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jīng)
《六祖壇經(jīng)》,佛教禪宗典籍。亦稱《壇經(jīng)》、《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全稱《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六祖惠能大師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jīng)》。禪宗六祖惠能說,弟子法海集錄。《釋門正統(tǒng)》卷八《義天傳》有“大遼皇帝詔有司令義學沙門詮曉等再定經(jīng)錄,世所謂《六祖壇經(jīng)》、《寶林傳》等..[詳情]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附錄
附錄
六祖大師緣記外記
門人法海等集
大師名惠能,父盧氏,諱行瑫,唐武德三年九月,左官新州。母李氏,先夢庭前白華競發(fā),白鶴雙飛,異香滿室,覺而有娠。遂潔誠齋戒,懷妊六年師乃生焉,唐貞觀十二年戊戌歲二月八日子時也。時毫光騰空,香氣芬馥。黎明有二僧造謁,謂師之父曰:“夜來生兒,專為安名,可上惠下能也。”父曰:“何名惠能?”僧曰:“惠者以法惠濟眾生,能者能作佛事。”言畢而出,不知所之。師不飲母乳,遇夜神人灌以甘露。三歲父喪,葬于宅畔。母守志鞠養(yǎng),既長鬻薪供母。年二十有四,聞經(jīng)有省。往黃梅參禮,五祖器之,付衣法,令嗣祖位,時龍朔元年辛酉歲也。
南歸隱遁,至儀鳳元年丙子正月八日,會印宗法師詰論玄奧,印宗悟契師旨。是月十五日,普會四眾為師剃&#;。二月八日,集諸名德授具足戒。西京智光律師為授戒師,蘇州慧靜律師為羯磨,荊州通應(yīng)律師為教授,中天耆多羅律師為說戒,西國蜜多三藏為證戒。其戒壇乃宋朝求那跋陀羅三藏創(chuàng)建,立碑曰:“后當有肉身菩薩于此授戒。”又梁天監(jiān)元年,智藥三藏自西竺國航海而來,將彼土菩提樹一株植此壇畔,亦預(yù)志曰:“后一百七十年,有肉身菩薩,于此樹下開演上乘度無量眾,真?zhèn)?a href="/remen/foxin.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佛心印之法主也。”師至是祝發(fā)受戒,及與四眾開示單傳之旨,一如昔讖(梁天監(jiān)元年壬午歲,至唐儀鳳元年丙子,得一百七十五年)。
次年春,師辭眾歸寶林,印宗與緇白送者千余人,直至曹溪。時荊州通應(yīng)律師,與學者數(shù)百人依師而住。師至曹溪寶林,睹堂宇湫隘,不足容眾,欲廣之。遂謁里人陳亞仙曰:“老僧欲就檀越求坐具地,得不?”仙曰:“和尚坐具幾許闊?”祖出坐具示之,亞仙唯然。祖以坐具一展,盡罩曹溪四境,四天王現(xiàn)身坐鎮(zhèn)四方。今寺境有天王嶺,因茲而名。仙曰:“知和尚法力廣大,但吾高祖墳?zāi)共⒃诖说?他日造塔,幸望存留,余愿盡舍永為寶坊。然此地乃生龍白象來脈,只可平天,不可平地。”寺后營建,一依其言。師游境內(nèi)山水勝處,輒憩止,遂成蘭若一十三所。今曰華果院,隸籍寺門。其寶林道場,亦先是西國智藥三藏自南海經(jīng)曹溪口,掬水而飲,香美,異之。謂其徒曰:“此水與西天之水無別,溪源上必有勝地,堪為蘭若。”隨流至源上,四顧山水回環(huán),峰巒奇秀,嘆曰:“宛如西天寶林山也。”乃謂曹侯村居民曰:“可于此山建一梵剎,一百七十年后,當有無上法寶于此演化,得道者如林,宜號寶林。”時韶州牧侯敬中,以其言具表聞奏,上可其請,賜寶林為額,遂成梵宮,落成于梁天監(jiān)三年。寺殿前有潭一所,龍常出沒其間,觸橈林木。一日現(xiàn)形甚巨,波浪洶涌,云霧陰翳,徒眾皆懼。師叱之曰:“爾只能現(xiàn)大身,不能現(xiàn)小身,若為神龍,當能變化以小現(xiàn)大、以大現(xiàn)小也。”其龍忽沒,俄頃復現(xiàn)小身躍出潭面,師展缽試之曰:“爾且不敢入老僧缽盂里。”龍乃游揚至前,師以缽舀之,龍不能動。師持缽堂上,與龍說法,龍遂蛻骨而去。其骨長可七寸,首尾角足皆具,留傳寺門。師后以土石堙其潭,今殿前左側(cè)有鐵塔鎮(zhèn)處是也。
師墜腰石鐫龍朔元年盧居士志八字,此石今存黃梅東禪。又唐王維右丞,為神會大師作《祖師記》云:“師混勞侶積十六載,會印宗講經(jīng),因為削&#;。”又柳宗元刺史,作祖師謚號碑云:“師受信具,遁隱南海上十六年。度其可行,乃居曹溪為人師。”又張商英丞相,作《五祖記》云:“五祖演化于黃梅縣之東禪院,蓋其便于將母。龍朔元年,以衣法付六祖已,散眾入東山結(jié)庵。有居人憑茂,以山施師為道場焉。”以此考之,則師至黃梅傳受五祖衣法,實龍朔元年辛酉歲。至儀鳳丙子,得一十六年,師方至法性祝發(fā)。他本或作師咸亨中至黃梅,恐非。
