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師經(jīng)
《藥師經(jīng)》,全名《藥師琉璃光如來本愿功德經(jīng)》,由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為中文。和《地藏經(jīng)》一樣,《藥師經(jīng)》是贊嘆藥師佛行愿的佛經(jīng),是大乘經(jīng)典之一!栋浲咏(jīng)》說,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wù)f阿彌陀佛,執(zhí)持名號,從一日乃至七日能夠一心不亂,此人臨命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詳情]
《藥師本愿經(jīng)講記》-太虛大師(五)
乙二 禮請許樂
丙一 敬禮
爾時、曼殊室利法王子,承佛威神,從座而起,偏袒一肩,右膝著地,向薄伽梵,曲躬合掌。
此下為敘請分中第二科禮請許樂,為此經(jīng)之別敘,亦名為緣起敘。此中有四:一、敬禮,二、啟請,三、贊許,四、樂聞;今為敬禮之文。敬禮者,以表三業(yè)清凈,恭敬歸佛。若無懇切至誠之心,則雖曲躬合掌,徒然無益。故須意業(yè)敬之于內(nèi);身業(yè)形之于外,頂禮膜拜;然后口業(yè),唱贊嘆詞;故知敬禮,即建立于三業(yè)之恭敬上。又三業(yè)恭敬,則身意嚴凈,與諸佛無漏功德相應(yīng),則無明、貪、慢等皆可折伏;尤足除憍、慢、嫉,生信、慚、愧。故平常學佛者,見佛聞法,先致敬禮,即有此等意義。又由眾人三業(yè)恭敬,能使法壇嚴肅莊重;亦由世俗開會設(shè)宴,須先潔凈場所,方可款待于大賓也。
爾時者,即當爾之時,當佛在樂音樹下大眾圍繞說法之時。法會摩訶薩眾中有曼殊室利者,從座而起。曼殊室利,即文殊師利,譯音稍異。其義譯為妙吉祥。妙、即曼殊,吉祥、即室利,顯其于諸法中最為吉祥。又稱大智曼殊室利,表其智慧最勝。以佛弟子各有一勝,此曼殊即菩薩眾中智慧最勝,不唯于釋迦佛法中智慧最勝,即于十方諸佛法中咸皆智慧最勝。又佛果功德不可思議,須藉因地菩薩以表顯之,故曼殊之大智,即表佛果之智德,如普賢之大行,觀音之大悲,亦皆表佛果之一德。尤其是曼殊之大智,特表諸佛功德所由生起之般若無分別根本智,亦曰實相智或如理智,以顯圓滿難思之智海也。曼殊室利稱法王子,亦稱童子。
法王為佛之德號,佛具如來等十號外,復有無量德號,如一切智者、最勝者、大醫(yī)王、大悲救世等,而法王亦其一也。法王、自其字義研究之,法之一字,義無邊際,遍一切處,無非是法。法華云:“我為法王,于法自在”;即解王為自在之義。
但欲解王,須先明法。法在天親菩薩解“諸法無我”句,說有五位、百法。五位者:一、心王法,二、心所法,三、色法,四、不相應(yīng)法,五、無為法。百法者,即所謂:“色法十一,心法八,五十一個心所法,二十四個不相應(yīng),六個無為成百法”是也。但五位百法中以心法居首者,“一切最勝故”;以一切諸法,莫不由此心法而轉(zhuǎn)變而顯現(xiàn),故諸法中以心法為最勝,而心法即為法王矣。
然心法人人皆具,凡有心者皆可為王,則不能顯法王所以為法王之殊勝;蛞灾T法實相之真如為法王,即維摩對彌勒所謂:“一切法皆如也,彌勒亦如也”之如。蓋諸法因緣而生,緣生無性,當體即空,即空所顯真性為如,故真如法性,常常時,恒恒時,安住不變動而自在,為法王義。
