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此身

  珍惜此身

  正果

  人身是最可寶貴的。如《顯揚圣教論》卷十六說:“極戚非惡趣,極欣非上二;處欲界人天,佛出世、現(xiàn)觀!边@就是說,最初生起見道根本無分別智的現(xiàn)觀,和佛陀出現(xiàn)世間,在三界中惟以欲界身為依處。即唯欲界人、天二趣有佛出世,能生起見道無分別智的現(xiàn)觀證得圣果。三惡趣病苦憂戚而愚癡,欲界天多放逸,不如人趣殊勝,故釋迦世尊特于人間出現(xiàn)成佛。我們?yōu)榱松朗蓝寄軌蛑涤?a href="/remen/fofa.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佛法,學習佛法,就必須發(fā)起堅固的誓愿,永遠歸依三寶,受持五戒,修行十善,才能不失去暇滿人身;發(fā)菩提心,行菩薩道,達到究竟佛果。

  學佛,無論在家出家,都不同于學習其他的學術,學別的學術可以取為修養(yǎng)的依范,可以取為謀求生活的技能,可以取為處世的手段。學佛呢?只容許一條路,那就是要學習佛陀。要使自己各方面都達到與佛陀平等的功德?墒,佛陀不是十天半月學得到的,必須在人身本位的基礎上漸次學習才會有成。現(xiàn)前我們雖然是一個薄地凡夫,一個平常的人,但這平常的人身是可寶貴的,達到一切圓滿的佛陀還要以這人身作基礎。釋迦牟尼佛不是常在經(jīng)中贊嘆人身難得嗎?現(xiàn)在、過去、未來的諸佛,誰又不是依靠這人身而成佛?所儀我們不能自棄,不能辜負這寶貴的人身。我們應當愛護它、珍視它,努力養(yǎng)成人身所應具備的人格。學佛的基本條件也就是要完成人格。學佛并不是逃避現(xiàn)實、不事生產(chǎn),坐食消耗,而是需宴透視現(xiàn)世,在各人的本位上從事正當有益的事業(yè),助益世間,增進人類的福利。因為人類社會是互助互賴的,衣、食、住、行,事事都必須依賴他人的幫助供給才能生存,沒有任何一個人不依賴他人的幫助而能單獨生存的。自己的一切既需要靠他人的協(xié)助,自己也有義務為他人提供方便。人類社會的互助互賴形成了彼此互依的人類社會之網(wǎng)。每個人都是這個網(wǎng)的一環(huán),每一環(huán)都不能脫離整體的網(wǎng)而獨立。離開整體的網(wǎng),個體的那一環(huán)便不存在了。我們知道了人類社會互助互賴而共存的原理,就應該盡到自己作為整體之一環(huán)的責任,以酬報他人給予自已的助力。這是每個人的義務,也是每個人應該具備的基本的道德觀念。對自己,應潔身自愛,不茍且,不偷生,不自私以損人;對社會,應積極工作,自強不息,見義勇為,以熱情坦白的心情助成他人有益的事業(yè)。這是每個人在自他兩個方面應具備的私德與公德,完成公私二德,亦即人格的完成。學佛應該從這里下手,充分做到完成人格的修養(yǎng),學佛的基礎也就奠定了。假若學佛的人于自己的私德與應當共守的社會道德均不注重,那就連人身應有的人格都不具備,哪能說得上學佛呢?佛陀是在世超世而又入世的無上覺者,所以,我們要學習;兩足的佛陀,豈可漠視成佛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呢!

  我們知道,佛陀斷盡了與人俱生的一切惱煩,透視了一切所知境界。斷盡了煩惱,即化己身達于至高無上,心地光明澄凈,永無損害一切有情的心理活動。透視了一切所知境界,圓證緣起性空的真實,永不受所知境的束縛而產(chǎn)生占有之欲,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而愛護有情,凈化有情。所以佛陀在世時,瞻禮佛陀的人除少數(shù)者外,必為佛陀高尚的人格所感化,衷心改變以往的惡行,把佛陀的教授教誡奉為生活言行的指針。佛陀的崇高偉大在此,與凡夫、二乘人不同者亦在此。學佛的人既是以成佛為目的,就應該學習佛陀這偉大崇高的人格。但是現(xiàn)在有些學佛的人卻漠視了佛陀偉大崇高的人格,不在自己的人格修養(yǎng)上做工夫,把一些被佛陀所批評過的迷信行為當作佛事,那是違背佛陀出世的本懷的。佛陀的偉大在于破除了自私損人的煩惱,是個人德行上的圓滿;以純潔無暇的慈悲心利益他人,則是利他德行上的圓滿。學佛的人必須體認到佛陀這種與普通人不同的特性,才能走上正確的學佛途徑;凈化自己的生活言行,澄清損人利己的私欲,純正無私地為人民服務,這才是學佛者的正確態(tài)度。否則,學佛的人只在形式上徒有其名,而自己的生活言行卻與佛陀的言教相違背,那不但對己無益,對佛教也是有害的。如極少數(shù)的佛教徒在社會上借學佛為名而邪命自活,既玷污了佛教,又違害國家利益,對這類掛名的佛教徒,最好的辦法就是請他們退出教團,以減少佛門的塵垢!

  學佛的人應在日常生活中勘驗自己的現(xiàn)前一念,使之符合佛陀的教導,除此之外,沒有什么神秘的方法可用,更沒有什么神秘的東西可使你即身成佛。有些學佛的人總想揀便宜,初入佛門就稿找到一種捷徑馬上成佛,對于佛陀在經(jīng)典里教授教誡的學處,卻嫌其平淡無奇、拘束麻煩,視為無足輕重。殊不知我們今天學佛只有學習經(jīng)典上教授教誡的學處,才是學佛的正確途徑,舍此他求,真同磨磚作鏡,決非學佛的正軌。所以,學佛的人應該注重最基礎的道德修養(yǎng),從事對社會有益的事業(yè)和利他的善行。七眾弟子各本佛陀在經(jīng)典中教授教誡、應行應止的原則去實踐,就是真正的學佛。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