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jīng)

《華嚴經(jīng)》全名《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梵文:☉〉,mahā-vaipulya-buddhavata猞愀欀愀-sūtra) 。大方廣為所證之法,佛為能證之人,證得大方廣理之佛也,華嚴二字為喻此佛者。因位之萬行如華,以此華莊嚴果地,故曰華嚴。又佛果地之萬德如華,以此華莊嚴法身,故曰華嚴。華嚴經(jīng)是大乘佛教修學(xué)最..[詳情]

華嚴經(jīng)講話 十、唯心之風(fēng)光

  十、唯心之風(fēng)光——佛昇夜摩天宮自在呂、夜摩天宮菩薩說偈品

  受「唯心偈」之竹林寺法照

  中國四大靈山之一五臺山中,有唐代法照所創(chuàng)建之竹林寺。據(jù)唐開成五年(公元八四○年)五月至竹林寺參拜之日本慈覺大師圓仁之記述,當時之竹林寺有律院、庫院、花嚴院、法花院、閣院、佛殿院等六院,每一寺院約住四十名僧人。(《入唐求法巡禮行記》)

  現(xiàn)在之五臺山竹林寺,位于臺懷鎮(zhèn)西南六公里竹林寺之西側(cè)。我(作者兼田先生)于公元一九八五年夏至竹林寺時,僅剩創(chuàng)建于明代高約二十五公尺之白塔與石碑。于登中臺之途中,遙望白塔,可見塔身聳立于花叢中,F(xiàn)在于塔后建有莊嚴之佛殿,但卻遠不及圓仁所見唐代竹林寺之莊嚴。

  開創(chuàng)竹林寺之法照,于唐大歷二年(公元七六七年)二月十三日,于南岳衡山祝融峰云峰寺之食堂用粥,忽見缽中映出五臺山佛光寺之影像,其寺東北約一里處之山下有谷川,并見有石門,法照且有穿越石門之感覺。前行五里處,有一寺,門額書有「大圣竹林寺」字樣。法照驚訝之余,影像忽不見。二十七日晨,又于缽中見華嚴寺等五臺山諸寺院,更見文殊菩薩為首之一萬菩薩形像,于飯食后即不見。法照為此不可思議這事,驚訝不已!遂告知其他僧人,有嘉延、曇暉二僧,曾住過五臺山佛光寺,皆言確如所見。

  位于湖南省衡山縣之祝融峰與五臺山遙遙相隔,我亦曾經(jīng)攀登祝融峰,只見云霧迷漫,氣流橫溢,一公尺外不復(fù)見景物,實堪稱為靈山。于此山中寺院之食堂內(nèi)就食,而于缽中浮現(xiàn)五臺山風(fēng)光,究竟何所暗示?

  法照于大歷四年(公元七六九年)夏,于湖南省衡陽縣湖東寺之高樓,望見五色之云中浮現(xiàn)樓閣,其中有文殊菩薩及一萬菩薩,瞬間即逝。

  是晚,法照遇一老人,年七十余,問法照道:「阿師!賞發(fā)愿向五臺山,今何不去?」

  法照答道:「因去五臺山之路途險峻,故難去!

  老人道:「師可急去!」

  于是,法照決意不論有何困難非登五臺山不可。

  八月十三日,法照與南岳衡山同志十人出發(fā)向五臺山,翌年四月五日,迢迢抵達五臺縣,忽見有白光數(shù)十道來自佛光寺。翌日,行至佛光寺,見寺景與祝融峰缽中所見相同;又至大圣竹寺。其景亦如缽中所見。(《廣清涼傳》卷中)

  法照于大圣竹寺,得遇文殊與普賢二菩薩。

  文殊菩薩教示法照道:「念佛為諸法之王,汝等應(yīng)當常念無上法王。」并說偈道:

  諸法唯心造,了心不可得;

