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源老法師自述年譜
道源老法師自述年譜
仁光法師紀錄初稿
晴虛、宏玄、施旺坤修訂
清光緒二十六年
(1900)
一歲
△源公法師于清光緒二十六年農(nóng)歷十月五日寅時出生于河南省商水縣周口鎮(zhèn),俗姓王,父諱德馨,母陶氏。
清光緒三十二年
(1906)
七歲
△是年春,父送師入私塾讀書。
清光緒三十四年
(1908)
九歲
△喪母!與胞姊同為嬸母收養(yǎng),得以長大成人。
民國八年
(1919)
二十歲
△是年中,相依為命之胞姊及嬸母相繼去世!悲痛之余,頓感人生無常!乃毅然投本鎮(zhèn)普靜堂禮隆品上人座下求剃度焉出家。
民國十二年
(1923)
二四歲
△赴湖北漢陽歸元寺,依覺清律師求受三壇大戒,并留住寺內(nèi)參學。
民國十三年
(1924)
二五歲
△是年秋,返本寺,輔助剃度恩師隆公上人料理寺務(wù)。
民國十六年
(1927)
二八歲
△得悉江蘇省常熟虞山興福寺,慈舟大師開辦僧學院;乃辭師南下,入學求法。
民國十七年
(1928)
二九歲
△隨侍慈舟大師赴蘇州靈巖山,創(chuàng)建凈宗道場。
△是年秋,偕同慈航法師去安慶迎江寺,助理寺務(wù)。
民國十八年
(1929)
三十歲
△是年春,入武昌佛學院,親近太虛大師。
民國十九年
(1930)
三一歲
△偕同白圣法師至洪山寶通寺,閉關(guān)潛修,歷時三年。
民國二十二年
(1933)
三四歲
△出關(guān)。應(yīng)凈嚴法師之約,回開封,任河南佛學院教師。
民國二十三年
(1934)
三五歲
△朝禮普陀、九華兩大名山。朝山后,繼赴靈巖山親近印光大師。
民國二十四年
(1935)
三六歲
△至上海,親近圓瑛大師。
民國二十五年
(1936)
三七歲
△受慈舟大師教命往福州法海寺,代理法界學苑教務(wù)。
民國二十六年
(1937)
三八歲
△受慈舟大師之命,將法界學苑遷往北平凈蓮寺,輔助大師開講華嚴經(jīng)。一時僧眾嚴持律儀,篤修凈土,教化大興。
民國二十七年
(1938)
三九歲
△應(yīng)智達和尚之請,任河北省房山縣上方山兜率寺住持,提倡結(jié)夏安居,講演戒律,寺風丕振!
民國二十九年
(1940)
四一歲
△應(yīng)北平廣濟寺現(xiàn)明老和尚之請,任該寺設(shè)立之宏慈佛學院暨翠峰寺設(shè)立之八敬學院主講。同時又承慧三法師之介紹,擔任廣化寺佛教學院教授。凡所講學皆以持戒念佛為主旨,故三院僧尼,全體皆過午不食,半月誦戒,結(jié)夏安居。又廣濟寺每年冬期開壇傳戒,師連任六次教授阿阇黎,在戒期中,詳解三壇戒律。戒師戒子,悉皆過午不食。開近代佛教在傳戒會中,講演戒律之風氣,當自師始!
