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門驪珠集 第十篇 明末以來的禪師 湛然圓澄
第十篇 明末以來的禪師 湛然圓澄
湛然圓澄(西元一五六一─一六二六年)
青原下三十五世
會稽云門湛然圓澄禪師,別號散木道人,會稽夏氏子也。母夢僧而娠,十有四月生。(中略)年十七喪父,十九喪母,窶甚,充郵卒,因錯投公牒,被攝,懼辱自投于江,漂流數(shù)里,漁者救行,澤中遇一僧,目之云︰「是能出家有大用。」師即求度出世。
去投玉峯師,充圊頭,始習文義,一日入方丈求授經,玉叱卅︰「丁字不識,不作苦行,求甚麼經?」師卅︰「尚求參悟大事,何況區(qū)區(qū)文字!褂癞愔,付《法華經》卅︰「此諸佛骨髓,珍重熟讀,自有得!
隨訪隱峯師,隱器之,對眾卅︰「此子可參禪!箮熕烨笫,隱卅︰「行、住、坐、臥,但參︰『念佛的是誰』。」三日夜有省,知法不假他求,趨似隱,隱卅︰「似則也似,是則未是,且一切處疑嘿著。」是年二十矣。
壬午(西元一五八二年),往天荒山,妙峯和尚處剃染,懇求要訣,峯惟指念佛。冬無復裩,而通宵參究,未嘗就枕。三年充圊頭,行難行苦行。
乙酉(西元一五八五年),葉家山聞二僧論〈傅大士法身偈〉,便能記持經書,解一切道理。往北塔寺不納,遜居荒廟中,五日不粒,坐參不倦。
詣云棲,求蓮池大師授具。還訪南宗師,入門便問卅︰「『海底泥牛銜月走』是甚麼意?」宗一喝,師不能答。遂憤然卅︰「不悟不休」。即於天妃宮,掩關三年,不發(fā)一語。偶閱語錄,至雪竇與僧論「柏樹子」話,有行者頌卅︰「一兔橫身當古路,蒼鷹才見便生擒;後來獵犬無靈性,空向枯椿舊處尋!
師便能轉機著語。
又因燈滅,隔窗取火,有省。隨頌一首令呈南,南卅︰「我道他是個人,猶作如是去就耶!」師聞,復令請益,南卅︰「不思善,不思惡。正恁麼參。」師於此漸入。
(又掩關寶林寺三年)一日,憶乾峯和尚「舉一不得舉二」話,遂豁然無疑。頌卅︰「舉一舉二別端倪,個里元無是與非;雪曲調高人會少,獨許韶陽和得齊。
二老何曾動舌,諸方浪自攢眉;擬議鷂過新羅,刻舟求劍元迷!
又頌云門「十五日」話卅︰「日日犯黃土,日日是好日。鐵蒺藜兮無孔笛,分付禪和莫近前。擬議須教性命失!
