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哲理故事 >

第三十三、大師就說調伏欲貪

  第三十三、大師就說調伏欲貪

  有一次,佛陀來到外祖父善覺王統(tǒng)治的天臂城游化,住在附近的一個釋迦族村落中。

  那時,同在天臂城附近,有一群來自西方的比丘,正打算返回他們的家鄉(xiāng)安居,臨行前,特別前來拜別佛陀。

  佛陀問他們說:

  「比丘們!你們向舍利弗辭別了嗎?」

  「還沒,世尊!」

  「那你們應當去向舍利弗辭別!比丘們,舍利弗是位修行淳熟,又能提攜道友,對道友的修行有助益的人,去向他辭別,一定能令你們有所獲益。」

  「好的,世尊!」

  這時,尊者舍利弗正坐在離佛陀不遠處的一棵樹下。

  這一群西方比丘拜別了佛陀,就來尊者舍利弗處,他們向尊者舍利弗問訊頂禮后,說:

  「舍利弗學友!我們打算回西方去安居,特地來向您辭別!

  「你們向世尊辭別了嗎?」

  「辭別了!

  「你們回到西方,會經過許多不同的國家,遇上許多不同族類的人,他們之中或許一些有智慧、有見識的人,會對你們的所修所學感興趣,而問:

  『你們的老師都教你們些什么呢?』

  這時,你們要怎么回答,才能完整地將世尊的善于說法,你們所善于受持、觀察、悟入的內容展現(xiàn)出來,而不致于讓人誤解了佛陀,或者讓人問倒了呢?」

  「舍利弗學友!我們老遠來,就是特別要向您請益的啊!但愿您慈悲,為我們講解吧!」

  于是,尊者舍利弗說:

  「學友們!如果有聰明的王族、婆羅門、地方仕紳、出家沙門來問你們:

  『你們老師怎么說法?怎么教您們的呢?』

  那么,應當這樣回答:

  『大師就教我們調伏欲貪!』

  如果他們再進一步問:

  『從哪里去調伏欲貪呢?』

  你們應當回答:

  『大師說,從色、受、想、行、識五蘊處調伏欲貪!

  如果他們問:

  『欲貪會有什么問題嗎?以致于要從五蘊處調伏它呢?』

  你們應當回答:

  『如果于五蘊不離貪、不離欲、不離愛、不離渴、不離念,一旦五蘊起了變異,那么人們就會因此而生起憂、悲、惱、苦、愁了。因為看見欲貪有這樣的問題,所以要從五蘊處調伏欲貪!

  如果他們問:

  『離欲貪有什么好處呢?值得從五蘊處調伏它?』

  你們應當回答:

  『如果于五蘊離貪、離欲、離愛、離渴、離念,一旦五蘊起了變異,也不會引生憂、悲、惱、苦、愁,離欲貪就有這樣的好處。』

  學友們!如果與不善法為伍的人,也能夠當生得安樂而沒有苦迫、障礙、熱惱,死后還能生在人天善處之中,那么,世尊也不會贊嘆斷除不善法了。

  學友們!如果具足諸善法的人,當生仍受苦迫、障礙、熱惱,死后還會墮入惡道中,那么,世尊也不會贊嘆具足諸善法了。

  學友們!具足諸善法的人,不但能夠當生得安樂;沒有苦迫、障礙、熱惱,死后還能生在人天善處中,所以,世尊會贊嘆具足諸善法!

  聽了尊者舍利弗的這番教說,比丘們都非常歡喜地受持了。

  按語:

  一、本則故事取材自《雜阿含第一○八經》、《相應部第二二相應第二經》。

  二、尊者舍利弗以「調伏欲貪」來總攝佛陀的教說,與《阿含經》中常見的修行次第:「厭、離欲、滅盡」相合,可以視為是當時修行的主流思想。此部分《雜阿含第一○八經》的原文為:「大師唯說調伏欲貪」,《相應部第二二相應第二經》的原譯文為:「我等之師以教調伏欲貪」,顯然《雜阿含第一○八經》的語氣較為強烈。

  三、「調伏欲貪」可以總攝一切佛法的修學嗎?生死解脫的關鍵,不是在「我執(zhí)、我見、我慢」嗎?(參考故事第九八〈闡陀的證入〉按語(三))其實,「欲貪」(或廣說為「貪愛」)與「我執(zhí)」是緊緊相連難以分離的:貪愛的主角是我執(zhí),而我執(zhí)的展現(xiàn),是「順我則貪,逆我則瞋」,貪固然是貪愛,即使是瞋恚,也還是在貪愛不得之下的產物,所以,瞋恚實際上是貪愛的一種形式。因此,「調伏欲貪」與我執(zhí)我慢的斷除,是一致的,亦即:沒有不斷我執(zhí)而得以徹底離貪愛的,也沒有徹底離了貪愛而我執(zhí)未斷的。至于四圣諦、七覺支、八正道等三十七道品,也都可以視為是為了成就這個關鍵而開展的方法。所以,尊者舍利弗以「調伏欲貪」來總攝佛陀一切教說,是十分貼切而又具體的。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