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明鏡論》講記 七
《因果明鏡論》講記(七)
智海法師講述 2009年5月28日·四川內(nèi)江圣水寺
今天請大家翻到《因果明鏡論》二十六面。前面我們把一切的業(yè)總攝為十種業(yè)道。十種業(yè)道,從惡業(yè)方面來說,就是十種惡業(yè);從善業(yè)方面來說,就是十種善業(yè)。能夠深入細致地把這十種業(yè)道理解,體會,認知,這個很重要!我們修行最基礎(chǔ)的基礎(chǔ),就是要能夠分得清楚善惡。善有哪些善,惡有哪些惡呢?首先你要學(xué)習過,認知起來比較容易一些。
八 貪欲
昨天,已經(jīng)把十種惡業(yè)的前七種,身體上的殺、盜、邪淫;口業(yè)上的妄言、綺語、兩舌、惡口,這七個方面學(xué)過了。今天是第八種,貪欲。貪欲,它所針對的是什么?是別人的東西。我們針對別人的東西,總是在想別人的東西怎么樣跑到我這里來;人家兜里面的錢怎么裝到我兜里面來。這個世間上好的東西太多,見了好的東西難免就會生這種非分之心。所以,它的基是屬于他人的東西,屬于他人的財物。貪欲的發(fā)心,第一個是認知方面的。屬于他人的東西,我們認識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二個,發(fā)起心。就是想將他人的東西據(jù)為己有,這就是發(fā)心。加行,就是由上面的兩種發(fā)心進行實際的行動。怎么樣才能夠把別人的東西據(jù)為己有呢?想盡千方百計。所想的這些方法,所付諸施行的方法,都叫做加行。究竟,就是你所念的財物,最終屬于自己了,這就算貪心圓滿了?傊痪湓,對于他人的財物,我們反反復(fù)復(fù)這樣盤算:“我怎么樣才能夠得到他呢?”凡是對他人的財物生起一種欲求之心,這都是貪心。對于那些不屬于我們的東西,妄起非分之想,希望占為己有,這些都屬于貪心。
貪心,它要究竟圓滿的話,必須要具足下面的五種相。第一個方面,有耽著心。就是特別執(zhí)著,守護自己的財物。屬于自己的財物特別耽著,想盡千方百計都要把它守住。這個是耽著心。從我們自己要好好觀察,從周圍的眾生身上你也要好好觀察。比如像那只狗,它的窩邊上你要走過去,它就警覺了:“這個人走到那兒,是不是要拿我的什么東西?”它立馬就跑過來,觀察觀察你想干啥,這樣守護自己的東西。還有一個,它認為是自己的地盤,聽到有一些這樣那樣的響動,它立馬兩只耳朵豎起來了,就要叫。為啥呢?就是不要別人走進自己的東西,它就要守護。我們是不是這樣子呢?我們也是這樣的。你有什么東西,腰包里面揣上一萬塊錢,要是誰挨著你坐的話,你就小心了:“誒,這個人挨著我這么近,是不是知道我身上有錢?”也許別人不知道,但是你就是要起這種防護心理。那就是自己的財物而耽著,而守護。這就是對于我們自己的財物產(chǎn)生耽著心。
第二個方面,有貪婪心。心里面總是渴望這些物質(zhì)能夠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很希望天下的好東西,都為自己所擁有。所以,我們的心里面,錢不嫌其多,好東西不嫌其多。我們很多人就往自己家里搬東西,啥都往家里搬。家里面都塞不下了,他還想往家里搬。實際上就是一個增長財富的心。不管什么東西,只要他認為看得起的,基本上都朝他家里搬。希望這些財物輾轉(zhuǎn)增長,很喜歡積累這些東西。
第三個方面,有饕餮心。什么叫饕餮心呢?就是對于他人所擁有的資金、財物,看到別人擁有的覺得就是好,自己擁有的,擁有了他就不珍惜了,自己的再好也比不上別人的?偸强匆妱e人的東西,他就垂涎三尺,羨慕不已。凡是別人的東西,他都覺得好。只要拿到自己手里面了,那就無所謂了。拿進來以后,再想別的東西。我們的心,在日常生活過程當中是太突出了。這叫饕餮。過分的貪婪。
第四個方面,有謀略心。什么叫謀略心?我們心里面盤算:“這個人的財物怎么樣才能夠歸我所有呢?”心里面就在起這樣的念頭,起那樣的念頭,想盡千方百計,怎么樣把別人的東西弄為己有。所以,對他人的東西希望去取得,心里面來思慮、謀劃。這叫謀略心。
第五個方面,有覆蔽心。什么叫覆蔽心呢?我們自心為貪欲所占據(jù)了,有這種貪欲的時候,我們不知道羞恥,也不知道貪欲的過患,也不能夠發(fā)起遠離貪欲的心。你看心里面有這種煩惱的時候,讓你念佛很難念下去,“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那個金錢好,那個金錢好!蹦罘鹁湍畹阶约合矚g的東西上去了。所以人家說“念”,上面一個今,下面一個心,就是你當前的心是什么。你喜歡什么東西,不叫你念你也去念了。你說一句阿彌陀佛,這個萬德名號,教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好不好?好,太好了。