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凈土宗 > 凈土旨?xì)w >

佛七講話[第一期]-一九八零年第六天

  佛七講話[第一期]-一九八零年第六天

  今天要和大家講“八萬四千法門,唯有念佛法門是正修行路。”

  有人說:“我不念佛,我要參禪。”或者說“我不念佛,我要學(xué)密。”

  他不知道參禪是佛法,修密也是佛法。如果離開佛,參禪修密,就成外道了。

  他不知道參禪就是佛法,修密也是佛法。如果離開佛,參禪修密,就成外道了。

  所以佛說六念法門,第一就是念佛,接下來才是念法念僧念施戒念天……。三藏十二部盡管浩瀚如海,但是一個(gè)“佛”都包括盡了。善導(dǎo)和沒講,“八萬四千法門皆是助行,唯有念佛法門一項(xiàng)是正行。”因?yàn)榉馂?ldquo;體”,其他修行法,都是“門”。不過要借八萬法“門”,證入“佛體”罷了!法華經(jīng)》說,“唯有一乘法,無二也無三。”所以世尊不是要眾生以人天為究竟,也不以二乘為究竟,是要度一切眾生都成佛。所以一切修行,都以成佛為主,都以念佛為正行。不管參禪、禮拜、修密、學(xué)教,假使離開了“佛”,就都成外道了。因?yàn)橥獾酪粯右?a href="/remen/zuochan.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坐禪禮拜嘛。

  因此,只要你是學(xué)佛的,不管什么法門,一定先要?dú)w依佛歸依法歸依僧。要不然,就不是修佛道了。律宗甚至害怕僅說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太籠統(tǒng),恐怕眾生弄不清,誤入外道。所以三歸以后,一定還要說:“如來至真等正覺為我世尊”。由此可見,念佛的重要了!队^經(jīng)》說,心念佛,心就是佛。這是多么圓頓究竟的法門啊。不假方便,不須漸次,一句阿彌陀佛,直指佛心。大家千萬不要舍正路不走,走偏差路;也不要聽別人亂講,自己沒有主張,朝秦暮楚改修其他法門。

  提到念佛法門,那就是修念佛三昧。所謂念佛三昧,本來十方佛都可念,但為了方便緣起,佛經(jīng)上把念佛三昧分為兩種:一種是一行三昧,一種是一相三昧。

  一行三昧是專持一佛名號,也就是說專信一佛,專愿生一佛國土,專持一佛名號,,所謂不取相貌,專念佛名。我們信阿彌陀佛,愿見阿彌陀佛,持念阿彌陀佛名號,便是修一行三昧。念一佛名號,與念十方佛的功德是完全一樣的。

  一行三昧,是于十方佛中,專觀想一佛;蛴^佛色身,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或觀佛智慧身。

  不管你修一行三昧持名念佛,或是修一相三昧觀想佛相,都要專念一佛,否則便不成一行,一相三昧了。

  你不要以為念一佛的功德小,要知道諸佛都是法界身,所以念一佛的功德,同于念十佛的功德。

  那么,為什么我們要專念阿彌陀佛呢?這是出在〈觀無量壽佛經(jīng)〉。經(jīng)中先說一相三昧,然后于第十六觀說出持名的一行三昧。

  第十六觀中說:“……如此愚人,臨命終時(shí),愚善知識,種種安慰,為說妙法,教令念佛(這個(gè)“念”字,是觀想的意思)。彼人苦逼,不遑念(觀想)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應(yīng)稱無量壽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這便是持名念佛的一行三昧了。

  世尊為什么專稱揚(yáng)贊嘆阿彌陀佛呢?不但世尊稱嘆,六方諸佛無不稱嘆,乃至十方諸佛無不稱嘆。因?yàn)榘浲臃鸨纳顝V,四十八愿,愿愿與十方眾生相應(yīng)。例如第十八愿說:“設(shè)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所以世尊教我們專念阿彌陀佛,教我們至心信樂愿求往生。這就是“求水尋源”的辦法。阿彌陀佛第十八愿這樣發(fā),我們便這樣求,一定可以感應(yīng)道交,蒙佛加被。

  為什么念佛三昧,只講有持名的一行三昧,和觀想的一相三昧呢?因?yàn)槭雷鹪诮?jīng)上講過,世尊說,十方諸佛度眾生,有四種方便:

