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yán)經(jīng)

《華嚴(yán)經(jīng)》全名《大方廣佛華嚴(yán)經(jīng)》(梵文:☉〉,mahā-vaipulya-buddhavata猞愀欀愀-sūtra) 。大方廣為所證之法,佛為能證之人,證得大方廣理之佛也,華嚴(yán)二字為喻此佛者。因位之萬行如華,以此華莊嚴(yán)果地,故曰華嚴(yán)。又佛果地之萬德如華,以此華莊嚴(yán)法身,故曰華嚴(yán)。華嚴(yán)經(jīng)是大乘佛教修學(xué)最..[詳情]

白話華嚴(yán)經(jīng) 第四十九卷

卷第四十九:《普賢行品》導(dǎo)讀

  《普賢行品第三十六》是第七會重普光明殿會的第十品,由普賢菩薩宣說普賢行所構(gòu)成。本品品名,《六十華嚴(yán)》作“普賢菩薩行品”,梵本作“說普賢行品”。本品據(jù)法藏《探玄記》所判,在“修因契果生解分”中,是與《性起品》同來闡明“修顯因果”的,與從《如來名號品》以來的“修生因果”相對。修生因果是明差別因果,而修顯因果卻是彰顯平等因果,也是所謂的自體因果。普賢行的自體平等因果,是法界緣起的因果實德,由海印三昧力所顯,與修生因果不同,而是本有的,是性起的。

  普是“遍”的意思,賢是“善”、“道”、“因”之意。澄觀解釋普賢行的意義是“德周法界為普,至順調(diào)善曰賢,依性造修曰行”。所以普賢行是由至善之德起修之菩薩行。因此普賢行為圓因之行,所成之果即“性起品”所明之性起果海。而法藏《探玄記》說普賢行有十種:一,通達(dá)時劫;二,了知世界;三,識解根器;四,了徹因果;五,洞明理性;六,鑒察事相;七,常在定中;八,恒起大悲;九,妙現(xiàn)神通;十,常人寂滅。而此十種行又各具十門,因此成百門普賢行。事實上法藏所說普賢行只是略說,普賢行是無量無盡的,舉十種、百門只是略舉以成無盡之意而已。

  普賢行,澄觀也舉十種普遍之義以彰顯行德無盡:一,所求普;二,所化普;三,所斷普;四,所行事行普;五,所行理行普;六,無礙行普;七,融通行普;八,所起用普;九,所行處普;十,所行時普。這十種普賢行是重重涉入而無雜的。因此善財童子才入普賢一毛,所得法門即遠(yuǎn)遠(yuǎn)超過由其他善知識所得無數(shù)倍,這實在是由于普賢行無窮無盡之故。

  本品的內(nèi)容以長行及偈頌兩大部分來說普賢行。普賢菩薩說修菩薩行的菩薩,不應(yīng)對其他菩薩起任何嗔心,因為嗔心一起便成就了百萬障礙之門;而應(yīng)該勤修十種法:一,不舍眾生;二,視菩薩如佛;三,不謗佛法;四,知國土無盡;五,信樂菩薩行;六,不舍菩提心;七,入如來力;y、,勤修無礙辯;九,化眾無厭;十,住世無著。菩薩安住這十法,便能具足十種清凈,接著具足十種廣大智,而人于十種普入。由此十種普人而住十種勝妙心,得十種佛法善巧智。由如此的修行,便只需稍作功力,便能立刻成佛具足佛法。當(dāng)普賢菩薩如此宣說后,十方普賢各從普勝世界普幢自在佛處前來集會,為普賢菩薩作證。

  接著,普賢菩薩以偈頌來演說菩薩行、如來菩提界、大愿界等。此偈頌共一百二十一偈。依澄觀所說,可分作兩部分。前二十四頌是普賢菩薩說明其宣演偈頌的動機(jī),后面九十七頌則正式辨明普賢行之內(nèi)容。正說普賢行中又分兩部分,前六十七頌是明即悲的大智之行,末后三十頌是說即智的大悲行。悲智交徹,所以成無量無盡之普賢因行。

卷第四十九:普賢行品第三十六【白話】

  這時,普賢菩薩又告訴在場的所有菩薩:“如同我一向演說的,這些只是隨順著眾生的根器,簡略地說明諸佛一點點兒的境界而已。怎么說呢?諸佛世尊因為眾生沒有智慧,造作種種惡事;心中計量著我、我所有,并且執(zhí)著自身;心中滿是顛倒妄想與疑惑;還不時用邪見分別一切,并與各種的煩惱、結(jié)使束縛相應(yīng)。隨逐生死之流,而遠(yuǎn)離了如來的無上正道,所以才會在世間輪回不已。

  “佛子!我從沒有見過有那一種大過失,像眾菩薩對其他菩薩生起嗔心那么嚴(yán)重。怎么說呢?

