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仙巖寺小參答疑(三):關于動中禪與其他禪法
問:動中禪修行過程中是可以接著修其他的法門,還是只能專門修動中禪?或者雜著也能修,例如禪宗或內觀等等。
答:這是我們的自由,我們可以再去嘗試其他的法,我們也可以自由選擇把這些法合在一塊修,我們是自由的。只是在我們禪修期間,單純的用動中禪一種方法,那么要讓我建議的話,實際上動中禪一種方法就足以讓我們解脫了。
問一:我在修學動中禪之前有修習過另外一個禪修法門叫“孫侖”,這兩個法門我都非常喜歡,這兩個法門在方式上完全相反但本質上殊途同歸,一個(孫侖)很強烈,一個(動中禪)很輕松,我應該怎么選擇,能同時選擇兩個修法還是只能選擇一個?
答:我們學了這個方法以后可以自由的運用,動中禪就如同水一樣可以貫穿到任何一個方法和我們日常的每時每刻每地當中,也就是說我們的修行提起正念,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不斷的,那至于我們如果兩個方法都喜歡,我們可以兩個方法都同時采用,這是我們的自由,但如果說要讓尊者做建議的話,尊者更傾向于一門深入,你可以選擇其中一個方法,但如果說你讓尊者推薦的話,尊者建議單純地用動中禪這一個方法。
問二:尊者建議我單純的用動中禪這一個方法的理由是什么?
答:因為這是一個簡單、直接而圓滿的方法。
問:我現在經行的時候會邊念佛號或念經,這樣有問題嗎?
答:我們在這邊練習動中禪的時候就不要念經,包括經行的時候也不要念。我們回去念經的時候就要保持正念,帶著覺知、正念去念經。在這兒,我們就單純的動中禪。
問:我學佛兩年多了,接觸了很多法門,我自己是念佛的但覺得禪宗也很好。如何將這兩者很好的結合起來?
答:這在于我們自身,如果我們自身能夠把這兩種方法完整的統(tǒng)攝起來,這也是可以的。我們可以把我們的覺性帶到念佛當中去,如果說要讓師父單純的建議的話,那就是一門深入會更好。動中禪是這樣的高速公路。
- 2012年3月仙巖寺小參答疑
- 2011年國慶仙巖寺禪修小參答疑
- 2012年3月仙巖寺小參答疑(十四):關于其他(2)
- 2012年3月仙巖寺小參答疑(十二):關于精進
- 2012年3月仙巖寺小參答疑(八):關于動中禪要領
- 2012年3月仙巖寺小參答疑(十三):關于其他(1)
- 2012年3月仙巖寺小參答疑(十一):關于手部動作
- 2012年3月仙巖寺小參答疑(九):關于情緒和感受
- 2012年3月仙巖寺小參答疑(十):關于修行體會
- 2012年3月仙巖寺小參答疑(四):關于覺性圓滿、滅苦或涅磐
- 2012年3月仙巖寺小參答疑(五):關于動中禪與日常生活
- 2012年3月仙巖寺小參答疑(六):關于昏沉、睡眠
- 2012年3月仙巖寺小參答疑(二):關于覺性、正念
- 2012年3月仙巖寺小參答疑(一):關于妄念
- 2011年國慶仙巖寺禪修小參答疑(九):其他
- 2011年國慶仙巖寺禪修小參答疑(八):實修與聞思
- 2011年國慶仙巖寺禪修小參答疑(七):日常運用
- 2011年國慶仙巖寺禪修小參答疑(六):專注適中
- 2011年國慶仙巖寺禪修小參答疑(五):離種種相
- 2011年國慶仙巖寺禪修小參答疑(四):動作、時間、行禪坐禪
- 印光大師佛教問題問答集 上
- 佛法修證心要問答集《一》
- 答問青壯年參禪者 第一天
- 凈土篇(1)
- 大安法師學佛答疑 1
- 答問青壯年參禪者 第三天
- 答問青壯年參禪者 第二天
- 佛法修證心要問答集《二》
- 答問青壯年參禪者 第四天
