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典藏 >

與祖師同行 伍 時時覺地花 施汝者不名福田

  與祖師同行 伍 時時覺地花 施汝者不名福田

  《維摩詰所說經(jīng)》中有一段話:

  佛告須菩提,汝行詣維摩詰問疾。須菩提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所以者何?憶念我昔入其舍從乞食,時維摩詰取我缽盛滿飯,謂我言:唯須菩提,若能于食等者諸法亦等,諸法等者于食亦等,如是行乞乃可取食。若須菩提,不斷淫怒癡亦不與俱,不壞于身而隨一相,不滅癡愛起于明脫;以五逆相而得解脫,亦不解不縛;不見四諦非不見諦,非得果非不得果;非凡夫非離凡夫法,非圣人非不圣人;雖成就一切法而離諸法相,乃可取食。若須菩提,不見佛不聞法。彼外道六師,富蘭那迦葉、末伽梨拘賒梨子、刪阇夜毗羅胝子、阿耆多翅舍欽婆羅、迦羅鳩馱迦旃延、尼犍陀若提子等是汝之師,因其出家,彼師所墮汝亦隨墮,乃可取食。若須菩提,入諸邪見不到彼岸,住于八難不得無難,同于煩惱離清凈法,汝得無諍三昧,一切眾生亦得是定。其施汝者不名福田,供養(yǎng)汝者墮三惡道。為與眾魔共一手作諸勞侶,汝與眾魔及諸塵勞等無有異。于一切眾生而有怨心,謗諸佛毀于法不入眾數(shù),終不得滅度,汝若如是乃可取食。

  時我世尊,聞此語茫然不識是何言,不知以何答,便置缽欲出其舍。維摩詰言:唯須菩提,取缽勿懼。于意云何,如來所作化人,若以是事詰,寧有懼不?我言,不也。維摩詰言:一切諸法如幻化相,汝今不應(yīng)有所懼也。所以者何?一切言說不離是相,至于智者不著文字,故無所懼。何以故?文字性離無有文字,是則解脫,解脫相者則諸法也。維摩詰說是法時,二百天子得法眼凈,故我不任詣彼問疾。

  很多人引用:“其施汝者不名福田。供養(yǎng)汝者墮三惡道。”這句話來試圖說明布施要注意一些問題。其實,這是對這兩句話產(chǎn)生誤會了,如果這樣來說問題,真的是有些斷章取義了。從維摩詰與須菩提的整段對話來看,完全是維摩詰要破除須菩提的各種執(zhí)著而說的。

  所以,我們在看佛經(jīng)的時候,一定要深入地看,千萬不要斷章取義,這樣才能領(lǐng)會佛陀的原義。尤其對于初入佛門的人,自己不建議上來就看《維摩詰所說經(jīng)》、《文殊說般若經(jīng)》等經(jīng)典。不是這些經(jīng)典不好,而是這些經(jīng)典破相破得很透徹,對于剛?cè)腴T的人來說,很容易產(chǎn)生誤解。

  再比如看《六祖壇經(jīng)》,不要一上來就學(xué)“一具臭骨頭,何為立功課”等等話,這是破除多年修行者法執(zhí)的話。對于還沒學(xué)佛幾天的人,千萬不要以為就不用打坐禪定了,那是對于執(zhí)著于打坐修禪定的人說的。對于我們這些初學(xué)者來說,還是要記住“一切功德皆從禪定出”。

  同樣,對于我們初學(xué)者來說。布施,還就從三輪體空開始,所謂“無施者、無受者亦無所施物”。布施出去,就不要管它結(jié)果如何,只要你發(fā)心了,你行持了,布施就圓滿了。不要去管接受布施的人如何若何,所施物所用的如何若何,所成辦的事如何若何……

  比如對于騙子乞討者,如果他低聲下氣向你乞討了,你不管如何都應(yīng)該給他點什么,實在沒有就給個微笑。因為他們已經(jīng)窮到了用自己的尊嚴(yán),向你乞討(或者行騙),這樣的恭敬還不足于你施舍點什么?所以,你即使明明知道他是個騙子,你也應(yīng)該布施以歡喜

  對于到寺院布施或者做佛事,在那發(fā)心和行持的時候佛事功德就已經(jīng)圓滿了。后面的具體如何做,或者真出家人還是假出家人,那是他們自己去了因結(jié)果了。當(dāng)然,如果你是一位執(zhí)法管理人員,你的職責(zé)是糾正這些不正當(dāng)?shù)氖虑榈娜。那?你就應(yīng)該認(rèn)真負(fù)責(zé)地去檢討這些事情的結(jié)果。

  所以,對于我們初學(xué)的人來說,還是要踏踏實實地從持戒開始,因為我們還沒有什么值得要破的東西。學(xué)佛還是要從“時時勤拂試,莫使惹塵埃”開始,不要想著一入門就“心中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否則真的是變成“肚中無一物,鍋湯不識燙”了。到時候煩惱重重,自救不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