  “佛子啊!這是因為,如果這些菩薩非常嗔恨其余的菩薩,就馬上會造成百萬種的障礙門。是哪些百萬種障礙呢?”就是不能見到菩提大道的障礙;不能聽聞正法的障礙;出生在不清凈世界的障礙;出生在六道中惡劣生趣的障礙;出生在生存困難地方的障礙;身體多疾病的障礙;常受人毀鎊的障礙;出生在各種頑劣駑鈍生處的障礙;壞失正念的障礙;缺少智慧的障礙;眼根的障礙;耳根的障礙;鼻根的障礙;舌根的障礙;身根的障礙;意念的障礙;得邪惡老師引導(dǎo)的障礙;周遭都是邪惡的伴侶朋友的障礙;樂于學(xué)習(xí)小乘的障礙;樂于親近平凡庸俗者的障礙;不樂信服有威勢福德者的障礙;喜歡和遠(yuǎn)離正見的人同住一起的障礙;生在外道家庭的障礙;住在諸魔境界的障礙;遠(yuǎn)離佛法正確教義的障礙;無法得遇善知識的障礙;不能成就善根,受到留難的障礙;增上不善之法的障礙;常身處卑下惡劣的障礙;出生在不聞佛法偏遠(yuǎn)邊地的障礙;出生在惡人家中的障礙;出生在惡神中的障礙;出生在惡龍、惡夜叉、惡乾闥婆、惡阿修羅、惡迦樓羅、惡緊那羅、惡摩喉羅伽、惡羅剎中的障礙;不樂聽聞佛法的障礙;喜歡學(xué)習(xí)像幼童般蒙昧低層之法的障礙;樂于執(zhí)著小乘法的障礙;不喜歡聽聞、學(xué)習(xí)大乘法的障礙;心性多驚恐怖懼的障礙;心中常憂愁苦惱的障礙;貪愛執(zhí)著生死的障礙;無法專心聽聞修習(xí)佛法的障礙;不喜歡看見、聽聞諸佛各種自在神通的障礙;無法得到像菩薩一樣各種根器的障礙;不修行菩薩各種清凈行的障礙;對菩薩的深心退卻怯弱的障礙;無法生起像菩薩一樣大愿的障礙;無法發(fā)起一切智慧心念的障礙;對菩薩行懈怠、不精進(jìn)修持的障礙;無法清凈治理各種業(yè)障的障礙;無法攝受取用廣大福德的障礙;不能明白智慧力量是多么犀利的障礙;無法產(chǎn)生廣大智慧的障礙;不護(hù)持菩薩所行各種事業(yè)的障礙;喜歡毀謗一切有智慧之語的障礙;遠(yuǎn)離諸佛菩提的障礙;喜好住在眾多魔境界的障礙;不愿專心修持佛境界的障礙;不肯決定無礙地發(fā)起菩薩弘大誓愿的障礙;不喜歡和菩薩住在一起的障礙;不希求菩薩種種善根的障礙;本性在見地上多懷疑的障礙;心中常愚昧昏暗的障礙;因為不能修行菩薩的平等布施,所以心中不舍的障礙;因為不能修持如來的戒律破戒的障礙;因為不能進(jìn)入安忍不動的法門,而生起愚癡、煩惱、毒害、嗔恚種種的障礙;因為不能像菩薩那樣精進(jìn),而生起了懈怠的煩惱障礙;因為不能證得各種三昧,而生起了散亂的障礙;因為不修治般若波羅蜜,而生起了邪惡的智慧障礙;在適當(dāng)之處或是不適當(dāng)之處,無法善巧處理的障礙;度化眾生時,沒法運用善巧方便的障礙;無法觀察菩薩智慧的障礙;無法了知菩薩出離法的障礙;因為無法成就菩薩十種廣大的眼目,而產(chǎn)生眼睛宛如天生目盲的障礙;因為耳根不聽聞自在無礙的佛法,而無法講說的障礙;因為相貌不圓滿美好,而產(chǎn)生了鼻根破敗丑壞的障礙;因為無法分辨明了眾生的言語,而產(chǎn)生的舌根障礙;因為輕視鄙賤眾生,而生身根的障礙;因為心念常?駚y不息,而生意根的障礙;因為不受持身、口、意三種律儀,所以身就有業(yè)障;因為常生起四種過失,而有言語的業(yè)障;因為常生起貪心、嗔恚的邪見,而有意念的業(yè)障;用如竊賊的心求法,而不得正法的障礙;斷絕菩薩境界的障礙;對菩薩勇猛精進(jìn)的法,心生退卻畏怯的障礙;對于菩薩的出離道,心中懶惰的障礙;對于菩薩的智慧光明,心中生出止息的障礙;對于菩薩的念力,心中卑劣懦弱的障礙;無法安住受持如來教法的障礙;對于菩薩脫離生死流轉(zhuǎn)之道,不能親近聽聞的障礙;不能修習(xí)菩薩無失壞大道的障礙;隨順證入聲聞、緣覺二乘,不能發(fā)起菩提心的障礙;遠(yuǎn)離過去、現(xiàn)在、未來諸佛菩薩種種的障礙。

