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 第十六屆夏令營 禪修指導(dǎo)

  禪修指導(dǎo)

  明海大和尚

  (2009年7月22日上午于普賢閣)

  現(xiàn)在我們開始,昨天已經(jīng)坐了一天,現(xiàn)在腿可能還痛,我講話的時候你們可以把腿伸開,可以隨意,可以不要盤。我們知道現(xiàn)在的中國人,東方人,越來越喜歡做的運動是什么?中國人現(xiàn)在開始比較流行的運動是什么?(營員答:籃球、瑜伽、健身、慢跑……)當然這個話很難回答,因為不同階層的時尚不一樣。按照我的印象,現(xiàn)在中國人里面比較時尚的運動是網(wǎng)球、高爾夫球,曾經(jīng)有一段時間足球也很火,現(xiàn)在高爾夫球很火。因為中國國土面積很大,但是我們的人均耕地很少,所以幾年以前國家有個政策,說不能再搞高爾夫球場了,因為高爾夫球場要占很多地,但是我看打高爾夫球的人還是很多的,還是一種時尚,以為真的有什么好處,還戴著一種帽子,再拿著球拍,好像……哎呀,你們明白我說什么!西方人現(xiàn)在流行什么呢?就是現(xiàn)在你們做的——坐禪打坐,還有剛剛你們講的瑜伽。這為什么?這很奇怪。瑜伽和靜坐在歐美社會越來越開始受到人們的歡迎,當然歐美人也打高爾夫球。所以這種文化的交流就像天上的空氣冷暖流對流一樣,也是值得我們注意。在上個月我去德國,他們很多人打坐,但是有幾個情況你們要知道,就是最近有一個發(fā)現(xiàn),劇烈運動有損心臟,凡是劇烈運動的運動員壽命長的不多,比如足球運動員、其他一些競爭性劇烈的運動員。所以開展這些劇烈的運動不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tǒng),這是一個西方科學(xué)家的發(fā)現(xiàn)。一些心理學(xué)家做調(diào)查,他們也有數(shù)據(jù)表明,靜坐對于身心的健康有好處,對身體和心態(tài)、思想情緒的健康有好處。這是西方人在研究,所以西方人現(xiàn)在學(xué)東方人靜坐,有的人學(xué)得非常好,在德國我看到那么多人在學(xué)習(xí)靜坐,而且我看到學(xué)習(xí)坐禪的人都是在社會中上流階層的人,都是科學(xué)家、藝術(shù)家、醫(yī)生、教授、心理學(xué)家、心理醫(yī)生……都是這樣的人,他們學(xué)習(xí)坐禪都很踴躍。

  我為什么出家?很多人問我,有時候自己會說一些理由,其實很簡單,就是因為喜歡打坐。非常簡單的,因為喜歡打坐對我是一種由生理到心理的。出家的生活別人來看是蠻艱苦的,如果我說,我為了我的理想,這個是假的,那你堅持不久。如果為了某個理想你忍耐呀,這個也不是佛教。那一定是現(xiàn)在你心里就覺得好,未來也好,你就會走。所以,那時候我們在大學(xué)里學(xué)習(xí)坐禪,體驗到那種坐禪的快樂,就想出家。所以我希望大家對靜坐有個發(fā)心。

  但是關(guān)于靜坐,你們最大的難處在哪里呀?在腿。所以我建議你們了解一下盤坐的姿勢。但是在坐姿上,你們自己回去,在宿舍或者在家里可以自由,就像我這樣坐也可以,無所謂。

  我現(xiàn)在要跟你們講講,就是說傳統(tǒng)的盤坐這種姿勢,它有它的科學(xué)道理,F(xiàn)在我們可能不適應(yīng),但是它有科學(xué)道理。第一個問題是為什么要盤腿,為什么要把腿部盤起來呢?我們盤腿第一感受就是血液不通,腿麻。實際上科學(xué)家發(fā)現(xiàn),盤腿的時候,有利于血液流到頭部、心臟,處于盤腿狀態(tài),它對心臟和頭部的供血是有幫助的。

  這是盤腿,它實際上有它的道理。但是你們有的人盤腿感覺特別痛,那么盤一段時間你可以換,或者是不習(xí)慣盤腿,用其他的替代方式也可。以前我是很保守的,我覺得都得盤,但是這次在德國我發(fā)現(xiàn),他們倒是沒那么死板。盤腿會讓很多人對坐禪望而卻步,所以不用在這個問題上非要去較真,但是像你們歲數(shù)年輕的,可以不妨練一練。盤坐如果不習(xí)慣,替代的方式有幾種:第一是把后面坐高一點,這樣交叉,交叉腿,很隨便啊,你要動一下,就是很隨意的,下肢怎么放都可以。我看到老外也有這樣子,就是干脆用個小板凳,就用小板凳坐著,這是一種。還有一種呢,我們的木村法師他很熟悉,我覺得這種方法也蠻好的,也是用一種座墊,一種高高的座墊,后面大概有這么高,可以坐在上面,像我剛才一樣,腿是交叉的。你們有的人說,沒有見過佛像這樣的呀!還真有這樣的佛像,有交叉腿的,彌勒菩薩就是,有彌勒菩薩各種隨意的交叉腿的像。還有這么坐的,這應(yīng)該是來自日本的一個方式,后面有一個墊子壓在腿上,兩個腿朝后面跪著,這個力量因為有墊子墊著,所以并不全是壓在腿上。木村法師,這個姿勢是日本的吧?跪坐,就是后邊有一個可以高一點的墊子,然后這樣跪坐,(木村法師:對,是!)我覺得也可以,這對很多人也很好接受,這是關(guān)于盤腿。

  前面我講到是關(guān)于腿的姿勢,我們可以自由一點。但是也有不自由的地方,就是坐禪有規(guī)范的地方,昨天衍空法師都已經(jīng)跟你們講了。就是差不多從我們腹部往上,無論你怎么坐,那都是要有要求的。另外有個基本點,就是在坐禪的時候啊,假如說你們像我這樣坐,在沙發(fā)上坐,就是有一個基本點,包括跪坐,怎么坐都行,這個基本點是什么呢?就是我們的臀部,我們的這個地方是要墊高的,后面要墊高。墊高的原因是這樣的,它是有一定科學(xué)根據(jù)的,就是有這么一個坡度,這個坡度因人而異,不同的人去尋找不同的感覺。為什么要有這個坡度?你們想想,坐禪時身體要穩(wěn)定,(營員插話:三角架)哦,三角架,對,她說的也對,她說這樣的坡度是一個三角架。因為臀部后邊坐的地方也是比較窄的嘛,前邊是寬的嘛,就像一個三角架。還有一個原因,我們學(xué)物理學(xué)的都知道,我們身體的重心在哪條線上?我們的重心在軀干上,是吧?我們的重心是一個點,當然你沒有必要知道這個點在哪里,不同的人所在的地方可能不一樣。它在這個軀干上面,如果我們坐的時候下面是平的,前面是寬的,這樣在后面這根線上就會有問題,有什么問題呢?你在坐著不動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你很難保持穩(wěn)定,你會往后仰,因為重心在后面,前面還有腿呢。為了避免往后仰,你會本能的反應(yīng),你的反應(yīng)是什么?(營員:勾腰)你就會勾腰,對吧?你會勾腰去平衡,不讓身體往后仰。勾腰是打坐的忌諱。所以當后面墊高以后,你的重心往前移動了,知道了嗎,重心往前移動了,假如盤的腿是三角形的話,它可能會落在三角形的某一點上,這個重心會落在前面這個三角形的某一個點上。這樣的話,那么這個身體就形成一個什么形狀呢?金字塔形。打坐最規(guī)范的盤腿——雙盤腿,或者單盤腿,后面墊得高,這樣坐好的話,重心是在大概這么個部位。那么大家想像一下,你看,這是一個三角,這個頭呢并不是在這,頭是往前動了一點,因為后邊墊高的原因,移動一點呢那么最終重心在這兒,這就形成了一個金字塔的形狀?茖W(xué)家發(fā)現(xiàn),金字塔是一個能聚集宇宙能量的形狀。這里面,科學(xué)家有過實驗,我們用一個金字塔形的玻璃器皿,一個罩子,我們把一顆種子放在里面;我們再用一個別的形狀的罩子,放另一顆種子在里面。那么,這兩顆種子它們其他的條件是一樣的,比如空氣、水分等等,是一樣的,你們可以去實驗。結(jié)果你會發(fā)現(xiàn),放在金字塔形里面的種子存活的時間長,放在其他形狀罩子里面的種子存活的時間短。所以金字塔是特別能聚集能量的一個形狀,這是古代先民的一個發(fā)現(xiàn)。這個是講我們盤坐,后面要墊高。后面為什么要墊高的原因,大家明白了吧?后面適度的墊高,墊高多少?沒有一定,你要根據(jù)自己的感覺。有的人墊特別高,哈!過了,高到前面的腿太受力了,也不好。這是剛才我講墊高以后重心移動到前面的三角形,差不多是我們學(xué)幾何的時候知道三角形有個中心,就是三個角平分線的交叉,這樣比較穩(wěn),身體不容易晃。這是一點,大家要知道。

