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長阿含經卷第十七(六)
佛告布吒婆樓。汝言我身色四大.六入。父母生育。乳餔成長。衣服莊嚴。無常磨滅。以此為我者。我說此為染污。為清凈。為得解。汝意或謂染污法不可滅。清凈法不可生。常在苦中。勿作是念。何以故。染污法可滅盡。清凈法可出生。處安樂地。歡喜愛樂。專念一心。智慧增廣。梵志。我于欲界天.空處.識處.不用處.有想無想處天。說為染污。亦說清凈。亦說得解。汝意或謂染污法不可滅。清凈法不可生。常在苦中。勿作是念。所以者何。染污可滅。凈法可生。處安樂地。歡喜愛樂。專念一心。智慧增廣。
爾時。象首舍利弗白言。世尊。當有欲界人身四大諸根時。復有欲界天身。色界天身?仗.識處.不用處.有想無想處天身。一時有不。世尊。當有欲界天身時。復有欲界人身四大諸根。及色界天身。空處.識處.無所有處.有想無想處天身。一時有不。世尊。當有色界天身時。復有欲界人身四大諸根。及色界天身?仗.識處.無所有處.有想無想處天身。一時有不。如是至有想無想處天身時。有欲界人身四大諸根。及欲界天身。色界天身?仗.識處.無所有處天身。一時有不。
佛告象首舍利弗。若有欲界人身四大諸根。爾時正有欲界人身四大諸根。非欲界天身。色界天身?仗.識處.無所有處.有想無想處天身。如是乃至有有想無想處天身時。爾時正有想無想處天身。無有欲界人身四大諸根。及欲界天身。色界天身?仗.識處.無所有處天身。象首。譬如牛乳。乳變?yōu)槔。酪為生酥。生酥為熟酥。熟酥為醍醐。醍醐為第一。象首。當有乳時。唯名為乳。不名為酪.酥.醍醐。如是展轉。至醍醐時。唯名醍醐。不名為乳。不名酪.酥。象首。此亦如是。若有欲界人身四大諸根時。無有欲界天身。色界天身。乃至有想無想處天身。如是展轉。有有想無想處天身時。唯有有想無想處天身。無有欲界人身四大諸根。及欲界天身。色界天身。乃至無所有天身。
象首。于汝意云何。若有人問汝言。若有過去身時。有未來.現在身。一時有不。有未來身時。有過去.現在身。一時有不。有現在身時。有過去.未來身。一時有不。設有此問者。汝云何報。
象首言。設有如是問者。我當報言。有過去身時。唯是過去身。無未來.現在。有未來身時。唯是未來身。無過去.現在。有現在身時。唯是現在身。無過去.未來身。
象首。此亦如是。有欲界人身四大諸根時。無欲界天身。色界天身。乃至有想無想處天身。如是展轉。至有想無想處天身時。無有欲界人身四大諸根。及欲界天身。色界天身。至不用處天身。
復次。象首。若有人問汝言。汝曾有過去已滅不。未來當生不。現在今有不。設有是問者。汝當云何答。
象首白佛言。若有是問者。當答彼言。我曾有過去已滅。非不有也。有未來當生。非不有也,F在今有。非不有也。
佛言。象首。此亦如是。有欲界人身四大諸根時。無欲界天身。乃至有想無想天身。如是展轉。至有想無想天身時。無有欲界人身四大諸根。及欲界天身。乃至無所有處天身。
爾時。象首白佛言。世尊。我今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聽我于正法中為優(yōu)婆塞。自今已后。盡形壽不殺.不盜.不淫.不欺.不飲酒。
佛告梵志。若有異學欲于我法中出家為道者。先四月觀察。稱眾人意。然后乃得出家受戒。雖有是法。亦觀人耳。
梵志白佛言。諸有異學欲于佛法中出家受戒者。先當四月觀察。稱眾人意。然后乃得出家受戒。如我今者。乃能于佛法中四歲觀察。稱眾人意。然后乃望出家受戒。
佛告梵志。我先語汝。雖有是法。當觀其人。
時。彼梵志即于正法中得出家受戒。如是不久以信堅固。凈修梵行。于現法中自身作證。生死已盡。所作已辦。不受后有。即成阿羅漢。
爾時。布吒婆樓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二九)佛說長阿含第三分露遮經第十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拘薩羅人間游行。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往詣婆羅婆提婆羅門村北尸舍婆林中止宿。
時。有婆羅門。名曰露遮。住婆羅林中。其村豐樂。人民熾盛。波斯匿王即封此村。與婆羅門以為梵分。此婆羅門七世已來父母真正。不為他人之所輕毀。異典三部諷誦通利。種種經書盡能分別。又能善于大人相法.瞻候吉兇.祭祀儀禮。聞沙門瞿曇釋種子出家成道。于拘薩羅國人間游行。至尸舍婆林中。有大名稱。流聞天下。如來.至真.等正覺。十號具足。于諸天.世人.魔.若魔.天.沙門.婆羅門眾中自身作證。與他說法。上中下善。義味具足。梵行清凈。如此真人。宜往覲現。我今寧可往共相見。
- 上一篇:佛說長阿含經卷第十七(七)
- 下一篇:佛說長阿含經卷第十七(五)
- 佛說無量壽經上卷
- 佛說無量壽經下卷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一)
- 華嚴經要解(1)
- 心經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一)
- 阿彌陀經白話文(一)
-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圓瑛大師(一)
- 觀經四帖疏(卷一)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一)
- 大般涅槃經卷上(一)
-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愿品講義(一)
- 大乘無量壽經白話解—黃念祖居士(一)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上)
- 阿彌陀經白話文(二)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二)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卷第一)-海仁老法師(1)