設(shè)如此言法王,則作法王比前更易,以草木瓦石以至一塵一芥,一色一香,無非真如,則隨拈一法皆為法王,益不能表顯佛為法王之殊勝!故又須以無漏智德為法王,以表特勝。蓋前明心法,乃以有為法為法王;次言真如,乃以無為法為法王;而此無漏智,乃遍有為無為究竟真凈之法王。佛無漏智,即無上正覺智,故佛亦號覺王。由此無漏無分別智,斷惑證真,方顯證真如為諸法之王;否則障蔽不顯,何以為王?故須以無漏智伏滅一切煩惱,廣修六度萬行,漸轉(zhuǎn)八識而成四智;至轉(zhuǎn)第八識為大圓鏡智,方為真正法王。而大圓鏡智唯佛果方具,故唯佛為無上正覺之法王也。
曼殊獨稱法王之子,以能傳佛心印,繼承佛位,如太子之繼父王位。然如此以稱法王子,亦宜于彌勒等,以彌勒繼釋迦之后成佛故也。因是曼殊之獨稱法王子,又有殊勝意義;蓋曼殊表根本般若無分別智,無漏清凈不可思議,與佛果難思之根本智體,如如不二,所有佛果功德,皆由此智而生,故曼殊之獨稱法王子,即依根本無分別智表其獨勝也。由是觀之,此經(jīng)之明佛果依正莊嚴功德,尤重大悲利他,非法王之佛不足以說此;亦非法王子之曼殊不足以啟此。至如彌陀經(jīng)由舍利弗啟請,大彌陀經(jīng)由阿難啟請,觀無量壽經(jīng)由韋提希啟請,皆問往生凈土法門,因念佛而解脫,以凈土為歸宿,偏屬自利:而此經(jīng)由大智曼殊之大悲而啟發(fā),欲以利樂有情,則專重利他也。
承佛威神,從座而起,正顯非仗如來大悲愿海之威神力,雖曼殊亦不能起于此座;亦即曼殊之智乃承法王之智而起,故曰:承佛威神而起此座。此座者,正是自證境界之位置,自六凡眾生以及三乘圣人,各有其自住境位,而曼殊此時即從其自位之座起而上求佛道,下濟眾生也。偏袒一肩者,印度慣習,比丘等所穿之禮服,平常兩肩遮覆,遇禮佛時,即袒一肩以致恭敬。右膝著地者,右即左逆右順之意,表與佛意順契。又、一肩表上承佛德;一膝著地,表下濟眾苦。又、普通以右臂右膝動作較為方便,表曼殊由智悲所起之方便用,能上同諸佛慈力,下濟眾生悲仰也。
如是儀容,端嚴恭敬,同薄伽梵,曲躬合掌。曲躬、即低頭鞠誠,合掌、表福智兩足。又、十指并豎,即表布施等十度,而前五度屬福,后五度屬慧,故與佛之;兩足尊相應(yīng)也。
丙二 啟請
白言:“世尊!惟愿演說如是相類諸佛名號,及本大愿殊勝功德,令諸聞?wù)?a href="/remen/yezhang.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業(yè)障銷除,為欲利樂像法轉(zhuǎn)時諸有情故”。
曼殊于無量眾中。啟請世尊演說如是相類之法。演如流水不絕,喻佛法音演演相續(xù)。如是相類,即指下文諸佛名號,及本大愿殊勝功德如是相類之法。又、相類之言,亦通指他經(jīng)如是之法。如下文云:“亦如西方極樂世界殊勝功德,等無差別”。此顯佛已說過彌陀經(jīng)等諸佛名號,及本大愿殊勝功德如是相類之法。今曼殊追憶所及,故言如是相類。諸佛名號,即此經(jīng)藥師佛等名號,及其依正莊嚴。本大愿,即本因地初發(fā)心行菩薩道時,所發(fā)通愿、別愿,由是而成佛果功德。故此殊勝功德之言,通因通果:由因地殊勝之愿行功德,方成佛果殊勝之福智功德。
