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馬哈咖沙巴早年
第一章 馬哈咖沙巴早年
佛陀在般涅槃前拒絕任命繼承者,他勸比庫們要以「法」與「律」為師,因為實踐解脫道所需的教法都包含在他四十五年的說法里,他們可從中尋找。
似佛的弟子——馬哈咖沙巴尊者
佛陀入滅之后不久,比庫們雖然未推舉繼承者,但是對一位獨居長老的敬意卻與日俱增,他渾身自然地散發(fā)出力量以及威嚴的光輝。巴利文注釋書描述這個人為「似佛的弟子」(buddhapatibhaga-sabaka),他就是馬哈咖沙巴(Mahakassapa,古譯:摩訶迦葉,大迦葉)尊者。
馬哈咖沙巴(Mahakassapa)能在剛失去領導者的僧團中脫穎而出,其中有許多因素。他擁有佛陀三十二種「大丈夫相」中的七種,禪定的成就與智慧也受到佛陀的贊嘆。㈠他是唯一曾和佛陀交換僧袍的比庫,那是一種殊榮;他擁有最高程度的「激勵信心的十種德行」;㈡他也是持戒與苦行的典范。
因此,由他來召集其極力主張的第一次僧團(sangha)大會,便不會令人感到驚訝。顯然地,基于同樣的理由,在很晚之后的中國與日本,這位令人敬畏的長老被認定為禪宗初祖。
父母逼婚
如同沙利子(Sariputta)與馬哈摩嘎喇那(Mahamoggallana)這兩位上首弟子,馬哈咖沙巴(Mahakassapa)也是婆羅門階級。在菩薩(佛陀)出生前幾年,馬哈咖沙巴生在馬嘎塔國(Magadha)的大岸村(Mahatittha),是迦毗羅(Kapila)梵志與其妻須摩那代毘(Sumanadebi)之子,㈢名為畢缽離(Pipphali)。他的父親擁有十六座村莊,儼然像個小國王一樣統(tǒng)治它們,因此畢缽離是在富裕與奢華的環(huán)境下長大。
然而,他從小既渴望過出家的生活,因此不想結(jié)婚。當父母一再慫恿他娶妻時,他告訴父母會一輩子照顧他們,而在他們死后,就會出家成為沙門。不過他們一再堅持他必須娶妻,為了安慰母親,他終于同意結(jié)婚——條件是必須找到一位符合他完美標準的女孩。
為此,他雇請金匠打造一個純金的美女雕像,并為她配上華服與美飾,然后顯示給他的父母看,說:「如果你們能為我找到像這樣的美女,我就同意過在家的生活。」不過,他的母親是個聰明的女人,她心想:「我的兒子過去一定累積許多善德,而他一定是和這個金像一樣的美女共同完成的!褂谑,她找到八個婆羅門,賜予他們豐厚的禮物,請他們帶著美女像四處去找尋類似的人。這些婆羅門心想:「我們且先去摩達國(Madda),那是個出產(chǎn)美女的寶地!顾麄冊谏辰吡_城(Sagala)找到一個足可和金像媲美的女孩。她是一個富有婆羅門的十六歲女兒——拔陀迦比羅(Bhadda Kapilani),比畢缽離(馬哈咖沙巴)年輕四歲。她的父母同意對方的提親,于是婆羅門們便趕回去報佳音。
然而,拔陀迦比羅和畢缽離一樣也是不想結(jié)婚,她想過梵行的生活,出家當女沙門。她和畢缽離這種一致的心愿并非巧合,而是源于過去所造業(yè)力的緊密連結(jié)。這個連結(jié)在此世成熟,他們在年輕時以婚姻結(jié)合,然后再果斷地分開——又一次更高層次結(jié)合的決定。最后兩人都圓滿了修行,在世尊座下證得最高圣果。