  常依此修行,是名真實相。

  普賢菩薩則說:「忍辱即是菩提因,無瞋必招端正報。」

  法照承二位大圣之教,異常歡喜。文殊菩薩又教法照自菩薩院依次巡禮。

  于大圣竹林寺承二圣教示之法照,遂往華嚴寺、金剛窟、東臺、中臺等地,依次巡拜。是后,法照于遇見文殊菩薩之大圣竹林寺處,創(chuàng)建竹林寺。本為凈土教信者之法照,承文殊菩薩賜示「唯心」之偈文。

  吉詳之寶莊嚴殿-佛升夜摩天宮自在品

  自〈佛升夜摩天宮自在品〉第十五為第四夜摩天宮會。于第四會中,有四品。此乃佛升天上之寶殿——夜摩天宮之所說!捶鹕鼓μ鞂m自在品〉為第四會之請佛序,即迎請佛至夜摩天宮之事。

  佛陀安坐于夜摩天宮之師子座,響徹天際之音樂,隨即寂然靜止。時夜摩天王自憶念于過去佛所所種善根,并說偈文!讣粗T吉祥中最無上」之十如來,及其所入之「最吉詳之宮殿」。十如來及其所入宮殿之名稱如下:

  名稱如來——摩尼莊嚴殿

  寶王如來——甘露上味殿

  喜王如來——雜寶莊嚴殿

  慧眼如來——殊特最勝殿

  饒益如來——清凈寶山殿

  無師如來——微妙寶香殿

  天人中尊——輕微妙香殿

  無去如來——明凈普眼殿

  分別如來——娛樂莊嚴殿

  苦行如來——等色普照殿

  如此十如來,為世間之燈,智慧無量,為世間所最尊,無上之師,諸如來皆曾入最吉詳之宮殿。如此,夜摩天王以偈文贊嘆如來之德畢,世尊即于夜摩天宮殿之師子座上結(jié)跏趺坐。

  十如來為諸吉詳中之最上者,其所入之宮殿亦最吉詳。夜摩天王承佛神力,如此憶念,則今世尊所坐之寶殿,亦為吉詳中之最無上。換言之,于無上吉詳之寶殿開始第四會之說法,即〈佛升夜摩天宮自在品〉第十五。

  而法照于大圣竹林寺所見之景觀,據(jù)《廣清涼傳》卷中所載:「中有一百二十院,院中皆有寶塔莊嚴。其地純是黃金,渠流、花果充滿其中!

  黃金之大地上,有寶塔,且棄滿溪流與花果,此似即凈土之景觀!華嚴經(jīng)》所說之最吉詳?shù)缊觯蚣捶ㄕ账姶笫ブ窳炙轮L(fēng)光。

  見佛離甚——夜摩天宮菩薩說偈品

  世尊于夜摩天宮寶殿之師子座上結(jié)跏趺坐,時,世尊事圍集滿來自十方世界之佛菩薩,各皆結(jié)跏趺坐。寶殿中集滿諸佛菩薩,佛之名號為常住眼、無量眼、真實眼、不動眼等,各有一「眼」字;菩薩之名號為功德林、慧林、勝林、無畏林等,各有一「林」字。菩薩之名號所以有一林字,即表示行法界之行,完成法界之德;其德之高如樹,其行之廣如林。此十位菩薩,各以偈頌贊佛德。

  首先,功德林菩薩以偈文贊嘆,其中有一偈,道:

  一切諸世界,莫能思議佛;

  隨彼眾生愿,一切皆悉見。

  佛陀非普通一般所能思能見,惟依其「愿」能見之。法照發(fā)愿至五臺山觀見文殊菩薩,其愿甚切,故遠于衡山祝融峰,于飯食之缽中,悉見五臺山佛光寺之風(fēng)光,及文殊菩薩為首之一萬菩薩形像。

