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摩詰經(jīng)

《維摩詰經(jīng)》簡稱《維摩經(jīng)》,全名是《維摩詰所說經(jīng)》,亦名《不可思議解脫經(jīng)》。維摩羅詰是梵語Vimalakirti之音譯,維摩羅意即“凈名”、“無垢”,詰即為“稱”,故《維摩詰經(jīng)》又名《凈名經(jīng)》或《說無垢稱經(jīng)》。摩羅詰又譯為維摩羅詰、毗摩羅詰,略稱維摩或維摩詰。意譯為凈名...[詳情]

《維摩詰經(jīng)》講解 佛道品第八(3)

  爾時,大迦葉嘆言:“善哉!善哉!文殊師利!快說此語。誠如所言,塵勞之儔,為如來種;我等今者,不復(fù)堪任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乃至五無間罪,猶能發(fā)意生于佛法,而今我等永不能發(fā)。譬如根敗之士,其于五欲不能復(fù)利。如是聲聞諸結(jié)斷者,于佛法中無所復(fù)益,永不志愿。

  文殊說到這里,大迦葉不禁贊嘆:說得好!說得好!文殊師利!您說得太對了!確實如您所言,具有煩惱塵勞者,是佛種,而像我這樣斷盡了煩惱的人,是不堪發(fā)起菩提心了。就像五根壞敗之人,不能再享受五欲。根敗,指眼耳鼻舌身五根(五種感知器官)敗壞、功能衰退。修聲聞乘法斷諸煩惱的小乘圣者,于大乘法中不能得到法益,永遠不能志愿發(fā)起菩提心。

  是故,文殊師利!凡夫于佛法有反復(fù),而聲聞無也。所以者何?凡夫聞佛法,能起無上道心,不斷三寶。正使聲聞終身聞佛法,力、無畏等,永不能發(fā)無上道意。

  所以說,凡夫聽了大乘佛法以后,會依法修行以報答佛恩、法恩。反復(fù),在漢譯佛經(jīng)中為報答之義。因為聲聞斷盡煩惱以后,既不能發(fā)菩提心,也就無所謂退轉(zhuǎn)大乘。凡夫聽聞大乘佛法,能發(fā)起菩提心,令佛法僧三寶傳承不斷。而即便讓小乘根器的人終身聽聞大乘佛法、佛果十力、四無所畏等無上功德,他們也永遠不能發(fā)菩提心。這也是針對聲聞的執(zhí)著,故意來破除的。事實上,斷盡了煩惱的羅漢,也不是永遠不能發(fā)菩提心,因為他們雖然煩惱斷盡,而煩惱的種習還沒有斷,可以依這個種習發(fā)起菩提心,而且佛菩薩也有方便教化他們發(fā)菩提心。

  爾時,會中有菩薩名普現(xiàn)色身,問維摩詰言:“居士父母妻子、親戚眷屬、吏民知識,悉為是誰?奴婢僮仆、象馬車乘,皆何所在?”

  因為普現(xiàn)色身菩薩沒有看見維摩詰家中的眷屬,問他的父母妻子、親戚、奴婢僮仆及象馬車子等家產(chǎn)都在哪里?

  于是,維摩詰以偈答曰:

  維摩詰答問的這個偈子被經(jīng)常引用,非常精彩。問在世俗諦,答在勝義諦。

  “智度菩薩母 ,方便以為父,一切眾導師, 無不由是生。

  菩薩行六度中,般若度修智慧,是菩薩之母,布施等前五度修方便,是菩薩之父!洞蟀闳艚(jīng)》里講,大悲是諸佛之母,般若是諸佛之祖母。般若與方便雙運,才能出生菩薩,父母雙方缺一不可。

  法喜以為妻。

  凡夫之妻的主要功能就是解除寂寞,在心煩的時候能夠放松一點,互相取樂能夠高興一點。菩薩以法喜為妻,在修行菩薩道的過程中時時能得到法喜,誦經(jīng)有誦經(jīng)的法喜,布施有布施的法喜,禪定有禪定的法喜。菩薩的一切修行都會產(chǎn)生法喜。