- 印光大師佛教問題問答集 下
- 佛法修證心要問答集《六》
- 佛法修證心要問答集《三》
- 佛法修證心要問答集《四》
- 佛法修證心要問答集《五》
- 答問青壯年參禪者 目錄 出版說明
- 大安法師學佛答疑 2
- 解惑錄一
- 凈土篇(2)
- 濟群法師學佛答問 一
- 2011年國慶仙巖寺禪修小參答疑(一):什么是覺知、覺性
- 佛學問答四篇-生活實踐篇
- 解惑錄二
- 凈土篇(4)
- 佛學問答四篇-止觀坐禪篇
- 開示問答 1 廣開如意門
- 凈土篇(3)
- 大安法師學佛答疑 15
- 佛學問答四篇-凈土念佛篇
- 濟群法師學佛答問 十二
- 2012年3月仙巖寺小參答疑(十四):關于其他(2)
- 2012年3月仙巖寺小參答疑(八):關于動中禪要領
- 2011年國慶仙巖寺禪修小參答疑(四):動作、時間、行禪坐禪
- 濟群法師學佛答問 八
- 2012年3月仙巖寺小參答疑(一):關于妄念
- 大安法師學佛答疑 3
- 佛學問答四篇-教義抉擇篇
- 濟群法師學佛答問 二
- 2011年國慶仙巖寺禪修小參答疑(二):身苦、心苦、苦滅
- 開示問答 3 啟發(fā)般若慧
- 大安法師學佛答疑 5
- 回向給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什么意思?
- 念誦觀世音菩薩圣號時如何觀想?用觀想菩薩形象嗎?
- 佛教為什么有這么多法門,有區(qū)別嗎?
- 看恐怖電影時,明知所演皆是幻相,為何還是恐懼?
- “上報四重恩”的“重”怎么讀?
- 違五戒不殺生的愿,是不是破了不殺戒、不妄語二戒?
- 安樂八法的正命跟八正道的正命,是不一樣的嗎?
- 信愿念佛是專修,怎樣持咒念經?
- 來生生到佛前是什么意思?
- 戒體是不持續(xù)的嗎?
- 如果一切法由心想生,那外境也是自己的心想出的嗎?
- 念佛號有沒有方向?
- 菩薩戒從善知識獲得,需要反復在佛像前自受嗎?為什么?
- 佛教的正命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
- 念佛修行到什么程度才可以往生?往生的條件是什么?
- 往生西方必須要一心不亂,發(fā)菩提心才能往生嗎?
- 如何看待善知識,要如何依止世間的善知識?
- 往生一定要培植甚深的善根、積累廣大的福德嗎?
- 學佛人可以化妝嗎,學佛后化妝打扮是否如法?
- 發(fā)不起度眾生的菩提心,只想先往生,這樣能往生嗎?
- 佛菩薩圣誕時,在家供佛需像寺院一樣按儀軌做嗎?
- 何者是“心”?是六識嗎?如何定義、理解和界定?
- 在特殊佛教日做供養(yǎng),功德有差別嗎?
- 為什么拋妻棄子的男人不遭報應,反而過得很好?
- 可以重復受戒嗎?
- 學佛學偏了,是因為沒有真的深信嗎?
- 受五戒后犯了不飲酒戒和不邪淫戒,該怎么辦?
- 什么是“仰信” 、“通身靠倒”、 “作得生想”,如何運用到念佛中?
- 如何可以讓愿力大過業(yè)力?
- 在家居士是可以自己審罪還是該請師父?
- 為什么度他人容易,度自己的家人卻很難?
- 小孩念佛怎樣回向?要回向嗎?
- 怎樣讓年輕人接受并歡喜聽經聞法?
- 寺院為犯煞星順星是否如法?佛弟子能否順星?
- 為什么一念經就有很多妄想,如何對治?
- 念經過程中,可不可以有法喜?
- 為什么要知母、念恩、報恩,對眾生有意義嗎?
- 親人去世后,皈依證怎么處理?
- 遇到假和尚化緣該怎么辦?
- 幻化出來的眾生有貪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