民國三十二年(1943)
四四歲
△張家口賜兒山云泉寺越塵老和尚,將自己主持之子孫廟,改為十方道場,聘師為第一任住持。
△是年被推選為中國佛教會察哈爾分會理事長。
民國三十三年
(1944)
四五歲
△五臺山廣濟茅蓬壽冶和尚來約,相偕朝禮五臺。并于朝五臺山后,在廣濟茅蓬為眾僧講比丘戒本一遍。
民國三十四年
(1945)
四六歲
△應(yīng)請至天津居士林,講圓覺經(jīng)。又到大悲院講地藏經(jīng)。
民國三十五年
(1946)
四七歲
△出山海關(guān),在長春般若寺講金剛經(jīng),地藏庵講地藏經(jīng)。
民國三十六年
(1947)
四八歲
△應(yīng)白圣法師函邀,至上海靜安寺,代理住持及主持學院教務(wù)。
民國三十七年
(1948)
四九歲
△朝禮普陀山圣跡,在百子堂講普門品、地藏經(jīng)各一遍。
民國三十八年
(1949)
五十歲
△是年三月底,同白圣法師來臺灣,住臺北市十普寺。五月間,在該寺講八大人覺經(jīng)。月底,至新竹靈隱寺助慈航法師開辦僧學。九月,至中壢圓光寺,講金剛經(jīng)。十二月,至基隆市寶明寺,講金剛經(jīng),及主持彌陀佛七。
民國三十九年
(1950)
五一歲
△正月初,患病,往臺北醫(yī)院診治月余。病愈出院,再到寶明寺靜養(yǎng),繼與修果、仁光,發(fā)起創(chuàng)建海會寺。四月,回十普寺,講金剛經(jīng)、心經(jīng)。七月講地藏經(jīng)。
民國四十年
(1951)
五二歲
△三月,在十普寺講阿彌陀經(jīng)。
△四月初八,海會寺佛殿工程開工。七月,在十普寺講起信論及圓覺經(jīng)。是年冬,佛殿工事告竣。
民國四十一年
(1952)
五三歲
△正月十六日,由臺北十普寺遷居基隆八堵正道山海會寺。二月初一日。舉行佛像開光典禮。
△是年冬,臺南大仙寺傳三壇大戒,師任教授阿阇黎,是為臺灣光復以后,第一次傳戒。
民國四十二年
(1953)
五四歲
△海會寺添建觀音殿一棟。
民國四十三年(1954)
五五歲
△是年秋,獅頭山元光寺傳三壇大戒,師任得戒和尚。
民國四十四年
(1955)
五六歲
△海會寺添建三學堂一棟。
△是年春,臺北市十普寺傳三壇大戒,師任故授阿阇黎。
△是年冬,臺南縣火山碧云寺傳三壇大戒,師任得戒和尚。
民國四十五年
(1956)
五七歲
△是年春,臺北縣觀音山凌云寺傳三壇大戒,師任得戒和尚。
△是年冬,屏東市東山寺傳三壇大戒,師任得戒和尚。
民國四十六年
(1957)
五八歲
△海會寺添建五觀堂一棟。
△是年夏,師隨中國佛教代表團,出席泰國佛紀二千五百年紀念大會,并至高棉國宣揚佛法。
△是年十一月十七日師聞慈舟大師在北平安養(yǎng)精舍生西,悲痛不已,即與白圣法師相商于十二月十五日在臺北十普寺啟建佛七,二十一日圓滿,舉行追思會,師編輯‘慈舟大師法匯\’以報師恩。
民國四十七年
(1958)
五九歲
民國四十八年
(1959)
六十歲
△海會寺添建地藏殿一棟。至此,本寺工程,告一段落。
△是年春,臺北市十普寺再次傳三壇大戒,師任教授阿阇黎。
民國四十九年
(1960)
六一歲
△在屏東市東山寺,講演楞嚴經(jīng)。
民國五十年
(1961)
六二歲
△是年秋,海會寺第一次傳四眾戒,師自任得戒和尚。
民國五十一年
(1962)
六三歲