  下面我們要說說,墊高以后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打坐中很重要的,前面我們所講的,不管你用什么姿勢,有一條,就是你的后背要直,就是我們的脊柱要直。但這個直是自然直,不是絕對直,絕對直就完了。我們的脊柱是有一個生理曲線的,我們下面有很多學(xué)醫(yī)的,我們的脊柱還有一個自然的生理曲線,如果沒有這個曲線就出問題了,所以還要有這個曲線,像你長的肉多,看不出來,但輪廓還是有的。我說的生理曲線的意思,就是要保持自然曲線,不要緊張,在放松狀態(tài)下自然的直。那么當你后面墊高的時候,你很容易會有一種挺拔的感覺,自然就有往上挺拔的感覺,這就是脊柱的壓力減輕了,原因也是因為重心往前移了。如果重心在脊柱上,脊柱就被壓著,重心前移了以后脊柱就自然挺拔、舒展。這是舒展脊柱,比如說我就是坐沙發(fā)上捶背也要注意細節(jié),這個脖子也是要自然的,不要這樣,也不要勾。當然,為了找到這種自然的直,在坐下來以后,你可以晃晃頭,前后運動一下,因為你們在學(xué)校很容易緊張,脖子很容易緊張,可以做做這樣的運動,然后去找那種自然直的感覺。那么目光是平視的,這個目光一線,但是眼睛不是閉著的。注意打坐不要閉眼睛,這是我的經(jīng)驗。閉眼睛有一個問題,就是說坐在那里容易讓你浮想聯(lián)翩。閉上眼睛好像前面有屏幕,各種念頭會幻化很多影像,而且對有的人來說閉上眼睛還容易瞌睡。眼睛的處理最好是目光順鼻端,目光的角度和鼻子平行的角度,佛像就是這樣,你們注意看佛像,這樣子。所以我們常常有這樣的一個表述,叫“開三閉七”,就是開三分閉七分,閉上眼睛七分,開上三分,余光在與你鼻子平行的這個方向。好,找這個感覺,眼睛是這樣的。東西方文化有一個差異,確實。過去人們喜歡說,西方人向外,中國人向內(nèi),從目光就看出來了。西方人看人的時候得看著對方的眼睛,比如你跟老外打交道,特別是歐洲人,不看著對方的眼睛是很不禮貌的。中國人呢你要直勾勾看人家眼睛呢也是不禮貌的,正好相反。當然打坐是這樣,對人的時候嘛你可以不需要,該看就看嘛。這個是目光,目光是這么安排。那么后面墊高還有一個細節(jié)的原因是剛才我講的脊柱自然直,自然的挺拔。還有一個原因,我們的脊柱,在醫(yī)學(xué)上,我不知道說得對不對,我說錯了你們糾正,就是脊柱有中樞神經(jīng),是不是?(營員答:是。)中樞神經(jīng)就在我們的脊柱上,那么當它自然的直、挺拔、松的時候呢,我們身體有一種生物能量,坐久了你就能體驗到,這種生物能量從脊柱的下面向上通透,通常俗稱叫氣感,在佛教里沒有“氣感”這個詞,因為這個詞在佛學(xué)里講都是感受——“受”——受蘊。但是中國的傳統(tǒng)嘛,它也有靜坐的文化,好像是一種東西,其實它不是一種東西,它是一種——現(xiàn)在叫神經(jīng)傳導(dǎo),就是表現(xiàn)在你的感受上,生物能。在打坐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你并不了解你的身體,我們并不了解我們的身體?茖W(xué)家也不完全了解,科學(xué)家還發(fā)現(xiàn)說有的病人換了心臟性格也變了,很多奇怪的發(fā)現(xiàn)。所以我們并不了解我們的身體,我們身體的不同部位,它有時候關(guān)聯(lián)著我們精神領(lǐng)域的不同的現(xiàn)象。一般來說,肩比較寬、胸比較寬的人,心胸也比較大,有承擔精神;肩比較窄、胸比較窄,一般他的氣量比較小,心量小一點。這是為什么?就是說這個部位怎么和人的性格有關(guān)呢?它就是有關(guān)聯(lián)的,我們對這些東西了解得很少。所以剛才講的時候你后面墊高以后,讓我們脊柱尾端的那個點會受到很少的壓力。脊柱尾端這個點如果受到很重的壓力,不利于打坐。所以尾端這個點讓它不要受到很強的壓迫感,然后整個脊柱向上挺拔,自然的舒展,這樣有利于脊柱,連脊柱的胸部部位就能通透。通透的結(jié)果是什么呢?通透的結(jié)果就是你發(fā)現(xiàn)打坐會讓你得到休息,得到一種充電,那種感覺很好。

  在過去的十幾年二十年中,這個寺院從一片廢墟啊仿佛是一夜之間從地下冒出來,這里面有大量的工作。我們的師父同時還編很多的雜志,還修其他的寺院。他的精力仿佛用不完,其實他的體力未必有那么好,幾乎所有的出家人都知道利用打坐來恢復(fù)體能。我們那時的工作量很大的,我們沒有上下班,沒有節(jié)假日,節(jié)假日我們更忙。在柏林寺是這樣,五一、十一、過年,更忙,非常忙。但是這是一個肉體,它跟機器一樣,它有損耗。所以要恢復(fù)身體的體能,打坐是非常理想的。一個初學(xué)打坐的人,可能體會不到。初學(xué)打坐的人,記住,最好你在精力充沛的時候坐。你精力不好,想睡覺,很困,很疲憊的時候坐,對于剛學(xué)打坐的人不行。所以你們回家學(xué)習(xí),可以在早上,吃早飯之前,那個時間經(jīng)過一夜的休息,而且肚子里面也沒有什么食物要消化,身體很輕松,那個時候坐,學(xué)習(xí),慢慢地,你很容易體驗到。那么等你有些基礎(chǔ)了,在晚上睡覺之前坐。

  再回到姿勢,就是很重要的一點,這一點在我們中國人,不要說佛教,我們中國古人就有很多的發(fā)現(xiàn),中國人對身體很了解,中國的中醫(yī)跟靜坐是有關(guān)的,中醫(yī)對經(jīng)絡(luò)穴位的了解是來自于這種靜坐中的內(nèi)觀、內(nèi)視。當人靜坐到一定的境界,可以看到自己的內(nèi)部能量的運行。所以中國人對身體的認識和西方人對身體的認識是不同的,西方人對身體的認識是通過解剖,解剖的身體是什么呢,是尸體,它不是身體。尸體是死的,它不是正在運行的。然后就用來自于尸體的知識來對待身體,這是西方人的辦法。對用來自于尸體的知識來對待正在運行的活的身體,這里面有一點問題,當然不是說全部不對,不是說他全部不對,但是是有點問題的。而中國人對身體的了解是一個正在運行的身體,而且是與天地相關(guān)聯(lián)運行中的身體,所以靜坐會讓你對我們的身體有一些發(fā)現(xiàn)。身體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你們都還年輕可能覺察不到。我們有一個信徒,他說過這樣一句話,我覺得這句話很有道理。他說,人啊,實際上我們大家來到人間,我們的很多先天的條件比如聰明啊這些,其實一開始我們相差得并不多,那么我們這一生的學(xué)業(yè)、事業(yè)、境界達到的高度,也就是說我們的成敗取決于兩點,往往在三四十歲以后取決于兩點,哪兩點呢?第一是身體健康,第二是德行,品德,德。就這兩個。那人說得很有道理啊!所以你們要懂得保護你們的身體,要了解你們的身體,除了要有一些鍛煉,我并不反對你們打高爾夫球,那么這種鍛煉可以是打球的鍛煉,但是如果你掌握了我們中國人、東方人靜坐的鍛煉,且不說其他的開發(fā)智慧等等,這種靜坐的鍛煉就不得了,你一定會為人生的成功和勝利奠定堅實的基礎(chǔ)。紅軍長征兩萬五千里,幾十萬人,最后只有三萬人到達陜北,在敵人的圍追堵截,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中,最后存活下來的都是什么人啊?都是那些身體好,意志力過人的人,耐力、意志力。所以紅軍長征兩萬五千里這件事特別值得研究,這種淘汰是很可怕的,是一種可怕的淘汰,很簡單,最后誰活下來了?就是這些人活下來了。那么你還會發(fā)現(xiàn),紅軍只要是活下來的,建國以后一般都是活到九十多歲以上,身上即使有很多傷口,甚至還有彈片,還能活到九十多、一百歲,好厲害。大家要思考一下這個問題啊,我們的生命中,我們的學(xué)業(yè)和工作中,這種的競爭和淘汰就取決于每個人怎么去把握了。這次要給我們講課的游老師前天晚上來聊天的時候和我們講了幾個案例,相當?shù)钠婀?就是說宇宙非常奇怪,他講一件事,他臺灣的一個朋友的一個重大發(fā)現(xiàn)。他是來自于什么呢,來自于說我們喝茶的時候,什么茶好喝,什么茶不好喝,說有那么一個規(guī)律,有一種蟲子,什么名字我沒記住,往往被一種蟲子咬過的茶好喝,這個大家都知道,種茶的人都知道。為什么被這種蟲子咬過的茶好喝呢?原來的一種說法,原來我也知道這種說法,蟲子嘴上的一種唾液,蟲子咬了茶葉以后,嘴上的唾液和茶葉發(fā)生一些反應(yīng),葉片摘下來后特別甜,F(xiàn)在有一個說法說,蟲子在咬這個茶葉,把這個茶葉咬傷的時候,這棵茶樹全身緊急調(diào)度、密集,我們也是一樣,我們受傷的時候全身緊急調(diào)度、密集,學(xué)醫(yī)的同學(xué)知道。這種茶樹剛剛被咬的時候,這種密集狀態(tài)就特別大限度地吸取了大地能量,就和我們有困難要找組織一樣,我們要找老師找父母。茶樹受到攻擊的時候,它的組織是哪里啊?它的組織是大地,是整個大自然,所以這樣的茶樹的葉子就是特別好,氨基酸含量高。那天我們在講這個事,他告訴我們一個新的理解,但是同時他告訴我們,他的一個朋友有個更大的發(fā)現(xiàn),什么發(fā)現(xiàn)呢?奇怪了,這個人本來是個知識分子,然后呢他在大學(xué)不愿意干了,跑回老家種地,種水稻。有一年他種水稻那一帶鬧旱災(zāi),沒有水,很多水稻就死掉了,活下來的水稻的稻米特別香甜。因為他是一個讀書人,覺得這里面一定有名堂,所以第二年他有意地把稻田里的水放掉,放掉一段時間,結(jié)果是有一些稻谷就死掉了,活下來的是特別好吃,很奇怪,有這個規(guī)律。其實人類社會何嘗不是這樣,你們不要認為生命要茁壯就要吃得好,現(xiàn)代都講究各種保健品,這是很錯誤的。你看在植物的身上也有挫折教育,挫折一定要多,你們被蟲子咬過嗎?生活的蟲子現(xiàn)在還沒有咬到你們,太順利了。