  夜摩天宮師子座上之佛陀、十如來,以及法會中云集而來之無數(shù)菩薩之形像,并非一般普通人所能見,除非有深切之愿望。試看法會中十如來之名號,常住眼、無量眼等,皆有一「眼」字。即表示須有嚴峻之眼、透徹之眼,方能見佛。

  其次,慧林菩薩以偈說道:

  不可思議劫,天人師難值;

  離垢諸大人,此會亦難遇。

  天人師者,即指佛陀;離垢諸大人,則為十如來。不論佛陀,或十如來,于此夜摩天宮之法會中,得以值遇,實為難事。因此,慧林菩薩不禁要發(fā)出感激贊嘆之言。

  心佛眾生本為一——唯心偈

  排列第九之如來林菩薩,其有名之唯心偈,曰:

  心如工畫師,畫種種五陰

  一切世界中,無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

  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

  諸佛悉了知,一切從心轉(zhuǎn);

  若能如是解,彼人見真佛。

  心恰如工畫師之能繪畫,不論迷失之凡夫心,或已覺悟佛心,皆為心之動作,故心佛眾生,實無差別。心若迷時為眾生,心若悟時即為佛,不論眾生或佛,皆為心之造作。佛,由心所造,故心與佛無分別;心若迷惘則為凡夫,故心與凡夫無分別。

  如上所引偈文,自「心如工畫師」,至「是三無差別」,古來稱為「唯心偈」,或「如心偈」。日本兼?zhèn)}時代明惠上人所著《華嚴唯心義》二卷,即此唯心偈之注釋。

  法照于五臺山大圣竹林寺,蒙文殊菩薩授記,其教示中,有「諸法唯心造」之語,即凡一切事物皆由心之心之造作。不論是佛是凡夫,皆因心之作用所致。或言惡魔與神亦同,人心可于瞬間成為惡魔,亦可于瞬間成為神;惡魔、神與人平凡之心,并無差別。無須如哲學(xué)者另立一心之必要,僅吾人平凡之日常心,即可為神,或成為惡魔。

  破地獄之偈

  繼「唯心偈」之后,最后如來林菩薩又說道:

  若人欲求知,三世一切佛;

  應(yīng)當如是觀,心造諸如來。

  即言若欲知三世一切諸佛,應(yīng)觀心能造一切佛。此偈文于《八十華嚴經(jīng)》作: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應(yīng)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此偈文古來稱為「破地獄之偈」。為何有此名稱?有如下一段因緣

  唐文明元年(公元六八四年),都城中有一王姓者,既不行善,亦不守戒。一日,因病而亡。二獄卒引至地獄門前,值遇地藏菩薩,教以一偈文,即《六十華嚴經(jīng)》之偈:

  若人欲求知,三世一切佛;

  應(yīng)當如是觀,心造諸如來。

  地藏菩薩又道:「念誦此偈文,得不墮地獄!

  王姓者因畏懼落地獄,故一心持誦此偈文。張新天地被獄卒帶至閻魔王前,閻魔王問道:「汝有何功德?」

  終于閻魔王不究其罪,王姓者亦因此得以不墮地獄。三日后,王姓者復(fù)蘇,偈文仍緊記于心。于是,至一寺院,告知僧人事情原委,并請代為查尋偈文出處,于終知系出自《華來經(jīng)》。王姓者并將自身之體驗,詳告空觀寺之僧定法師。(《華嚴經(jīng)傳記》卷四)

  如上所述,此偈文即被稱為「破地獄之偈」,且被人們不斷稱念、記憶,因眾人確信持誦 此偈得以不墮地獄。

  如今,禪宗于施餓鬼時所誦經(jīng)文,冒頭即: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應(yīng)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最后「一切唯心造」之語,即《華嚴經(jīng)》唯心思想之精簡表現(xiàn);虼私(jīng)文即由「破地獄之偈」蛻變而來。文殊菩薩為法照所說之偈文「諸法唯心造」,與「一切唯心造」可謂意義完全相同。