聽到自己的計劃被破壞,父母親真的找到一個和金像相符的女孩,畢缽離很難過。他想毀約,于是寫了一封信給女孩:「拔陀!請另尋門當戶對的佳婿,和他一同過快樂的生活。因為我想出家成為沙門,請勿有遺憾!拱瓮渝缺攘_的心思和他一樣,也悄悄寫了一封相同的信給他。但他們的父母,早就料到會發(fā)生這種情況,便中途將信攔下來,換成為歡迎的信函。
與妻同發(fā)愿成為沙門
所以拔陀被帶往馬嘎塔(Magadha),這對年輕的佳偶還是結(jié)婚了。然而,由于兩人都渴望出家修行,因此彼此同意保持獨身生活。為了顯示他們的決心,每晚上床前,他們會在兩人之間擺一個花環(huán),并決議:「如果那邊的花枯萎,就知道誰已生起欲念!沟搅送砩希麄兌紡匾贡3智逍,以避免身體接觸:白天,甚至不需要照顧莊園農(nóng)場。
畢缽離的父母死后,兩人得負責經(jīng)營龐大的產(chǎn)業(yè)。這時,他們開始感覺到出家的誘因。有一天,當畢缽離巡視農(nóng)地時,他似乎是帶著新的眼睛去看從前就看過的東西。他觀察到,農(nóng)場工人在懇地時,會有許多鳥聚集,大啖犁溝里的蟲。對農(nóng)夫來說這個景象十分平常,卻令他驚嚇。那帶來財富的事業(yè)令他感到震撼,,他的田產(chǎn)竟是其它眾生痛苦的回饋,他的生活是用許多土壤里的蟲,以及其它小生命的死亡換來的。想到這里,他問其中一個工人:「誰必須承擔這些惡業(yè)的果報?」
「你自己,先生!顾卮。㈣
被業(yè)報的洞見所震撼,畢缽離返家并思維:「如果我必須為了這個殺生而承擔罪果,那財富于我有何益處?我最好將它們?nèi)冀唤o拔陀,出家過沙門的生活。」
但在家里,拔陀同時也有類似的經(jīng)驗,對于從前經(jīng)常看見的事物,有了耳目一新的深刻了解。仆人鋪開芝麻種子,曝曬在太陽下,于是烏鴉與其它鳥兒競食被種子吸引來的昆蟲。
當拔陀問仆人,誰應該為這許多生命的慘死負起道德上的責任時,仆人回答業(yè)報的責任是她的。于是她心想:「單單這些惡業(yè),就足以令我在一千世的輪回大海中,無法冒出頭來。等畢缽離一回來,我就立即將一切都交給他,然后離家過沙門的生活!
當兩人發(fā)現(xiàn)彼此想法一致時,他們從市集買來橘色衣袍與土缽,然后互相剃頭。如此看起來就像沙門游行者,他們并發(fā)愿:「我們一定要找到世上的阿拉漢(arahant)!」雖然他們尚未遇見佛陀或他的教法,但他們直覺地知道應以大智圣者「準弟子」的身份,遵行沙門的生活。
與妻各自追尋究竟解脫
然后,他們將缽掛在肩上,悄悄地離開莊園宅第。然而,當?shù)诌_屬于他們資產(chǎn)的隔壁村時,被工人與其家人看見。他們痛哭失聲,匍匐在兩位沙門腳下,叫道:「啊,親愛與尊貴的主人!那么怎么忍心讓我們成為無助的孤兒呢?」
「那是因我們已看見三界猶如火宅,因此想追求出家的生活!巩吚忞x允許奴隸者恢復自由,然后和拔陀繼續(xù)上路,留下村人仍在后面哭泣。
他們行路時,馬哈咖沙巴在前,拔陀緊隨其后。這時馬哈咖沙巴心想:「啊,拔陀迦比羅緊跟我身后,而她是個大美人。有些人可能會想:『雖然他們是沙門,但仍無法離開彼此獨自生活!』如果他們竟因此心生邪念,或甚至散播惡毒的謠言那就會嚴重傷害自己。因此,我們最好分開!