但是叫你念,念不起來。為啥呢?你是嘴巴上說好,內(nèi)心里面沒有真正認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好。為什么沒有真正認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好呢?就是現(xiàn)在的世俗五欲,貪欲太重,像財、色、名、食、睡,這個世間上的東西就是好。就由于我們內(nèi)心地執(zhí)著,實際上還耽著于現(xiàn)前世俗上的五欲,它把我們的心牢牢地占據(jù)了,占有了。所以,你的心是屬于世俗五欲的,并不屬于阿彌陀佛,并不屬于西方極樂世界。為啥呢?就是你的價值取舍觀所決定的。你的內(nèi)心層面認為什么東西好,說給別人聽的不一定是真的,掛在嘴上的不一定是真的。要把你內(nèi)心真正的想法翻出來,看看你內(nèi)心里面認為什么真正好。所以,學(xué)佛就要把價值觀念改變過來。世俗五欲的價值觀念是世間上的人的,不是學(xué)佛人的。今天我們學(xué)佛,好壞觀念、價值觀念要改過來,要與佛法相應(yīng)。如果我們心里面與佛法不相應(yīng),我們的心還是喜歡世俗人喜歡的那套,只要我們有這種貪欲之心,我們這個心就很難辦道,很難修行。為啥呢?這個尾巴緊緊地把你拴住了,沒有辦法。就像泥沼一樣,草地里面的泥潭,陷下去以后再想爬出來,已經(jīng)是很艱難了。所以,我們今天聽經(jīng)聞法主要是要懂這些道理,看看世俗五欲對我們形成的約束。世間上的情愛、家庭,世俗名利、地位,花前月下的享受,山山水水之間的貪婪,我們把這些東西始終丟不掉,我們始終是心向往之。對這些地向往,甚至比對佛法地向往還要來得更深刻,更強烈。這個時候,我們修行往往就沒有力量。因為我們的心被這些東西所占據(jù),它就把你的心壓服住了,智慧顯現(xiàn)不出來。所以,平時我們說五蘊執(zhí)著,一旦執(zhí)著色、受、想、行、識這個身心世界,實際上另外一個方面它就叫作“五蓋”。什么叫“五蓋”?把我們的心覆蓋了,智慧顯現(xiàn)不出來。所以,我們今天念佛,學(xué)習,修行,不管是顯密哪一個法門,實際上都要在好惡觀念上用心,都要在價值觀念上來修行。真正能夠轉(zhuǎn)變價值觀念的方法,就是好方法,針對我們自己就是有用的方法。你學(xué)了之后,對自己的價值觀念不能夠轉(zhuǎn)變,這種方法對于你僅僅是形式上的法,沒有深入到內(nèi)心。
所以,當這種貪欲一起來以后,它就讓我們自心的智慧覆蓋了。我們心里面不知道遠離貪欲,對貪欲的過患,不能夠見為過患。因為愚癡的關(guān)系,因為無明的關(guān)系,我們對于無明、過患、貪欲不見為過失,反而見為功德。我就聽到好多居士在聽經(jīng)聞法的時候,你跟他這樣講:“這個不好。”“不,這個就是好!”經(jīng)上說不好,是以佛法的價值觀念;他說這個東西好,是占在他自己的價值觀念上。用他自己的價值觀念,把佛法的價值觀念否定了,你說他是學(xué)佛,還是學(xué)我呢?實際上就是學(xué)我。所以,我們今天為什么要學(xué)佛呢?意識到自己的缺欠,意識到自己沒有智慧,意識到我們今天所認識到的東西不一定正確。而佛,他有圓滿的智慧,他所說的道理非常清凈,非常圓滿。所以我們要改換一個標準,把我們自己的標準丟掉,要以佛的標準為標準,要以法的標準為標準。這個時候,我們就是學(xué)佛。如果不然的話,我們就是學(xué)自己。學(xué)自己學(xué)了半天,當然是越學(xué)越厲害了,執(zhí)著是越學(xué)越執(zhí)著,煩惱是越學(xué)越煩惱,毛病是越學(xué)越深沉,越學(xué)越墮落。到最后他說這些佛法沒用,你說是佛法沒用,還是你沒用?當然是我們自己沒用。沒把這些法寶用起來。所以,當有貪欲的時候,我們不知道過患,它能夠把我們自己的智慧覆蓋住,不能夠顯現(xiàn)自心的覺照能力,不能夠顯現(xiàn)自心的智慧能力,不能夠有一種正確地取舍,這就是覆蔽心。有貪心,有嗔心,有愚癡心,都會覆蓋我們自己的智慧。所以這五種心:耽著心、貪婪心、饕餮心、謀略心、覆蔽心。這五種心隨便缺其中一種,貪欲的行相都不算圓滿。所以要具備這五種行相,貪心就算非常圓滿了。
不是究竟的貪心,它有下面這幾種。第一種,內(nèi)心思維如何讓他人的東西變?yōu)樽约旱臇|西,如何讓他人為自己服務(wù),如何讓這個人的生活資具:衣服、錢財、房屋,等等,等等,凡是幫助他生活的東西,能夠為我所用。這就是一種心態(tài)。是不是一種貪心?就是一種貪心。一個,是針對人來說的,這個人怎么樣聽我的話,怎么樣給我辦事,這是一種貪心;二個,是對別人生活所擁有的資具:衣服、錢財、車子、飲食,凡是幫助生活的各種各樣的用具,都想為我所用。