歷朝崇奉事跡
唐憲宗皇帝,謚大師曰大鑒禪師。
宋太宗皇帝,加謚大鑒真空禪師,詔新師塔曰太平興國之塔。
宋仁宗皇帝,天圣十年迎師真身及衣缽入大內(nèi)供養(yǎng),加謚大鑒真空普覺禪師。
宋神宗皇帝,加謚大鑒真空普覺圓明禪師。具見晏元獻公碑記。
賜謚大鑒禪師碑(柳宗元撰)
扶風公廉,問嶺南三年,以佛氏第六祖,未有稱號,疏聞于上。詔謚大鑒禪師,塔曰靈照之塔。元和十年十月十三日,下尚書祠部符到都府,公命部吏洎州司功掾告于其祠。幢蓋鐘鼓增山盈谷,萬人咸會,若聞鬼神。其時學者千有余人,莫不欣踴奮厲,如師復生;則又感悼涕慕,如師始亡。因言曰:
自有生物,則好斗奪相賊殺,喪其本實,悖乖淫流,莫克返于初?鬃訜o大位,沒以余言持世,更楊、墨、黃老益雜,其術(shù)分裂。而吾浮圖說后出,推離還源,合所謂生而靜者。梁氏好作有為,師達磨譏之,空術(shù)益顯。六傳至大鑒。大鑒始以能勞苦服役,一聽其言,言希以究。師用感動,遂受信具。遁隱南海上,人無聞知,又十六年。度其可行,乃居曹溪為人師。會學者來,嘗數(shù)千人。其道以無為為有,以空洞為寔,以廣大不蕩為歸。其教人,始以性善、終以性善,不假耘鋤,本其靜矣。中宗聞名,使幸臣再征,不能致,取其言以為心術(shù)。其說具在。今布天下,凡言禪皆本曹溪。大鑒去世百有六年,凡治廣部,而以名聞?wù)咭允當?shù),莫能揭其號。乃今始告天子,得大謚。豐佐吾道,其可無辭?公始立朝,以儒重剌虔州、都護安南,由海中大蠻夷,連身毒之西,浮舶聽命,咸被公德,受旗纛節(jié)戟,來蒞南海,屬國如林,不殺不怒,人畏無噩,允克光于有仁,昭列大鑒莫如公,宜其徒之老。乃易石于宇下,使來謁辭。其辭曰:
達摩干干,傳佛語心,六承其授,大鑒是臨。勞勤專默,終挹于深,抱其信器,行海之陰。其道爰施,在溪之曹,厖合猥附,不夷其高。傳告咸陳,惟道之褒,生而性善,在物而具;牧鞅驾W,乃萬其趣,匪思愈亂,匪覺滋誤。由師內(nèi)鑒,咸獲于素,不植乎根,不耘乎苗。中一外融,有粹孔昭,在帝中宗,聘言于朝。陰翊王度,俾人逍遙,越百有六祀,號謚不紀。由扶風公,告今天子,尚書既復大行,乃誄光于南土。其法再起,厥徒萬億,同悼齊喜。惟師化所被洎,扶風公所履,咸戴天子。天子休命,嘉公德美,溢于海夷,浮圖是視。師以仁傳,公以仁理,謁辭圖堅,永胤不已。
大鑒禪師碑(并《佛衣銘》,俱劉禹錫撰)
元和十年某月日,詔書追褒曹溪第六祖能公,謚曰大鑒。寔廣州牧馬總以疏聞,繇是可其奏,尚道以尊名,同歸善善,不隔異教。一字之褒,華夷孔懷,得其所故也。馬公敬其事且謹,始以垂后,遂咨于文雄。今柳州刺史河東柳君為前碑,后三年有僧道琳,率其徒由曹溪來,且曰:“愿立第二碑,學者志也。”維如來滅后,中五百歲,而摩騰、竺法蘭,以經(jīng)來華,人始聞其言,猶夫重昏之見曶爽。后五百歲,而達摩以法來華,人始傳其心,猶夫昧旦之睹白日。自達摩六傳至大鑒,如貫意珠,有先后而無同異。世之言真宗者,所謂頓門。初達摩與佛衣俱來,得道傳付以為真印。至大鑒置而不傳,豈以是為筌蹄邪?芻狗邪?將人人之莫已若而不若置之邪?吾不得而知也。
按大鑒生新州,三十出家,四十七年而沒,百有六年而謚。始自蘄之東山,從第五師得授記以歸。中宗使中貴人再征,不奉詔。第以言為貢,上敬行之。銘曰:
至人之生,無有種類,同人者形,出人者智。蠢蠢南裔,降生杰異,父干母坤,獨肖元氣。一言頓悟,不踐初地,五師相承,授以寶器。宴坐曹溪,世號南宗,學徒爰來,如水之東。飲以妙藥,差其喑聾,詔不能致,許為法雄。去佛日遠,群言積億,著空執(zhí)有,各走其域。我立真筌,揭起南國,無修而修,無得而得。能使學者,還其天識,如黑而迷,仰目斗極。得之自然,竟不可傳,口傳手付,則礙于有。留衣空堂,得者天授。
佛衣銘(并引)
吾既為僧琳撰曹溪第二碑,且思所以辯六祖置衣不傳之旨,作《佛衣銘》。曰:
佛言不行,佛衣乃爭,忽近貴遠,古今常情。尼父之生,土無一里,夢奠之后,履存千祀。惟昔有梁,如象之狂,達摩救世,來為醫(yī)王。以言不痊,因物乃遷,如執(zhí)符節(jié),行乎復關(guān)。民不知官,望車而畏,俗不知佛,得衣為貴。壞色之衣,道不在茲,由之信道,所以為寶。六祖未彰,其出也微,既還狼荒,憬俗蚩蚩。不有信器,眾生曷歸,是開便門,非止傳衣。初必有終,傳豈無已,物必歸盡,衣胡久恃。先終知終,用乃不窮。我道不朽,衣于何有,其用已陳,孰非芻狗。
