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仙巖寺小參答疑(五):關于動中禪與日常生活

  問:回到生活當中也要每天這樣練習嗎?

  答:如果每天能抽出一點時間來做那是非常好的。比如睡覺以前做一段時間,或者躺下以后手輕輕的去動、去覺察。動中禪是很簡單、自由的,可以用很多技巧和方法;蛘呤侨ビ^我們的呼吸,眨眼睛。哪怕我們是一丁點一丁點的積累都比一直不提起正念要好。

  問:講話的過程當中覺知很容易被打斷,那個時候該怎么辦?

  答:說話的時候就要把我們的正念放在說話上面。每一句話都是清清楚楚的,當我們在聽別人講話的時候我們要把正念放在聽的上面,清清楚楚的去聽別人說的每一句話。開始可能會比較困難,我們會被內在的感受和情緒所打斷。到后來我們就會一直保持在這個狀態(tài)當中。

  問:除了隆波田尊者傳承下來的這套手部動作以外,日常生活當中哪些東西還可以加入動中禪這個元素,比如我上班可以步行,但不可能來回走,我怎么樣走才符合動中禪的要求?

  答:動中禪是非常靈活的,我們可以用到日常生活當中去。當我們培養(yǎng)起正念以后,會發(fā)現(xiàn)我們是身心合一的狀態(tài),不管我們在做什么,走路、騎車、開車我們都能活在那個當下。像平常上班不太遠,我們可以走著去,這個過程當中我們要放松自己的身體,我們要覺察到自己的動作。在開始的時候我們是以腿部作為我們的第一所緣境,然后每一步都是清清楚楚的,這樣我們也是在訓練動中禪。這個過程中我們不會像以前那樣過多的東張西望,好像周遭有什么事情發(fā)生一下子被吸引過去。而這時我們是隨時隨地跟自己在一起,更多的是關注自己、關注自己的身體、關注自己的心,在這種放松的狀態(tài)中走路就符合動中禪的要求。

  問:平常我們工作中要用到電腦,還要動腦筋,那這樣的工作當中怎么樣動中禪呢?

  答:當我們在工作、計劃的時候,我們就以這個工作、計劃本身作為我們的所緣。這個時候如果我們不能覺知到我們的身體,身體是作為一個背景存在。如果你覺知不到那也沒關系,還是以我們當下工作的本身作為首要的所緣,也叫做專心致志于工作。隨著覺知不斷的發(fā)展我,們會發(fā)現(xiàn)到后來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身心合一的,這是個過程。

  問一:看書的時候怎么關注動作呢?

  答:你在看書的時候就專心致志的看書,就在看上面,你就不需要去覺知身體了。

  問二:那玩的時候也是這樣?

  答:我們在做每個事情的當下,都是對那個事情的當下保持覺察。

  問三:我們小參的內容可以公開嗎?我回去告訴師兄朋友。

  答:可以的。

  問:學佛和禪修都是比較安靜的,但我是從事寫作的,寫作是需要激情的,這么修行下去讓自己安靜下來,這會不會讓自己在社會上少了激情?

  答:隨著我們正念的不斷增進,我們會超越這些情緒,我們以前或許是在這些情緒當中,帶著某種情緒情感去創(chuàng)作,那么我們的文字就會表現(xiàn)出這種情緒相應的心情,而隨著我們覺性發(fā)展以后,我們會超越于這些情緒,我們知道這些情緒,但是我們由此而表現(xiàn)出來的文字就會更加的平和、清凈,可以肯定,我們的風格會發(fā)生轉變,就如同有些作家在年輕的時候比較激憤,而到了涉世很深的時候沉淀下來,那這時他能夠看清楚更多的事情,悟到更多的東西,他的風格就會發(fā)生轉變,我們不否定前一種,但是社會發(fā)展的方向是朝著一種積淀、深沉,朝著一種寧靜祥和的方向發(fā)展的,所以不用擔心,我們會更好的讓自己的自性呈現(xiàn)出種種智慧而開辟出種種文字般若,而這種文字般若是超越于我們以前的部分,正如佛陀三藏十二部經都是從佛陀的自性里面流出來的,佛陀也講故事,也創(chuàng)作,也講道理,或許由此下去,我們的創(chuàng)作會更加趨向于這種風格。

  問:現(xiàn)在修習動中禪時我只能把很少注意力放在動作上,那今后在家做動中禪時,我能否與別人說話?