  你們也沒有被把水放掉,干旱,不過高考好像是那種感覺啊,真是,有的人受不了得神經(jīng)病啊。所以在這種生活的淘汰,這種壓力下,要激發(fā)我們的潛能。打坐的人,本質(zhì)上講,打坐就是加強我們的身體——從生理上說——加強我們的身體和宇宙的溝通,能量的溝通,能量的暢通。加強我們的生命和宇宙能量的暢通的結(jié)果就是在未來生活的道路上我們會更加有耐力,有適應(yīng)力,有生存力,去面對蟲子咬和沒水干旱。

  時間到了,我今天就講到這里。

  (2009年7月22日下午于萬佛樓二樓)

  好,現(xiàn)在大家隨意坐。

  我們今天下午要跟大家講一個慢的行禪,在佛經(jīng)里記載,釋迦牟尼佛時代,出家人的修行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靜坐,咱們漢語翻譯作禪思;第二種很重要的,就是經(jīng)行。釋迦牟尼佛時代的比丘,就是出家人,他們的修行就是打坐和經(jīng)行,這兩種形式不斷地交替。我們不要以為那時候的修行多么神秘,如果你出家,你去找?guī)煾?師父可能很簡單地給你一個題目,比如說,以你的身體為題材觀察一切事物都是無常的,有這么一個題目,“諸法無常”給你這么個題目,你去修吧。那么怎么修呢?就是在樹下自己靜坐、觀察、思維這叫禪思。再就是經(jīng)行,因為他不能老坐呀,他要起來行動,就要經(jīng)行,所以很多弟子都是在經(jīng)行中開悟的。經(jīng)行這種禪修主要從身體來說,它保證我們禪修的時候動靜結(jié)合,然后它也能夠突出我們禪修的核心,我們禪修的核心不是圍繞身體的,就是說不是側(cè)重在身體的姿勢,而是在心,在心念上。所以不管是靜坐還是經(jīng)行,這種心念上的訓(xùn)練是平等的。經(jīng)行這一種形式,現(xiàn)在好像已經(jīng)不大好考證佛陀時代的比丘,他們的經(jīng)行是慢還是快,從現(xiàn)在東南亞,就是泰國、緬甸,那里的出家人,從他們經(jīng)行方式來看,可能佛陀時代的比丘經(jīng)行是慢行,這種慢行的禪在東南亞,在緬甸、在斯里蘭卡有保留,有傳承。還有一種行禪是快行,快行的這種方式,在漢地,就是在禪宗的禪堂,那天晚上我給你們看照片,照片上有營員快行的。那么這種快行在漢地禪宗都是在臨濟宗的禪堂里面。我們的寺院是臨濟宗,所以我們在冬天坐禪哪,在禪堂是快行。

  今天不講快行,今天講慢行,快行有很多訣竅,但是慢行對于剛學(xué)禪的人比較容易掌握,你們比較容易學(xué)會。現(xiàn)在我們講講,那我這個慢行是跟誰學(xué)的呢?我這個慢行是南傳的,是跟越南一行禪師學(xué)的。那么快行是我們寺院自己的方式。這個慢行更適于在家人的,你們在禪修的時候,坐行交替,可以用一用慢行的方法。

  第二點,這個慢行在中國的禪宗,在過去曹洞宗的禪堂是慢行,現(xiàn)在的大陸就沒有保留,在日本曹洞宗的修行中還保留了這種慢行,但是日本曹洞宗所保留的是來自于中國的慢行,和南傳佛教的這種慢行有點差異。現(xiàn)在我講的是一種更趨向于南傳特點的,這一種慢行禪。下面我開始講要點,我會走一圈,所有的人都不用擔心,我會在你們跟前走一圈。

  這種慢行有哪一些特點呢?當然非常重要的是你要放松,為什么我們要在樓上,因為我們可以在地板上慢慢走,大家可以體驗,最重要的是你的手可以自然垂下,兩只手可以自然地垂在腿的兩側(cè),你的頭要自然平直,你的目光仍然是在你的前方的——你的目光落在你前方兩三米的地方,當然你的眼睛不是閉的,用眼的余光的范圍來幫助你掌握方向和平衡。好了,最重要的要點是,在慢行的時候你要體驗?zāi)愕暮粑?呼吸的進出,在這時候,去尋找它和步子的同步的這種節(jié)奏。這個節(jié)奏應(yīng)該是因人而異的,即使是一個人在不同的時候也可以不一樣,可以是快的可以是慢的。

  比如說,吸氣,我走了兩步,呼氣,走了三步;比如說我吸氣走了三步,呼氣走了兩步;比如說,我呼氣和吸氣都是兩步,這必須是你要非常放松,去尋找這種節(jié)奏感,一旦你找到這種節(jié)奏感的話呢,你發(fā)現(xiàn)你的效果跟靜坐完全一樣。所以剛開始你的注意力可能大部分在你的呼吸上,集中在呼吸上。我用我的手來示意我的呼吸的進出,

  (大和尚示范慢行,邊走邊講。)當你在行走的時候,都是自然的,是自然發(fā)生的,呼吸,按節(jié)奏,我走一圈啊,看我的示范,非常放松,你要深呼吸,接著呢,你要注意這步子和呼吸之間的節(jié)奏。你慢慢體驗呼吸和步子的統(tǒng)一性,這種同步,然后放松身體。所以第一個就是要尋找呼吸進出和步伐之間的這種統(tǒng)一。

  當你找到這種統(tǒng)一性之后呢,你還會有第二個發(fā)現(xiàn),你會發(fā)現(xiàn)你的腳落在地上,特別是腳掌,它特別地敏銳,這個腳掌非常的敏銳,所以在行走中,我們有可能有兩個關(guān)注點:一個是呼吸,第二個就在你這個腳掌,這個腳掌接觸地面,接觸這個地板的那種感覺。那么下面我們講心,是一種什么心態(tài)呢?這種經(jīng)行,它和平時走路有什么不同呢?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我們平時走路都是有目的的。當我們到銀行取款,我們有目的;我們到商場去買東西,我們也有目的;我們到某一個點跟人約會,也有目的。那么這些目的,當我們在路上行進中的時候,它就把我們的心填滿了,與這個目的有關(guān)的念頭就充塞在我們的腦子里。所以平時我們的行走,很少有放松的,都是很緊張的,仿佛是被一種無形的力量拉著,推著我們不斷地往前、往前。當然,現(xiàn)在社會很多人的行走也很少了,都是坐車。那么在這種行走中,在日常生活中的行走,在這中間,人完全是被動的,人的心是被動的。而我們修行中的行走呢,沒有目的,就是沒有一個最后我要到達哪里去的問題,沒有這個問題。沒有目的,所以也沒有與目的相關(guān)聯(lián)的各種想法:你要到銀行去,也是有很多想法跟它相關(guān)聯(lián);到商場去,也是有很多想法跟它相關(guān)聯(lián);你要跟人約會,假如這個人是要跟你討債的,你會緊張,等等。這種經(jīng)行沒有這種目的,所以沒有這些約束我們、填充我們的心的這些念頭,所以說這種經(jīng)行中每一個當下,每一步都是目的地,每一步都是到達。所以你要感覺到人生的全部價值,全部的幸福和快樂就在這腳下,凈土也在這腳下。沒有什么你非要去找的,向外去尋求的,就是在腳下,你這樣去想,這樣去安排你的心就好了。那么在這種心態(tài)下你就發(fā)現(xiàn),行走原來是很快樂的,就是這種簡單的行走非?鞓,這快樂來自于你能放松自己,來自于當你的呼吸和步子統(tǒng)一以后、整個身體放松以后,你發(fā)現(xiàn),即使我們的腳步簡單地接觸地板,也會給你身體帶來很大的愉悅,這個是通常人們想不到的。就是我們腳步接觸地板,這是多么簡單的一件事啊!它能給你帶來很大的愉悅,這個愉悅不光是心理的,還有生理的這種快樂。所以經(jīng)行是跟靜坐一樣的,它能讓你體驗到禪悅,體驗到放松,然后會深度的——對你的心深度的,對自己有更敏銳的了解。

  大概的要點就這些,你們諸位有很多在學(xué)校里面,如果要練這種經(jīng)行的禪修,你最好找一個地方,你可以在學(xué)校里面找一段路,這段路最起碼不能短于10米,有個十幾米,有個十二米、十五米這么一段路,在這段路上你可以來回走,你走到那頭再折回來。假如說這段路是人們經(jīng)常不去的,這最好。那么為什么要選一段路而不像我們這種方形的,當然方形的也可以,一段路會比較好,直線的路會比較好,這個好處在哪里呢,這好處在于,這十幾米的路,一般來說一二十米的路,基本上它會在我們的視野之內(nèi),在日常生活中,在我們視野的覺照之內(nèi),因此在這一段路上,有沒有人,有沒有什么情況都是知道的。因為你行禪時,你的心也是緣著這段路的,如果這段路太長,有很大一部分在視野范圍之外,那么我們的心容易緊張。太短了呢,你走到前面又折回來,又麻煩,你會不斷地拐彎。所以在十幾米、二十米這樣的范圍正好,從這頭走到那頭再轉(zhuǎn)過身走回來。

  現(xiàn)在大家站起來,站起來以后,我們要順時針方向行禪,手上不要拿東西,身體應(yīng)該往右轉(zhuǎn),就像我剛才走這么一圈這么個方向。然后都離你們的蒲團稍微遠一點,對,往外一步。好,然后我們在中間再產(chǎn)生一行,這是考慮你們之間距離有點緊的原因,明白我的意思吧,隔一個人出來一個,在中間再有一行,等于我們以三列隊伍來走,太緊的可以中間出來幾個,前面兩行不要動嘍,這就避免等一下走時前后會碰,而且由于你們步子快慢不同,這樣三行就比較好。我先檢查一遍看看怎樣,對,是這個意思。然后手兩邊自然下垂,還有一種姿勢雙手也可以很自然地在小腹部交叉,兩個手輕輕的捏著,自然的,是松的,不是緊的。好,好,我們現(xiàn)在開始,按照剛才教的,可以慢,開始移動……(營員隨明海大和尚經(jīng)行)。