師入塔后,至開元十年壬戌八月三日,夜半忽聞塔中如拽鐵索聲。眾僧驚起,見一孝子從塔中走出,尋見師頸有傷,具以賊事聞于州縣?h令楊侃、刺史柳無忝,得牒切加擒捉。五日于石角村捕得賊人,送韶州鞠問。云:“姓張名凈滿,汝州梁縣人。于洪州開元寺,受新羅僧金大悲錢二十千,令取六祖大師首,歸海東供養(yǎng)。”柳守聞狀,未即加刑,乃躬至曹溪,問師上足令韜曰:“如何處斷?”韜曰:“若以國法論,理須誅夷。但以佛教慈悲冤親平等,況彼求欲供養(yǎng),罪可恕矣。”柳守加嘆曰:“始知佛門廣大。”遂赦之。
上元元年,肅宗遣使,就請師衣缽歸內(nèi)供養(yǎng)。至永泰元年五月五日,代宗夢六祖大師請衣缽,七日敕刺史楊緘云:“朕夢感能禪師請傳衣袈裟卻歸曹溪,今遣鎮(zhèn)國大將軍劉崇景,頂戴而送。朕謂之國寶,卿可于本寺如法安置,專令僧眾親承宗旨者嚴加守護,勿令遺墜。”后或為人偷竊,皆不遠而獲。如是者數(shù)四。憲宗謚大鑒禪師,塔曰元和靈照。其余事跡,系載唐尚書王維、刺史柳宗元、刺史劉禹錫等碑。守塔沙門令韜錄。
跋
六祖大師平昔所說之法。皆大乘圓頓之旨。故目之曰經(jīng)。其言近指遠。詞坦義明。誦者各有所獲。明教嵩公常贊云。天機利者得其深。天機鈍者得其淺。誠哉言也。余初入道。有感于斯。續(xù)見三本不同;ビ械檬АF浒逡嘁崖䴗。因取其本校讎。訛者正之。略者詳之。復增入弟子請益機緣。庶幾學者得盡曹溪之旨。按察使云公從龍。深造此道。一日過山房睹余所編。謂得壇經(jīng)之大全。慨然命工鋟梓。顓為流通。使曹溪一派不至斷絕;蛟。達磨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盧祖六葉正傳。又安用是文字哉。余曰。此經(jīng)非文字也。達磨單傳直指之指也。南岳青原諸大老。嘗因是指以明其心。復以之明馬祖石頭諸子之心。今之禪宗流布天下。皆本是指。而今而后。豈無因是指。而明心見性者耶。問者唯唯再拜謝曰。予不敏。請并書于經(jīng)末以詔來者。至元辛卯夏。南海釋宗寶跋。
附錄(終)
- 上一篇: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付囑第十
- 下一篇:無相頌
- 六祖慧能大師悟道以后怎么生活?
- 禪宗六祖慧能詩偈集
- 念佛有何利益?
- 六祖大師在黃梅得法后的機緣如何?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簡介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后記:六祖之后的禪門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付囑品第十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護法品第九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頓漸品第八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機緣品第七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懺悔品第六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坐禪品第五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定慧品第四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決疑品第三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般若品第二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自序品第一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導言
- 星云大師壇經(jīng)講話精華錄
- 六祖壇經(jīng)錄要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什么是誹謗正法?
- 皈依三寶減輕業(yè)障
- 怎樣念佛號才得力?
- 學佛次第很重要 必須注重聞思修!
- 怎樣理解“涅槃寂靜”?
- 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事業(yè)蒸蒸日上?善緣不斷?
- 不是犧牲也非放棄,給與是一種生命力
- 為什么達摩禪法在北朝受到明顯排擠?
- 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