  一、是以說法的方便度眾生,像釋迦牟尼佛說示四十九年。這是以口業(yè)度眾生。

  二、是以神通變化為方便而度眾生,所謂示現(xiàn)十方,八相成道。這是佛以意業(yè)度眾生。

  三、是以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為方便度眾生,也就是以相好光明度眾生。這是佛以身業(yè)度眾生。

  四、是以名號度眾生。所以稱念佛名,就可蒙佛加被。這是佛以功德力度眾生。

  可是前兩種方便--說法與神變,是佛念眾生。佛為能念,眾生為所念;但是眾生卻不能以說法和神變念佛。而后邊兩種方便---觀想和持名是眾生念佛的方便。眾生為能念,諸佛為所念?梢哉f,是給眾生的方便。所以念佛三昧,有一行和一相兩種。

  可是這兩種方便,一行的持名又比一相的觀想方便。因?yàn)橛^想必須心清凈才能修,心散亂就觀不起來,所以上根利智的人才修習(xí)。而持名法門,可在散亂中修,所謂“佛號入于亂心,亂心不得不佛。”不但能度上上根人,同時(shí)也能度一切煩惱的眾生,所以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

  其他法門,如參禪,便只能接引上根人,因?yàn)樗麄兪悄罘ㄉ矸?從第一義諦入。所以六祖說:“神秀的禪,接引上根人。我的禪,接引上上根人。”由此可知,禪宗法門妙則妙上收利根,下收鈍根,收盡上中下三根?梢哉f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

  念佛法門是正行,但是也要助行幫助。助行方面,總括起來說,不外除結(jié)使,修功德兩項(xiàng),F(xiàn)在時(shí)間不夠,只能說個(gè)大略了。所謂除結(jié)使,就是諸惡不作。所謂修功德,就是眾善奉行。

  怎么除結(jié)使呢?除結(jié)使可按三個(gè)步驟修。

  第一、要勇猛精進(jìn),以念佛力調(diào)柔你的心。就是要念佛一心,盡量對人我是非好惡不生憎愛。久久用功,你的心使可漸漸調(diào)柔了。起初,你的心會不聽約束,但盡管用一句佛號系住,所謂“欲制野象,先驅(qū)入欄。”用功日久,狂心便逐漸調(diào)伏了。

  第二,繼續(xù)精進(jìn),斷除煩惱。妄想是煩惱根,所以要想斷煩惱,必須先除妄想。煩惱如能分分?jǐn)?心便分分清凈了。

  第三,斷結(jié)使和離思。最后就斬草除根,把結(jié)使斷盡了。這時(shí)繼續(xù)念佛精進(jìn),漸漸便可得事一心、理一心了。

  為什么要離“思”呢?因?yàn)?ldquo;思”能令心造作意業(yè)。什么是“思”呢?說淺顯些,所謂“思”,便是起心動(dòng)念。一念才起,便是生死流了,所以要離它。

  還有一種“法”和思最親近,那就是“想”。想是取相分別。本來一切法無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而想偏偏要取那些妄想,所以又叫作妄想。因此,思是起心動(dòng)念,想是取相分別。

  有時(shí)思在想前,有時(shí)思在想后。如果先起心動(dòng)念,以后才取相分別,那么思便在想前了;如果先取相分別,然后才動(dòng)念頭,起心動(dòng)念,那么思便在想后了。我們的心,就是被它兩個(gè)束縛住了,不得解脫。若能脫離這兩個(gè)束縛,那么心便得解脫了。

  但是怎么才能離開它們的束縛呢?用念佛心呀,念佛心清凈,對人我是非好惡不生僧愛二心,便離開它們的束縛了。

  至于修積功德,方便也很多。簡單地說,約有兩項(xiàng):

  一、禮敬三寶供養(yǎng)三寶。因?yàn)槿龑毷且磺泄Φ碌母?三寶為燈燭。茫茫苦海內(nèi),三寶為舟航。”所以禮敬三寶供養(yǎng)三寶,是有無上的功德的。

  二、廣度眾生。三寶的功德,在于廣度眾生;我們發(fā)心學(xué)佛,也就要學(xué)習(xí)三寶廣度眾生。若是不度眾生,便沒有三寶功德可言了。

  禮敬三寶供養(yǎng)三寶,和廣度眾生加起來,便是“一大事因緣”。所以廣說便有無量的功德,略說,無量功德都不出一大事因緣。

  講的太多了,現(xiàn)在大家用功念佛。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