  “佛子!如果菩薩非常嗔恨其他的菩薩,就會造成這百萬種障礙。為什么呢?佛子。∥也辉娺^有哪一種大過失,像菩薩非常嗔恨其他菩薩這么嚴(yán)重。所以說,各位菩薩摩訶薩,如果你們想要立刻圓滿諸菩薩行的話,應(yīng)該勤加修習(xí)十種法。是哪十種法呢?一,心中不舍棄眾生;二,視一切菩薩如同諸佛如來;三,永遠(yuǎn)不誹謗任何佛法;四,了知一切的國土絕無窮盡之時;五,對于菩薩行信心悅樂不已;六,不舍棄平等虛空法界菩提心;七,觀察菩提證人如來的力量;八,精進(jìn)勤修無礙辯才;九,教化眾生,無有疲憊厭倦;十,安住一切世界,心無所執(zhí)著。就是這十種法。

  “佛子。∑兴_摩訶薩安住在這十種法后,就能具足十種清凈。是哪十種呢?一,通達(dá)甚深法門的清凈;二,親近善知識的清凈;三,護(hù)持一切佛法的清凈;四,了知通達(dá)虛空法界的清凈;五,深人法界的清凈;六,觀察無邊心念的清凈;七,善根等同一切菩薩的清凈;八,不執(zhí)著諸時劫的清凈;九,觀察過去、現(xiàn)在、未來三世的清凈;十,修行一切佛法的清凈。就是這十種清凈。

  “佛子!菩薩摩訶薩安住在這十法之后,就具足十種廣大的智慧。是哪十種呢?一,了知一切眾生心行的智慧;二,了知一切眾生業(yè)報的智慧;三,了知一切佛法的智慧;四,了知一切佛法甚深秘密義理趣向的智慧;五,了知一切總持陀羅尼門的智慧;六,了知一切文字辯才的智慧;七,了知一切眾生語言、音聲、言辭、辯才、善巧方便的智慧;八,在一切世界普遍化現(xiàn)身形的智慧;九,在一切聚會普遍示現(xiàn)影像的智慧;十,在一切投胎受生的處所,具足諸佛一切智智的智慧。就是這十種智慧。

  “佛子啊!菩薩摩訶薩安住在這十種智慧時,能普遍趣入十種境界。是哪十種呢?一,以一切世界攝入一個毛孔,或從一個毛孔進(jìn)入一切世界;二,以一切眾生的身體進(jìn)入一身,或從一身進(jìn)入一切眾生身;三,以不可說的時劫攝入一念,或以一念進(jìn)人不可說的時劫;四,以一切佛法攝人一法,或以一法進(jìn)人一切佛法;五,以不可說的處所攝人一個處所,或以一個處所進(jìn)人不可說的處所;六,以不可說的身根攝入一個身根,或以一個身根進(jìn)入不可說個身根;七,以一切的身根攝人非身根,或以一個身根進(jìn)入一切身根;八,以一切的想念攝入一種想念,或以一種想念進(jìn)入一切想念;九,以一切語言音聲攝人一個語言音聲,或以一個語言音聲進(jìn)入一切語言音聲:十,以一切的過去、現(xiàn)在、未來三世攝入一世,或以一世進(jìn)人一切過去、現(xiàn)在、未來三世。就是這十種普遍趣入的境界。

