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門驪珠集 第十篇 明末以來的禪師 無異元來
第十篇 明末以來的禪師 無異元來
無異元來(西元一五七五─一六三○年)
青原下三十五世
信州博山無異元來禪師,諱大艤,族姓沙,母姚氏,輒不得食酒肉乳和尚,否則不為食,越七月而母死。年十六,矢志出家,之金陵瓦棺寺,聽講《法華》,慨然卅︰「求之在我,豈可循文逐句哉?」遂去。之建武,禮五臺通法師,薙發(fā)受業(yè),修智者止觀之道。嘗露坐松下,不知晨夜,蚊蚋集軀,如唼槁木,內(nèi)焉不知有血肉身心,外焉不見有山河大地也。如是五年,寒暑罔輟。已而詣超華山,從洪法師受比丘律。
是時壽昌(無明慧)經(jīng)大師,方居峩峯,揚(yáng)曹洞之法。和尚聞其名,往謁焉。見壽昌,荷鋤戴笠,狀類田父,輒心疑之,遂入閩光澤,居白云峯三年,以所得著書,呈壽昌,壽昌以書報之,謂其非第一義,和尚始爽然自失也。遂焚香禮拜,毀其稿,不復(fù)示人,益潛心宗乘。閱船子藏身語,疑情頓發(fā),至忘寢食。居歲余,忽見趙州囑僧語,恍然有得。(以上錄自《無異元來禪師廣錄》卷三五之「博山和尚傳」,《卍續(xù)藏》一二五.三八八頁)
hellip;…師更念︰船子在藥山之門,何以二十年始得?瞥地,疑情頓發(fā),七圣皆迷。兀兀騰騰,五十旬有半。而於趙州有佛無佛機(jī)緣,如釋重負(fù)。
謁壽昌於寶方,多手呈簡,曾不得其一頷,居再閱月,形色枯瘁,望之似木雞矣。從赴玉山,揚(yáng)扦洞宗,時得印可。
昌問︰「佛印偈云︰『蟻子解尋腥處走,青蠅偏向臭邊飛』,君耶臣耶?」師云︰「臣邊事。」昌呵之卅︰「大有笑汝在!箮熢譬U「前何以是,今何以非?」
昌云︰「一非一切非矣!
既達(dá),辟人端居,食頃,聞護(hù)法神倒地,不覺心開,呈偈云︰「玉山誘一言,心灰語路絕;幾多玄解會,如沸湯澆雪。沒巴鼻金針,好因緣時節(jié);梅蕋綻枯枝,桃花開九月。觸目如休辨別,急水灘頭拋探篙,溺殺無限英雄漢!
昌卅︰「一到多門又到門,蓋解心絕矣,而命根未斷!箘e居「宗乘堂」。又五十旬有半(朝夕不寐,一日如廁),覩登樹人而悟,乃徹源底也。趣謁寶方(壽昌),入門便拜,昌問︰「近日如何?」師卅︰「有個活路,不許人知!共譬U「因甚不許人知?」師卅︰「不知,不知!共e「燒庵趕僧」話,問︰「婆子作麼生手眼?」師卅︰「黃金增色爾!褂峙e僧問玄則禪師「龍吟霧起,虎嘯風(fēng)生」公案,命頌之。師援筆立就卅︰「殺活爭雄各有奇,模糊肉眼曷能知;吐光不遂時流意,依舊春風(fēng)逐馬蹄!
昌笑云︰「子今日始知,吾不汝欺也!箮焼柀U「向後還有事也無?」昌云︰「老僧只知穿衣吃飯!箮熦ΙU「豈無方便?」昌云︰「子後得坐披衣,幸無籌策足矣。」因命秉拂。(以上錄自《無異元來禪師廣錄》卷三五〈無異大師塔銘〉,《卍續(xù)藏》一二五.三九二頁─三九三頁)
時師方二十七歲,聞鵝湖心大師,以云棲大師神足,授律鵝湖,往受菩薩毘尼。(中略)至信州,初游西巖,居四十余日,嘗無所得,食則采野蔌為羹,怡然甚樂。既而,居祖印院者七月,乃遷博山,博山故韶國師道場,荒廢日久,(中略)和尚至,則誅茅為屋,僅足容,而禪律并行。
(以上錄自《無異元來禪師廣錄》卷三五「博山和尚傳」,《卍續(xù)藏》一二五.三八九頁)
- 禪定是達(dá)成智慧最主要的一種過程
- 生兒不為防老,積榖不為防饑
- 佛法是從有分別的執(zhí)著心達(dá)到無分別的解脫心
- 因為不和諧,所以需要彼此關(guān)懷
- 我們的生命跟宇宙是結(jié)合為一的
- 不論是否已經(jīng)明心見性都可以體驗下這四句話
- 佛經(jīng)難懂嗎?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佛經(jīng)?
- 何為“赤子之心”?如何保持心的清凈?
- 出生食是什么?
- 工作怎么做才能做好?盡全力完成
- 對于家庭暴力需謹(jǐn)慎處理
- 不要帶有期待和期盼目的修行
- 真的有世界末日的一天嗎?佛教有世界末日嗎?
- 積極而不緊張,工作要趕不要急
- 沉緬于男女情欲而不自覺,該怎么醒悟呢?
- 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 應(yīng)以怎樣的態(tài)度與人相處?
- 如何在工作中與人相互體諒?
- 如何離苦?遠(yuǎn)離苦的感受
- 什么是“怨憎會”與“愛別離”?人際關(guān)系的痛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xué)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yán)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fēng),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xué)佛人要遠(yuǎn)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xué)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jìn),專注于目標(biāo),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yuǎn)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dāng)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rèn)識——因緣因果
- 護(hù)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hù)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yán)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yán)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