此上數(shù)句,請佛說法,使自了知佛果功德,可稱自利;而亦為利他故,故言:令諸聞?wù)邩I(yè)障消除,為欲利樂像法轉(zhuǎn)時諸有情故。此言障者,通惑、業(yè)、報、三障;笳、有煩惱障與所知障:煩惱障亦曰事障,斷之較易,所知障亦曰理障,欲除則難;此二通名惑障;蟆⒓礋⿶瀽纴y,使心神不寧,故名障。業(yè)、為作業(yè),即是行為習慣,如人習染不良嗜好,雖樂善事而欲作不能,故為障。報、即苦報,由惑造業(yè)招感報體,報體陋劣,不得自在,故為障。然考苦報由來于業(yè),業(yè)由來于惑;由貪等惑而業(yè)而苦,使吾人長淪三有,不獲出期。所謂:“我昔所造諸惡業(yè),皆由無始貪嗔癡”,真可慨也!雖然,業(yè)處惑、苦之間,實為諸障中心,能將業(yè)障消除,惑、苦自滅,如截木心,兩頭自斷;故聞佛法,先令業(yè)障消除,則像法轉(zhuǎn)時之有情,乃可以利樂矣。
像法者,蓋佛之教法住世有三時:曰正法,曰像法,曰末法。正法住世,見佛聞法,即能得果;以諸三乘賢圣等眾,皆為已熟之機,一遇勝緣即得斷惑證真。佛滅度后一千年間,亦有聲聞、菩薩住世行化,人民不生邪解,不起邪行,易以修行得果。一千年后,即為像法,或以像為形像,佛既滅世鑄像代佛,及塔廟中皆供佛像,故亦稱佛教為像教。其實、此義不然,如言設(shè)像,佛世優(yōu)填王亦已雕佛像,即于末法豈無佛像?故像法言,乃指像似之法,已失其真。言至其時,雖則修行者有,證果者難,于佛法既鮮實證,故已失真。迄今末法,非唯證果者無,即真能實行者亦寥如晨星;雖有少數(shù),亦多盲修瞎練,可憫殊甚!故正法住世,百修百證。及至像法,修行者百,取證者不得其一;蓋像法多魔,不易取證,即多退墮!如今世修行未證真圣果,來世業(yè)增,前功盡棄!而有勇猛有情,努力勤修,今世不證,來世再修,黽勉求證,其志可嘉!然其事極艱難而可悲憫,故菩薩為下濟有情之大悲心所驅(qū)策,求佛說法,獨標利樂像法轉(zhuǎn)時諸有情者,不無深意焉。
丙三 贊許
爾時、世尊贊曼殊室利童子言:“善哉!善哉!曼殊室利!汝以大悲,勸請我說諸佛名號,本愿功德,為拔業(yè)障所纏有情,利益安樂像法轉(zhuǎn)時諸有情故。汝今諦聽!極善思惟!當為汝說”。
此稱曼殊為童子;童者、獨也,表般若無分別智,獨一無二。又、此無分別智出障圓明,最極清凈,一切無漏功德皆由此生。蓋真見道位,此智現(xiàn)前,舍前諸漏,具足無漏,故稱為童子;即表根本智。善哉善哉,乃雙嘆之詞;以曼殊之問,具足上求下濟之義故。諸佛名號本愿功德,此非過未諸佛,即指現(xiàn)在十方諸佛。說諸佛法故,可令聞?wù)邩I(yè)障消除,解脫諸纏。纏、即纏縛,如人犯罪,杻械枷鎖被縛其身.不得自在;眾生被三障所纏,囹圄其身,亦復如是!若能聞法修行,即可解脫諸縛,出三界樊籠,如鳥翔太空,魚游淵海,得以逍遙自在也。雖一切時皆有業(yè)障眾生,今曼殊唯指像法者,正為像法有情極可悲愍。佛體其意,嘆為甚難,故允所求。
汝今諦聽,極善思惟,為誡勸詞。諦者、審也,誡聽法時,須深審察,一字一句不得含糊,方能得益。既審聞后,又須如理思惟,乃與無漏法義善能契應(yīng);此乃由聞慧而起思慧也。又、善謂善巧,能善巧思惟,即可觸類旁通,會融其義。須能如是聽法,方不辜負說法者心,故先警誡。
丙四 樂聞
曼殊室利言:“唯然,愿說!我等樂聞!”