從此,于「海底泥!乖,及諸誵訛公案,一切了了,出語皆脫窠臼,不存規(guī)則矣。
啟關參錦堂和尚,錦大賞卅︰「宗門寥落極矣,再振之者,非子而誰?」時戊子歲(西元一五八八年)也。
又二年,一夜靜坐凝寂,忽若虛空霹靂,聲震大地,須臾而蘇,遍體汗釋,如脫重擔,此庚寅(西元一五九○年)七月二十一日也,時師年已三十矣。性根洞朗,言語契機,於諸佛事,不思議應,於諸經旨,玄會徹微。
詣云棲蓮池大師,一日舉高峯「海底泥牛」話,師推出傍僧卅︰「大眾證明!勾髱燁h之。又火浴僧回,大師問︰「亡僧遷化後,向什麼處去?」眾著語皆不契,師出云︰「謝和尚罣念!勾髱熜萑。
既還越,日乞食,暮宿塔山金剛神腳下。時大學士金庭朱公、太史石簣?zhí)展、太學濬元張公,同游應天塔下寶林寺,至天王殿,聞鼾[鼻*勾]聲,使覺之,問卅︰「何人?」師卅︰「無事僧也!怪T公與酬問數(shù)語,相謂卅︰「語淡而味永,高人也!挂編焼柀U「依止何所?」師卅︰「饑則化飯吃,倦則此地打眠耳!怪T公共茸靜室以居。
師一日靜坐,忽如冷水潑身,詩偈如泉涌,自念卅︰「此聰明境耳。」時己丑(西元一五八九年)春也。
自此,囊錐漸露,賢士大夫爭重之。
(以上錄自《湛然圓澄禪師語錄》卷八,丁元公撰〈湛然圓澄禪師行狀〉,《卍續(xù)藏》一二六.三一三─三一四頁)
附錄:語錄摘要
(一)簡覺汝心
若是你自己未會,必須微細勘驗始得,只如這一著子,我今為甚麼不明?為是昏沈所奪耶?為是妄想所間耶?為是求玄覓妙而向外馳求耶?為是不信自己而別求成佛耶?如是等無量因緣,時時簡覺,簡到無可簡處,驀忽回頭,便同本得,始知從前不曾移易一絲毫,只是自迷也。昔者靈云和尚,於深山中默究三十年,忽然大悟,乃卅︰「三十年來尋劍客,幾番葉落又抽枝;自從一見桃花後,直至如今更不疑!
(以上錄自《湛然圓澄禪師語錄》卷三,《卍續(xù)藏》一二六.一九二頁)
(二)石霜枯木禪
人根鈍滯,將謂有著可離,石霜大師又與打破道︰「一念萬年去,寒灰槁木去,一條白練去,古廟香罏去。」這等說話,雖則作死馬醫(yī),依而行之,大有好處在。(以上錄自《湛然圓澄禪師語錄》卷四,《卍續(xù)藏》一二六.二○六頁)
《石霜楚圓禪師語錄》原文云︰山僧不曾住庵,不代一轉語,亦被賢侯,移住石霜山,接待往來,只以麤粥淡[飯-反+卡],隨時應用,故不失其宜。直饒與麼來者,總識得伊,不與麼來者,亦不欠少伊。是伊到來,自然不打者鼓笛,特地息干戈,便道︰「似一條白練,古廟香罏去然!骨业乐c古昔(慶諸道者)還有親疏也無?(以上錄自《石霜楚圓禪師語錄》,《卍續(xù)藏》一二○.一七○頁)
石霜慶諸之原錄,見於《景德傳燈錄》卷十五云︰因僧舉洞山(良價)參次,示眾卅︰「兄弟秋初夏末,或東去西去,直須向萬里無寸草處去,始得。」又卅︰「只如萬里無寸草處,且作麼生去?」師(石霜)聞之乃卅︰「出門便是草」。僧舉似洞山,洞山卅︰「大唐國內能有幾人?」
師止石霜山二十年間,學眾有長坐不臥,屹若株杌,天下謂之「枯木眾」也。
(《景德傳燈錄》卷一五,《大正藏》五一.三二一頁上)
- 禪定是達成智慧最主要的一種過程
- 生兒不為防老,積榖不為防饑
- 佛法是從有分別的執(zhí)著心達到無分別的解脫心
- 因為不和諧,所以需要彼此關懷
- 我們的生命跟宇宙是結合為一的
- 不論是否已經明心見性都可以體驗下這四句話
- 佛經難懂嗎?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佛經?
- 何為“赤子之心”?如何保持心的清凈?
- 出生食是什么?
- 工作怎么做才能做好?盡全力完成
- 對于家庭暴力需謹慎處理
- 不要帶有期待和期盼目的修行
- 真的有世界末日的一天嗎?佛教有世界末日嗎?
- 積極而不緊張,工作要趕不要急
- 沉緬于男女情欲而不自覺,該怎么醒悟呢?
- 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 應以怎樣的態(tài)度與人相處?
- 如何在工作中與人相互體諒?
- 如何離苦?遠離苦的感受
- 什么是“怨憎會”與“愛別離”?人際關系的痛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2
- 大般若經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第一卷
- 心經的人生智慧—《心經》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6
- 心經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5
- 心經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