  答:我們在家里的時候自己一個人練沒有關系,如果有別人要跟我們談話,那時我們就不要做動作了。我們在交談時,正念就放在談話上面,做什么事情都要專心致志,有些人不理解,如果我們一邊做動作一邊跟他談話的話,那對方可能會疑惑,還以為我們學了什么,感覺不太正常的樣子。

  問:動中禪里所講的苦體現(xiàn)在現(xiàn)實生活當中,那就是有人因為各種各樣的苦而精神崩潰或選擇自殺,如果這些人通過修習動中禪后成為覺性圓滿的人時,他們還會選擇原來的路,像原來那樣崩潰、自殺嗎?他們原來的世界觀、心理會發(fā)生什么改變?

  答:如果這些人練習了動中禪以后,那就如同獲得了一次新生。他們把內心的魔障去除掉了,那是魔讓他們去這么做的,是魔攪亂了他們的心身,所以動中禪是開啟我們內在的覺性,去解決我們內心根本的問題。

  問:這期動中禪結束后,我們回到生活中每天應該堅持什么樣的度修習動中禪?

  答:回去修習的關鍵,是要堅持隨時隨地都提起正念。有時間我們就可以多做,雖然我們不會像在這里一樣有那么多時間,但我們每天可以拿出2個小時、3個小時練習,也就不錯了。

  問:動中禪是讓我們更好的活在當下,但是我們生活中有些事情是需要提前計劃的。比如我要參見尊者,那事先我就會去思考需要向尊者請教什么問題,內心難免會緊張,請問如何在這種情況做到動中禪的活在當下?

  答:所謂活在當下就是在每一個剎那不管我們在做什么事情,我們都是清清楚楚明明了了的,我們要分清楚一個情形就是我們計劃未來,在計劃這件事情的當下我們是清清楚楚明明了了的,這就是活在當下,不等于說我們計劃未來的事情就不是活在當下。當我們在計劃時那種不能夠打住或沒有正念的妄想,或者是糾纏于過去所發(fā)生的事情當中,那都不是活在當下。所謂活在當下就是對當下所發(fā)生的事情,我們的身體、我們的心以及我們的感受清清楚楚。

  問:我覺得很難把這種覺知帶入生活中,我去年十月份參加過一次禪修,感覺很好,能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的每一個動作,也有過這種輕安的感覺。但回去之后,頭段時間還可以清楚自己的言行舉止,但是過一段時間就覺察不到了,這次再參加動中禪時,頭兩天是感覺不到自己的覺知的。

  答:我們在這里是密集的修行,所以比較能夠保持正念。回去后我們若沒有堅持,只想單純的在平常提起正念,這在我們正念不強的時候是很容易被打斷、丟失的。因此我們回去以后也不能夠懈怠,每天的功課還是要堅持的,否則不久我們就會恢復到原形。

  問:我們就要這樣一直練下去才可以達到?

  答:是的,貴在堅持。平常這樣不斷地用功,堅持不懈。有機會的話再回到這兒繼續(xù)禪修,這才能夠保障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正念發(fā)展起來不會再被打斷,被丟失掉。

  問:請問如何將動中禪運用到自己的生活,因為我是做餐飲的,平時也吃葷的,這次來禪修覺得吃素也蠻好的,我覺得很舒服;丶液笪覒摮运,可我卻是做餐飲的,這涉及到殺生,所以覺得心很糾結,有點無所適從。

  答:我們的職業(yè)是自己可以做選擇和變動的。即使是做餐飲我們也可以嘗試將食物做成被大家所接受的素食,F(xiàn)在素食逐漸成為一種時尚,像在泰國機場,尊者也有看到比較高級的有機蔬菜或水果,現(xiàn)在高端的人群有很多這方面的需求,希望能吃干凈的、有機的素食。雖然在泰國沒有說像中國這樣吃素,但尊者個人是主張吃素的。

  中國人有吃素的傳統(tǒng),中國佛教也是主張吃素的。在經濟發(fā)達的地區(qū),例如臺灣、香港,素餐廳是很多的,而且做得很好。中國目前素餐館相對來說比較少,若針對人群有定位,素餐廳未來發(fā)展趨勢是很不錯的。我們自身有開餐館的經驗、基礎和設備,主要是我們在消費人群上面要定位好,可以通過修行的人群或佛教宣傳的網站去尋找到適合的消費群體。現(xiàn)在西方也反過來比較重視素食,因為他們發(fā)現(xiàn)肉食對身體有許多害處,而要找到真正有機的肉食也非常的困難,F(xiàn)在飼養(yǎng)動物的添加劑和藥物都是有殘留的,對我們的身體都不太好。