  開始可以慢一點,慢一點,尋找呼吸和步子的節(jié)奏,尋找呼吸和步子的節(jié)奏感,身體是放松的,尋找那種節(jié)奏,就當你身邊沒有人,左右距離也不要太近,稍微往右一點,手在兩側(cè)自然下垂,眼睛不是睜得大大的盯著遠處,它也是一種很松弛的目光,就是余光,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看到前面人衣服的下部。

  好,我們現(xiàn)在開始。按我剛才教的,可以慢一點,尋找呼吸和步子的節(jié)奏,尋找呼吸和腳步的節(jié)奏感,身體是放松的,對,很好,做得很對,這個感覺很好,尋找那種節(jié)奏,就當你前邊沒有人,不要低頭,頭還是直直的,如果你發(fā)現(xiàn)你和前面的同學(xué)走得太近的話,你就可以把步子調(diào)整慢,呼吸同時變深,這樣就好了。步子調(diào)整得慢而且小,呼吸變得深,這樣慢慢地就能夠跟他拉開適度的距離。有的同學(xué)把腳提得太高,沒有必要,你還是自然地在邁步,不需要提太高,可能只是由于你放松了,你腳的行動是個慢動作,這個慢動作不是刻意的,而只是因為你放松而走得慢,一定要用心去尋找呼吸和腳步之間的同步感。我最早學(xué)這個方法的時候,最大的困難在這兒。所以呼吸是深呼吸,吸到腹部,呼出來,做得很好,做得很對,繼續(xù)體會,不要管別人,如果管,僅僅是前后不要擋別人就好了,尋找呼吸和腳步之間的節(jié)奏,每一步都是到達,沒有什么目標,我們沒有目的,我們不是要趕到哪里去,沒有目的,不用著急,也沒有壓力,我們不是要到哪里,我們每每要到哪里去我們心里都是有點壓力的,比如說我們?nèi)ヒ娎蠋煛⒁妼?dǎo)師、見朋友,你說我見一個讓我感到特別高興的朋友,那也是一種壓力,你興奮讓你浮躁起來了。而現(xiàn)在我們沒有什么壓力,沒有任何目的,所以每一步都是目的了,每一步都是到達。你不需要想等什么什么之后我就好了,你現(xiàn)在就好,你說我考上研以后我就快樂,你的快樂永遠不會來的。就是要把我們的關(guān)注力拉到當下來,我們不需要期盼、規(guī)劃一個未來,一個在遠方的一個快樂,這是一個嚴重的錯誤,這是普通人生活在一種分裂的狀態(tài)。就是每一個當下你都很自足,很知足,很滿足,很高興,我們能夠?qū)W會從簡單的行走中得到愉悅,不需要借助什么外面的刺激,擁有什么,去掉什么。你能做到這一點,你就是一個強大的人,生活沒辦法把你打敗的,因為你的生命沒有什么要支撐在得到一些個東西呀,或者把一個東西弄掉。你沒有一個支撐點,你的每一個當下就是支撐點,那誰還能打敗你,就是這個問題。有時候你會想說明:呀,明天有一個考試!明天的考試到明天再說吧。說不定在明天考試到來之前發(fā)生了一件事,那個考試被取消了。說不定,有很多種可能性,只要沒有發(fā)生的事,你就不用擔心它。在它真正到來之前,有無限多種可能性,有時候你是瞎擔心,我們經(jīng)常體會空歡喜,我們也經(jīng)常體會空擔心,這就是浪費了,這就叫生命浪費了,時間浪費了。你的心老是寄托在遠處,寄托在未來,你就老是在浪費狀態(tài),人可以在浪費狀態(tài)下活一輩子的,這是很可悲的。我們可能在浪費的狀態(tài)、傾斜不平衡的狀態(tài)下活一輩子,今天想著未來,到了未來,又想未來的未來,為未來擔憂,總是在期盼遠處有個東西來補充你,慢慢你就老了,最后一事無成。那么現(xiàn)在我們就是在走,就是這種專注地走就夠了,尋找那種節(jié)奏,如果你離前面的人太近,你就把呼吸放深一點,步子放慢一點,邁得小一點。你被一種情緒捉住的時候你是浮躁的,行走會讓我們沉淀下來,有的人很著急的時候他會來回去走,那是一種本能的。聽到一聲木魚就停下來。(木魚聲)

  好,站住,停下來站好,F(xiàn)在我允許你們提問。你就站在那里說話,在這次體會中有什么問題,可以直接講。

  營員:大和尚,怎么樣走的穩(wěn)當一點?

  明海大和尚:好!當我們在慢行的時候,我估計對你們諸位,你們諸位都很年輕,對你們來說,下面我講的問題不突出,但是對于有年紀的人,我下面講的問題會很突出。

  當這樣放慢地行走,放松地行走的時候,他會發(fā)現(xiàn)他很難完全放松,他的身體很難保持平衡,他雖然睜著眼睛,他走路也容易失去平衡,往這邊搖。這是什么原因呢?這是由于他身體積累的緊張,有時候身體的病癥,身體的某個部位的緊張,使他在這種非常慢、放松的行走中,這些問題就凸顯出來了。所以對于身體有緊張的人在這種慢行中他發(fā)現(xiàn)不是那么容易。我打個比喻,這個比喻可能對你們有的人來說可能缺乏經(jīng)驗。如果你們做過飯的話,揉面知道嗎?這個面粉用水和了以后,它是不均勻的,有的是硬疙瘩,有的是干的,有的很濕,揉面就是要把整個面團揉到很均勻。所以我們這種慢行實際上是在揉面,揉你這個身體的面。你發(fā)現(xiàn)你身體里面有很多緊張,有的是干的,是疙瘩的,沒水的,有的是有水的。所以慢行中要達到我說的非常之平衡,非常之從容,非常之柔軟,注意,身體很柔軟,這個就像揉面一樣,它完全達到了均勻,達到一種均勻狀態(tài)。這個就要有個過程,這個過程就是要不斷地重復(fù),把呼吸和步伐統(tǒng)一起來后,去重復(fù),這樣慢慢你會找到身體的緊張,哪里緊張,你會發(fā)現(xiàn),比如你發(fā)現(xiàn)你的肩很緊張,你的脖子很緊張,你走的時候怎么老往左邊歪,當然靜坐中也能夠發(fā)現(xiàn)這些問題。我前不久在德國帶老外打坐,小參的時候有個老外問:我打坐的時候怎么老往右邊歪呀?他身體老往右歪,后來我過去拍他的肩胛骨,他右邊的肩胛骨比左邊的高出一個拳頭來,是他右邊的肩胛骨本身有問題。但是你們諸位因為還年輕,可能這些問題,什么風濕呀,這些問題沒有,但是緊張是有的,所以在行走的時候,你先做到如同剛才你們看到的,像我那樣的非常慢、非常平穩(wěn)、非常柔軟,跟呼吸配上得有一個過程。還有問題嗎?

  營員:有沒有固定的模式?

  明海大和尚:沒有,沒有固定的模式,注意,呼吸進氣、出氣,左腳、右腳,沒有固定的模式。注意,這就是這個方法的特點。如果有固定的模式你就緊張啦,我呼氣邁左腳……不對,因為你在一個呼吸之中會左腳右腳邁好幾步呢。你根本不用考慮,你只要考慮,我倒覺得你們剛開始找這種節(jié)奏,在你的腦子里面有一個默念,你看啊,我把這個默念說出來,比如說:“咚噠噠噠噠噠噠!彼泄(jié)奏,步子和呼吸,“咚噠噠……”哎,有這種節(jié)奏感,從心里去找這種節(jié)奏感,不考慮邁左腳還是邁右腳,這些太麻煩了。

  這個方法就是幫助你放松的,如果在行走中你一旦發(fā)現(xiàn)你有緊張或吃力,你只要按照這個方法去做,慢慢地就好了,就放松了。

  營員:(略)

  明海大和尚:不要數(shù)數(shù),先找到這種節(jié)奏就好了,不要數(shù),我呼氣走了三步,吸氣走了兩步,當然你要了解它很容易,你稍微一注意就知道你這一吸氣走了幾步,呼氣走了幾步,這太容易了,但是你的注意力不要放在這上面,注意力還是在呼吸上,在呼吸、在腳步上。當呼吸把整個身體統(tǒng)一起來的時候,把行走把步伐統(tǒng)一起來的時候,你會感覺到雖然你在行走,但是你的身體是個“一”,是個完整的很輕松、很放松的“一”,在這種時候你再體驗我說的,腳掌在地板上接觸那種感覺,那種奇妙的感覺。佛學(xué)里講“觸”,腳掌接觸地板那種“觸”,那一剎那原來是非常豐富的。我們平時走路,走了千步萬步都沒覺得,因為我們的心都浮躁了嘛,都粗了嘛!現(xiàn)在我們是要做第一步,就是把步伐和呼吸統(tǒng)一,做這一步。還有提問嗎?

