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善奉行

  眾善奉行

  文 /釋本性

  恩師科班出生,為其愛徒取名,亦大有學(xué)問。

  比如吧,小名本性,即為恩師所取。恩師說:一取儒家思想。儒家說,人之初,性本善。本性即善。二取佛家精神。佛家說: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本性即佛。

  橫觀縱觀佛家家底,想來想去,確實,一個善字,最為了得,應(yīng)為佛家看家功夫,壓箱珍寶。這從佛教定義上,亦可看出——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為佛教。

  佛家如何理解善呢?自利利他,為大善;害人害己為大惡。

  其實,善為普世價值,非佛家獨倡。善字,從其古字形,是從羊,吉祥義。儒家就勸人,要擇善從之,不善改之。更把孝作為至善。道家則說:善者,人敬、天佑、福祿隨、眾邪遠(yuǎn)、神靈衛(wèi)之。西方的蘇格拉底則認(rèn)為:美德就是善,善是至高無上的宗教。

  佛教對善,除倡之外,更重于行。善不行,就談不上善。為善,高僧大德皆說,要默默地做,這樣功德更大。為善無近名也。儒家要人勿以善小而不為。佛教眼里,善無大小。一花一世界,須彌納芥子。惟虔是功,惟誠是德。肩挑百擔(dān),或許,才登天堂門口,而手提半斤,也許,已經(jīng)登堂入室。

  說實在,這世間,需要我們行善的地方很多,我們實在無法一一都行。但起碼身邊的,我們要先去做,把其做好。曾經(jīng),有位善人,善名很大,于其小鎮(zhèn),他竭盡財力,施醫(yī)送藥,治病救人。有個外鄉(xiāng)人,聽到此后,很感動,想捐金百萬。但為證實一下善人的名副其實,他就于善人某日必過的路上,裝成渾身惡臭的乞丐,奄奄一息于路邊。這善人見到他后,停下腳步,但稍一遲疑,便又走開了。這樣,這外鄉(xiāng)人便把背在身上的萬金又背了回去。

  做善事,并不是永遠(yuǎn)都有機會的。人生很短暫,為此,為善要有緊迫感,碰著遇著機會就做,早做,做了一件是一件,別挑挑揀揀,或等等待待。

  古人常常千金買鄰,認(rèn)為遠(yuǎn)親不如近鄰。什么是我們的最好的鄰呢?那就是善。只要鄰于善,近于善,那就安全了,純凈了,進(jìn)步了。這也是,佛門把追隨者叫作善信、善男信女,把其法,叫做善法的原因了。

  佛家說,一念善即善,一念惡即惡。善人善相,因為,相由心生。善,善心,能感應(yīng)一切善法。就如: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yuǎn)離;積善之家必有余慶;善有善報;等等所言。

  平時,信眾厚愛,常索題拙墨,我常以上善若水、為善最樂、止于至善、與人為善等書贈。因為,我認(rèn)為,這些句子,是對佛家崇尚于善、修行于善的最好注釋了。

  愿大家,做個善的人;愿人間,成個善的世界。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