△海會寺首次舉行結(jié)夏,期間,師講演法華經(jīng)、比丘戒本、比丘尼戒本、梵網(wǎng)經(jīng)菩薩戒本。供各地僧尼來寺參加安居,聽講經(jīng)律。
民國五十二年
(1963)
六四歲
△是年春,臺北臨濟寺傳三壇大戒,師任教授阿阇黎。
△本寺舉辦第二次結(jié)夏,期間,師講演大涅槃經(jīng)。
△是年秋,東山寺圓融住持,創(chuàng)辦東山佛學院,聘師為院長。
民國五十三年
(1964)
六五歲
△是年春,當選中國佛教會理事長。
△師以在屏東講經(jīng)之便,去小琉球靈山寺布教。
△基隆大覺寺傳三壇大戒,師任尊證阿阇黎。
△應(yīng)請至澎湖潮音寺講普門品,傳授在家三歸、五戒、菩薩戒。
△夏季本寺第三次舉行結(jié)夏安居,期間開講起信論、圓覺經(jīng)、地藏經(jīng)。
△是年冬,世界佛教徒友誼會,在印度鹿野苑開會。中國佛教會組代表團前往參加,師任團長。經(jīng)香港、泰國,再到印度,在鹿野苑參加會議外,并朝禮菩提場、涅槃場、靈鷲山、祗樹給孤獨園、那爛陀寺、尼連河、恒河等圣地。并在印度傳授三皈依,求受皈依者多至一百余人。
民國五十四年
(1965)
六六歲
△中國佛教會召開世界華僧代表大會,師被推為主席團主席。
民國五十五年
(1966)
六七歲
△是年冬,臺北臨濟寺第二次傳三壇大戒,師任羯磨阿阇黎。
民國五十六年
(1967)
六八歲
△海會寺興工建七層海會塔。并成立財團法人,師任董事長。
民國五十七年
(1968)
六九歲
△是年春,師應(yīng)邀前往香港弘法,在普慧蓮社講彌陀要解,在佛教聯(lián)合會,講念佛圓通章。華嚴蓮社,講普門品。菩提學會,講四十二章經(jīng)。并傳授在家菩薩戒,師任得戒和尚。
△是年秋,基隆大覺寺第二次傳三壇大戒,師任得戒和尚。
民國五十八年
(1969)
七十歲
△海會寺起建蓮池樓、香積寮。是年冬,海會寺第二次傳三壇大戒,師任得戒和尚。
民國五十九年
(1970)
七一歲
△農(nóng)歷三月二十五日去香港,在香海蓮社講觀無量壽佛經(jīng),并在各佛堂講演經(jīng)論,至七月十二日返臺。
△八月初九日至十五日,彰化佛教支會傳授在家菩薩戒,師任得戒和尚。
△十一月十六日,海會寺新建之蓮池樓、海會塔落成。
民國六十年
(1971)
七二歲
△二月二十九日,在榮民總醫(yī)院,作全身檢查,發(fā)現(xiàn)高度近視中,更有白內(nèi)障。
△海會寺第二任住持修果退居,命仁光為第三任住持,五月初十日舉行傳法升座典禮。
△臺北市曹永德、金惠芬夫婦,發(fā)心將自己新建之四樓,作為佛教講堂,師為之題名志蓮精舍。七月十六日起,在該精舍講金剛經(jīng)二十一天。
△十月初六日去香港,在普慧蓮社講地藏經(jīng),傳授在家菩薩戒。在半春園主持念佛七。并在各佛堂講演經(jīng)論。至十二月十二日返臺。
民國六十一年
(1972)
七三歲
△三月初十日,接任北投大慈寺住持。四月間,在志蓮精舍講往生論。六月間,在本寺講往生論。
△七月十八日,購買本寺左側(cè)國有山地一塊。八月二十日,到樹林海明寺輔助悟明法師傳授在家菩薩戒,師任羯磨阿阇黎。八月二十八日起,在臺南湛然寺講金剛經(jīng)。十月間,在高雄佛教蓮社講金剛經(jīng)。十一月二十四日起,在高雄仁泉精舍講往生論。