  慈悲心為女。

  這個“女”指的是女兒,女人是陰性,主要特征就是慈悲、溫柔,菩薩具有的慈悲心就是他們的女兒。

  善心誠實男。

  自己具有的善心和誠實心,就是兒子。“男”指兒子,因為男人屬陽性,陽性就是心地光明正直、誠實善良。菩薩以善心與誠實為其兒子。

  畢竟空寂舍。

  菩薩以畢竟空寂為房舍,住在本來空性中。世間的房舍是會壞的,畢竟空寂的房舍永遠不會壞。

  弟子眾塵勞,隨意之所轉(zhuǎn)。

  塵勞,指使人心因六塵侵襲而生各種煩惱,擾惱自心。自心的煩惱及眾生的煩惱,就是菩薩的弟子,菩薩作為教師,其工作就是度化眾生、轉(zhuǎn)化自他的煩惱,隨意把各種煩惱轉(zhuǎn)為菩提。

  道品善知識 ,由是成正覺。

  菩薩的善知識,就是三十七道品。三十七道品是三乘共修的,成佛必須要修三十七道品。

  諸度法等侶。

  菩薩的法侶,就是菩薩的諸度:六度、十度等。

  四攝為伎女。

  “伎女”是古代供富貴人家唱歌跳舞取樂的年輕女子,多分屬演藝人員,與今天所說以賣淫為業(yè)的“妓女”有所不同。中國封建社會有專門為官僚服務(wù)的“官妓”,大官都有若干名歌舞妓,官越大越多。用四攝法攝取眾生,就是菩薩的伎女,菩薩以四攝法攝引眾生為娛樂。

  歌詠誦法言,以此為音樂。

  菩薩的音樂就是歌詠唱誦佛經(jīng),法言,即宣說佛法的佛經(jīng)。印度人的朗誦跟中國古人一樣,是唱誦的。

  總持之園苑,無漏法林樹,覺意凈妙華,解脫智慧果。

  總持佛法,就是菩薩的花園,總持,為總攝、整體把握之義。斷盡煩惱的無漏法是園中的樹木,覺意是園中的各種花,解脫的智慧是園中的果實。覺意,即七菩提分法,亦稱七覺意。

  八解之浴池,定水湛然滿,布以七凈華,浴此無垢人。

  八解脫就是菩薩的浴池,浴池里的水就是經(jīng)常在于禪定的定心,水中布滿了七覺意的清凈蓮花,這個沒有煩惱污染的無垢人在八解脫浴池中游泳洗浴。八解脫,亦稱八背舍,是三乘共修的一種禪定,為超越下地定、升進上地定,從初禪逐級升到滅盡定的禪法,分八級:一內(nèi)有色相外觀色,由不凈觀入手背舍欲界定而入初禪;二內(nèi)無色相外觀色,背舍初禪升入二禪;三凈背舍身作證,觀八色光明背舍二禪升入三禪、四禪;四空處,背舍四禪而入空無邊處定;五識處,背舍空處定而入識無邊處定;六無所有處,背舍識處定而入無所有處定;七非想非非想處,背舍無所有處定而入非想非非想處定;八滅盡,背舍非想非非想處定而入滅盡定。

  象馬五通馳,大乘以為車,調(diào)御以一心,游于八正路。

  菩薩以共外道的五神通特別是五通中的神足通為其象馬,以大乘為車,以一心專注為駕車的馭手,乘著這車子游走于八正道。

  相具以嚴容,眾好飾其姿。慚愧之上服,深心為華鬘。

  菩薩以具足各種大人的福態(tài)相好如佛所具有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為其化妝,好,是美貌之意。菩薩以慚愧為最好的衣服,以深心為花鬘。印度的富貴人以項掛華鬘為飾品,就像今天的項鏈。

  富有七財寶,教授以滋息。

  菩薩以“七圣財”,即信、戒、慚、愧、聞、施、慧為其財寶,并以這財寶教化眾生行善修德,為賺取利息之道,滋息,就是生長、滋長利息,贏利。

  如所說修行,回向為大利。

  菩薩說什么就修什么,知行合一,而且引導眾生如說修行,把所有的功德回向于眾生,愿與眾生共趨佛道,以此為最大利益、究竟意義。

  四禪為床座,從于凈命生。

  菩薩以四禪為坐具,四禪是從修凈命即如法清凈地生活而生。

  多聞增智慧,以為自覺音。

  菩薩以多聞佛法、增長智慧為引導趨向自覺的音樂。

  甘露法之食,解脫味為漿。

  菩薩以正法的甘露為食物,以解脫為飲料。甘露,是印度人傳說的長生不老藥,“漿”就是湯,飲料。

  凈心以澡浴,戒品為涂香。

  菩薩以任持自性清凈心為澡浴,以持戒為涂香。把心洗干凈,莊子叫做“心齋”,古印度的富貴人洗完澡后還要拿香料涂在身上,叫做涂香,相當于今天的香水。

  摧滅煩惱賊,勇健無能踰,降伏四種魔,勝旛建道場。

  菩薩以大乘道來摧滅諸煩惱賊,勇健無與倫比。因為煩惱偷盜我們的功德寶藏,使我們墮于三界六道當中,故稱為賊。菩薩以法力降服四魔:死魔、煩惱魔、天魔、鬼神魔,勝利的旗幟高揚在菩薩的道場。