  營員:(略)

  明海大和尚:活在當下,當下也是個相對而言的,正在發(fā)生的,你說哪是當下呀,一說它,它已經(jīng)不是了。把握當下,一說它已經(jīng)不是了。生命就像一條河流,在不斷變化中,每一個正在進行之中的就是當下。所謂活在當下,你們會問那我們不用計劃嘍,還要計劃,注意,計劃也是在當下。那么我們說未來的目標和希望給我們鼓舞,這算什么呢? 未來的目標和希望如果你不在當下去落實它,它不會給你鼓舞,它會落空。未來的東西要實現(xiàn)也是從現(xiàn)在開始,從你正在進行的,從現(xiàn)在的狀態(tài)開始。所以大家去體會一種非常自信,非常內(nèi)斂,非常平靜的當下,然后來展開我們生命的一切。

  營員:我們在寺院中讓我們體驗并不難,可是回到學(xué)校,回到生活中好像很難。

  明海大和尚:他的問題問得很好,他的問題是:“我們在寺院中讓我們體驗并不難,可是回到學(xué)校,回到生活中好像很難!本褪且驗殡y才要到寺院來充電啊,你充了電以后回到學(xué)校,回到單位,回到家庭,你每天可以留出一定的時間來做這個訓(xùn)練,自己在家里還可以充電,用這種方法來充電。有時候我跟你們是一樣的,我每天也要做很多工作的,有時候我們也是要用這個辦法來讓自己靜下來,定下來,回到當下,回到自己的正在進行時,在這里面把所有的擔憂、所有的工作先都放下,清空自己,回到當下你會找到路。

  現(xiàn)在我們大家跟剛開始一樣,都坐在蒲團上,就地找蒲團坐,不要緊,別人的東西不要動,還是面對面。

  剛才講行禪,現(xiàn)在我們靜下來靜坐十五分鐘。上午我講了坐禪有一些ABCD,還有一個細節(jié)就是你們剛學(xué)坐禪的人,回家以后每次打坐時間不要太長,每次不要超過二十分鐘。因為剛開始你還不容易體會到靜坐的快樂,超過二十分鐘讓你感到苦惱,你下次就怕,所以二十分鐘之內(nèi)是比較合適的。現(xiàn)在大家坐好,按照我們說的要求去做。蒲團是有坡度的,讓你們能夠覺得后面顯得高。

  注意,你要放松的,頭部運動一下,身軀運動一下。好,我們坐十五分鐘,聽到木魚聲就是我們正式入靜,聽到金屬的引磬的聲音時就是我們開靜。(木魚三聲,坐禪開始)

  (引磬聲)這個信號是出靜的,出靜之前要深吸一口氣,呼出來,然后再慢慢地動,慢慢地起來。原因是什么呢?原因是因為我們在靜坐的身體和平時生活中不一樣,靜坐中我們的氣息比較細,比較精微,比較細微,而平時我們的氣息比較粗,這細和粗之間的轉(zhuǎn)化不能突然,突然會造成身體不舒服,以后我們慢慢地行禪,我們的氣息和運動都是很細的。那么大家稍微活動之后再站起來,站成剛才一樣,三行,順時針方向,現(xiàn)在開始行禪,開始!慢一點,非常好,有的人做得很好,有的人已經(jīng)找到那種感覺,一邊走一邊要發(fā)現(xiàn)自己:身體哪些地方是緊張的;你的脖子哪個地方有點酸,右邊有點發(fā)沉,深呼吸,為什么呼吸不深呢,是不是這兒有個結(jié)呀?氣息在那里不暢通,當呼吸深的時候,你特別想哭,心里面有委屈;最大的發(fā)現(xiàn)是,平時你都沒有去觀照過你自己,表面上你很愛自己,其實呢,你對自己一點不了解。如果有個人代表了我們的身體和你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發(fā)言的話,他就會抗議你平時對他的態(tài)度;所以慢慢地經(jīng)行就是要觀照自己,覺照自己,這才是真正地對自己好。

  慢慢地經(jīng)行,有一種自我治療的作用,自我修復(fù)的作用。就像舉重運動員,當他向重量發(fā)起沖刺要舉起來,失敗了。他會在一邊休息,恢復(fù)體力,重新下一次發(fā)起沖刺。我們在人生路上經(jīng)常要向一個重量發(fā)起沖刺,我們舉不動它,我們現(xiàn)在就是要恢復(fù)體力,我們現(xiàn)在要修復(fù)自己,準備下一次的沖刺。所以大家不要小看這緩慢的行禪,依照我的理解,它應(yīng)該成為你們生活中的必修課。首先,你不要把你的目標設(shè)定得太高,設(shè)定到你要開悟啊等等,首先你要設(shè)定,就用這種禪修來修復(fù)自己,給自己充電,讓自己學(xué)習(xí)、工作、生活得更好,這是千真萬確的。

  (木魚聲)好,站住。禪堂里面有一個規(guī)矩,就是在行禪的時候,聽到這個號令你就要站住,這是無條件的。下面我再講幾句,在我講話的過程中,如果有的同學(xué)要方便就可以去。我們衍空法師已經(jīng)教給大家坐禪數(shù)呼吸,剛剛我們講行禪,不數(shù),但是呼吸和腳步要找到一種同步的感覺。你們會有一個問題,為什么老說呼吸呢?因為釋迦牟尼佛講過這樣的話,過去,在釋迦牟尼佛以前——那當然是很早以前的文明中出現(xiàn)的佛,叫古佛,到現(xiàn)在釋迦牟尼佛,都是以呼吸作為修行的目標而覺悟。他講過這樣的話,他講這話是強調(diào)呼吸對于禪修的重要性。為什么我們把呼吸做為禪修的目標呢?因為呼吸是我們生命中時時刻刻都在進行的一件事,沒有停過,如果呼吸停了,就有問題了。呼吸,我稱它為肉體和精神的橋梁,我們生命不是有身體和精神嗎?身體和精神的連接就是呼吸。不管是身體還是精神的變化都會投射在呼吸上:你的情緒波動,呼吸會發(fā)生變化,你生氣的時候,有的人說氣得喘不過氣來;你特別高興的時候,你的呼吸也會發(fā)生變化;長時間的憂傷,你的呼吸也有變化;乃至于你的某一個念頭,你某一個心念的變化,都會影響呼吸的變化。這種速度非常快,幾乎是同時的,你心念的一種波動變化,會很快地反映到呼吸質(zhì)量特征上,你需要在靜坐中才能發(fā)現(xiàn)。反過來說,我們的身體有問題,它也會投射在呼吸上,剛才說你長時間憂郁,會影響呼吸,通過呼吸進一步影響我們的身體,我們知道林黛玉長時間的憂傷,她肺就不好。怎么憂傷就影響肺了呢?在場有學(xué)中醫(yī)的學(xué)生,人的情志和人內(nèi)臟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這種對應(yīng)中間的連接點大家都沒有找到,這個連接點就是呼吸呀!大喜會傷什么,大怒會傷什么,它是怎樣影響我們的內(nèi)臟的?首先是呼吸有變化了,時間長了就影響內(nèi)臟嘍,就是這樣的。所以說呼吸是身體和精神之間的連接,我們通過把注意力關(guān)注在呼吸上,就容易非常自然地在我們的生命中起到這種治療、修復(fù)、調(diào)節(jié)的作用。是非常自然,為什么說自然的,因為呼吸不需要我們刻意去造一個呼吸,它自己就有,我們只是把注意力拉回到它上邊就可以了。所以這就是為什么我說坐禪以呼吸做為目標,尤其是初學(xué)者是比較容易的。佛陀也講過:你要學(xué)到深的地方,呼吸可以一直伴隨到你開悟,你以它做為修行的目標,當然它后面還有許多其他的技巧,F(xiàn)在我們開始學(xué),首先就是要體會到呼吸的妙處。當我們靜坐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呼吸它會很粗,會有聲音,有時是長短不一。在靜坐中,在正常狀態(tài)的時候我們呼吸要深,要長,要勻,最好沒有聲音,還有就是變慢,呼吸變慢,真正你靜下來的時候,你消耗的氧氣,你所需要的外界的氧氣就減少,對氧氣的依賴會減輕,身體會得到修復(fù),F(xiàn)在我們再坐在蒲團上,再靜坐一刻鐘,你們平時在家里如果有一天或者半天修行,就可以用這種方法,靜坐一刻鐘,二十分鐘,然后再行禪幾分鐘;行禪幾分鐘,再靜坐幾分鐘,交替進行(木魚聲,止靜)

  (引磬聲,開靜)

  我們今天下午的禪修課到這里就結(jié)束了,你們回去休息一下,等一下就上晚課。最后我要告訴你們,這里的萬佛樓從落成到現(xiàn)在的六年時間,在這六年間我們諸位是第一次在這二樓靜坐和行禪,第一次,這是第一次。

  好,下課。

  (2009年7月23日上午于普賢閣)

  昨天我們說到,靜坐是我們常用的一個方法,我們在靜坐中心要專注對象,選定我們的呼吸,選定呼吸作用心所專注的對象,這種方法是最常用的,我建議你們能夠掌握這種方法。

  在佛教的禪修中一定要選一個目標。我們現(xiàn)在說的是呼吸,我在寺院經(jīng)常做接待,有時候他們就問我說:坐禪,坐那里干什么?是不是什么都不想?實際上人什么都不想,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想什么都不想,這是個妄想。從古代到現(xiàn)在也曾經(jīng)有很多人以這種妄想做理論指導(dǎo),把他們的生命都投入在修煉中,想達到什么都不想的境界,有沒有達到過呢?剛才我講過什么都不想是個妄想嘛,由這個妄想,他確實也能生出一種境界,這種境界就是和妄想相應(yīng)的境界,我這里是講的稍微有點玄妙的事情。

  這個妄想是說想什么都不想,所以他生出的這個境界就會與他相應(yīng)。打個比喻,父母希望子女成為一個很聽話的學(xué)生,然后他對子女有很多的期待,他的這些想法并不符合子女的實際情況,我們可以稱它為妄想,子女相應(yīng)的也會出現(xiàn)一些情況,讓父母覺得自己的期望實現(xiàn)了,可事實并非如此。打比喻說由什么都不想的妄想,它也會生出一種境界,這種境界在佛教來講是一種錯誤的境界,不是佛教所要達到的,佛教認為有這種妄想,然后拼命修行,最后認為自己達到那種境界,那種境界也不容易,有個地方叫空想天,就是這些人,什么都不想的。但是這個境界有個盡頭,就是到那個盡頭以后,他們也會回到什么都想的,所以這不是解決方法,這就扯遠了。

  那么佛教的坐禪究竟是什么呢?佛教的坐禪就叫靜慮,所以什么都不想是不正確的。靜慮就是安靜的狀態(tài)下的思維,“慮”就是思慮嘛!再通俗的說,我喜歡這樣來解釋:“靜”就是有序的,“慮”就是思維,所以說坐禪就是要有序的思維,就是這么回事,有序的思維。比如說我們這一天,這念頭有多少啊!我們從早到晚,腦子里面冒出多少念頭來,你們有沒有數(shù)過啊?科學(xué)家研究,說人的大腦有70%這一輩子沒有被開發(fā)利用過。原因是什么?我不敢妄論,但我相信,我們沒有有序地來運用我們的心念,就是我們的心念在雜亂無序的狀態(tài)。所以我認為我們浪費金錢、浪費物質(zhì)、浪費水、浪費電,這是特別大的浪費,但是世界上還有比這浪費還要嚴重一萬倍的浪費,就是浪費我們的心念、我們的念頭。而且基本上大家每天都在這樣做。所以如果一個人能做心念的主人,他的心念能做有序的思維,那會是一種什么境界呢?這確實讓我們不得不關(guān)注一下這個問題。