民國六十二年
(1973)
七四歲
△病危,幾不治!幸蒙三寶加被,轉(zhuǎn)危為安!療養(yǎng)三月有余,方出醫(yī)院。
民國六十三年
(1974)
七五歲
△師應(yīng)香港九龍中華佛教圖書館暢懷法師之邀請,于正月十二日飛港,十六日起,在該館講大乘起信論。繼在各佛堂講演經(jīng)論,三月底返臺。
△四月初一日,在瑞芳弘明寺傳在家菩薩戒,師任得戒和尚。
△閏四月間,在志蓮精舍講大乘起信論。六月二十日起,在本寺講大乘起信論。十月初八日起,又在志蓮精舍講圓覺經(jīng)。
△十一月二十七日,將‘佛堂講話\’一、二、三冊合訂付印二千本,一索而空。于是再印二千本。
△十二月十四日,在志蓮精會,成立‘四眾同修會\’,按國歷每月第一星期六晚間共修念佛法門。
△十二月間,臺北市東山高中,創(chuàng)立‘中小學教師佛學講座\’,請師講八大人覺經(jīng)。圓滿之日,求受三皈者五十余人。
民國六十四年
(1975)
七六歲
△正月二十日起,中國佛教會舉行護國息災(zāi)法會,請師每天晚上講演仁王護國般若經(jīng)大意。
△二月初二日起,在志蓮精舍講佛遺教三經(jīng)。四月間豐原慈龍寺仁龍住持,請師講地藏經(jīng)。
△星云法師組識佛教觀光團,請長老為顧問。先到韓國,后到日本。自六月十七日出國,至七月十二日返國。
△八月十六日起。在海會寺講四十二章經(jīng)。九月初一日起,在志蓮精舍講地藏經(jīng)。十二月初八日起,在高雄佛光山講大乘起信論。
民國六十五年
(1976)
七七歲
△是年春初,籌辦能仁佛學院。先向中國佛教會申請備案。二月初五日發(fā)布開始招生。
△二月十六日去香港,在中華佛教圖書館講圓覺經(jīng);并在各佛堂講演經(jīng)論。四月二十二日返臺。五月初二日起,在志蓮精舍講阿彌陀經(jīng)要解。六月二十日起,在海會寺講八大人覺經(jīng)。
△悟明法師組織弘法團,師為顧問。先后至美國、日本、韓國。自七月十六日出國,至八月二十一日返國。
△九月初六日起,在慈龍寺開講四十二章經(jīng)。十月初八日起,在志蓮精舍開講觀無量壽佛經(jīng)。
民國六十六年
(1977)
七八歲
△正月二十二日,能仁佛學院舉行開學典禮師親任院長。國外來臺學生——馬來西亞、星加坡、香港——計十六名。國內(nèi)學生計二十六名。第一學期,師講勸發(fā)菩提心文,佛教初學課本。第二學期講佛教各宗派源流、般若心經(jīng)。
△六月二十一日在弘明寺傳授在家菩薩戒,師任得戒和尚。
△七月十六日起,前往嘉義南岳殿講地藏經(jīng)。十月初,在志蓮精舍開講普賢行愿品及大勢至念佛圓通章。
民國六十七年
(1978)
七九歲
△海會寺佛學院,第二學年全年,講賢首五教儀開蒙,二月十三日至十九日,在臺北慈云寺傳授在家菩薩戒,師任得戒和尚。三月二十二日,去香港在中華佛教圖書館講金剛經(jīng),并在各佛堂講演經(jīng)論,至五月十六日返臺。六月二十日起,在志蓮精舍開講無量壽經(jīng)(凈土五經(jīng)講完)。七月十六日起,在本寺講戒殺放生文。八月十五日至二十一日,彰化鼓山寺傳授在家菩薩戒,師任得戒和尚。十一月十一日至十七日,在本寺主持念佛七,圓七之后,又接著上課,過累竟致病重!十二月初二日,途至臺北三軍總醫(yī)院治療,至二十四日出院,回寺靜養(yǎng)。