第二種,思維如何能夠使國王、大臣等當官的,還有做生意的商人,他們包包里面有錢,還有四眾弟子,這些人有東西,有供養(yǎng),如何讓這些人來供養(yǎng)侍奉于我。有錢的拿錢,有東西的拿東西,沒有錢沒東西的也能夠幫我做事,他想盡千方百計,這個就是一種貪心。
第三種,思維如何讓眾人知道,我這個人是具足多聞,戒定慧三學(xué)功德;要讓他們知道,我是精進的,我是修學(xué)的,我是正人君子,我是少欲喜歡布施的。把這些好的一面,希望別人了解。為什么希望別人了解自己好的一面呢?因為他了解我好的一面以后,就會贊嘆我,佩服我,我叫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他有好的東西就會拿給我,有錢之后就可以供養(yǎng)我,其實還是一個貪心。所以,我們平時說:“為善怕人知”。為啥呢?真正修善法的,深怕別人知道,那就是做陰德。但是我們今天不是,我們今天稍微做一點什么好事,深怕天下人不知道,到處打廣告。我今天做了這個了,明天做了那個了。師父你不知道,我這個人恨虔誠。各種各樣的人都要表白自己。為什么要表白呢?希望別人認識自己。為什么希望別人認識自己呢?潛意識里面很多東西就與貪欲相應(yīng)。
第四種,思維如何能夠讓我上升天界,享受非常美妙的天欲;或者思維如何能夠得到父母、妻子、仆從、同行道友的資具等等。這就是貪心。當有這種貪心的時候,他就要思慮盤算,要想各種各樣的計策。所以,我們說自己所擁有的資具,應(yīng)該從正當?shù)耐緩疆斨衼。正當(shù)耐緩绞鞘裁?布施,供養(yǎng),修行,利益眾生,聞思修。從這些正當?shù)男扌挟斨衼?那是你自己的福報。我們不從這樣的正確途徑來,往往就是邪命。邪命的根本因素,就是貪欲。因為喜歡這些東西,又沒有正確的方法,他只能夠想歪門邪道,不能夠從善業(yè)當中好好地去修行,就從貪欲當中,想偷,想搶,想欺騙,哄騙欺詐等等。這都是由貪欲而來的。所以,這一種不究竟的貪心表現(xiàn)在這些方面。
九 嗔心
第九個,嗔恨心。嗔恨心的基,是能夠引發(fā)我們自己嗔恨心的對境。這個對境包括人,包括事,也包括情與無情。有的人對人會生嗔恨心,有的人對石頭也會生嗔恨心,老天下雨他會生嗔恨心,冬天太冷他也會生嗔恨心。凡是能夠引發(fā)自己嗔恨心的對象,就是嗔恨心的基,就是嗔恨心所針對的環(huán)境。每一個人下來以后,你反省一下:“到底是什么東西讓我不高興?到底是什么東西經(jīng)常讓我生嗔恨心?”你要這樣反思過,覺照過了以后,對于自己的嗔恨心就有所了解。
第二個,發(fā)心。發(fā)心兩個方面:第一,是認識上沒有偏頗,沒有錯誤;第二,是發(fā)起的心,發(fā)起這種嗔恨心了,要去打眾生,要去侮辱眾生。比如,他思維如何讓其他的眾生遭到殺害,如何把其他的眾生都綁起來,如何使他人的財產(chǎn)耗損掉。所以,你偷東西,或者說前面講的身體上的惡業(yè):殺、盜、淫,乃至于妄言、綺語、兩舌、惡口,這些里面都有這種成分;蛘哒f因為貪心而起,或者因為嗔恨心而起。他要嗔恨別人,有的時候方法很多。一個方面是針對人來說的,能夠欺負這個眾生就欺負他,能夠打他就打他,如果勢力上較量不過別人,他就拿別人的東西出氣,或者說損傷別人的東西,偷別人的東西,總之要讓別人得到損傷,這樣他就高興了。所以說“快意恩仇”,往往就在這個地方產(chǎn)生。所以,這樣的心就叫發(fā)起心。嗔恨心發(fā)起來了。
加行,就是我們思維各種各樣的東西,讓你心里面不舒服,不高興,甚至于要罵他,要打他,要殺他,要捆綁他,乃至要讓他所擁有的一切東西,都要遭到損失。就由這種發(fā)心思維所發(fā)起來的一切行為,都屬于嗔恨心的加行。你看我們得嗔恨心多不多?一個方面,是不給人家好臉色,黑著一個臉,“你看我不高興你了!”要表現(xiàn)給別人看。二個方面,進一步就是惡言惡語惡口,罵別人,揭別人的短。三個方面,更進一步就是能夠打他,傷害她,誹謗他;或者說退而求其次,讓他所擁有的東西給別人破壞掉,是他的東西給他偷掉,偷不掉就給他弄壞;看到誰與他關(guān)系很好,就誹謗別人,挑撥離間,讓他的好關(guān)系得不到延續(xù)。嗔恨心的表現(xiàn)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在這些過程當中,其實都是嗔恨心的加行。
嗔恨心怎么才算達到究竟呢?就是我們內(nèi)心經(jīng)過這樣反反復(fù)復(fù)地思維,決定去打眾生,侮辱眾生,損害眾生,這就算達到究竟了?傊,我們以憤恨心這樣想:“我應(yīng)當如此這樣來損害某一個有情!睂τ趧e人所具有的功德和擁有的財產(chǎn)我們不高興,見不得別人有好的東西,見不得別人出人頭地,就是妒忌心。妒忌心還是這個嗔恨心產(chǎn)生的。他擁有的東西怎么我沒有呢?她長得那么高,長得那么漂亮,我怎么沒有呢?就開始妒忌,其實還是嗔恨心的一種分位。所以,看到別人被贊揚,發(fā)了財了,升了官了,家庭里面和諧了,他就不高興,其實內(nèi)在的骨子里面就是一個嗔恨心;我們思維如何使他人不安樂,不幸福;對他人發(fā)生不如意事之后,往往是幸災(zāi)樂禍,跳起來高興,“該呀,早就該這樣了!”這些心都表現(xiàn)出我們內(nèi)在的嗔恨心。就像這樣,我們對其他的眾生有情生起損惱之心,這都屬于嗔恨心的范疇。