  如果我們不是把經濟效益放在第一位,我們把自身利益以及吃素對別人的幫助即他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話,我們就可以做一個生意上的轉型。實際上我們只要收入夠用了,差不多就行了,不要把追求經濟效益、利潤放在第一位。有些商品利潤很高,也很容易賣出去,回收資金也很快,但也給別人造成一定的傷害,對自己也不利,會種下惡因或積累業(yè)障,比如說賣酒、賣煙都是如此。

  問:在心理咨詢過程當中,有很多人是帶著強烈的想解決問題的急迫心情來到咨詢室的。因為內在沒有一顆安住的心所以導致了很多的問題,但當我們用道的理念跟他們溝通時他們似乎能夠明白,當下他會很有經驗,但回去后他很快回到他的模式里去,他會覺得沒法應用。前幾年我接觸了佛學之后,想如何將佛學的東西很智慧的運用到心理學當中去,但是又不至于讓別人覺得這太高深莫測。如何將佛法運用到我們生活當中去,并且能夠比較好的運用,有個什么樣好的方式?

  答:實際上所有問題的產生都是源自于內心的煩惱,在沒有正念的時候這些煩惱會在我們心里起作用,從而產生這種或那種的糾結和負面情緒,這就造成了生命的紊亂。所以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就是要讓他升起正念,這是我們內在最根本的藥。在開始時他的正念不足,就需要別人的扶持。心理醫(yī)生就是幫助他培養(yǎng)自己正念的一個拐杖。同時這還需要一個長期的督導,這個督導要經常使用些善巧方便,適合于他的技巧把他拉回到當下來。只要你能夠把他拉回到當下,他的情緒就可以得以平復,在那個時候就是對他心靈的一個慰藉和一個治療。這需要有很多的技巧,如果我們本身很有覺性,這個法、這個技巧、這個善巧方便會從我們內心自然的產生。任何方法都是從我們的自性里面流露出來的。針對不同的病人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這些技巧是活的,所以要對境而產生方法。

  問:我們現(xiàn)在因為覺性還沒有完全的培養(yǎng)起來就快要回去了,我會擔心回去后被現(xiàn)實生活給牽扯回去,這種恐懼感很強,有什么啟示?

  答:這個不用擔心,因為在這里我們已經得到了一個非常簡單實用的方法。這個方法能夠幫助、扶持我們,只要是我們培養(yǎng)起正念,我們跟自己在一起,跟覺性在一起,沒有什么可怕的。反過來我們看到以前的那種生活方式、那種氛圍會讓我們墮到以前的習氣當中,只要是你認識到了,那就是個解脫的開始。所以真正可怕的是沒有意識到。當你意識到的時候就開始走向一條自己做主、自己解脫的路。 只是說在那種情形下可能會被打擾到或者被打斷,但是沒有關系,我們可以重新開始。這樣一點一滴的積累,總有一天我們能夠完全的穩(wěn)定下來、如如不動。

  問:目前我聽到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經行和手部動作做得多了,自然就能在日常生活當中覺知了。另一種說法是在日常生活當中覺知跟經行和手部動作的關系不太大,也就是說在日常生活當中覺知就是在日常生活當中覺知,經行覺知是經行覺知,手部動作覺知是手部動作覺知,這種說法就是在日常生活當中的覺知還需要刻意、刻苦的去練習。

  答:對于動中禪只是淺嘗則止的人,他沒有通過手部動作把正念提升到一定的程度。在平常他也是難以做到的,也是斷的,也就是他還沒有把自己的正念訓練到一個環(huán)狀,他就會說這兩者是不一樣的。然后在生活當中他就會說還要繼續(xù)提起正念,還會去再訓練。如果通過訓練以后他的覺性已經達到運用自如了,覺性是不斷的,他就可以自動延伸到我們平常生活當中去。

  問:師父的意思是經行和手部動作做得多了,在日常生活當中就自然的能夠覺知。

  鄧老師:只要是訓練到一個不斷的情形,他就可以延伸出去,如果還沒有訓練到穩(wěn)固和延伸,那么在平常的話他就只能做到一部份。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