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參禪師方便禪七開示 十四日開示
十四日開示
修行是天下最大的事情,別的事情都好商量。修行走岔路的也很多,你看呂祖說:“自從一見黃龍后,始覺從前用錯心。”呂祖是道教的大祖師,見黃龍禪師而發(fā)明心地,始知從前修行不對了,何況我們一般凡夫,所以修行親近善知識很重要。
佛在楞嚴會上說:“一切世間諸修行人,皆因不知生死根本、涅槃根本,錯亂修行,不能成無上正覺,乃至別乘聲聞緣覺,諸天魔王外道及魔眷屬”。佛曉得大地眾生知見分歧,沒有智慧選擇道路,所以說明所有世界一切眾生包括修行人在內,皆因不知二種根本,一者生死根本,二者涅槃根本。涅槃根本是成佛了生死。生死根本是說一切眾生用攀緣心為自心。佛又說:“如用攀緣心來修道者,欲了生死明心見性,如沙蒸飯,無有是處。”
修行人知道攀緣心不了生死的恐怕不多。攀緣心范圍很廣,包括聲聞緣覺,聲聞緣覺雖是出三界的圣人,他走的路也是彎路。他用的是苦集滅道,經(jīng)三生六十劫,才能證成聲聞緣覺,這個路很彎曲,很繞遠的。他最初是用心來分析世界一切萬物因緣,用分析心,分別心,他用攀緣心可以漸漸達到涅槃,故此佛把聲聞緣覺列到攀緣心之內。諸天外道魔王眷屬也是修的不對路,以攀緣心各自成就各自的因緣果報。
修行沒有解脫,沒有證成正覺的原故還是沒有依止涅槃根本而修,不在正覺上下功夫,修成神仙不過多活些年代,活幾萬年有什么用?總得要死,沒有明心見性總在六道輪回之中。
涅槃根本是指我們清凈圓明,不生不滅的佛性,眾生迷于它淪落六道,圣人覺悟它而得解脫。禪門祖師叫我們參話頭,起疑情,其目的是借用一個不明白的話頭達到不生不滅的境地,這參禪的方式就像過河的筏子一樣,等功夫純熟心地有把握了,功夫到了微細處,那么這個“念佛是誰” 就不要了。本有的主人翁已經(jīng)找到了,叫真疑現(xiàn)前,真疑就是疑根斷盡,不生不滅的佛性現(xiàn)前,這時把話頭要丟掉,就等于乘船過河已到岸邊,要棄舟登岸哪!不棄舟登岸就成法執(zhí)了。
佛在百萬人群當中說明這兩條路一個是涅槃路,一個是生死路,因為我們眾生沒有智慧,不能選擇道路,佛悲心流露告訴我們只有登涅槃路,離攀緣心才是唯一出生死的途徑。
今天是打七的最后一天,我們打七的目的是用參禪的方法或是念佛的方法離卻攀緣心證到我們本有的自性。我們的自性從無始以來不曾生未曾滅,但是我們眾生迷于外境認假為真把好端端的天真佛埋藏了。現(xiàn)在我們剋期取證要恢復本有的光明寶藏,要明心見性是需下一番功夫的。明心見性對有道心、有力量的人不是難事,一般人不容易做到了,什么是力量大的人呢?就是痛念生死,能舍能放的有大慈心的人。具有這種力量的人現(xiàn)在不開悟,早晚也要開悟。
了生死不是一件小事,古人善根深厚的人也是很簡單的。過去西天有尊者叫婆羅提,是成道的,有一國王叫異見王,很恭敬尊重他。向他問法說:“尊者如何是佛!”尊者說:“見性是佛。”又問:“尊者你見性否”。尊者:“我已見性”。異見王又問:“佛性在什么地方見呢?”回答說:“佛性在作用處見。在胎曰身,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鼻嗅香,在舌談論,在手提執(zhí),在足運奔,識者周遍法界,收攝在于微塵,說大廣大無邊,說小在一微塵,識者知是佛性,不識喚作精魂。” 異見王一聽忽然開悟。一聞即悟,原來日用全是佛性的妙用。所以古人說:“不知坐臥全是道,只顧茫茫受苦心。”哪里去找佛性,見性實在是不離當下,如果離開六根門頭,哪里去找性,六根門頭全都是性。
楞嚴會佛告阿難:“生死輪回是汝六根,更非它物,成佛作祖也是你六根,更非他物。”阿難心里懷疑這話,忽然十方如來一齊現(xiàn)前,同聲告之阿難:“阿難,生死輪回是汝六根,成佛作祖亦汝六根,更非它物。”諸佛現(xiàn)前是為了斷除阿難的疑心。就是說凡夫六根對六塵起惑造業(yè)流轉生死,而圣人六根對六塵心不染著,六識出六門,于六塵中無染無雜,來去自由,妄想分別與佛性有什么差別嗎?