民國六十八年
(1979)
八十歲
△海會寺佛學院第三學年,上學期于正月二十二日開學,講金剛經(jīng)。
△六月二十一日去香港,在中華佛教圖書館講普賢行愿品二周。三十日,主持九龍馬游塘法源寺全堂佛像開光典禮,閏六月初八日為香海蓮社半春園觀音圣像開光。初九日起,在該園講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七天。繼在香港佛教聯(lián)合會講‘九品咸令登彼岸\’三天,又在菩提學會講華嚴經(jīng)賢首品七天。在法喜蓮社(香港佛經(jīng)流通處)講法華經(jīng)安樂行品七天。最后在法源寺講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三天。七月初八日返臺。
△二十日海會寺佛學院第三年下學期開學,師講大乘起信論。
民國六十九年
(1980)
八一歲
△二月二十五日起在志蓮精舍開講普門品七天。
△三月初臺北圓通寺傳在家菩薩戒,師任得戒和尚。
△能仁佛學院第四學年上學期,講圓覺經(jīng)。
△七月二十三日在基隆海軍醫(yī)院住院開刀治療白內(nèi)障。
△八月十六日擔任北投大慈寺董事長兼住持。
△九月十五日能仁佛學院第二學期開學。十月二日起為佛學院學生講維摩詰經(jīng)。十二月十七日主持海會寺佛七,佛學院學生全部參加,請師講佛說阿彌陀經(jīng)。
民國七十年
(1981)
八二歲
△元月二十三日主持能仁佛學院畢業(yè)典禮。
△二月二十八日因心臟不適住三軍總院療養(yǎng)至三月九日出院。
△三月十一日至桃園正覺蓮社講阿彌陀經(jīng)。
△五月四日基隆十方大覺寺傳授在家菩薩戒,師任羯磨和尚。
△九月十三日至正覺蓮社開示地藏經(jīng)要義。
△十月二十五日起七天,基隆靈泉禪寺在家菩薩戒,師應(yīng)請任得戒和尚。
△十一月三日在志蓮精舍講金剛經(jīng)。
△十一月八日為雙溪圣南寺佛像開光。
△十二月八日臺北縣;寺傳在家菩薩戒,師任教授和尚。
民國七十一年
(1982)
八三歲
△新年初籌備重建海會寺大殿事宜。
△是年春至正覺蓮社講心經(jīng)。
△七月十八日為臺北縣石碇鄉(xiāng)惠光寺佛像開光。
△八月二日臺北普門文庫舉行齋僧大會,請師講盂蘭盆經(jīng)。
△八月九日在海會寺講八大人覺經(jīng)。
△十月十一日為臺北縣觀音院主持佛像開光典禮。
△十一月十五日樹林海明寺傳戒,師任教授和尚。
民國七十二年
(1983)
八四歲
△三月十日忽病危,住八堵礦工醫(yī)院,由于病情未見好轉(zhuǎn),于三月廿八日轉(zhuǎn)至三軍總院治療,至五月十七日出院后在志蓮精舍靜養(yǎng)。
△四月九日海會寺為重建大殿,開工拆除舊建物。
△五月廿八日起師遷住中和凈宗蓮社,每周六主持念佛會與開示。
△六月十三日埔里佛光寺傳在家菩薩戒,師任得戒和尚。
△七月二十八日基隆十方大覺寺傳在家菩薩戒,師任得戒和尚。
△九月十二日在中和凈宗蓮社講普門品。
△十月三日至桃園正覺蓮社講八大人覺經(jīng)。
△十月二十六日臺北臨濟寺傳戒,師任教授和尚。
△十一月廿七日師八四壽辰紀念日,自題:‘三十五歲學講經(jīng),至今整整五十年,是否利生雖不知,至心說法蒙佛憐!
