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摩經六講 自序
自序
《維摩詰所說經》,又名《不可思議解脫經》,簡稱《維摩詰經》或《維摩經》。梵文Vimalakīrti是凈名及無垢稱的意思,故在學者間,常稱之為《凈名經》。
本經的異譯有七種,現存于《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十四冊中者僅三種:1.吳支謙譯《佛說維摩詰經》二卷,2.姚秦鳩摩羅什譯《維摩詰所說經》三卷,3.唐玄奘譯《說無垢稱經》六卷。另有西藏譯本,日本的河口;凼嫌谝痪哦四曜g成日文,以《漢藏對照國譯維摩經》為題刊行。漢地通用者,是羅什譯本。
《維摩經》的注疏,允為不朽的名著者也有不少,例如:
晉僧肇的《注維摩詰經》十卷。
《義記殘卷》(六朝作品,作者佚名)。
隋慧遠的《義記》八卷。隋智顗的《玄疏》六卷。
隋吉藏的《玄論》八卷、《義疏》六卷。
唐湛然的《略疏》十卷。
唐道液的《集解關中疏》十卷。
日本推古天皇時代,傳說是陳之慧思禪師轉世的圣德太子,撰有《義疏》三卷。
《維摩經》的內容被印度大乘論典所引用者,約有如下六例:
《大智度論》第九、十五、十七、二十八、三十、九十二、九十五、九十八卷。
《寶髻經?四法憂波提舍》。
《彌勒菩薩所問經論》第三卷。
《入大乘論》下卷。
《大乘集菩薩學論》第一卷。
《大乘寶要義論》第八、第九卷等。
由此可知,本經在印度、在中國漢地及西藏、在日本,涵蓋了大乘諸宗諸大師,征引《維摩經》,注釋《維摩經》。
羅什譯本的《維摩經》,共有三卷凡十四品。主角是維摩詰長者示現疾病相。舞臺是在印度當時六大名城之一的毗耶離城中。圍繞著這個中心演出的人員,包括釋迦世尊的諸大羅漢聲聞弟子,舍利弗、大目犍連、大迦葉、阿難等,以及彌勒、光嚴童子、持世、文殊等諸大菩薩。在第七〈觀眾生品〉中,演出一場非常精彩的天女散花,捉弄舍利弗尊者。這場法會的導演和主持人,便是釋迦牟尼世尊。
《維摩經》對中國文化的影響,至為深遠。有許多名詞,不僅為佛教界普遍使用,甚至已經家喻戶曉,例如「不二法門」出于本經的〈入不二法門品〉;「高原陸地不生蓮華,卑濕淤泥乃生此華」,這個蓮花出于污泥而不為污泥所染的比喻,是出于本經的〈佛道品〉;「燈燈相傳」的「無盡燈」一語,出于本經的〈菩薩品〉;美味的佳肴稱為「香積天廚」,出于本經的〈香積佛品〉;以滿足眾生的物欲作為接引學佛的方便,稱為「先以欲鉤牽,后令入佛智」的兩句名言,出于本經的〈佛道品〉;禪宗《六祖壇經》所引「直心是道場」,語出本經的〈菩薩品〉。
現在我們的法鼓山,正在提倡心靈環(huán)保,正在倡導建設人間凈土的理念。我們的理論依據,便是出于《維摩經?佛國品第一》所說:「若菩薩,欲得凈土,當凈其心,隨其心凈則佛土凈。……菩薩心凈則佛土凈。」
本經在大乘佛教的圣典中,非常重要,例如鼓勵在家居士修學清凈莊嚴的菩薩道,卻未忽略出家比丘的清凈律儀;鼓勵菩薩宜入世,宜處于眾生群中,但又主張離欲不貪著。《六祖壇經》所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的思想,實與本經有密切的關系。本經從基本的五乘共法人天十善道,通過三乘共法的解脫道,提升至大乘不共法的佛道。
《維摩經》除了是一部總攝大小五乘的大乘經典,也是一部優(yōu)美的文學作品,像小說,也像戲劇,胡適的《白話文學史》第十章,評論《維摩經》「是半小說體,半戲劇體的作品」。因此也深受古來許多文學家所喜愛,甚至唐朝的田園詩人王右丞,名叫王維,而以摩詰為字,即是以維摩詰居士自許的意思。
我不能算是《維摩經》的專家學者,但是我很喜愛《維摩經》的思想。所以我不是它的研究者,而是試著成為它的實踐者。因此在一九九三年九月及一九九四年二月,連續(xù)兩度,以「維摩經生活系列講座」為主題,假臺北市國父紀念館大會堂,各講出三個晚上,共六個子題:1.社會關懷,2.福慧雙修,3.凈化人生,4.心靈環(huán)保,5.慈悲喜舍,6.人間凈土。
我沒有采取傳統式的講經方法,例如天臺宗的法師們講經,必依智者大師的五重玄義,論其玄理,再做逐句解釋。我是根據主題的題旨,從《維摩經》中,一段一段或一句一句地摘錄出來,濃縮成六個單元。這樣子也許會被譏為斷章取義,但是為了因應現代一般人的需要,通過這種方式,使《維摩經》實用于現代一般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我以現代一般人都能聽懂的用語,配以大眾生活中俯拾可得的經驗為例子,為心靈空虛及苦悶仿徨的現代人,介紹維摩詰居士如何以入世的生活形態(tài),而又能夠過得無拘無束地自由自在的人生觀。
這六場演講,是由法鼓山文教基金會主辦,每場的聽眾都有二千至三千人,現場有中華電視公司派了三架錄影機及一臺OB車,錄制成為影視帶于該公司的公益節(jié)目時段播出。另由蘇麗美居士將錄音帶整理成電腦印稿,再經我在紐約,先后花了七十多個小時,修訂、潤飾、刪補。后三篇完稿于一九九四年六月,已于《人生》月刊連載完畢;前三篇定稿于一九九五年十二月。我要感謝促成講座因緣及出版因緣的諸位仁者,對于為我謄稿的姚果莊及丘松英,為此書策畫編校的果在、果光、果毅、張元隆等諸仁者,一并致謝。一九九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圣嚴自序于紐約東初禪寺
- 上一篇:注維摩詰經
- 下一篇:維摩經六講 第一講《維摩經》與社會關懷
- 維摩詰經主要講了什么?