當?shù)竭_一處路口時,馬哈咖沙巴便將想法告訴她,并說:「拔陀,你走這條路,我走另一條路!顾卮穑骸笇ι抽T而言,女人確實是個障礙。人們可能會懷疑我們行為不檢而來毀謗,因此讓我們分手,各走各路。」
然后恭敬地對他右繞三匝,禮拜他的雙足,并合掌說:「我們無數(shù)世以來親密的伴侶關系與友誼,今天就此結(jié)束。您請走右邊這條路,我會走另一條路!顾麄兙瓦@樣分手,各自上路,追尋崇高的目標——究竟解脫痛苦的阿拉漢果(arahant)。
據(jù)經(jīng)上說,大地有感于他們的戒德威力而劇烈震動,天上雷聲大作,連世界邊緣的山岳都傳出回聲。
原注
、逅ň糯蔚诙ㄓ诹神通,包含阿拉漢果在內(nèi)。參見本書第一部.第五章〈馬哈咖沙巴于佛陀的關系〉。
㈡根據(jù)《瞿默摩嘎喇那經(jīng)》(Gopaka-Moggallana Sutta),比庫有十種德行能啟發(fā)凈信(pasadanlya-dhammana):
。ㄒ唬┱溃海ǘ┒嗦劊海ㄈ┲悖海ㄋ模┹p易達到四禪:他擁有(五)神足:(六)天耳:(七)他心智:(八)宿命通:(九)天眼:(十)漏盡,即阿拉漢果(arahant)。
㈢馬哈咖沙巴早年這些事是取材自《相應部》的注釋(SN 16:11),類似的版本在《增支部?是第一品》的注釋。
㈣在此要注意,工人的回答并不符合佛教的業(yè)報思想。根據(jù)佛光的說法,業(yè)是意所造,如果沒有殺生的意圖,就沒有殺業(yè)與道德責任。
◎作者
何幕斯.?耍℉ellmuth Hecker)
何幕斯.海克是德國重要的佛教作家與巴利藏經(jīng)譯者。他的著作包含《相應部》(Samuutta Nikaya 第四與第五部分)的德文翻譯,以德文寫作的兩冊佛教史,以及一本德國首位佛教比庫(bhikkhu)——三界智大長老的傳記。
◎英文版編者
菩提比庫(Bhikkhu Bodhi)
菩提比庫是來自紐約市的美國佛教僧侶,于一九七二年在斯里蘭卡出家。他目前是斯里蘭卡佛教出版協(xié)會(Buddhist Publication Society)的會長與編輯。
他的著作包括《包含一切見網(wǎng)經(jīng)》(The Discourse on the All Embracing Net of Views)、《阿毗達摩概要精解》(A Comprebensive Manual of Abbidbamma)與《中部》(The Middle Lengrh Discurses of rhe Buddba,為共同譯者)。
◎譯者簡介
賴隆彥
海洋大學造船系畢業(yè),中華佛學研究所研究。
曾任中華佛學研究所藏文講師、智光工商德育老師、 佛光出版社資深編輯、普門雜志社資深編輯,
譯作:《森林中的法語》、《阿姜查的禪修世界--戒》、《阿姜查的禪修世界--定》、《阿姜查的禪修世界--慧》等。
編注:
比庫:巴利語bhikkhu的音譯,指稱巴利語傳承的佛世比庫僧眾及南傳上座部比庫僧眾;
比丘:梵語bhiksu的音譯,漢傳佛教譯為為“比丘”、“苾芻”等,指稱源自梵語系統(tǒng)的漢傳僧眾。
阿拉漢:巴利語arahant的音譯,是對佛陀的尊稱,也可指一切的漏盡者(khinàsava,斷盡煩惱者),
包括諸佛、獨覺佛及阿拉漢弟子。
漢傳佛教依梵語arhant音譯為“阿羅漢”,謂為小乘極果。其音、用法皆與上座部佛教有所不同。
全文采用巴利語新音譯,參見《部分巴利專有名詞采用新音譯的方案》、《巴利語匯解》。
【巴利佛典略語表】
本書所出現(xiàn)的巴利佛典經(jīng)文,都將采用巴利佛典的略語來標示其出處,因此,以下列出這些慣常使用的巴利佛典略語,供讀者對照參考。
AN=Anguttara Nikaya《增支部》(標示節(jié)號與經(jīng)號)
Ap.=Apadana《譬喻經(jīng)》(i=長老譬喻,ii=長老尼譬喻;標示章號與段落;緬甸文版)
BL.=Buddhist Legends《佛教傳奇》(法句經(jīng)注釋)
BPS=Buddhist Publication Society 佛教出版協(xié)會(康堤,斯里蘭卡)
Comy.=Commentary注釋
Dhp.=Dhammapada《法句經(jīng)》(標示偈號)
DN=Digha Nikaya《長部》(標示經(jīng)號)
Jat.=Jataka《本生經(jīng)》(標示號碼)
Mil.=Milindapanha《彌林達王問經(jīng)》 (彌蘭王問經(jīng))
MN=Majjhima Nikaya《中部》(標示經(jīng)號)
PTS=Pali Text Society 巴利佛典協(xié)會(牛津,英國)
Pv.=Petavatthu《餓鬼事經(jīng)》
SN=Samutta Nikaya《相應部》(標示章號與經(jīng)號)
Snp.=Suttanipata《經(jīng)集》(標示偈號或經(jīng)號)
Thag.=Theragatha《長老偈》(標示偈號)
Thig.=Therigatha《長老尼偈》(標示偈號)
Ud.=Udana《自說經(jīng)》(標示章號與經(jīng)號)
Vin.=Vinaya《律部》(標示卷號與頁數(shù))
Vism.=Visuddhimagga《清凈道論》(The Path of Purification 的章號與段落)
Vv.=Vimanavatthu《天宮事經(jīng)》(標示偈號)
除非特別指出,否則本書所有參考資料皆依巴利佛典協(xié)會的版本為準。
- 上一篇:第十章 馬哈摩嘎喇那之死
- 下一篇:第二章 阿拉漢比庫尼—拔陀迦比羅
- 第一節(jié) 愚人食鹽喻
- 第一回 拜眾童子
- 1.為步行而行
- 第二節(jié) 愚人集牛乳喻
- 第二回 拜文殊師利
- 第三節(jié) 以梨打破頭喻
- 第三回 拜德云比丘
- 摩登伽女與阿難(一)
- 第一回 溯源流書生說法 警癡頑菩薩化身
- 第五節(jié) 渴見水喻
- 第四節(jié) 婦詐稱死喻
- 第四回 拜海云比丘
- 第五回 拜善住比丘
- 第一節(jié) 千金小姐!萬金和尚!