  雖知無起滅,示彼故有生。

  雖然已經(jīng)證得諸法不生不滅,而為了度化眾生,示現(xiàn)有生有死。

  悉現(xiàn)諸國土,如日無不見。

  能在丈室里示現(xiàn)諸佛國土,像太陽普照,眾生沒有不見的。

  供養(yǎng)于十方,無量億如來,諸佛及己身,無有分別想。

  雖然念念供養(yǎng)十方無量億數(shù)諸佛,但對于諸佛和自身并沒有分別。因為了知諸佛與己身皆畢竟空,以與實相相應(yīng)的無分別心供養(yǎng)諸佛。供養(yǎng)諸佛,是普賢十大行愿之一,為一切菩薩所必修。

  雖知諸佛國,及與眾生空,而常修凈土,教化于群生。

  雖然明了佛果和眾生自性本來是空,而常常修造凈土教化眾生,這個“知”應(yīng)是證知,“修凈土”主要指成就凈土、莊嚴凈土,就像阿彌陀佛一樣,建造成西方極樂世界接引眾生往生。這個偈子也經(jīng)常被引用。

  諸有眾生類,形聲及威儀,無畏、力菩薩,一時能盡現(xiàn)。

  具有四無畏和十力的菩薩,一時能夠變現(xiàn)所有眾生的形類、聲音及威儀姿態(tài)。

  覺知眾魔事,而示隨其行,以善方便智, 隨意皆能現(xiàn)。

  雖然覺知一切魔事,而示現(xiàn)隨順魔事而行。以這種方便智隨意變現(xiàn),既能現(xiàn)佛,也能現(xiàn)魔。

  或示老病死,成就諸群生,了知如幻化,通達無有礙。

  或者像釋迦牟尼佛那樣,也示現(xiàn)有老病死,而通達這種示現(xiàn)如幻如化,以此為方便來成就眾生。

  或現(xiàn)劫盡燒,天地皆洞然,眾人有常想,照令知無常。

  或者示現(xiàn)令劫火盡燒、天地洞然,這是為了破除眾生誤認無常為常的執(zhí)著,令其知曉一切無常,不僅自己的生命無常,就是天地日月,也都無常。今宇宙學證明,一切星球、星系乃至宇宙,都有生有滅,到一定時候會毀滅。

  無數(shù)億眾生,俱來請菩薩,一時到其舍,化令向佛道。

  縱然有無數(shù)億的眾生一齊來到此室中請法,也都能度化他們趨向佛道。

  經(jīng)書禁咒術(shù),工巧諸技藝,盡現(xiàn)行此事,饒益諸群生。

  菩薩為度眾生,必須要通曉世間的一切知識、文化、各種技術(shù),這里的“經(jīng)書”指外道的經(jīng)書,比如道家的《道德經(jīng)》,基督教的《圣經(jīng)》,伊斯蘭教的《古蘭經(jīng)》等等,菩薩都應(yīng)該通達。還有外道的種種禁咒之術(shù),有的還是非常靈驗的,像佛圖澄、鳩摩羅什就通達一些咒術(shù)。還有工巧技藝,即今天所說的各門理工科學知識和技術(shù)工藝,菩薩都需要通達,而且要具體去做這些工作來饒益眾生。按《華嚴經(jīng)十地品》,這是第五地菩薩必須要通達的,不通達就不能過五地。拿這個標準來衡量,在人里面達到第五地的祖師是很少的,現(xiàn)在不可能,古代還有可能,因為古代的學問和工巧并不多。像龍樹菩薩,雖然是初地菩薩,但通達外道的一切經(jīng)書咒術(shù),馬鳴菩薩也是這樣,文學家、音樂家、詩人,他都一身兼?zhèn)洹?/p>