民國七十三年
(1984)
八五歲
△三月二十三日臺南法華寺為紀念善昌老和尚冥辰,開壇傳在家菩薩戒,師任得戒和尚。
△暮春,至嘉義香光寺講大乘起信論,惜講至三分之二時,因喉嚨發(fā)炎完全不能出聲,未能講竟,師深感遺憾。
△四月間,至高雄佛教堂講阿彌陀經(jīng)。
△五月十八日至宜蘭福嚴寺傳在家菩薩戒。
△六月五日在中和凈宗蓮社講阿彌陀經(jīng)。
△八月二十一日至新加坡及馬來西亞弘法,至九月十日回國。
△十月十日基隆月眉山靈泉寺傳在家菩薩戒,師任得戒和尚。
△十月二十日起,在中和凈宗蓮社開講‘五乘法及一乘法\’。
△十一月十八日屏東佳苳慈恩寺傳在家菩薩戒,師任得戒和尚。
民國七十四年
(1985)
八六歲
△四月九日起,在中和凈宗蓮社講八大人覺經(jīng)。
△四月二十日為臺北佛教凈業(yè)林佛像開光。
△五月十九日為北投金佛寺佛像開光。
△七月一日赴香港上海周仲記造像所,訂造海會寺新建大殿之佛像。七月四日起,在中華佛教圖書館講普門品七天。七月十二日應(yīng)香港佛教會會長覺光法師之請講金剛經(jīng)開示三天。
△八月初在中和凈宗蓮社講‘釋迦佛八相成道\’。
△八月二十一日埔里香光精舍傳在家菩薩戒,師任得戒和尚。
△十一月十三日高雄六龜妙通寺傳三壇大戒,師任羯磨和尚。
民國七十五年
(1986)
八七歲
△三月初師開始編輯佛堂講話第四輯‘佛說阿彌陀經(jīng)講錄\’。
△三月十四日起,在中和凈宗蓮社講‘六度詳解\’。
△四月九日曉云法師率佛學院學生中和來凈宗蓮社參訪,師開示:‘現(xiàn)代佛教比丘尼應(yīng)負的弘法責任\’。
△五月二十五日起,在中和凈宗蓮社講四十二章經(jīng)十天,此為師一生最后講的一部經(jīng),師已是八七高齡的老人,每日依著碗大的經(jīng)文,講解一個半鐘頭,下座汗流浹背,仍不以為疲,其為法忘軀,弘法之勤,為近代所罕見。
△七月二十四日師住進三軍總院,七月三十一日開刀治療攝護腺,至九月二十五日始出院,師此次住院達兩個月之久,在病中常吟:‘病后方知身是苦,健時多為他人忙,四大不調(diào)行不得,終日獨臥涅樂堂,門為過客窗無紙,爐有寒灰席有霜,老僧自有安心法,八苦交煎總不妨!
△十月十七日臺北五股寶纈寺傳在家菩薩戒,師任得戒和尚,此為師最后一次傳戒。
△十二月十日師在海會寺主持佛七并開示,此為最后一次佛七開示。
民國七十六年
(1987)
八八歲
△八月下旬佛堂講話第四輯‘佛說阿彌陀經(jīng)講錄\’在菩提樹月刊連載(已于七十七年五月出版)。
△五月起至十一月每月第一個星期六在凈宗蓮社主持‘佛學問答講座\’共七次。
△師在今年結(jié)夏安居每月加拜四十八大愿。
△十二月二日師忽示疾住進三軍總院療養(yǎng),但在住院不久,即拒絕飲食,每日僅進些流質(zhì)食物,雖在病中,照常接見信眾,語詞清晰,神態(tài)安詳。
民國七十七年
(1988)
八九歲
△二月下旬即農(nóng)歷春節(jié)后師預知時至,白圣、悟明二長老,同凈心法師來問疾,師告云:‘我往生之時已到,今年海會寺傳戒之事,委托汝等代為安排’。
△四月一日清晨海會寺住持仁光法師入寂時,師抱病親往助念并予開示:‘今年傳戒之事,已有安排,你可放心,現(xiàn)在要萬緣放下,一心念佛,求生極樂。乘愿再來,現(xiàn)高僧相,度化眾生。’旋告侍者弟子云:‘你師父已走,我也要走了。’并囑咐圓寂后二十四小時入殮,大眾念佛二十一天,荼毗后將靈骨供在本寺海會塔第六層。
△四月十五日夜十一時忽囑徒眾隨侍回海會寺,上床右臥后,徒眾為欲助念而大聲念佛,師以手示勿高聲。至翌晨三時許,移坐椅上,端身正坐,答眾問云:‘一切都已放下,心中毫無掛礙!⑼饴时娔罘,求生極樂。旋即從容登榻,右脅安臥,并囑將其臥姿端正,即不復語,惟唇動隨眾念佛,諸根悅豫,正念分明,如入禪定。
△四月十六日白晝?nèi)招奶⒀獕壕?至下午七時三十分許,呼吸漸弱,體溫漸低,在四眾弟子精進念佛聲中,安詳舍報,往生蓮邦。十八日下午大殮時全身柔軟,面貌如生。遺容供眾瞻仰,復七日封棺無有異味。
△五月十三日晨,移靈至臺北臨濟寺舉行贊頌傳供大典后,發(fā)引中壢荼毗。獲舍利千余顆,五色燦爛瑞相昭然。
- 上一篇:佛說阿彌陀經(jīng)講錄
- 下一篇:佛七講話
- 道源法師:念佛應(yīng)該怎么念?念佛平時須相續(xù)
- 道源法師:為什么要念佛求生極樂世界?如何往生?
- 道源法師:為何心靜后智慧就來了?
- 道源法師:金剛經(jīng)講錄
- 道源法師:應(yīng)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 道源法師:知見不生分第三十一
- 道源法師:一合理相分第三十
- 道源法師:威儀寂靜分第二十九
- 道源法師:不受不貪分第二十八
- 道源法師:無斷無滅分第二十七
- 道源法師: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 道源法師:化無所化分第二十五
- 道源法師:福智無比分第二十四
- 道源法師:凈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 道源法師:無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 道源法師:非說所說分第二十一
- 道源法師:離色離相分第二十
- 道源法師:法界通化分第十九
- 道源法師:一體同觀分第十八