嗔恨心的圓滿應(yīng)該具備這樣五種心態(tài):第一個,憎惡心。心里面憶念對境的時候,他如何如何來傷害自己,如何如何讓自己不高興,一想起這些,我們就與對方的關(guān)系慢慢地趨向于惡劣,我們內(nèi)心就不在歡喜,而是發(fā)生一種憎惡之心。這樣也討厭,那樣也討厭。所以第一個心就是憎惡心。
第二個,怒不可忍心。由憎惡逐漸逐漸地加深,對于對方這樣不順我的意,這樣不幫助我,那樣不利益我,心里面沒有辦法忍受!八植桓艺f話了,他又跟別人說話去了!”心里面越看越著急,越看越忍受不了。所以,你只要有嗔恨心,慢慢地它就會增加,達到自己不能夠忍受,乃至于看他什么都不順眼。越看越不順眼,越看越不高興,越看越不能忍受。
第三個,怨恨心。一次又一次地想別人如何如何對自己不好,當這樣想的時候,我們的內(nèi)心就一次又一次地受傷害。是別人傷害你嗎?不是,是自己故意傷害自己,自覺不自覺地都在傷害自己。越是想,就越想對別人報復(fù)。怎么樣收拾他,怎么樣把我吃的虧能夠賺回來。所以,這個心就是想報復(fù)別人。由怨恨心,起而想要報復(fù)別人。
第四個,謀略心。內(nèi)心思維如何去收拾對方。要捶他,要打他,或者要殺害他,或者說誹謗他,而想各種各樣的方法。凡是能夠傷害到對方的方法,他就在想。所以說這個是謀略心。
第五個,覆蔽心。你有了嗔恨心以后,我們自己的真心就顯現(xiàn)不出來了,整個的真心全部被拉扯到嗔恨心當中去了,好像滿心滿意就是懷恨不舍。所以,對于嗔恨心我們不知道羞恥。說:“你嗔恨起來,變成包公臉了,內(nèi)心起強烈的煩惱了,是傷害你自己,不要傷害你自己!”他說:“不行!”他還喜歡嗔恨。一發(fā)起脾氣來,誰都勸不了。所以,對嗔恨心不覺羞恥。為什么不覺羞恥呢?就是不知道它的過患。即傷害自己,又傷害眾生;即能夠遮蔽我們目前的善法,也能夠障礙我們盡未來際的善法生起來。不知道這些過患。因為嗔恨心,把我們多生累劫所修行的功德一把火燒光。你看這個過患大不大?過患很大。乃至這一念嗔恨心把自己的前途報廢掉了。你希不希望報廢自己的前途?不希望。你在嗔恨的當下,都是想如何把自己的一切變得更好,但是你在嗔恨的同時,實際上與自己的愿望恰恰背道而馳。所以,我們不了解這種過患,從而沒有出離嗔恨心的愿望。所以有這五種心,就算是圓滿的嗔恨心,就具足了。
如果思維別人對我已經(jīng)做了或著正在做的那些無意義的事情,我應(yīng)當也對他做這樣無意義的事情。“你要傷害我,我就要傷害你!”“你要挑我的毛病,我也要挑你的毛病!”“你說我不對,我更能找到你的不對!”所以,這些心態(tài)就像開始我們所說的,要思維如何還報于別人。這樣所起的心慮思維,不管有多少,都是損害心。損害心是損害誰?損害自己,也損害他人;損害目前的善法,也損害將來的善法。就像這樣,我們愿他人現(xiàn)在喪失親屬,丟掉資財,或者善法修不起來,還發(fā)愿讓他人將來墮入于惡趣!澳阍趺床凰赖!”“你怎么不墮落于三惡道!十八層地獄你都墮不穿,你這個人要墮十九層地獄!”我們以這種惡毒的心詛咒別人,實際上就是希望別人越來越不如意。我們一旦發(fā)生這些東西的時候,就是嗔恨心。損傷別人,也損害自己。這種害心雖然屬于嗔恨心的范疇,但是不屬于究竟圓滿的嗔心。嗔恨心就有這些表現(xiàn)形式。但是貪心、嗔恨心,都是我們做一切惡事當中所發(fā)起的煩惱,隨時隨地你幾乎都可以看得到,它在我們身口意上的表現(xiàn)。有覺照能力的人,看看自己的心里面就知道,今天不是在貪心當中,就是在嗔恨心當中,不是在貪心嗔恨心當中就是在愚癡心當中,幾乎沒有一個時刻離開過貪嗔癡三毒。眾生之所以說為眾生,凡夫之所以說為凡夫,生死之所以說為生死,原因就在這個地方。
十 邪見
下面是邪見。邪見,所針對的環(huán)境。第一個,實有義。什么叫“實有義”?比如說,因果是實實在在有的,還有前世、后世、六道輪回在名言當中是真實存在的法,我們認為不存在。所以,針對實有的法發(fā)生邪見。而環(huán)境往往就是真理,往往就是現(xiàn)實。