- 第一卷:法戒錄 總勸
- 前言
- 第八節(jié) 山羌偷官庫衣喻
- 第六節(jié) 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 第六回 拜彌伽
- 第九回 拜休舍優(yōu)婆夷
- 第七回 拜解脫長者
- 第七節(jié) 認人為兄喻
- 第八回 拜海幢比丘
- 第五十三回 拜普賢菩薩
- 摩登伽女與阿難(二)
- 第十節(jié) 三重樓喻
- 摩登伽女與阿難(三)
- 第十回 拜毗目瞿沙
- 第一節(jié) 序說
- 第十一回 拜勝熱婆羅門
- 第十五節(jié) 醫(yī)與王女藥令卒長大喻
- 第十二回 拜慈航童女
- 第九節(jié) 嘆父德行喻
- 第一章 我的生命被顛覆了
- 第三章 一兩個鐘頭走完一生(2)
- 第十五回 拜具足優(yōu)婆夷
- 2.牧牛
- 第十三回 拜善見比丘
- 第十四回 拜自在主童子
- 哲理故事300篇(1-5)
- 以「慈悲觀」離「瞋念」
- 一串佛珠 無限祝福
- 曹溪一覺 了知生死不相干
- 云居簡和尚的故事
- 菩薩的化身
- 算命與改運的故事
- 一個奇怪的老人
- 想做什么就抓緊去做吧!
- 鸚鵡婆羅門的白狗
- 不生病的人
- 善不等于被傷害
- 濟公是真實存在的嗎?濟顛和尚的神奇?zhèn)髡f
- 濟公和尚重建凈慈寺的神話傳說
- 缺點的功德
- 菩薩與鳥窩
- 偽善世界不可信
- 惡婦害婆終害己
- 同樣供養(yǎng)跛腳修行人,善人得金銀,惡人得毒蛇
- 文殊菩薩仗劍刺佛的故事
- 《慈悲三昧水懺》的神奇來歷
- 愚人集牛乳喻的原文、譯文、寓意
- 鴿王自救,貪欲是人性中致命的弱點
- 道信大師倒插柏的傳說
- 武則天、獻明肅皇后和玉泉寺的故事
- 施者的放下
- 遇事不加分析,妄下判斷,只會犯下可笑的錯誤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diào)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體現(xiàn)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來對待
- 借花獻佛的由來,釋迦牟尼前身以花供養(yǎng)燃燈佛
- 因果報應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民間故事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楞嚴經(jīng)故事
- 觀世音菩薩傳
- 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
- 感恩的小故事
- 玉琳國師
- 禪理故事
- 《欲;乜瘛钒自捊
- 動物寓言故事
- 因果日記
- 百業(yè)經(jīng)故事集
- 改變命運的方法
- 禪宗開悟
- 放下就是快樂
- 禪宗小故事
- 南傳法句經(jīng)故事集
- 孝親尊師故事
- 佛典寓言
- 殺生故事
- 摩登伽女與阿難的故事
- 名人勵志故事
- 紀曉嵐寫的因果故事
- 邪淫惡報感應錄
- 世間百態(tài)
- 星云大師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