- 《維摩詰經》的漢譯本與注疏
- 陳兵《維摩詰所說經》講解
- 《維摩詰經》講解 總結
- 《維摩詰經》講解 囑累品第十四
- 《維摩詰經》講解 法供養(yǎng)品第十三
- 《維摩詰經》講解 菩薩行品第十一(2)
- 《維摩詰經》講解 菩薩行品第十一(1)
- 《維摩詰經》講解 香積佛品第十
- 《維摩詰經》講解 入不二法門品第九
- 《維摩詰經》講解 佛道品第八(3)
- 《維摩詰經》講解 佛道品第八(2)
- 《維摩詰經》講解 佛道品第八(1)
- 《維摩詰經》講解 觀眾生品第七(3)
- 《維摩詰經》講解 觀眾生品第七(2)
- 《維摩詰經》講解 觀眾生品第七(1)
- 《維摩詰經》講解 不思議品第六(3)
- 《維摩詰經》講解 不思議品第六(2)
- 《維摩詰經》講解 不思議品第六(1)
- 《維摩詰經》講解 文殊師利問疾品第五(6)
- 楞嚴經白話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宮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閻浮眾生業(yè)感品
- 第六卷 如來贊嘆品
- 第二卷 分身集會品
- 第三卷 觀眾生業(yè)緣品
- 第八卷 閻羅王眾贊嘆品
- 第五卷 地獄名號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蓮華經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囑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稱佛名號品
- 第十二卷 見聞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緣品
- 《地藏經》贊
- 第十一卷 地神護法品
- 《地藏經》開經偈
- 楞嚴經白話文卷二
- 《華嚴經》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蓮華經弘傳序
- 楞嚴經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經》回向偈
- 妙法蓮華經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蓮華經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嚴經白話文卷三
- 楞嚴經白話文卷四
- 卷七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嚴經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蓮華經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藥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藥王菩薩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蓮華經注音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 楞嚴經白話文卷十
- 楞嚴經白話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記品 第八
- 圓覺經講的是什么內容?圓覺經概說
- 《大寶積經》共有多少卷,是誰翻譯的?
- 楞嚴經是怎么來的?楞嚴經的由來故事
- 佛經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師版《心經》講記
- 念地藏經期間總做噩夢,這是為什么?
- 《華嚴經》是怎么來的,是誰從龍宮帶出來的?
- 念經時,可以跟著文字去理解內容,感受景象嗎?
- 《六祖壇經》的四種版本
- 維摩詰經主要講了什么?
- 華嚴經是大乘經典嗎,有哪些漢譯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壇經》處凡愚而不減,在賢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經》偈頌:人生在世間,應實行善德的講解
- 百佛名經注音版
- 增一阿含經是誰翻譯的,多少卷,講什么?
- 《華嚴經》偈語“汝等眾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蓮華經是誰說的?
- “空”與“色”相依相存,無有差異
- 《法華經》的四安樂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經·智者品》偈頌:智者不為得失心動
- 《維摩詰經》的漢譯本與注疏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誰翻譯的?心經譯者玄奘大師
- 佛語法門經注音版
- 法華經是誰翻譯的?妙法蓮華經譯者鳩摩羅什介紹
- 《無量壽經》三輩往生是通途菩提心還是凈土菩提心?
- 《法句經》偈頌:此心難覺察,隨欲望流轉的解讀
- 《心經》的大智慧
- 圓澄禪師翻跟斗作禮講《金剛經》
- 《父母恩重難報經》提倡孝道的偈語
- 《六祖壇經》中的兩處“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說菩薩行五十緣身經注音版
- 大方等如來藏經注音版
- 如何擁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煩惱自然無
- 《法句經·心品》偈頌:飄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講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經典?
- 蓮池贊的全文及拼音
- 華嚴經有幾個版本?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八十華嚴
- 菩薩生地經注音版
- 從《壇經》片段,瞻仰學習六祖大師的嘉言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