第二個,發(fā)心。發(fā)心,一個是想。對我們所持的邪見,做真實想。比如,佛教所說名言當中因果是真實不虛的,但他認為沒有,而且的的確確認為自己的看法是正確的,堅持自己的看法,認為自己的看法才是對的。把自己錯誤的想法當作為正確,當作為真實。這是認知上發(fā)生轉(zhuǎn)變了。二個,發(fā)起心。發(fā)起什么心呢?基于邪見,對于其它的正見、正思維、正確的道理發(fā)生誹謗,不樂意這樣的道理得到傳播。這實際上是一個體的兩個面。只要他有這種邪見,與邪見發(fā)生違背的他就不歡喜,一定要去駁斥別人。所以今天搞斗爭,往往就是這樣。一山不容二虎。一個人他的這種觀念占了上風,另外一個觀念就成不了。你做了善法以后,惡法在我們心里面就存在不了;你做了惡法,善法就存在不了。我們的心,雖然說是廣闊無邊,但是可以說善惡不兩存。它也有一個訣竅在里面。善念不去,惡念絕難生得起來;惡念不去,善念絕難生得起來。比如,你在這個位置上,別人來了就占不了。所以修行其實也簡單,針對這個方面的道理來修行,其實也簡單,那就是: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能夠把正念放在我們自己的心中,能夠生起強烈的正見,其它一切惡法都生不起來了。就這么簡單!所以,當你一心一意念佛的時候,其它的惡法沒有辦法鉆進來,自然而然它就是一種屏障。所以說修法,你只要專心一意地安住于現(xiàn)前的善法當中,有無邊無際的利益,因為無量無邊的惡法都生不起來。你要能夠心心念念都這樣堅持,持之以恒,修行就成功了。所以,千經(jīng)萬論教你的方法落到這一點上。簡不簡單?簡單。說這個世間上的事情不管再復(fù)雜,不管再多,你總要一個事情一個事情地做,這樣就簡單了,要化復(fù)雜為簡單。不要把那些東西都放在心里面,只要分得清楚輕重緩急,先做哪一個,后做哪一個,分清楚以后,就把心落實下來,選自己要做的事情,清清凈凈,專專心心,歡歡喜喜,圓圓滿滿地做,這就得法了。
所以修行也是這樣。不要看三大阿僧祇劫的業(yè)障,不管它再多,你只要安住于現(xiàn)前一念心上,好好地修,好好地思維,好好地安住于正念,一句“阿彌陀佛”就可以把三大阿僧祇劫的業(yè)障清凈干凈。原因是什么?就是這樣。只要你把一句“阿彌陀佛”念好了,只要我們的自心好好地安住于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一切的惡業(yè)都生不起來。慢慢地,念念之間能夠消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天長日久,日積月累,我們的功力深厚了,是非,一天一天都在消失;業(yè),一天一天都在消失,消業(yè)。功德一天天在增長。這個是不可思議的一種修行方法。說念“阿彌陀佛”是這樣,我們持咒是不是這樣呢?也是這樣。我們參禪,安住于當前的心念,是不是這樣子呢?或者說我們安住于戒律當中,時時刻刻讓我們的心安住于戒律當中而不違背戒法,是不是這樣子呢?還是這樣。修行,往往就是這樣,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能夠把你這一念正念,當前介爾一念安住好了,往往就能夠好好地修行。所以,你需要知道很多嗎?也不需要知道很多。有很多人,他說:“師父,我就是沒有知識,聽了也記不了!蔽艺f:“你知道阿彌陀佛嗎?”“知道!薄澳懿荒苣?”“能念!薄昂,只要知道這個你就成功!边@也很簡單。不念“阿彌陀佛”,你說你念“觀世音菩薩”,可以。你說你念“嗡嘛呢叭咪吽”,也可以。只要你把心好好地安住于法上,天長日久,這就是功夫。說一千道一萬,都要落實在這樣的功夫上。如果不然的話,就很艱難。所以,心念,它有這樣一個竅訣在里面。前念的善心不去,后念的惡心就來不了;前念的惡心不去,后念的善心就生不起來。所以,要知道這個心,說寬也很寬,說窄其實也很窄。你掌握這種訣竅,用在修行過程當中,其實并不是很復(fù)雜。只要得了法,這樣去修就能夠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專專心心去修,六根都能夠收攝起來,八萬四千煩惱都能夠收攝起來。這是邪見的發(fā)心,在認識上他認為他的邪見是正確的,真實的,圓滿的。由此,他就要排斥真理,誹謗真理,那就是發(fā)起心。
第三個,加行。依這種發(fā)心而策發(fā)各種各樣的實際行為。比如,誹謗。排斥真理。有誹謗因、誹謗果、誹謗作用、誹謗有這種事,分為這樣四個方面。首先,謗因。比如,善有善因,惡有惡因,善因惡因?qū)矶家Y(jié)果的,他、認為我們今天所有的行為無善亦無惡,沒什么善,沒什么惡。這個是誹謗什么?誹謗善因惡因,認為沒有。認為善因惡因沒有結(jié)果,這是第二個,謗果。認為善因不能夠結(jié)安樂的果實,認為惡業(yè)不能夠結(jié)痛苦的果實,認為異熟果報不存在,為善沒有作用,為惡也沒有作用,將來沒有結(jié)果。這是謗果。第三個,謗作用。謗作用分為三種,一個是誹謗殖種,二個是誹謗持種。比如,認為自己不是父母所生;誹謗往來作用,否認前世后世的存在;或者誹謗受生作用,就是否認化生有情的存在。這些都是誹謗作用。比如說,我們今天念起念落都是在殖種,善念惡念起來以后,它在心里面有影響,它就把種子種下去了,就相當于殖種。