  “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觀察之后,則能安住在十種殊勝微妙的心。是哪十種呢?一,安住在一切世界語言與非語言的殊勝微妙心;二,安住在一切眾生想念無所依止的殊勝微妙心;三,安住在究竟虛空界的殊勝微妙心;四,安住在無邊法界的殊勝微妙心;五,安住在甚深秘密佛法的殊勝微妙心;六,安住在甚深無差別法的殊勝微妙心;七,安住在除去消滅一切疑惑的殊勝微妙心;八,安住在一切世界平等無差別的殊勝微妙心;九,安住在過去、現(xiàn)在、未來三世諸佛平等的殊勝微妙心;十,安住在諸佛威力無量的殊勝微妙心。就是這十種殊勝微妙心。

  “佛子!菩薩摩訶薩安住在這十種勝妙心之后,則能證得十種佛法的善巧智慧。是哪十種呢?一,了知通達(dá)甚深佛法的善巧智慧;二,出生廣大佛法的善巧智慧;三,宣說種種佛法的善巧智慧;四,證入平等佛法的善巧智慧;五,明了佛法差別的善巧智慧;六,了悟無差別佛法的善巧智慧;七,深入莊嚴(yán)佛法的善巧智慧;八,以一種方便進(jìn)人佛法的善巧智慧;九,無量方便趣人佛法的善巧智慧;十,了知無邊佛法無有差別的善巧智慧,以及以自心和自力,對一切佛法從不退轉(zhuǎn)的善巧智慧。就是這十種善巧智慧。

  “佛子。∑兴_摩訶薩聽聞此法之后,都應(yīng)該發(fā)心,恭敬受持。為什么呢?因為受持這個法門的菩薩摩訶薩,只要微少的造作,就能立刻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具足一切佛法,完全等同過去、現(xiàn)在、未來的三世諸佛教法。”

  這時,因為佛陀的威神力,本然一法如是,十方各有十個不可說百千卩由他佛國剎土微塵數(shù)的世界,忽然都產(chǎn)生六種震動,并且雨下了超過諸天的一切華云、香云、末香云、衣蓋、幢幡、摩尼寶珠等,以及一切莊嚴(yán)具足的妙云。又雨下許多歌妓舞樂云,雨下不可說如來妙勝色身云,雨下不可說的贊嘆如來善哉云,雨下如來音聲充滿一切法界云,雨下不可說莊嚴(yán)世界云,雨下不可說使菩提增長云,雨下不可說的光明照耀云,雨下不可說的神力說法云。

  這時,因為佛陀的威神力,本然一法如是,十方各超過十個不可說佛國剎土微塵數(shù)的世界,有十個佛國剎土微塵數(shù)的菩薩摩訶薩前來拜訪這個國土。他們充滿了十方,說了這些話:“善哉!善哉!佛子啊!你能演說諸佛如來的最大誓愿、授記的深法,真是太好了!佛子。∥覀冞@些人共同的名號,都叫作“普賢”。都各從普勝世界的普幢自在如來佛土來到這里。都是以佛陀的神力,在一切處所演說這個法門。就如同在這個大眾聚會你所演說的,一切都平等無二,沒有增減。我們都是承蒙佛陀威神力的加持而來到這個道場,為你作證。就像這個道場所發(fā)生的情形,有十個佛國剎土微塵數(shù)的菩薩前來作證,十方一切世界中也是如此,

  這時,普賢菩薩摩訶薩以佛陀威神力,以及自己善根的力量,觀察十方及一切法界,想要開示菩薩行;想要宣說如來的菩提境界;想要宣說大愿的境界;想要宣說一切世界的時劫數(shù)量;想要說明諸佛隨著因緣時節(jié)出現(xiàn);想要宣說如來為根器成熟的眾生示現(xiàn),讓眾生供養(yǎng);想要說明如來出現(xiàn)世間,恩德無量而功不唐捐;想要說明所種的善根必定會獲得善果;想要說明大威德的菩薩,如何為眾生現(xiàn)形說法,讓眾生開悟。所以普賢菩薩就宣說如下的偈頌:

  汝等應(yīng)生歡喜,舍離于諸蓋纏,

  一心恭敬詩聽,菩薩諸大愿行。

  往昔諸菩薩眾,最勝人中師子,

  如彼所有修行,我當(dāng)次第宣說。

  亦說諸劫數(shù)量,世界并與諸業(yè),

  及以無等至尊,于彼處而出興。

  如是過去諸佛,大愿出于世間,

  云何而為眾生,滅除諸般苦惱?

