,沒有智慧的人我給他講把他嚇到了,就這個意思。另外后面還有嘛,“阿陀那識甚微細(xì),一切種子如瀑流,我于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執(zhí)為我”。今天的人,特別是講哲學(xué)的,一會兒小我、大我、真我,搞了半天,有人說,那個阿賴耶識是不是我喲?不對,那不是!那就怕你把它搞錯了,所以要有智慧的人才講,簡單的就不用說了!“由是當(dāng)知,阿賴耶義,是攝藏義!睂Π?阿賴耶,我們不是講《百法》的時候講阿賴耶!鞍①囈笔氰笳Z,翻譯成中文是什么?是“藏”!藏有幾種啊?能藏、所藏、執(zhí)藏。對吧?什么叫“能藏”呢?就是你那些東西我都可以幫你保管。什么叫“所藏”呢?你的東西都藏在我這兒。就站的角度不同!澳懿亍笔钦驹诎①囈R的角度,對不對?“所藏”是站在哪個角度?就是其它一切法的角度。

  “長行釋云:一切有生,雜染品法!边@個“長行釋”就是《攝大乘論》的,他從《攝大乘論》拿過來的!耙磺杏猩,雜染品法”,“有生”指一切有為法嘛!“雜染品法”就是指的世間法。你這個世間都是雜染的,為什么,輪回嘛!是吧?“于此攝藏,為果性故;又即此識于彼,攝藏為因性故;是故說名,阿賴耶識!边@個就是解釋能藏、所藏!坝诖藬z藏,為果性故;”這個“此”是指的是什么?阿賴耶識嘛!阿賴耶識就是“果”,對吧?你那些其它的呢?就是“因”;反過來“又即此識于彼”這個“彼”是指什么?一切法嘛,對吧?“攝藏為因性故;”對你那些一切法來講,你保存在我這兒,那就成了“因”!笆枪收f名,阿賴耶識。”

  “或諸有情攝藏此識為自我故,”這是什么?我愛執(zhí)藏,對不對?就是你把阿賴耶識當(dāng)成自己。“是故說名阿賴耶識”!敖裼诖酥,說種子依體,即阿賴耶識!本褪菫槭裁窗阉凶觥胺N子依”呢?

  “今于此中說種子依,體即阿賴耶識!睘槭裁窗阉凶龇N子依呢?就是選擇它是保存一切種子,“為顯此識能與眼識為其生因” 為什么叫種子依?就是這句話:為顯此識能與眼識為其生因,是故說言一切種子。因為你的這個眼識的種子保存在哪兒?阿賴耶識里頭。“為顯此識”這個“此識”指的是什么呀?這個“此識”指的誰?阿賴耶識!澳芘c眼識為其生因”什么意思喃?因為你的種子是在阿賴耶識里頭,對吧?那個種子就是你的眼識生起的什么?因嘛!笆枪收f言一切種子”!按思磾z大乘論說于彼攝藏為因性義。又顯此識受彼眼識雜染熏習(xí),能持彼種,是故說言執(zhí)受所依異熟所攝;”這個都好懂了。“此即攝大乘說于此攝藏為果性義!边@個是剛才說過的了!坝墒钱(dāng)知,此種子法望生現(xiàn)行,說名為因;望由熏習(xí),轉(zhuǎn)說名果!笔裁匆馑?比如,我們現(xiàn)在說這個眼識能夠認(rèn)識是個現(xiàn)行,對不對?那么這個現(xiàn)形的眼識從哪兒來?從阿賴耶識里頭的眼識種子而來,所以那么這個阿賴耶識是相對這個眼識的現(xiàn)形來講,阿賴耶識是不是就是因?你的這個現(xiàn)在的眼識是不是就是果?對吧,但是你的這個眼識生起現(xiàn)行以后,按照佛法講,它馬上又要熏習(xí)成種子往阿賴耶識里面藏進(jìn)去。不然你下一個眼識就沒有根根咯。懂了沒有?所以它講種現(xiàn)熏生。種子生現(xiàn)行,現(xiàn)行又熏種子,種子又生現(xiàn)行,現(xiàn)行又熏種子,這是交替的。所以種子望生現(xiàn)行說名為因,就是阿賴耶識里面的這個種子生起阿賴耶識這是個眼識的現(xiàn)行,因此阿賴耶識是個什么?因。眼識是什么?果。但是眼識又熏習(xí)種子的阿賴耶識里面,眼識就成了什么?因。你熏習(xí)的阿賴耶識種子是什么?就成了果了。它是這樣子交替的!叭缡且蚬砸腊①囈R而得建立”對不對?不管是哪個是因哪個是果,離了阿賴耶識這個中轉(zhuǎn)環(huán)節(jié),能不能實現(xiàn)?不能實現(xiàn)!笆枪拾①囈R名種子依。”所以給它取個名字叫什么?種子依。不僅僅生起現(xiàn)行,要靠它里面的種子。反過來,你現(xiàn)行最后熏習(xí)成種子都還得要保存在它那兒。所以,用今天的話講:又給你提供服務(wù),還給你提供什么?收藏!叭缯f眼識,所余諸識道理亦爾。隨其所應(yīng),下皆準(zhǔn)知!本拖袢缪圩R的道理,下面是哪個?耳、鼻、舌、身都是這樣的!皬(fù)次,阿賴耶識與能熏法同時同處,不即不離,成是所熏,是故說言執(zhí)受所依,”這個都好懂,“執(zhí)受諸根和合轉(zhuǎn)故。又性堅住,一類相續(xù),能持習(xí)氣;唯是無記,無所違逆,能容習(xí)氣;具此二義,成是所熏,是故說言異熟所攝,唯先業(yè)引任運起故!焙竺孢@里它主要還是講兩個,講這個熏習(xí),能熏和所熏。阿賴耶識是什么?能熏。對不對?不對。阿賴耶識是所熏。因為你放到它那兒去的嘛。能熏的是哪個?眼識嘛。所以它講阿賴耶識與能熏法,阿賴耶識是所熏,眼識就是能熏,對吧?同時同處,不即不離。如果說這個阿賴耶識跟眼識不同時不同處,我說這個識在起作用,我要放進(jìn)來了,你說別忙我還沒把門打開呢。沒有的。它一定是同時同處的、馬上就完成的!俺墒撬,是故說言執(zhí)受所依”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前面那些都是所熏,對不對?你熏進(jìn)來我就幫你拿著,叫執(zhí)受所依。我說幫你保管,這個執(zhí)受啊就是我?guī)湍隳弥?我?guī)湍惚9堋!皥?zhí)受諸根和合轉(zhuǎn)故。又性堅住,一類相續(xù),能持習(xí)氣;唯是無記,無所違逆,能容習(xí)氣;具此二義,成是所熏”那怎么才能成所熏呢?就是你生起現(xiàn)行這個眼識,執(zhí)受諸根和合轉(zhuǎn)故,就是你眼識要跟眼......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