  世間眾道法,悉于中出家,用以解人惑,而不墮邪見。

  菩薩也要在佛教以外的其他宗教中示現(xiàn)出家修道,古印度婆羅門教、耆那教等多種外道,都有出家修道的。后來受佛教的影響,道教、苯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等也有出家的,中國伊斯蘭教的出家者叫做“回回和尚”,也閉關(guān)修行,也有修出神通的。釋迦牟尼佛以等覺菩薩生于人中,出家后也先依外道師父修無所有處定、非想非非想處定,又入森林修自餓等苦行,是一種示現(xiàn)。菩薩在外道里面示現(xiàn)出家修行,是為了解除眾生的迷惑,雖然身在外道,但并不墮于外道的邪見。外道見解雖然不如實,道不是完全正確,但也有正確的內(nèi)容,比如持戒修善、修禪定、修身體等,也是有效的,其禪定幾乎跟佛教一樣,也能夠修到四禪八定,修得五神通。釋迦牟尼佛起初在外道中修得的禪定,成為他后來覺悟成佛的基礎(chǔ)。

  或作日、月天,梵王、世界主。

  菩薩也可以擔任日天子、月天子,簡稱日天、月天。也可以擔任大梵天王、四大天王。世界主,簡稱“世主”,一般指欲界天四大天王,為忉利天主之臣僚。大梵天王是一小世界之主。

  或時作地、水,或復(fù)作風、火。

  菩薩還可以現(xiàn)作地水火風四大。菩薩不僅可以化作有情,還可以化作無情。

  劫中有疾疫,現(xiàn)作諸藥草,若有服之者,除病消眾毒。

  當有瘟疫即所謂疾疫劫時,菩薩會現(xiàn)作治病的藥草,令服藥者病愈毒消。

  劫中有饑饉,現(xiàn)身作飲食,先救彼饑渴,卻以法語人。

  如果碰到饑饉劫,菩薩就化作飲食,先把眾生的饑渴解救了,再向他們解說佛法。像釋迦牟尼佛前世,就曾于饑荒歲月化身作大魚,讓水沖到岸上,供人們割肉療饑。

  劫中有刀兵,為之起慈悲,化彼諸眾生,令住無諍地。

  如果碰到刀兵劫,菩薩就以慈悲心去教化這些互相打仗的眾生,和解雙方的矛盾。經(jīng)中說刀兵劫為時只有七日,草木土石皆變?yōu)楸鳎廊藥缀醵妓拦,只留下一萬人作人種子。

  若有大戰(zhàn)陣,立之以等力,菩薩現(xiàn)威勢,降伏使和安。

  如果碰見大戰(zhàn),雙方激戰(zhàn)正酣,菩薩便以大威神之力示現(xiàn)威勢降伏雙方,達成和解。比如唐代的鄧隱峰禪師,一次云游途中正好碰見兩隊士兵打仗,好幾萬人,打得很激烈,把隱峰禪師的路給擋住了,隱峰禪師就飛錫從空中而過,結(jié)果兩邊的士兵都抬頭觀看,驚奇從來沒有見過這種在空中飛的人,戰(zhàn)斗心就熄滅了,仗也就不打了。有的高僧以密法誦咒,使天上出現(xiàn)很多大力士,敵方就被嚇住退兵了,這種事《高僧傳》記載有好幾例。