  一切論中師子,所行相續(xù)圓滿,

  得佛平等妙法,一切智慧境界。

  見于過去世時,一切人中師子,

  廣放大光明網(wǎng),普照十方世界。

  思惟發(fā)此大愿:我當(dāng)作世間燈,

  具足諸佛功德,十方一切智慧。

  一切諸般眾生,貪恚滅心熾然,

  我當(dāng)悉為救脫,令除滅惡道苦。

  發(fā)起如是誓愿,堅固而不退轉(zhuǎn),

  具修菩薩大行,獲證十無礙力。

  如是發(fā)誓愿已,修行而無退怯,

  所作悉皆不虛,說名論中師子。

  于一賢劫之中,千佛出興于世,

  彼等所有普眼,我當(dāng)次第宣說。

  于一賢劫之中,無量時劫亦然,

  彼等未來佛行,我當(dāng)分別宣說。

  如同一佛剎種,無量佛剎亦然,

  未來十力至尊,諸行我今宣說。

  諸佛次第興世,隨愿隨于名號,

  隨彼所得授記,隨其所得壽命。

  隨所修習(xí)正法,專求無礙大道,

  隨所化導(dǎo)眾生,正法住于世間。

  隨所清凈佛剎,眾生以及法輪,

  演說時與非時,次第清凈群生。

  隨諸眾生業(yè)力,所行以及信解,

  上中下各不同,教化彼令修習(xí)。

  入于如是智慧,修其最殊勝行,

  常作普賢事業(yè),廣度一切眾生。

  身業(yè)無有障礙,語業(yè)悉皆清凈,

  意行亦復(fù)如是,三世靡不皆然。

  菩薩如是行持,究竟達(dá)普賢道,

  出生清凈智曰,普遍照于法界。

  未來世中諸劫,國土不可說數(shù),

  一念悉皆了知,于彼無所分別。

  行者乃能趣入,如是最殊勝地,

  此諸菩薩教法,我當(dāng)宣說少分。

  智慧無有邊際,通達(dá)諸佛境界,

  一切悉皆善入,所行決不退轉(zhuǎn)。

  具足普賢智慧,成滿普賢大愿,

  入于無等大智,我當(dāng)宣說彼行。

  于一微塵之中,悉見一切世界,

  眾生若有聞?wù),迷亂心生發(fā)狂。

  如于一微塵中,一切塵中亦然,

  世界悉入其中,如是不可思議。

  一一塵中皆有:十方三世諸法,

  趣剎皆無限量,悉能分別了知。

  一一塵中皆有:無量種種佛剎,

  種種悉皆無量,于一靡不了知。

  法界之中所有:種種諸般異相,

  趣類各各差別,悉能分別了知。

  深入微細(xì)智慧,分別諸般世界,

  一切時劫成壞,悉能明了宣說。

  了知諸劫修短,三世即為一念,

  眾行同與不同,悉能分別了知。

  深入諸般世界,廣大與非廣大,

  一身無量剎土,一剎無量妙身。

  十方之中所有,異類諸般世界,

  廣大無量眾相,一切悉能了知。

  一切三世之中,無量諸國剎土,

  具足甚深智慧,悉了彼成敗壞。

  十方諸般世界,有成或有敗壞,

  如是不可說數(shù),賢德悉能深了。

  或有諸國剎土,種種妙地嚴(yán)飾,

  諸趣亦復(fù)皆然,斯由業(yè)力清凈。

  或有諸般世界,無量種種雜染,

  斯由眾生所感,一切如其所行。

  無量無邊剎土,了知即為一剎,

  如是入于諸剎,其數(shù)不可了知。

  一切所有世界,悉入一剎之中,

  世界亦不為一,亦復(fù)無有雜亂。

  世界有仰有覆,或高或復(fù)低下,

  皆是眾生心想,悉能分別了知。

  廣博諸世界中,無量無有邊際,

  了知種種是一,知一即是種種。

  普賢諸佛真子,能以普賢智慧,

  了知諸剎數(shù)量,其數(shù)無有邊際。

  了知諸世界化,剎土化眾生化,

  法化諸佛幻化,一切悉皆究竟。

  一切諸世界中,微細(xì)廣大剎土,