阿賴耶識又能夠把善念惡念的種子保存下來,只要你沒有懺悔,沒有對治,沒有修法,乃至沒有結(jié)果,這樣的種子(因)不會輕而易舉地失掉。我們平時所說,比如你對一個人的嗔恨心,如果不加以對治,就會發(fā)現(xiàn)一天比一天厲害,一天比一天厲害,見了他你就不高興,見了他你就要冒火,見了他你就要用白眼對他。為什么這樣呢?說:“你昨天已經(jīng)嗔恨過了,今天就過了!”“沒有!”昨天嗔恨他沒有對治,今天嗔恨心一面臨對境的時候更厲害。平時所說的懷惡不舍,懷恨不舍。再比如我們的善念,昨天看他很高興,今天你一看他還高興。照理說昨天的行為已經(jīng)過去了,今天應(yīng)該沒有了,但是今天你一見還高興。隔了二三十年你再見他,“這個人太好了!”你還高興。為啥呢?內(nèi)心有持種的作用,阿賴耶識有保存種子的勢力。今天我們認為在事情上不是父母所生,于是對父母不感恩,這就是誹謗作用。誹謗往來作用,比如從前因后果,從前世一直到今生乃至到后世,你誹謗其不存在,這就是誹謗作用。誹謗受生作用,比如將來你因為這些業(yè)而托生在什么地方,就是受生作用,你誹謗這些不存在就是誹謗作用。第四個方面,謗實有的事情。毀謗實實在在的事情。西方極樂世界有沒有?沒有。這就是誹謗它。說:“阿羅漢有沒有?”“沒有!薄笆ベt有沒有?”“沒有。”他沒有見到,從自己非常狹隘的認識觀念當中,誹謗這些實實在在存在的事情。說:“佛有沒有?”“沒有!苯裉旌芏鄬W(xué)者他去考古,兩千五百多年之前釋迦牟尼佛存不存在?考古過來,考古過去,得出一個結(jié)論:釋迦牟尼佛不存在。為啥呢?沒有考古依據(jù)。所以這是非常狹隘的一種。比如,今天他是從自己的父母生出來,父母又有父母,父母又有父母,這一生的父母考據(jù)得出東西,自己的祖祖輩輩越考東西就越少,時間拉得越長他就找不到根據(jù)了,“完了,我自己不是從祖先而來的!”你說這個狹隘不狹隘?這是非常狹隘的東西。天長日久,自己的認知不能夠完全認識這種東西了,他就否認它不存在。就想我們今天否認歷史一樣,不能夠認為歷史真實存在,過去了就不存在了。是不是不存在了?不是。我們今天的人,好多都活在歷史當中。比如,上一代的歷史,今天在你的身心行為當中還能找出非常對應(yīng)的東西,你的祖祖輩輩。你看生了一個小孩以后,看這個小孩長得像誰呢?鼻子像媽媽,眼睛像爸爸,乃至于從性格上也能夠分的出來,這個性格對誰的脾氣,那個性格對誰的脾氣。有沒有這種東西?他有對應(yīng)的東西,哪里會沒有。我們這個人,能脫離歷史而存在嗎?不能夠脫離歷史而存在。我們多生累世所造作的業(yè),雖然說成為歷史了,只要它還沒有結(jié)果,只要它還沒有對治,只要它還沒有懺悔干凈,它一定在我們的身心上要發(fā)生作用。一生又一生,一世又一世,不斷地積累,不斷地傳遞,一直到今天它還是存在著這種勢力,乃至將來說由于業(yè)力的關(guān)系地球也不存在了,但是我們的業(yè)力還存在。地球不存在了,我們由于業(yè)力,將來往什么地方去受生呢?自然而然會有地方給你往生。就像我們自己,由于業(yè)力,身體躺在床上,但是心由于業(yè)推動著就往生到夢境當中去了。一會兒到天堂,一會兒到地獄。但是醒過來,天堂地獄在哪里呢?好像不存在。這都是你自心造作的。所以,這種東西它是有作用的,不能夠否認這些實實在在的事情不存在。這就是加行。從因果作用和實實在在的事情這四個方面,由于邪見而發(fā)生誹謗,這就是邪見。
邪見怎么才算是究竟呢?執(zhí)持這樣錯誤的見解,愚癡的見解,內(nèi)心決定對其它正確的道理要進行排斥,進行誹謗,邪見就算究竟了。今天,只要你有一個不正確的見解,很難接納正確的道理。我們平時所說,障礙有很多,有煩惱障,有所知障。煩惱障,就像剛才所說的貪心、嗔恨心,它就要產(chǎn)生障礙,叫煩惱障。所知障,往往就落實在邪見上,愚癡上。你的內(nèi)心里面有邪見的時候,價值觀確定了,其它的觀念就進不來,自然而然有一個屏蔽作用。所以,生而為人難免就會拉幫結(jié)派,難免就會畫地為牢,難免就會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與自己觀念不相合的,自然而然就排斥別人,所以就會發(fā)生這樣的抵觸與誹謗,不接受。這是邪見心達到究竟。
邪見要圓滿,具備有五種方面的心。第一個,愚昧心。什么叫愚昧心呢?不能夠如實地了知所應(yīng)該知道的真理。就是我們所說的所知障。要想了解真理,要想覺悟世出世間一切法理,這個就是障礙,就是成見,就是邪見。它往往障礙我們覺悟不了。這個就是愚昧心,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愚癡、無明。無明,不是說你沒有見解;愚癡,也不是說啥都不知道,就像畜生、娃娃一樣啥都不知道。不是那樣的。往往愚癡就體現(xiàn)在什么地方?體現(xiàn)在邪見上,錯誤的見解上。他還蠻以為自己很聰明,蠻以為自己很正確,就有這種觀念。我們平時說愚癡是你啥都不懂,這叫愚癡,不是那樣的。啥都不懂的愚癡,是另外一種。這種自以為自己很了不得,自認為自己掌握了真理,但是自己的見解偏偏是與真理背道而馳的,那就是愚癡心,那就是愚昧心。