- 道源法師:究竟無我分第十七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jīng)》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jīng)》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jīng)》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jīng)》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guān)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jīng)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yīng)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jīng)》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jīng)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jīng)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jīng)》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廣欽和尚:在家學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師/慶裕:做真實的自己
- 慈莊法師: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覺真法師: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覺真法師: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覺真法師: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覺真法師: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慧廣法師:錯了怎么辦?
- 崇慈法師: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廣法師: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本源法師: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師: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靜波法師:先告訴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別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濟群法師:弘揚佛法是每個佛弟子的責任
- 清凈法師:供奉韋馱菩薩和伽藍菩薩消除障緣
- 仁禪法師:五種適合絕大多數(shù)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本源法師: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師: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本源法師: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濟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如瑞法師: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本源法師: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濟群法師: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本源法師: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理海法師: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生活故事]也就只是像那么回事
- [佛與人生]妨礙善行,損耗錢財?shù)牧N過失,在家佛教徒要防范
- [漢傳人物問答]學佛最終只是讓自己和眾生解脫嗎?
- [佛化家庭]世間的孝有幾種,子女怎么做才是世間最圓滿的孝道?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佛與人生]放下過去,期待明天,對未來心存一份期望
- [佛學常識]四真道行是什么意思?佛說四圣諦的目的
- [人物故事]濟公是真實存在的嗎?濟顛和尚的神奇?zhèn)髡f
- [禪宗文化]靈隱寺在哪?杭州最早的佛教名剎靈隱寺介紹
- [黑茶]認識黑茶,黑茶的分類與營養(yǎng)功效
- [禪宗思想]禪宗的“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 [廣欽和尚]在家學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宗門故事]無上大法難的不是解,而是真
- [普洱茶]小寒喝什么茶?普洱熟茶、黑茶、紅茶
- [佛理禪機]知足不是得少為足
- [生活故事]因為有禪,所以有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