沒有差別,不過是一個污染,一個不污染,圣人與凡夫差別就在于用心之時住與不住的差別。住相即凡夫,離相即圣人,離攀緣心無所住著,那你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無不是佛性的作用,無不是中道的,這是覺悟的人真實的寫照。我們要用心體會佛陀的本懷,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時時達到無住生心的本來相貌,心中快快樂樂光光明明的,亦不住光明之相。那我們離極樂凈土又有多遠呢?我們當下不是凈土又是什么呢?明心見性在有力量的人也不是難事,因它是本有的,看破放下就是。
我們在一念上做功夫,一念無生是我們的真心,因為心粗沒有能力用在第一念,一動念就是分別執(zhí)著,所以祖師方便用參禪的方法把攀緣心止住,見到本性。我們的本性就像水一樣本來清凈的,妄想執(zhí)著一起就波浪濤天了,前浪趕后浪,非常危險的,所以要息妄顯真,掌握不了第一念、第二念、三念、四念、不知到哪里去了,念成想了,執(zhí)著了還不知道。圣人的心態(tài)就像水上畫圖一樣,盡管用心,不落痕跡,念念無有住著,六根之中一舉一動皆是佛性的作用。
修行人要直心是道場,一切處要真實,直心是無二之心,我們的妄想之心是取巧心,彎曲心,這與自性相違。因此,要在起心動念上觀察,晝夜六時,行住坐臥處觀照,要明白哪個是不生滅的,哪個是生滅的。佛性是沒有相貌的,沒有法子表現(xiàn)出來,就是十方諸佛菩薩也不能把自性拿出來給人看,也只能說說它的體呀、相呀、用啊,拿種種的比喻來形容它。它不是開口的,開口就不是。開口就不是怎么見呢?見在用處,用就是心。性是體,我們一天到晚哪里不用呀!先要明心,明心后用心表達性,那么這個一舉一動無不表達性體。如果你在迷中表達的心都是迷惑的、片面的、膚淺的。明理的人表達出來的心,它是透徹的,圓滿而又全面的,這就是真正的智慧,所以我們想見性先要明心。
性者不遷不變之意,它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這是我們的性。心則不同,由性而起,隨緣而生,隨緣而滅,世界種種差別由心而造,造善上天堂,做惡下地獄。這個心就直說來如幻如化,了不可得,六塵緣影如同鏡中像,水中月,如同夢境一般,這就是明心。現(xiàn)在社會上的科學家,哲學家都知道心是假的,是前塵的反映,是外界反映出的影子。我們佛教徒真正知道的也不是很多。心雖是前塵影子,沒有體性,隨緣而生,隨緣而滅,但是你不識破它,它就大鬧天宮,無量生死,無量罪業(yè)由它而造。如果你識破它,它就一毫力量也沒有。
當年二祖斷臂求法說:“乞師與我安心”。達摩祖師說:“拿心來,我與汝安”。二祖沉思片刻說:“覓心了不可得”。這時,初祖馬上說道:“我與你安心竟”。二祖回光一照,言下大悟,明白了,噢!原來這個妄心是沒有的,我的真心是本有的。我們這個離妄的靈知就是我們的真心!這就是明心見性的境界,要開悟要像二祖那樣明心了不可得,明白都是妄想所現(xiàn),無一可得,我們身體都是四大加上妄想組織起來的,要把身心世界看破看空,這叫明心。
在這個地方,等一念不生,妄念不起時,要觀察,萬法都空,身心世界也空。那么這個知空的主人,這個離念的靈知是什么相貌呢?一切萬法由它顯現(xiàn),說有也不對,說無也不對,無頭無尾而又靈靈不昧。這就是我們的佛性,一切圣賢,諸佛菩薩由此而誕生,涅槃出入在寂靜處,明心見性是佛法的根本,是真實不虛的。根基大的一言之下,狂心頓歇、回光一照了悟本源,這是輝煌的一刻。
我們整日妄想紛飛,牽腸掛肚看不破,放不下,所以生死難了。古人悟道容易,今人悟道很難,沒有把身心世界看破,看成幻化了不可得。我們的佛性本來是清凈的,就因為不明白真相而受污染。外道更是不明身心是幻,怎能談到明心見性了生死,證涅槃呢!
我們只有佛法熏習,可以形成不生不滅之因。其次都不可能,要從心上下手,心是用,離用找不著體,因用而顯體,因體而成就。古人千山萬水求善知識,就是為一言半句,要明白這個道理,不是糊里糊涂就能了生死。我們禪宗過去在禪堂不去看經(jīng),因為有善知識,用不著看,你如果路走的不對,可以請示。路走錯了,善知識知道。修行要經(jīng)過自己用功,親近善知識善友,才能搞它個水落石出。成佛正因就不會種錯,不能馬虎下去,今生不了,來生還是迷糊,了生死就難了,希望大家在這兩個七能夠找到路,有路可走。認識到宗門大法是佛出世的本意,佛是為這個本意而來,十方諸佛都是如此,全是為了大地眾生生死未了來指明心地。發(fā)明心地的人要再接再勵,不要得少為足,發(fā)大慈悲心,為將來的佛法作出貢獻,提倡佛的正法眼藏,使佛的正法久住。自利利他,燈燈相照無有窮盡以報佛恩。
最后告訴大家,集中修行是手段,離開禪堂就放縱開了,這樣不好,要把功夫用在四威儀當中,吃茶、穿衣無不是道。道從未離開我們,生活本身就是修行。最后祝愿大家二六時中吉祥如意,法喜充滿!祝愿佛之正法眼藏長久不衰,救度迷情!
- 上一篇:密參禪師方便禪七開示 十三日下午開示
- 下一篇:密參禪師開示錄(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