  我們能讓我們的心念有序,第一我們隨時知道它的狀態(tài);第二它有時候會忍不住總想一個東西,現(xiàn)在我要讓它停下來想另外的東西,讓它停它就停,讓它再想一個就再想一個,那多好啊!有時候你們考試的時候你拿著卷子,忍不住在想別的,所以你考不了一百分呀!老師講課的時候,你應(yīng)該是很專注的聽啊,結(jié)果你想到與講課無關(guān)的很多事,所以你就聽不會、記不住,也不懂。你看這就是心念的一種無序的表現(xiàn),心念的無序很浪費。我們看高僧大德,他們有沒有特點,他們的心念特別自如,你只能說“自如”,像我們的師父,我們觀察他,他現(xiàn)在在寫文章,有人敲門,跟他說:我們要做那個房子,要買瓦,要買木頭……好,筆放下來,要談哪,馬上放下來說這個,說完了,你走了,他再接著寫;一會又有人敲門:“師父,我的女兒生了個兒子,要起個名字!比缓笏鹆,好了,走了,再接著寫;等下又敲門了,佛教協(xié)會的人來了:“師父,我們佛教協(xié)會要換屆了,要開第幾次會,得要多少代表,誰來主持,在哪個賓館哪,這得花多少錢哪,跟宗教廳怎么協(xié)調(diào)啊,時間有多長啊……”說完了, 走了,好,再接著寫。你們做得到嗎?(營員:做不到)我說的不是我編的啊!甚至要比這更復(fù)雜的——或者是等一下有人又敲門,進來了:“師父,上次您買我的東西還沒給錢呢!本褪沁@些問題,好,走了,回來再寫,不能因為那筆錢欠債就不寫文章了,還要弄完了再說,這叫心念的有序。

  所以昨天我講到,能自如的把心運用在當下,讓它最充分的、最赤裸裸的、最投入的去發(fā)揮它的效應(yīng),這個是禪修的一個結(jié)果。

  現(xiàn)在我們回來說我們的心念無序,從現(xiàn)象上觀察,從深度里觀察,有個角度,我現(xiàn)在不講這個角度。從現(xiàn)象上觀察有什么問題呢?有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你發(fā)現(xiàn)你的心,不能專注在一個目標上,它老是換目標,這在禪定里面叫散亂,有時候又叫掉舉,就是有東西掉到地上,舉起來的舉,掉舉。就是念頭雖然專注在一個目標了,結(jié)果它搞丟了,搞丟了它換一個,結(jié)果又搞丟了,又換……這樣的。

  第二個問題就是昏沉;璩,通俗的說,就像缺氧,有點像缺氧狀態(tài),有時候你們也會體會到,比如沒睡好覺,好像缺氧一樣,坐在那兒腦子里總是不清醒,我比喻說我們這個心念的亮度不夠,就像燈泡一樣。前面的問題是這個燈就像手電筒,它不能聚焦,它老是換,這里照,那里照。第二個問題就是它的亮度,它暗淡,它的光不夠明亮,這是我們在坐禪中會面臨的兩個問題。

  當你在數(shù)息的時候,法師教給你數(shù)息,你會面臨這兩個問題,你從1數(shù)到10,數(shù)到3的時候,想到:哎呀,考試!夏令營怎么還不結(jié)束啊!結(jié)果忘了數(shù)到幾了?忘了!這就是掉舉,這是散亂。這種事怎么辦?回到1,前面數(shù)的都作廢了,回到1再數(shù);第二種是數(shù)著數(shù)著,也沒有想別的呀,也沒有想別的事呀,就是這個數(shù)字不清楚了,數(shù)到5,不知道是5還是6啊,不清楚了,這個是昏沉。這種情況,一旦你覺察到再回到1。有的人說:為什么非要數(shù)到10啊,我要數(shù)到100不行嗎?有沒有想過?(營員:從1到10,要回到1的話就會把思路拉回來,要順著數(shù)的話,那游到哪兒去就不知道了)對,她說的對,數(shù)到100呢, 1 、2、3、4、5、6、7、8 、9、10,反正這容易,一邊數(shù)著一邊在想別的,不妨礙;你老得惦記著到10要回頭,這會增加你的心念的警覺,注意,坐禪訓(xùn)練你的警覺,警惕性,就是你到10你要回頭,如果10、11、12、13……反正一千、一萬都一樣,缺少這份警覺。這份警覺——就是到10要回頭,很重要,這份警覺幫我們發(fā)現(xiàn)前面說的散亂啦、昏沉啦,就這么一點點警覺,在靜坐中很重要。所以這個數(shù)從1到10這個方法,千萬不要小看,你要把它運用得熟練也不容易。現(xiàn)在我們大家開始。

  聽到一下木魚止靜,三下引磬開靜。

  (木魚響,止靜。引磬響,開靜)

  一般我們在禪堂里面入靜后,人就不可以動了,不能進出,如果你有特殊情況你要出去呢,先到維那那兒去吃三個香板,再輕輕地出去,不能聲音特別大,咚咚咚咚……不可以,下次啊,你特殊情況下出去可以,但是要輕一點。

  坐禪的時候有一個要領(lǐng)就是要放松,身體既要坐正,坐直,又要松弛,都是松的,要放松,從軀干、脊柱、肩到你的面部的肌肉都要放松。有的人他崩得很緊,坐在那里表情很嚴肅,比較痛苦的樣子。教你一個方法:我們面部這兒有根神經(jīng)的,面部神經(jīng)和肌肉放松可以是有意識的,你們有意識的,坐好以后先用意識掃描一下你的面目,你可以想像出它是什么樣子,它有可能是苦大仇深的樣子,就是繃得很緊?梢杂幸庾R的做微笑狀,它會讓你的肌肉放松。

  好,下課!

  (2009年7月24日上午于普賢閣)

  講一個很多營員問過我的問題,就是打坐過程中的身體的各種反應(yīng)。

  我們在坐禪中,身體會有很多的感受。我先說一個要點就是,打坐盤腿的時候,一般女眾是不提倡雙盤的,女性打坐用單盤就可以,不要雙盤。這個也是來自于佛陀關(guān)于坐禪的教導(dǎo),它的原因應(yīng)該是與我們男女生理上的差異有關(guān)。深度地探究為什么,大家可以先不要探究,如果你深入地學(xué),你會明白的。

  打坐中身體的各種反應(yīng),有的營員問過我,有的說坐下來以后,感覺身體特別熱,手腳熱。我先說手熱怎么辦。夏天打坐,一坐下來手會發(fā)熱,這種熱是一種燥熱。你注意,我們身體的熱有很多種,這不細說了,這在你打坐的時候去體會。

  有一種熱,讓我們不安的熱,叫做燥熱。所以打坐中如果手熱的話,把兩個手掌扶在膝蓋上。在過去的禪堂里面呢,過去禪堂里面的出家人,就是像我們都有,每人都有一個禪板,一個竹子做的板。夏天在禪堂打坐,這個板放在膝蓋上,橫放在腿上,肯定手會熱的,就可以把手扶在這個禪板上,散熱。這個手熱,通常我們覺得手掌的熱,反應(yīng)的是我們的心肺的問題,所以這種燥熱要把它散掉。還有的人說全身感到熱,而且和手掌的熱一樣,是燥熱,讓你不安。就是很粗的熱,當然有的人在這之后會出汗。這就是身體的進一步調(diào)整,打坐的人身體會變得細膩,經(jīng)常打坐的人會變得敏感、細膩。所以打坐開始一個階段,他會有發(fā)熱啊,出汗啊。有的人一坐就頭上冒汗,有的人冒虛汗,這種出汗是正常的。通過這種出汗,我們的身體可能在進行一種自主的代謝,排泄出一些東西。這個是你們可能會體驗到的一個現(xiàn)象。

  有很多同學(xué)跟我講他們脖子痛,我聽了很難過,因為以前夏令營沒有營員說這個問題。這就是說,舉辦了十七年了嘛,你們這又是一代人了。所以現(xiàn)在的話呢,這個脖子痛比以前顯然是要普及了,而且你們都這么年輕,脖子就痛開了。什么問題啊,就是頸椎,就是你們在電腦跟前太多了。所以你們學(xué)禪以后,要懂得管理自己的時間,管理自己的一些習(xí)慣,你每天要定一個時間,就相當于我每天用電不要超過多少度,F(xiàn)在讓我的身體在電腦跟前,每天限定的時間,我要把它用在最有意義的事情上。如果你沒有這種管理,沒有這種覺察,電腦上一混幾個小時過去了。其他不說,首先你的頸椎、肩這些地方會有問題,這個首先從源頭上解決問題,就是你們的習(xí)慣。當然有的同學(xué)就是因為學(xué)習(xí),他上電腦純粹是為了學(xué)習(xí),是不是有的也不全是學(xué)習(xí)。所以這是我講要管理你自己,要有自律啊!所以我跟大家講,修行——人的素質(zhì),人一生,你們學(xué)業(yè)、事業(yè)、道業(yè),有多大的成就,與你的自律有關(guān),與自律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有直接的關(guān)系。昨天講《禪茶一日》的那位游老師,有一個題目本來是他自己很擅長講的題目,但是這一次我讓他講禪茶,他就講禪茶了,其實他很擅長講情商的,上次在柏林寺講過。他講過一個實驗:科學(xué)家對一些小朋友做實驗,放一些很好吃的糖,老師說我出去一下,等我回來你們再吃,然后老師就出去了。通過一個玻璃窗觀察這些小孩子,記錄他們的各種反應(yīng):有的人就一直忍耐,無動于衷;有的人坐一會兒,耐不住了,看一下,舔舔舌頭;有的人就開始環(huán)顧左右,別人有沒有想吃的,找自己要吃的理由;有的人就拿了以后,又帶動其他人跟他一起吃,讓他心里更安;有的人就從頭到尾沒有吃,按老師說的,等老師回來再吃。然后就把這些記錄下來,再跟蹤記錄,用二十年的時間跟蹤他們。凡是那些老師回來以前,忍不住就吃,受不住別人誘惑就吃的,都不行,學(xué)習(xí)也不行,事業(yè)也不行,最后有的吸毒什么的,反正都不行。凡是忍住了,等老師回來再吃的,都很行,你看這就是一個管理。所以我覺得這個學(xué)坐禪哪,這就是個基本的,佛教說戒嘛,沒有這個的話,說禪都是空的,都是空話。因此剛才我說你要管理時間,管理在電腦面前消耗的時間,不要無謂地去消耗你在電腦面前的時間,然后讓頸椎出問題,這是講源頭。