  心凈則眾生凈

  上文所引用之「唯心偈」,其最初「心如工畫師」者,即喻心如工畫師之能自在作畫。比喻亦可見于《雜阿含經(jīng)》卷十:「長夜種種,貧欲、瞋恚、愚凝種種,心惱故眾生惱,心凈故眾生凈。譬如畫師、畫師弟子,善治素地,具眾彩色,隨意圖畫種種像類。」(〈無知經(jīng)〉)

  此謂畫師及其弟子,于整備之畫紙上,能隨意作畫,不論圖像或色彩,皆能自由運作。即喻凡夫之心,為貪凝等煩惱所染污,亦如沾滿各種色彩。心若惱悶,則眾生苦;心若清凈,則眾生凈。此心凈眾生凈者,即《華嚴經(jīng)》「唯心偈」所謂之眾生心凈則成佛。心惱則為眾生,心凈則面佛,心、從生與佛,并無分別!峨s阿含經(jīng)》亦如此說。

  心若清凈則成佛,心若污染則為眾生。法照承文殊菩薩賜示「諸法唯心造」之偈文前,菩薩尚有如一開示:

  汝等欲求解脫者,應(yīng)當先除我慢心;

  嫉妒名利擴慳貪,去卻如斯不善意;

  應(yīng)專念彼彌陀號,即能安住佛境界;

  若能安住佛境界,是人常見一切佛。

  此謂欲求解脫,應(yīng)當先除我慢心。更除嫉妒、名利、慳貪等煩惱,專念彌陀名號,則能安住佛之境界,能常見一切佛。《華嚴經(jīng)》云:若能了知一切唯心造,則能見真佛。兩者說法雖異,其意相同。斷除煩惱則如何?文殊菩薩繼續(xù)說道:

  若能速斷諸煩惱,即能了達真知性。

  在苦海中而常樂,譬如蓮華不著水;

  而心清凈出愛河,即能速證菩提果。

  能斷煩惱,則能見真如月。生長于泥淤中之蓮華,能不著污水,而開出清凈花朵。相同地,生存于苦海中之人們,亦能入于安詳境地,其心明證、清凈,出愛欲大河,證菩提果。

  所謂一切唯心造者,即吾人之心若清凈則為佛,心若為煩惱所染污則為眾生!峨s阿含經(jīng)》之「心惱故眾生惱,心凈故眾生凈。」與文殊菩薩對法照之開示、《華嚴經(jīng)》之唯心偈等,可謂完全相同。

  佛之音聲深妙

  〈夜摩天宮菩薩說偈品〉之最后,以智林菩薩之偈文結(jié)束。

  雖聞如來聲,音聲非如來;

  離聲復(fù)不知,如來等正覺。

  雖聽聞佛之音聲,而音聲并非如來;然若離佛音聲,則不知佛之所悟。佛之音聲并非僅為音聲,其中含蘊著佛陀之慧命。法照于大圣竹寺聽聞文殊與普賢二菩薩之開示,然其開示非僅為音聲,因此「法照聞已,歡喜踴躍,疑網(wǎng)悉除,法照禮謝已,合掌而立!刮氖、普賢二圣之開示,并非僅為音聲,法照聽聞開示后,心中之穎網(wǎng)頓然消除,朗朗如秋空之不留云點。

  智林菩薩之偈最后:

  是處甚深妙,若能分別知;

  莊嚴無上道,遠離諸虛妄。

  一切諸如來,無有說佛法;

  隨其所應(yīng)化,而為演說法。

  佛陀音聲之不可思議,甚為深妙,若能了知其理,則能覺悟,遠離迷妄。佛應(yīng)眾生之能力而為說法,即應(yīng)眾生心愿,佛為之說法教化,

  法照于南岳衡山祝融峰時,其缽中映現(xiàn)出五臺山之風(fēng)光,及以文殊為首之一萬菩薩,此乃法照深愿之感應(yīng)。若無求及愿心,則佛菩薩不出音聲,亦不顯像。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