第二個,暴酷心。什么叫暴酷心呢?對于顛倒的、錯誤的道理很歡喜,很依賴,誰要是排斥,駁斥他這種不正確的道理,他要生嗔恨。他一旦有成見了,要想讓他改變,他要跟你打架,要拿刀子的,白刀子進,紅刀子出。印度那些辯經(jīng)的,高僧大德為了去度化他,用正確道理把邪見給他破斥掉了,讓他轉(zhuǎn)變道理。往往師父還很高超,辯輸了他就知道這種道理不存在,也就改變了;徒弟,就不能夠以道理為核心,辯輸了自己還不服氣,往往就要拿刀子去刺殺別人,要把別人殺掉,只要把你殺掉我這個道理好像就存在了。其實哪里是那樣呢?你把別人殺掉你的道理還是不成立。所以,這種暴酷就表現(xiàn)在這種地方。對于這個見解,他很依賴,很看重,不允許別人去破斥它。如果別人去破斥它,他要千方百計地維護它,甚至要傷害別人。今天他的見解是那樣的,你讓他改變觀念容不容易?不容易。所以我們說,娑婆世界眾生剛強,難調(diào)難伏。你又要善巧,又要讓他歡喜,又要讓他改變,容不容易?不太容易。人家說:“慈悲出禍害,方便出下流!碧缺,太方便,太將就他了,他什么也改變不了。相反的,你要拿起棍子了,現(xiàn)憤怒相了,要降魔了,要伏怪了,這個時候你徹底把它降住了,他能夠改變過來。但是對眾生非常不容易,你要現(xiàn)憤怒相,現(xiàn)剛強相降服他,又很容易激發(fā)他的嗔恨心。嗔恨心一激發(fā)出來,他又產(chǎn)生強烈的抵觸情緒。所以,眾生到底因為什么方法而去度化他,都要看每一個眾生的心性!瑜伽師地論》里面就幫我們分析,有的人是屬于嗔型人,他的嗔恨心特別重。針對嗔恨心特別重的人,有特別化度的方法。有的時候要有隨順的機巧,要能夠改變他,讓他不知不覺中歡歡喜喜地改變過來,這個就是高超的藝術(shù)了。有的人是屬于貪型人,貪心特別重。針對貪型人,度化的方法又不一樣。布施,愛語,讓他生歡喜心。你不是貪嗎,我就讓你貪,讓你貪了之后發(fā)生高興了,不知不覺就把它轉(zhuǎn)化過來了!墩鎸嵜鹘(jīng)》上就這樣說:大嗔,嗔煩惱。你不是有瞋恨心嗎?當你有嗔恨心的時候,叫你把嗔恨心去掉,你去不掉,“我非得要嗔!”“行,你嗔,但是嗔該嗔的!”嗔什么呢?嗔煩惱。煩惱是你的冤家對頭。你不嗔恨煩惱,嗔恨誰呢?你要有嗔恨,就嗔煩惱;你要有強烈的斗爭心,你就與自己的煩惱做斗爭。這樣它就能夠?qū)χ巫约旱臒⿶馈D阏f你要有貪心,叫你把貪心拿掉,拿不掉,“我就是要有貪心,不貪我就生活不下去!”“行,大貪貪功德,貪修行!蹦阋回澾@些,它不就起來了。貪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它不就起來了。貪佛菩薩,它也可以幫助你。你的貪,還是貪,但是你貪功德,貪修行,貪佛菩薩,貪名號,你只要把這些貪到了,你的心就轉(zhuǎn)變了,貪心就轉(zhuǎn)變了。你說愚癡,有的人屬于愚癡型。愚癡型也可以改變。叫你不愚癡,“不行,非得要愚癡!”“行,要愚癡,該怎么樣愚癡?難得糊涂。”中國人這種文化,難得糊涂。你分那么清楚干什么,世間上的東西不了了之,你要把聰明的心用在正知正見上,其它的東西糊涂一點沒有關(guān)系。這樣就能夠幫助你放下世間上特別在意的東西。所以你要了解眾生的心性,才能夠度化他。不了解他的心性,很難度化。所以,眾生有了邪見以后,他就有依賴心和歡喜自己的邪見,從而發(fā)生暴酷心理。
第三種,有越流行心。什么叫越流行心?對于世出世間一切法理,他不如理、不如法的觀察思維形成習慣了。一形成習慣,就是惡劣的習氣毛病。那叫越流行心。形成習慣了,不能夠入于法流當中,而入于習氣毛病當中。今天要改過來容易不容易?不容易。今天很多人已經(jīng)了解道理了,早上要起來上殿,但是因為習氣毛病的緣故還是起不來。我們也已經(jīng)了解了嗔恨心不對頭,但是面對別人冒犯我們的時候,不自覺地就火冒三丈,控制不了。你說貪心不對頭,我們了解,道理我知道,但是面對不該貪的東西,我們又習慣地要去貪。那就是越流行心。這種非理觀察、非理思維已經(jīng)形成習慣了。
第四個,有失壞心。什么叫失壞心呢?對于與自己見解相違的事物,他就進行誹謗。比如,誹謗布施,誹謗供養(yǎng),誹謗火供,誹謗一切善行,誹謗一切善行沒有結(jié)果,那就失壞了。失壞什么?把自己的身心世界破壞掉了。你要是不破壞,有一種正確思維的習慣,就能夠成為法器,讓身心都能夠成為接受真理的法器。但是假如你有邪見心,就把這種身心破壞掉了,不能夠載道,不能夠容納真理,真理不能夠進入自心。你這種器皿不是裝真理的,所以不是法器,而是業(yè)器。那就糟糕了!身心世界一被破壞掉,要想修行就很艱難,所以我們說“一闡提”。相對而言,這一生這一輩子觀念不改過來,你差不多就沒救了,你把身心世界破壞掉了。