  種種殊異莊嚴(yán),皆由凈業(yè)所起。

  無量諸佛真子,善學(xué)入于法界,

  神通力得自在,普遍于十方界。

  眾生數(shù)等時劫,說彼世界名字,

  亦不能令窮盡,唯除佛陀開示。

  世界及佛如來,種種一切名號,

  經(jīng)于無量時劫,說之不可窮盡。

  何況最勝智慧,三世諸佛妙法,

  從于法界出生,充滿如來境地。

  清凈無礙心念,無邊無礙智慧,

  分別演說法界,得至達(dá)于彼岸。

  過去諸世界中,廣大以及微細(xì),

  修習(xí)所有莊嚴(yán),一念悉能了知。

  其間人中師子,修佛種種妙行,

  圓成于等正覺,示現(xiàn)一切自在。

  如是未來世中,次第無量時劫,

  所有人中至尊,菩薩悉能了知。

  所有一切行愿,所有諸種境界,

  如是精勤修行,于中圓成正覺。

  亦了知彼眾會,壽命化導(dǎo)眾生,

  以此諸般法門,為眾轉(zhuǎn)正法輪。

  菩薩如是了知,安住普賢行地,

  智慧悉皆明了,出生一切諸佛。

  現(xiàn)在世間所攝,一切諸佛國土,

  深入此諸剎土,通達(dá)于法界中。

  彼諸世界之中,現(xiàn)在一切諸佛,

  于法成得自在,言語無所障礙。

  亦了知彼眾會,凈土應(yīng)化之力,

  窮盡無量億劫,恒常思惟是事。

  調(diào)御世間至尊,所有大威神力,

  無盡智慧寶藏,一切悉了能知。

  出生無礙妙眼,無礙耳鼻身等,

  無礙廣長舌相,能令大眾歡喜。

  最勝無礙心生,廣大普皆清凈,

  智慧遍達(dá)充滿,悉知三世妙法。

  善學(xué)一切教化,剎土化眾生化,

  世間化調(diào)伏化,究竟化至彼岸。

  世間種種差別,皆由于心想住,

  入佛方便智慧,于此能悉明了。

  眾會不可說數(shù),——皆為現(xiàn)身,

  悉使見于如來,度脫無邊眾生。

  諸佛甚深智慧,如日出于世間,

  一切國土之中,普現(xiàn)無有休息。

  了達(dá)諸世間中,假名無有真實,

  眾生以及世界,如夢亦如光影。

  于諸世間法中,不生分別見解,

  善離諸分別者,亦不見于分別。

  無量無數(shù)時劫,解之即為一念,

  知念亦為無念,如是見于世間。

  無量諸佛剎土,一念悉皆超越,

  經(jīng)于無量時劫,不動于其本處。

  不可說數(shù)諸劫,即是須臾頃間,

  莫見修長與短,究竟剎那法際。

  心住于世間中,世間住于心中,

  于此既不妄起,二與非二分別。

  眾生世界時劫,諸佛以及佛法,

  一切宛如幻化,法界悉皆平等。

  依于無二智慧,出現(xiàn)人中師子,

  不著無二妙法,了知無二非二。

  了知諸世間中,如焰亦如光影,

  如響亦如夢幻,如幻如同變化。

  如是隨順趣入,諸佛所行之處,

  成就普賢智慧,普照甚深法界。

  眾生剎土染著,一切皆悉舍離,

  而興于大悲心,普清凈諸世間。

  菩薩恒常正念,議論師子妙法,

  清凈宛如虛空,而興廣大方便。

  見世恒常迷倒,發(fā)心咸皆救度,

  所行悉皆清凈,普遍于諸法界。

  諸佛以及菩薩,佛法及世間法,

  若見其中真實,一切皆無差別。

  佛如來法身藏,普入于世間中,

  雖在于世間中,于世無所染著。

  譬如清凈之水,影像無有來去,

  法身遍于世間,當(dāng)知亦復(fù)如是。

  如是遠(yuǎn)離染著,身世皆得清凈,

  湛然宛如虛空,一切亦無有生。

  知身無有窮盡,無生亦無有滅,