  一切國土中,諸有地獄處, 輒往到于彼,勉濟其苦惱。

  菩薩到一切國土的地獄當中,去救濟地獄眾生的苦,給他們說法,解除他們的痛苦,勉勵他們至誠懺悔,消滅罪業(yè)。

  一切國土中,畜生相食啖,皆現(xiàn)生于彼,為之作利益。

  畜生就是互相吞食,弱肉強食,菩薩也示現(xiàn)為畜生,施舍給那些肉食動物果腹存活。

  示受于五欲,亦復(fù)現(xiàn)行禪,令魔心憒亂,不能得其便。

  菩薩也示現(xiàn)享受五欲之樂,雖然示現(xiàn)五欲之樂,但同時又能隨意住在禪定里面。使得想以五欲來擾亂菩薩的天魔魔心潰亂,不能得便。

  火中生蓮華,是可謂希有,在欲而行禪,希有亦如是。

  以火中生蓮,比喻在人欲而修禪定之稀有難得。菩薩能行這種稀有難行之道。

  或現(xiàn)作淫女,引諸好色者,先以欲鉤牽,后令入佛智。

  菩薩有時候還現(xiàn)作很有性感魅力的淫女、妓女,勾引那些好色之人,先以欲勾牽引,然后令入佛智!端氖A嚴》善財童子所參訪的五十三位善知識中,有個婆須蜜多女就是這樣的淫女,她得到的菩薩解脫叫“離貪欲際”,以美色勾引眾人到她那里去,被淫欲所纏的男人聽她說法,就能得無執(zhí)著三昧,見到她能離貪欲并得歡喜三昧,同她言談能離貪欲得無礙音聲三昧,同她握手能得遍往一切佛剎三昧,與她擁抱能離貪欲得攝受一切眾生恒不舍離三昧,同她接吻能得增長一切眾生福德藏三昧。眾生只要親近于她,都能住于“離貪欲際”,入于菩薩一切智慧現(xiàn)前無礙解脫門。

  或為邑中主, 或作商人導, 國師及大臣, 以祐利眾生。

  菩薩還示現(xiàn)做市長、商導、國師、大臣等,以智慧及權(quán)力利益眾生。“邑中主”是城主,即市長,“商人導”就是商人的向?qū)А?/p>

  諸有貧窮者,現(xiàn)作無盡藏,因以勸導之,令發(fā)菩提心。

  菩薩還為貧窮者現(xiàn)為無盡藏,布施以財寶,勸導他們發(fā)菩提心。“無盡藏”是一種能源源不絕拿出珍寶的倉庫或聚寶盆之類。唐代以前大寺院里曾設(shè)有“無盡藏”,其名稱即源出此經(jīng),是一種佛教銀行,以后被國家取消了。

  我心憍慢者,為現(xiàn)大力士,消伏諸貢高,令住無上道。

  武林高手一般來說是非常憍慢的,遇到這種人,菩薩便現(xiàn)為大力士,比他更厲害,把他的貢高我慢給折伏了,令其安住于無上的佛道。

  其有恐懼眾,居前而慰安,先施以無畏,后令發(fā)道心。

  如果遇到那種心懷恐懼的眾生,有強大的不安全感,菩薩便出現(xiàn)在他們面前,安慰他們,解除其畏懼,給予他們安全感。觀世音菩薩就主要修持這個,尋聲救苦,所以叫做施無畏者。菩薩施無畏的目的不僅僅是解除眾生的怖畏,更要誘導眾生發(fā)菩提心。蒙菩薩施以無畏,應(yīng)該感恩,體察觀世音菩薩救度我們的苦心,從而發(fā)起菩提心,學習觀世音菩薩救度眾生,就是對觀世音菩薩最大的報恩。

  或現(xiàn)離淫欲,為五通仙人,開導諸群生,令住戒忍慈。

  菩薩還現(xiàn)作離欲的五通仙人,為的是引導眾生持戒、安忍、慈悲、修定。五通仙人是以離欲為基礎(chǔ),修成正定,如道教煉內(nèi)丹,第一步煉精化氣,實質(zhì)就是將性能量煉化為禪定能量,以離欲而入正定。尤其是修劍仙,其基本功就是離淫欲,固精不漏。

  見須供事者,現(xiàn)為作僮仆,既悅可其意,乃發(fā)以道心。

  如果見了需要有人照顧服務(wù)的人,菩薩就現(xiàn)作他的童仆,相當于現(xiàn)在的保姆、護工吧,先服侍他讓他滿意,以此引導他發(fā)菩提心。

  隨彼之所須,得入于佛道,以善方便力,皆能給足之。

  眾生需要什么,滿足了什么才能走上佛道,菩薩就先以方便力滿足其需要,使眾生有好感,懷有報恩心,就可以引導他進入佛道了。

  如是道無量,所行無有涯,智慧無邊際,度脫無數(shù)眾。

  以上所說的種種方便,是無量無數(shù)的,具體實行起來,方法非常多,是沒有邊際的。菩薩的智慧和方便都沒有邊際,說不能盡,以此度脫無量無數(shù)的眾生。

  假令一切佛,于無數(shù)億劫,贊嘆其功德,猶尚不能盡。誰聞如是法,不發(fā)菩提心?除彼不肖人,癡冥無智者。”

  如果一切諸佛于無量億劫贊嘆菩薩行的功德,猶說不盡。能聽說這無上菩薩道者,誰能不發(fā)起菩提心呢?只有那些愚癡無智、沒有出息的不肖之人除外了。

原標題:《維摩詰所說經(jīng)》講解—佛道品第八(3)

文章轉(zhuǎn)自微信公眾號:陳兵教授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