第五個,有覆蔽心。對于自己所持的邪見并不感覺到羞恥,反而以為光榮;不知道有過患,反而認為有功德;不知道出離,反而很歡喜。就像豬在豬圈里面一樣,很歡喜。住在豬屎堆里,很舒服。久在臭屎堆中,不知道臭處。這就是覆蔽。
以上這五種相狀,如果缺少其中一種,都不算是究竟的邪見。雖然還有其它種種邪見,但是在這個地方只把上述加行當中所說的:誹謗因果、誹謗作用、誹謗實有的事情稱之為邪見。為什么呢?因為這四種誹謗能夠斷除一切善根,能夠讓我們隨順于一切惡法,隨心所欲行持惡法,這就是邪見當中極為嚴重的邪見?傊,邪見可以概括為兩個大類:第一,無有因果之見。誹謗因果見,這就是最大的邪見;第二,常見和斷見。什么叫常見?人是不死的。什么叫斷見呢?人死掉就啥都沒有了。我們今天基本上都落入于這樣的斷見當中。說有善因善果,“哪里有什么善因善果,我看世間上行善的沒見他有什么好果報,我看貪污腐敗也沒什么壞果報!”這就是誹謗因果正見。還有的,“這個人生來死去都是那樣的,死了我還存在!”那叫常見。認為“我”不滅的,就是常見。我們今天最大的邪見是什么?斷見。人死如燈熄,燈一熄啥都沒有了。人死了就啥都沒有了,一輩子所行的善善惡惡都沒有結(jié)果了;死就死掉了,也沒什么地獄,也沒有什么后世。這就是斷見。
邪見概括為這兩大類別:無有因果的邪見,常見斷見的邪見。無有因果的邪見,就是認為修善法沒有功德,造惡業(yè)也沒有罪過。常見和斷見,是外道的見解,可以分為六十二種邪見,歸納起來就是常見和斷見。常見,認為神我是常有的。什么叫神我?中國人認為有靈魂,人死了有靈魂,人的身體可以死掉,但是靈魂不死,這就是一種常見。很多人分不清靈魂也是一種常見,他把佛法也說成有靈魂。佛法不認為有靈魂,佛法只是一種業(yè)識,只是一種身心相續(xù),是連續(xù)不斷地造作,連續(xù)不斷地行為,連續(xù)不斷地業(yè)果所形成的,但是這中間沒有主宰,沒有一個不變的靈魂。所以,業(yè)識和靈魂是兩碼事。常見,就認為有靈魂存在,有神我存在,或者認為這個世界是由大自在天造作的,由上帝主宰的,這些都屬于常見。斷見,認為諸法是自然而生的,不承認有前世和后世,自然派的自然見解,不承認因果報應(yīng)以及解脫等等。如果有人認為外道的論點是真實的,而且隨順于外道的邪見去修行,或者雖還沒有修行卻認為佛陀的經(jīng)教,上師的教言,還有這些有智慧者的論點都不真實,這樣對佛陀,對法寶經(jīng)書產(chǎn)生懷疑,或者進行誹謗,都是邪見。
所以,貪心、嗔恨心、邪見心是一切惡法當中的三個根本惡法。因此,十惡業(yè)當中的殺生、粗惡語、嗔心是由三毒引發(fā)的,因嗔恨心而究竟。要分辨,在十種惡業(yè)當中它是由什么引發(fā),由什么究竟。三毒是哪三毒?貪、嗔、癡。殺生,說粗惡語或者發(fā)起嗔心,這是由貪嗔癡三毒發(fā)起的,然后由嗔恨心來究竟圓滿。不與取、邪淫、貪欲,也可以由貪嗔癡發(fā)起,由貪心達到究竟圓滿。妄語、離間語、綺語,它的發(fā)起與究竟都是由貪嗔癡三毒。邪見,是由貪嗔癡三毒而引發(fā),由愚癡邪見心而究竟圓滿的。這就是從發(fā)起到究竟圓滿的過程是怎樣的。這里由于時間關(guān)系很概略,但是我們下來之后要好好地思維。
(毒 毒整理)
- 上一篇:《因果明鏡論》講記 六
- 下一篇:《因果明鏡論》講記 八
- 善知識必須要具備的條件
- 眼瞎不可怕,可怕的是眼明卻看不見真相
- 開啟智慧寶藏的鑰匙
- 掌控欲望的開關(guān)
- 開啟幸福之門的“鑰匙”
- 逆緣是成就你的菩薩
- 奉獻自己,就是成就自己
- 離苦得樂的秘訣
- 你喜歡的,往往是造就痛苦的因
- 你的痛苦、歡樂、糾結(jié),都是業(yè)力的顯現(xiàn)
- 眾生如果要解生脫死,方法要落實在戒德、行處上
- 菩提心,佛眼中的“命運共同體”
- 臨終的人為什么需要助念?
- 打孩子的母親
- 為什么會處理不好與父母、家庭、社會的關(guān)系?
- 別讓“成就”成為苦,慎重處理自己所擁有的“成就”
- 行善,你有準備嗎?
- 認識情緒,管理情緒
- 禮拜三十五佛
- 修行人定中上升忉利天看見天王在說十善法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xué)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xué)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xué)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xué)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