  打坐中你坐得不好也會頸椎痛的,所以我說,我上次講的,你要坐直,后面稍微墊高,每次上坐以前活動一下脖子,然后讓肩、讓頸椎保持放松。但同時我也告訴你們,如果你做的得當,你有頸椎病也能坐好。當然打坐不是為了治病,但是它有這樣的附帶效果。我們有一個信徒是這樣的,這個信徒是一個很大的制藥公司的老板,CEO,他管著五千人,嚴重的頸椎病,拍片上都有東西。后來打坐,那個時候呢,我教了他一個打坐時候的感受,我說你打坐坐直放松以后,你感覺到你整個全身好像就像一件衣服掛在一個衣架上,你全身這個身體,這個肉整個地就掛在脊柱這個架子上,很松弛地掛著。我讓他找這個感覺,后來找到了,然后坐了一段時間呢,他感覺有股熱量從這個痛的地方通過,然后再去拍片,沒有了,頸椎好了。所以你打坐得法,這些問題都不是問題。因為它放松啊,氣血通暢啊,它就有治療,我說的有修復(fù)的作用。所以這是有的同學(xué)提的問題,頸椎的問題。

  但是你打坐的時候,我說了,剛開始要有意識地活動一下,不要很僵,很僵時間久了也會出問題。

  還有的人說,我打坐的時候為什么身體有的地方想動啊,這很復(fù)雜。大致來說,都與身體本身有關(guān),有時候是一種自我調(diào)整,你感覺這里麻,那里顫動,這都是它的一種調(diào)整。這種調(diào)整你不要去控制它,但是你也沒有必要去放縱它,去夸大它,你就如實地去觀照它就好了。還有的人打坐的時候習(xí)慣性地會往一個方向傾斜,一定是那個方向的某一個部位有問題,有緊張,有郁結(jié),或者是有痛。打坐放松了嘛,放松了以后身體自然反應(yīng),感覺那樣才舒服。有一個方法,你坐下來以后,坐一段時間以后,你可以讓別人忽然給你照一張照片,看你坐得正不正。假如你在某個地方有問題,一定在身體的相應(yīng)的部位有緊張,肌肉有緊張,注意,我們身體上有緊張,自己平時發(fā)現(xiàn)不了。平時你的心都是向外面的,你沒有回來關(guān)心你自己。這個問題有的人會有的,那些身體的那些顫動啊等等都會有的。

  還有的人,就更復(fù)雜了。要深入地坐的話,還有的人他會——我上次講啊,打坐你們一般不要閉眼睛,要把眼睛這樣半睜開,我的建議是這樣。但有的人閉眼睛,閉上眼睛覺得身體變得很大,那只是感覺,實際并沒有變大。這個與身體有關(guān),它是一種身體的感覺,這種身體的感受就比較細膩了,就是他身體里面的這種能量,這種的變化,投射在他的意識上。我們關(guān)于我們身體也是有一個自我意識,自我的一個意識,影響的這個意識,他覺得身軀很大,很粗,很高大,還有的變得很細,像一根針,這些都是深入靜坐以后,由于我們身體里面的能量運行的變化帶來的自己對自己感受上、判斷上的變化。這些都是正常的,你不要特別在意說:師父,這是好?這是壞?沒有好壞,你很在意它就不好,它會讓你停下來,你正常對待它,面對它,觀照它,就沒有問題了,和我們對待其他生活中的事情一樣,就是要面對它,接受它,然后讓它慢慢地去轉(zhuǎn)化,你有這種正面的心態(tài),它會轉(zhuǎn)化的。

  其他的還有什么?上次有同學(xué)問到的這些。有個營員問數(shù)數(shù),數(shù)不下去,這個我還真是沒有消化他的這個問題?赡芫褪钦f呢,一定是你的心氣弱,你的心氣,很多問題與健康有關(guān),與我們身體狀態(tài)有關(guān)。心,學(xué)中醫(yī)的人知道,心氣弱的人呢,他的堅持力、意志力會相對的差,會不夠。是吧!那怎么辦,只有堅持,你數(shù)不下去你也要數(shù),你說我只能數(shù)到3,那你就數(shù)到3吧,數(shù)到3回到1再數(shù),你反復(fù)這樣數(shù),慢慢地,慢慢地。(營員提問) 對,我就是說你的心氣不足,你可以找找醫(yī)生,吃點中藥,調(diào)調(diào)你的心臟,然后你再來坐禪,會好。

  現(xiàn)在大家開始靜坐。

  (2009年7月24日下午于萬佛樓二樓)

  今天下午繼續(xù)按上次學(xué)的方法禪修,先是坐,再行。那么希望大家把學(xué)到的數(shù)息的方法多進行訓(xùn)練。如果你覺得特別地能夠掌握,非常快的讓心專一在數(shù)息上面,進一步的可以放棄數(shù)數(shù),只是把注意力關(guān)注在鼻端呼吸的進出上面。希望你們把手機關(guān)掉,在課堂上手機都要關(guān)掉。就是當你們數(shù)呼吸數(shù)到非常熟練,能專一在數(shù)數(shù)上,你可以嘗試著不去數(shù),不再數(shù),僅僅是專注在鼻端呼吸的進出,就是注意系念于呼吸就可以。那么這樣就沒有數(shù)數(shù),只是專注在鼻端,在這里讓你的心與呼吸聯(lián)系,發(fā)生聯(lián)系。現(xiàn)在我們就來試試看,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坐。

  (木魚三聲,止靜)

  (引磬響,開靜)

  我們從佛教的心理學(xué)的角度來看,你要這樣坐著不動很長的時間,而且做著這個通常你們覺得非常單調(diào)的事,還是需要一定的心理條件的。所謂心理條件是,我們心理要有一些品質(zhì)的支持,我們要用心理品質(zhì)支撐我們,我們才可能把這個單調(diào)的工作進行下去。所以昨天有一個營員問,說:“要開悟,多累呀!”他問得很好,就是打坐修行也是個蠻累的事,就在那兒坐著不動半天,那有什么東西可以支持你一直坐下去呢?這就是我講的,實際上需要心理品質(zhì),需要心理條件。這個心理條件呢,大概的講,有以下幾條,它會支持我們,會推動我們?nèi)ト棠瓦@種單調(diào)工作中一些所說的累。當你有這些心理條件的時候,那個累呀就無所謂了,你會覺得很快樂。這些心理條件是:第一,是想改變自己的愿望,想提升自己的愿望。自己的愿望,在佛教里面叫出離心,一個人在房間里關(guān)著,要出去,這房間是什么呢?這房間就是我們自己,就是現(xiàn)在的這個你呀,你要提高它。你想想,現(xiàn)在這個你是一個房間,是房子把你囚禁了,你要出去,叫出離心。第二點心理的品質(zhì)是什么呢? 可以說是一種好奇心,這個好奇是對你自己,對呼吸,對你現(xiàn)在抓住的這個呼吸,以及我前面講到的,關(guān)于身體呀,關(guān)于身體跟呼吸的關(guān)系呀,關(guān)于心念哪,還有師父說的身體里面的各種感受啊,對這個東西有點好奇心。這好奇也就是一種興趣,這個心理品質(zhì)是我們堅持做所有事情的基礎(chǔ),包括你們讀書,包括壞人做壞事,這個叫什么呢?佛教用語,叫“欲”,欲望的欲,打坐就需要欲,這個欲就是興趣。“欲”是禪門的詞,這是佛學(xué)里原來的詞,欲望的“欲”,你們不要被這個名詞嚇住,不要被這個名詞疑惑,這個“欲”,不是說不要有欲嘍,要斷除貪欲,現(xiàn)在又說要有欲,什么意思呀?這些都是些詞,不要在意。你要在意的是:它究竟說的是什么?它說的是我們心里的一種什么?你心里對打坐、對呼吸有一種興趣,要研究一下呼吸。你研究過很多東西,我們上過很多課,我們花了很多的時間背英文單詞,花了很多的時間去學(xué)關(guān)于物理的東西,還有我們這個地球上有些從品德到很多方面都不怎么樣的人寫的一些東西,編的一些東西,發(fā)明的一些東西,你很費精神去學(xué),老師也給你講,F(xiàn)在是要讓你研究,你每天都在進行的那個呼吸,你生命中離你最近的這個東西,你何曾對這件事發(fā)生過興趣?而這件事與我們的關(guān)系重大,之所以關(guān)系重大,是因為一停下來我們的生命就停止了。跟我們關(guān)系這么大的一件事,我們卻從來沒有投入興趣去研究它。這個興趣我認為在禪修里面是最重要的,你有一種沖動,你有一種好奇心,你有一種探索,想要探究,想了解:“哎,呼吸究竟是怎么回事啊?”有這樣一個東西吸引你,那么你再坐呢,就時間過得很快,如果你沒有這個,你就是熬,我覺得長時間要那樣的話會容易出問題的,你還不如去山門外去溜,去玩呢,去玩別的,這是第二個。

