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典藏 >

與祖師同行 玖 殷勤空里步 天地與我同根

  與祖師同行 玖 殷勤空里步 天地與我同根

  這幾天接待的客人里面,有人提出一個很普遍也很尖銳的問題:“這期生命結(jié)束的時候,我們是以什么方式存在?”這個問題要回答也很容易——佛教里面講是以中陰身存在。但是中陰身對于現(xiàn)代科學教育出來的人很難解釋,世間有個靈魂之說,西方甚至有科學家稱過靈魂的重量。所以很難有一個讓他滿意的答案。

  這是因為我們頑固地執(zhí)著于有個時間和空間這個“法執(zhí)”。因為這個“法執(zhí)”,自己就把自己限制在這個時空里面去了,從而不得解脫。現(xiàn)代科學認為,一切事物都在這個空間中以物質(zhì)或者能量的形式存在,物質(zhì)和能量可以互相轉(zhuǎn)化,并且有物質(zhì)不滅定律,世間最快的速度是光速。

  而佛教告訴我們的是無始終,無內(nèi)外,強立名,為法界。無始終,在《肇論》里面就是天地與我同根,無內(nèi)外就是萬物于我一體。天地與我同根就突破了時間的概念,萬物與我一體就突破了空間的概念。其實我們的思想本身就突破了時空這個概念,因為我們的思維速度超過了光速,我們的思維范圍可以超越空間。只是我們平時受到了時空這個“法執(zhí)”的限制而不能意識到。

  佛教本來就是超脫了時間和空間的概念的,比如佛教說的一念之間能從一佛國到另一佛國。因為現(xiàn)代科學不完善,我們無法理解而已(這很正常,比如科學家沒有發(fā)明顯微鏡以前,佛陀說一缽水中有無量的微生物,很多人一樣無法理解)。所以,在我們有“法執(zhí)”的情況下,只好又用一個“法界”來定義我們存在的區(qū)域。有點像剛出狼窩又入虎穴。

  所以禪宗的祖師對此不以為然。比如趙州和尚和他的徒弟有這樣的對話:

  師示云:“未有世界,早有此性。世界壞時,此性不壞。”

  僧問:“如何是此性?”

  師云:“五蘊四大。”

  云:“此猶是壞,如何是此性?”

  師云:“四大五蘊。”

  那么到底我們死后以什么樣的形式存在呢?是物質(zhì)還是能量?這個問題實在讓佛教徒很難回答。因為佛教認為從無始以來就沒有生,怎么會有死呢?《心經(jīng)》*上也說:“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這里好像就談不攏了,有了一個斷層。

  凈慧老和尚也就這個問題給我們做了開示。他說我們是以心念而存在,我們的心念,念念相續(xù),延綿不斷。心念是一個很好的中介,因為我們的業(yè)力等等完全可以用心念來延續(xù),如果信得及問題也就結(jié)束?墒沁@位客人的時空“法執(zhí)”很大,在我們的私底下接著又問,那么心念是物質(zhì)還是能量?

  很明顯,從佛教的角度來解釋是,既是物質(zhì)也非物質(zhì),既是能量也非能量。但這樣和他說,一定是不能讓他滿意的。所以自己就用測不準來解釋,因為物質(zhì)分到最小的時候表現(xiàn)出的特性是測不準。也就是說物質(zhì)在這么小的時候一會兒表現(xiàn)為質(zhì)量,一會兒表現(xiàn)為能量。

  所以你說這個心念是物質(zhì)還是能量?所以這個心念既是物質(zhì)也非物質(zhì),既是能量也非能量,而《心經(jīng)》里面說的“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也完全吻合了物質(zhì)的不滅定律。同樣這個解釋也通用于“萬物與我一體”,也就是《佛教三字經(jīng)》里面的“無內(nèi)外”。這個時候,再解釋佛陀現(xiàn)在是以什么方式存在也很容易了。

  其實自己心里明白,這個解釋都是多余和不完善的。這就和解放初期,聽了政府說“耕田不用牛,點燈不用油”之后,不理解就瞎猜一樣。但是,為了讓固執(zhí)于時空“法執(zhí)”的人脫離自己的誤解,不得不勉為其難。因為,這就是佛教里面說的:“非一亦非異,非常亦非斷”等等名詞,都是這個道理。只是我們被時空這個法執(zhí)套牢了,很難去理解而已。所以“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這就是僧肇大師的悟處,也是《佛教三字經(jīng)》講的內(nèi)容。也是我們這些被時空這個“法執(zhí)”迷惑的人,很難理解的地方。

  * 延伸閱讀 【心經(jīng)】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