- 善導大師全集-觀經四帖疏(上)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一)
- 阿彌陀經白話文(三)
- 心經的理論和實踐-徐恒志居士(上)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 卷上
- 心經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二)
- 阿彌陀經白話文(注解)
- 阿彌陀經白話文(四)
-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一【一】
- 佛說長阿含經卷第一
- 凈土十要(第一) 阿彌陀經要解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五)
- 地藏菩薩本愿經導讀(作七安心)
- 悲華經卷第一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三)
- 萬善同歸集(一)
- 普賢菩薩行愿品白話解釋(一)
- 《凈修捷要》報恩談
- 華嚴經要解(2)
- 拜佛與醫(yī)學 第一講
- 心經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三)
- 復李德明居士書四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四)
- 與妙真大師書七
- 一朵蓮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開的解釋
- 凈土三經是指哪三經?主要內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實故事
- 瀟灑的東門乞丐往生記
- 百歲老居士崔成貴往生紀實
- 慈母虔誠念佛,終微笑往生凈土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兩位法師一同發(fā)愿,感佛來迎同時往生
- 無神論者歸彌陀,敬禮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認果不認因
- 曹操投胎轉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持燭專注觀想憶念佛,往生三天后身體依然散發(fā)奇香
- 將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極樂世界
- 念藥師佛能不能往生呢?
- 對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嗎?
- 因果是行事的準則,不可不信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專心一志念佛,體發(fā)異香往生
- 徐清賢往生紀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閻王——平等王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容
- 欲決定往生者,請從持戒念佛真實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觀世音菩薩圣號
- 《了凡四訓》:功名富貴能向外求嗎?
- 什么是因緣果報?因果是如何運行的?
- 民國一貧婦往生記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百歲老人往生記
- 《太上感應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為什么要見到自己的過失,不要看別人的不是?
- 往生論節(jié)要
- 因果輪回及天堂地獄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十念記數念佛方法
- 蓮池大師發(fā)愿文
- 拜佛與醫(yī)學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佛說無量壽經全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文
- 阿彌陀經白話文
-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愿品講義
- 凈土十要
- 觀經四帖疏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
- 大般涅槃經全文
- 《佛說長阿含經》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表解
- 《悲華經》原文
- 地藏菩薩本愿經導讀
- 大佛頂首楞嚴經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 心經的理論和實踐
- 當代往生紀實
- 拜佛與醫(yī)學
- 往生紀實
- 谷響集
- 早吃素
- 五福臨門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 法藏法師:凈土深義
- 凈土十疑論
- 諦閑法師:普賢行愿品輯要疏
- 佛說無量清凈平等覺經
- 正信的佛教
- 凈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
- 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圖說
- 佛說無量壽經義疏
- 蕅益大師法語
- 《賢劫經》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原文
- 印光大師文鈔
- 臨終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