  第一是要有出離心,第二要有“欲” ,第三個,你要有一種不斷努力的意志力——用現(xiàn)代的語言,“不斷努力的意志力”,在佛學(xué)里面叫什么呢?叫“精進”,精神的“精”,前進的“進”。你們對佛教的印象,很多人的認識:佛教就是說“放下放下”,“什么都不干”,這是錯的,這是一個偏差的印象。佛教讓我們放下的是我們一些不正確的看法、錯誤的努力,比如你要到北京去,你卻拼命往廣州跑,這些錯誤的努力你要放下,讓它停下來。在正確方向上的努力,越多越好。所以剛才我說,不斷努力的那種意志力,這是精進。這個意思是什么呢?你在打坐的時候肯定會遇到各種困難的,你要忍耐一些東西的。還有呢,也會有一段時間很枯燥沒有任何進展,沒感覺,這時候你要耐心等待,你要耐心堅持。這和你們諸位上學(xué)是一個道理。我記得我聽游老師講過一次課,他說禪修能夠提高我們的情商,就是說它能提高我們基本的心理素質(zhì),這種素質(zhì),我們可以把它用在打坐里面,在打坐中培養(yǎng)起來,我們也可以用在別的方面,工作啊、學(xué)業(yè)上面。所以第三個就是要有一種不斷努力的意志力。

  第四個,就是對你運用的方法,對你學(xué)到的方法以及對你自己,有一份信心。這個從佛學(xué)用詞和現(xiàn)代的詞都是這個詞:信。這個信的力量我認為是我們生命中一個很重要的寶貝,有了信,做什么你都能夠成功。

  總結(jié)一下講,前面我說了,坐禪中我們需要一些心理品質(zhì)的支持:

  第一個,叫出離心,就是要改變自己,要提升自己的那種愿望,提升現(xiàn)在的我,現(xiàn)在的我可以更好。這叫出離心。

  第二個,是要有一份興趣,好奇心,對生命有一種想要探究它的興趣和好奇心。

  第三個,要有精進力,精進的力量。

  第四個,要有信心。

  現(xiàn)在我們大家站起來行禪。

  順時針方向,大家都按順時針方向站好。聽到兩下木魚的聲音,開始;一下的聲音,停止。都站好,分三行,按我們上次的方式。

  (兩聲木魚,開始行禪)

  (一聲木魚)

  好,站定,站定。

  我覺得,你們行禪,要是用我們中國書法,評價書法的字來評價,有一點“滯”,就是不夠流暢,可能是人多的原因。按照我們說的方法,不應(yīng)該是那樣,當然也有一種行禪是像你們這樣的,那種它的注意力和側(cè)重點不在呼吸和步子的統(tǒng)一上,它側(cè)重點在腳步的移動,就是游老師講課提到的那種腳步的移動,它把那移動做一種非常細微的觀察:從抬腳、移動、下來、身體平移,這是一種,不錯,其實這一種蠻難的。

  現(xiàn)在我們說的是呼吸——深呼吸與腳步的統(tǒng)一,達到了這種統(tǒng)一以后的行走呢,應(yīng)該不會那么“滯”,它應(yīng)該是比較流暢。現(xiàn)在你們站定,我在你們中間走一圈,注意,看我那種感覺。

  (示范)

  就是這樣。當然我剛才的速度快了一點,你們可以調(diào)整。但是不管你是快還是慢,應(yīng)該比較流暢。你們現(xiàn)在是這樣(模仿),像電影慢鏡頭。不應(yīng)該是這樣,應(yīng)該是比較流暢(繼續(xù)示范),有一種節(jié)奏在里面。

  好,現(xiàn)在,順時針方向,聽到兩下木魚聲開始,聽到一下,停止。

  站好!

  (兩聲木魚,開始行禪)

  (經(jīng)行中)放松,氣往下沉。

  這慢動作行走和呼吸的配合,如果練過太極拳的人,他要有一個境界,剛練的人沒有,到了一定境界以后,他的動作和呼吸也是配合的。那個配合之中,他也是要放松的,氣往下沉,所以這相當于是一種“行走的太極”。

  如果你經(jīng)常上電腦經(jīng)常伏案的話,這種行走一定容易幫助你體驗?zāi)_輕輕地一接觸地板,你頭部和頸部緊張的地方會有反射,好像有觸電的反射。我也是經(jīng)常伏案的,所以剛才我就有這種體驗,我的腳接觸地板,“呼啦”一下頭上和頸部好像有放電的感覺,就是放松的感覺。

  上次我講了:沒有目的地行走,讓每一步都是目的。

  如果能真正體會到這種放松,連續(xù)走幾個鐘頭沒有問題。

  有時候走的失去了那種節(jié)奏感,可以做小的調(diào)整,跟數(shù)數(shù)是一樣的,錯了從頭來。

  (一聲木魚)

  停下來,大家找地方坐。(營員分兩邊坐)

  現(xiàn)在把腿放下吧,先不盤腿,我再說幾句啊。

  到目前為止呢,我們夏令營中間關(guān)于禪修講了很多了。所講的這些呢是屬于禪修的ABC,是最基礎(chǔ)的基礎(chǔ)。有幾個知識性的東西要跟大家說明一下。

  靜坐和禪修,不是佛教所獨有的,如你們所知,別的宗教中也有。

  到目前為止,我們學(xué)的禪修的這一點點知識,剛才我講了是禪修的ABC是佛教最常用的,最基礎(chǔ)的。如果講到佛教的禪修,和其他的一些宗教是不共的,就是跟別的宗教不一樣,是獨特的,有特色的。那么,你的特色是什么?怎么顯出是佛教的禪修呢?

  剛才我講了,在人類的宗教文化里面,禪修、靜坐還是比較普遍的,特別在東方的文化中是比較普遍的。在這個普遍之中,“普遍”,佛教叫“共”,共有的,那么佛教有它不共的方面。

  現(xiàn)在我們學(xué)的是什么呢?我們學(xué)的還是佛教禪修的基礎(chǔ),ABC,或者是在ABC開始的時候。

  佛教禪修的不共,不在于你坐的姿勢,甚至也不在于你靜坐的時候你以什么東西作為你坐禪的專注和觀察的對象,不在這里。比如說呼吸,練過瑜伽的人都知道,瑜伽里面也有以呼吸作為對象來禪修的,瑜伽里面也有,佛教也用它,所以顯見地說,以呼吸作為禪修的對象并不是佛教自家的特色。

  下面的問題是:那什么東西是你們佛教自身特有的?佛教禪修特有的?

  佛教自身禪修的特殊性,所特有的,恰恰沒有一個有形有相的,沒有一個很有形象的東西可以說“這就是佛教所特有的”,沒有。它就在它的世界觀——它的不共,它的特殊性,在它的世界觀,在它的見地,我們佛教叫見地,在佛教的見地上。

  我們這幾天大家都會讀一點《心經(jīng)》——《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蹦敲催@幾句話其實就講出來,佛教禪修與其他宗教不共的是什么,不共的就是“般若波羅蜜多”。般若波羅蜜多是梵文,就是大智慧,讓我們到達生命彼岸的大智慧,解決我們生命中一切問題的大智慧。這個大智慧在實踐上就是“照見五蘊皆空”。我們在靜坐中,我們在行禪中,就是在訓(xùn)練這個“照”!罢铡苯小坝^照”,怎么觀照啊?“五蘊皆空”是照見的最后看到的真相,看到的生命的真相。所以我們現(xiàn)在要觀照,我們觀照要掌握基本的技巧。

  所以,有了這樣一個定位之后,我們就知道佛教的禪修,最后是讓我們觀照、看到生命的真相,這是它的目標。它的目標不應(yīng)該是為了讓身體變健康,為了治某種病,為了靜坐中開發(fā)某種特異能力,為了享受在靜坐中的快樂——靜坐很快樂的,在禪定的修行中到某一個深度的時候,那種快樂是所有世間的一切快樂都不能比擬的。但佛教說,連這種快樂你也要警惕呀,你沉迷在這種坐禪的快樂中,忘記你的目標也是錯誤的啊,你的目標是什么啊?不要忘記。所以為了某種特殊能力,為了享受靜坐的快樂,這都不是佛教的目標。

  佛教禪修的不共,是為了看到生命的真相。由這個根本的宗旨,就決定了佛教的禪修,像剛才我講的,不是為了什么?墒沁@幾天我老是跟你們講身體啊,會很舒服啊,我講這些干什么?前面我說了,我們禪修要有興趣。作為我們凡夫,我們大家來說呢,沒有一點興趣,沒有一點吸引我們的東西,我們很難進行。所以這種禪修的喜悅是需要的。打個比方說,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走,汽車里面有油在燃燒。但汽車里面還有什么?汽車里面還有一種東西很重要,叫潤滑油。沒有潤滑油,汽車也是沒有辦法運行的。但汽車的目的是為了潤滑油嗎?不是!汽車的目的是為了到達。但是沒有潤滑油,就沒有到達。潤滑油讓汽車靈活,能轉(zhuǎn)動,如果你的注意力都在潤滑油上,那你就錯了。你的目標是要到達,不是潤滑油,但是沒有潤滑油,你沒有辦法到達,就是這樣的一種矛盾。所以禪修中,它可以給我們帶來身體啊、心理啊各方面的利益,世間的利益。注意,這些利益是自然而然升起的,你不能刻意地去追求它。同時呢,我們一定要清醒,佛教的禪修,它的功能不能局限于此。最根本的,它是要幫助我們認識生命的真相,就是“度一切苦厄”。度——是解決,苦厄——生命的一切問題,苦厄是把生命中的一切問題都包含在里面了。有了這個大智慧,就能度過。這個是我們佛教禪修的不共的東西,今天跟大家簡單說明一下。明白這一點,我們就能明白為什么說喝茶也是禪修?做別的都是禪修呢?因為在我們生命的運轉(zhuǎn)中,就是這些六根與六塵的接觸,就是在這里去觀察、照見、觀照。但是要觀照,必須要專注,如果你沒有專注,你沒辦法觀照。你不斷地轉(zhuǎn)換目標,你的身心很散亂,就像一面鏡子,它蒙塵了,它顯現(xiàn)不出任何東西來。禪修讓這面鏡子變得光亮,從這面光亮的鏡子中,我們就能看到生命的真相。這大概就是佛教禪修的一種特殊的意趣。

  現(xiàn)在我們大家盤腿,再一次靜坐。

  (靜坐,約十五分鐘后開靜)

  今天晚上繼續(xù)小參。下午的課就到這里,下課。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