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卅四、卅五、卅六課、綜合指要

  第卅四、卅五、卅六課 綜合指要

  1.

  念佛明明是心住于佛,怎么說無住生心呢!須知凈是凈,禪是禪,這兩門各有其境界,不宜混淆。凡有住生心者,皆有生處,凡夫住于六塵而生心,住于貪鎮(zhèn)癡煩惱而生心,故其生處為三界六道。念佛人住于佛而生心,故其生處為佛國凈土,境雖不同,其有生則同。生佛國的最后,還要把這一念──念佛之心遣去,才是無生無滅,無相無為的涅槃,這不但是往生以后的事,也是過三賢十圣以后的事。昔禪宗四祖道信,乘法融禪師不在時,在他坐椅上,寫一「佛」字,融至,疑懼不敢坐。祖說「你原來還有這個」!蓋譏其尚有佛之一念,未曾排遣精凈也,融聞大悟,遂成禪宗旁系。觀此可知:心中有一佛存在,這是凈土宗的境界,并不是禪宗境界。

  2.

  要禪凈雙修,那也好,不過,我得告明:有此慧解,是兩利齊收,無此慧解,是兩宗俱垮;有此慧解,是禪凈互成,無此慧解,是禪凈互敵,所以不能不慎重考慮。此外還有幾句要緊的話要說:如果不能雙管齊下,那么,就要老實(shí)點(diǎn),知難而退,隨順自根,在禪凈二者,擇一門深入,也是好辦法。若問那一門穩(wěn)?那就要推:萬修萬人去的念佛門了。

  3.

  燒佛像,罵佛祖,是造出佛身血,及毀謗三寶的罪愆,當(dāng)入無間地獄,然則丹霞及德山云門等,是否也當(dāng)入地獄呢?凡事欲論其果,先須研討其因,不宜但據(jù)事論事。丹霞等的燒佛罵佛,是見行人,錯認(rèn)偶像及應(yīng)身,為真佛祖,因此不知有法有佛,有自性佛,所以才燒偶像,罵應(yīng)身,以破其迷執(zhí)。雖在燒罵,心中是充滿者:慈悲度人的念頭。現(xiàn)在八識田中種下的,既是這樣性質(zhì)的種子,將來發(fā)為果報時,當(dāng)然不但不會入地獄,而且會成菩薩成佛。今之外教外道,以及兇暴無識之徒,他們破壞佛法,毀寺逐僧,訕謗經(jīng)律。當(dāng)發(fā)動時,是充滿者:忿恨、刻毒、自私、殘暴、鎮(zhèn)恕、愚癡等念頭。以這樣性質(zhì)的種子,種入第八識中,將來發(fā)為果報時,如何不入地獄呢!雙方差之毫釐失之千里者,其心念不同故也。

  4.

  學(xué)者對于禪凈兩宗諸師的語錄,都讀過了,我們可以細(xì)心地,把來比較一比較。大體說起來:禪是返其初,凈是定于一,這兩宗的玄旨,都是治心的法要,為千古不磨之論。禪德語錄中如:「放舍」「離諸想」「無所求」「道不用修,但莫污染,」「即心即佛」「河沙妙德,總在心源」「息念忘慮」「心空境自空」等,都是教人:息多生妄想,回到無心。凈德語錄中如:「念得佛熟,一切教理,都在里許!埂敢陨钚旁,持佛名號!埂敢荒钪,止觀具足,」「奮起一念,如倚又長劍,使煩惱魔軍,逃竄無地!埂改顦O情忘,心空佛現(xiàn)。」等,都是教人:借一句洪名,平空萬念。如是二法,排在學(xué)者面前,如秋菊春蘭,并皆佳妙,倘若入寶山而空手,真堪哭一場。

  5.

  大修行人,縱使不作惡事,但作善事,然而也總脫不了因果。例如布施得大富,持戒得生善趣,不害得長壽,謙下得大威德,施燈得天眼,以樂奉佛得天耳,輕語安慰眾生,得迦陵頻伽音等,皆是種如是因,得如是果。又如初住是二住因,二初住果,二住又是三住因,三住是二住果,以此類推,菩薩四十二位,位位無非因果,乃至最后,修行是因,成佛是果,成佛是因,轉(zhuǎn)*輪,入涅槃是果。這樣看起來,佛門中,那一事能離因果?可知說大修行人,不落因果者,是瞎人慧眼之言,報得五百世墮野狐身,并沒有枉。

  6.