  非常亦非無常,示現(xiàn)于諸世間。

  除滅諸般邪見,開示于正知見,

  法性無有來去,不著我與我所。

  譬如工巧幻師,示現(xiàn)種種事相,

  其來無所從來,去亦無所去至。

  幻性非有計量,亦復(fù)非無計量,

  于彼大眾之中,示現(xiàn)量與無量。

  以此寂定之心,修習(xí)諸般善根,

  出生一切諸佛,非量與非無量。

  有量以及無量,皆悉同是妄想,

  了達(dá)一切眾趣,不著量與無量。

  諸佛甚深妙法,廣大甚深寂滅,

  甚深無量智慧,了知甚深諸趣。

  菩薩遠(yuǎn)離迷倒,心凈恒常相續(xù),

  善巧以神通力,廣度無量眾生。

  未安者令安穩(wěn),安者示現(xiàn)道場,

  如是遍于法界,其心無所染著。

  不住于實際中,亦不入于涅槃

  如是遍于世間,開悟一切群生。

  法數(shù)多眾生數(shù),了知而不染著,

  普雨于諸法雨,充洽諸般世間。

  普于諸世界中,念念圓成正覺,

  而修菩薩妙行,未曾有所退轉(zhuǎn)。

  世間種種妙身,一切悉皆了知,

  如是了知身法,則得諸佛之身。

  普知諸般眾生,諸劫以及諸剎,

  十方無有涯際,智海無不趣入。

  眾生身無有量,一一為之現(xiàn)身,

  佛身亦無有邊,智者悉皆觀見。

  一念之所了知,出現(xiàn)諸佛如來,

  經(jīng)于無量時劫,稱揚不可窮盡。

  諸佛能示現(xiàn)身,處處示般涅槃,

  一念中經(jīng)無量,舍利各有差別。

  如是未來世中,若有求于佛果,

  無量大菩提心,決定智慧悉知。

  如是三世之中,所有諸佛如來,

  一切悉能了知,名住普賢勝行。

  如是分別了知,無量諸行勝地,

  入于智慧之處,其輪永不退轉(zhuǎn)。

  微妙廣大智慧,深入如來境地,

  入已證不退轉(zhuǎn),說名普賢智慧。

  一切最勝至尊,普入佛陀境界。

  修行不退轉(zhuǎn)地,證得無上菩提。

  無量無邊之心,各各差別業(yè)力,

  皆是心想積集,平等悉皆了知。

  染污與非染污,學(xué)心與無學(xué)心,

  不可說數(shù)諸心,念念中悉了知。

  了知非一非二,非染亦非清凈,

  亦復(fù)無有雜亂,皆從自心想起。

  如是悉皆明見,一切諸眾生等,

  心想各有不同,生起種種世間。

  能以如是方便,修諸最勝妙行,

  從諸佛法化生,得名號為普賢。

  眾生悉皆妄起,善惡諸趣心想,

  由是或生天上,或復(fù)墮地獄中。

  菩薩觀察世間,妄想業(yè)力所起,

  妄想無有邊故,世間亦無有量。

  一切諸國剎土,想網(wǎng)之所現(xiàn)起,

  幻網(wǎng)方便之故,一念悉皆能入。

  眼耳鼻舌身等,意根亦復(fù)如是,

  世間心想別異,平等皆能趣入。

  一一眼根境界,無量眼皆趣入,

  種種體性差別,其無量不可說。

  所見無有差別,亦復(fù)無有雜亂,

  各各隨于自業(yè),受用其中果報

  普賢威力無量,悉能知彼一切,

  一切眼之境界,大智悉能趣入。

  而修習(xí)一切行,亦復(fù)無有退轉(zhuǎn)。

  佛說與眾生說,及以國土言說,

  三世如是言說,種種悉皆了知。

  過去中之未來,未來中之現(xiàn)在,

  三世互相得見,一一皆能明了。

  如是無量種種,開悟所有世間,

  一切智慧方便,邊際了不可得。

相關(guān)閱讀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