曼殊既蒙世尊贊許,心懷踴躍,隨聲作答,故曰唯然。唯然,形容其答應(yīng)得迅速自然,毫無勉強。故常人答應(yīng)之快者,亦曰唯唯。樂字之本義為音樂之樂,圈入聲,為快樂之樂;今為好樂之樂,宜圈去聲。
上為本經(jīng)緣起之敘,依曼殊之問及佛之贊許,說此經(jīng)之緣由,可以顯矣。如金剛經(jīng)之法會因由分,善現(xiàn)啟請分,皆為說經(jīng)之緣起也;故此亦可稱曼殊啟請分。
- 《藥師本愿經(jīng)講記》-太虛大師(二四)
- 《藥師本愿經(jīng)講記》-太虛大師(二三)
- 《藥師本愿經(jīng)講記》-太虛大師(二二)
- 《藥師本愿經(jīng)講記》-太虛大師(二一)
- 《藥師本愿經(jīng)講記》-太虛大師(二十)
- 《藥師本愿經(jīng)講記》-太虛大師(十九)
- 《藥師本愿經(jīng)講記》-太虛大師(十八)
- 《藥師本愿經(jīng)講記》-太虛大師(十七)
- 《藥師本愿經(jīng)講記》-太虛大師(十六)
- 《藥師本愿經(jīng)講記》-太虛大師(十五)
- 《藥師本愿經(jīng)講記》-太虛大師(十四)
- 《藥師本愿經(jīng)講記》-太虛大師(十三)
- 《藥師本愿經(jīng)講記》-太虛大師(十二)
- 《藥師本愿經(jīng)講記》-太虛大師(十一)
- 《藥師本愿經(jīng)講記》-太虛大師(十)
- 《藥師本愿經(jīng)講記》-太虛大師(九)
- 《藥師本愿經(jīng)講記》-太虛大師(八)
- 《藥師本愿經(jīng)講記》-太虛大師(七)
- 《藥師本愿經(jīng)講記》-太虛大師(六)
- 《藥師本愿經(jīng)講記》-太虛大師(四)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上卷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下卷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一)
- 華嚴經(jīng)要解(1)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一)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一)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圓瑛大師(一)
- 觀經(jīng)四帖疏(卷一)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一)
- 大般涅槃經(jīng)卷上(一)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普賢行愿品講義(一)
- 大乘無量壽經(jīng)白話解—黃念祖居士(一)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上)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二)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二)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卷第一)-海仁老法師(1)
- 善導大師全集-觀經(jīng)四帖疏(上)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一)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三)
- 心經(jīng)的理論和實踐-徐恒志居士(上)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jīng) 卷上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二)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注解)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四)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卷一【一】
- 佛說長阿含經(jīng)卷第一
- 凈土十要(第一) 阿彌陀經(jīng)要解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五)
- 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導讀(作七安心)
- 悲華經(jīng)卷第一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三)
- 萬善同歸集(一)
- 普賢菩薩行愿品白話解釋(一)
- 《凈修捷要》報恩談
- 華嚴經(jīng)要解(2)
- 拜佛與醫(yī)學 第一講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三)
- 復李德明居士書四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四)
- 與妙真大師書七
- 一朵蓮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開的解釋
- 凈土三經(jīng)是指哪三經(jīng)?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實故事
- 瀟灑的東門乞丐往生記
- 百歲老居士崔成貴往生紀實
- 慈母虔誠念佛,終微笑往生凈土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兩位法師一同發(fā)愿,感佛來迎同時往生
- 無神論者歸彌陀,敬禮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認果不認因
- 曹操投胎轉(zhuǎn)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持燭專注觀想憶念佛,往生三天后身體依然散發(fā)奇香
- 將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極樂世界
- 念藥師佛能不能往生呢?
- 對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嗎?
- 因果是行事的準則,不可不信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專心一志念佛,體發(fā)異香往生
- 徐清賢往生紀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閻王——平等王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nèi)容
- 欲決定往生者,請從持戒念佛真實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觀世音菩薩圣號
- 《了凡四訓》:功名富貴能向外求嗎?
- 什么是因緣果報?因果是如何運行的?
- 民國一貧婦往生記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百歲老人往生記
- 《太上感應(yīng)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為什么要見到自己的過失,不要看別人的不是?
- 往生論節(jié)要
- 因果輪回及天堂地獄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十念記數(shù)念佛方法
- 蓮池大師發(fā)愿文
- 拜佛與醫(yī)學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全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全文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普賢行愿品講義
- 凈土十要
- 觀經(jīng)四帖疏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
- 大般涅槃經(jīng)全文
- 《佛說長阿含經(jīng)》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表解
- 《悲華經(jīng)》原文
- 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導讀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 心經(jīng)的理論和實踐
- 當代往生紀實
- 拜佛與醫(yī)學
- 往生紀實
- 谷響集
- 早吃素
- 五福臨門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法藏法師:凈土深義
- 凈土十疑論
- 諦閑法師:普賢行愿品輯要疏
- 佛說無量清凈平等覺經(jīng)
- 正信的佛教
- 凈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jīng)
- 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圖說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義疏
- 蕅益大師法語
- 《賢劫經(jīng)》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jīng)》原文
- 印光大師文鈔
- 臨終關(guān)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