  不念佛時,并不覺得有念頭,念佛時,反然覺得念頭多者,這些念頭,并不是念佛后才生起的,乃是本來就有,經(jīng)念佛才發(fā)覺耳。一切眾生,平日胸中,皆有無限妄想,憧憬往來,作生死根本,作三惡道根本,而主人翁向來迷于塵境,總不覺得。一旦經(jīng)世途挫折,或善友提撕,乃幡然覺悟,精勤念佛,方才發(fā)現(xiàn)妄想眾多,擾亂心體。此后若繼續(xù)精勤,念佛不輟,則彼妄想,自漸次消滅,終得圓證真常,成就佛道。譬如昏君,迷于酒色,不理朝政,以致權(quán)臣竊柄,敵間潛滋。一旦這個昏君,偶爾受了刺激,猛然覺醒,發(fā)憤修政,才發(fā)現(xiàn)他的左右,布滿了奸佞和間諜,大加清除,國乃安定。所以若說念佛時,妄想愈多者,乃是顛倒之談,此刻正是君主精明,發(fā)現(xiàn)奸佞之時,乃大好消息,亦用功的效果也。

  7.

  行者為了解脫生死,離三惡道苦,所以才念佛。換言之:亦即為了盡未來際,出三界火宅,得清涼自在的一大事因緣,所以才念佛。世人笑念佛者,是他糊涂無知,如小孩在火宅中嬉戲,反譏評大人倉皇奔避為可笑。我輩念佛人,對于此等愚人,當(dāng)加憐憫,決不宜怕他們?nèi)⌒Γ桓夜_念佛,念佛若怕人笑,是認(rèn)識不清,生死心不切,試思此是何等事?而可偷偷摸摸,自慚形穢。佛子當(dāng)學(xué)善導(dǎo)、少康諸師,改變風(fēng)俗,使世人皆知念佛,若自己先不敢露頭面,安能令人與我同化耶。

  8.

  言念佛修禪,皆不必看教者,并非中道之言。念佛人研教,能加強(qiáng)信心,不為邪師外道所惑,不為眾論所淆,不為嗜欲所染,不為惰念所乘,而且事理兩俱不廢,這都是好處。修禪人研教,是以佛語證心,不習(xí)邪定,不涉歧途,而且宗教兩俱通達(dá),這也都是好處。其實(shí)看教與否,都不是中肯之談,此事亦如渴時飲水,冷時穿衣,是要行者自明白,自調(diào)節(jié)。所以,只問你需要不需要?需要就當(dāng)做,不需要就不必做,凡肯定的斷語,都不免滯于一邊也。

  9. 行者于佛門中,當(dāng)敝開胸襟,容受諸法。據(jù)此門,入彼門,出彼門,入他門,活潑潑,喜洋洋,掉臂游行,略無畦礙。

  其中,能行便行,不能行也要看看問問,以增廣見聞,隨喜功德,此之謂游學(xué)。平時雖然抱定,一法深入宗旨,然而這是

  手段,而不是志愿,若言志愿,則「法門無量誓愿學(xué)」,才是大菩薩的抱負(fù)也。

  10.

  不能六字都用心時,但著重一字,便等于六字俱在。大概:急念時,應(yīng)著重「阿」字,緩念時,應(yīng)著重「陀」字,則心自定,試之!

  11.

  極樂國當(dāng)然也是識所變現(xiàn),也是虛假不實(shí)。它是阿彌陀佛的識,每一凈業(yè)行人個別的識,和蓮池海會,諸往生眾,共同的識,所綜合變現(xiàn)的。十方世界,一切六道眾生,及三乘圣者,縱使親歷其境,都不覺其為虛假。要到成佛時,才知道極樂國的一切依正,及其動作,只是一個大夢境,大幻術(shù),實(shí)際上是一無所有,有如太空。

精彩推薦
推薦內(nèi)容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