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jīng)

《金剛經(jīng)》是佛教重要經(jīng)典。根據(jù)不同譯本,全名略有不同,鳩摩羅什所譯全名為《金剛般若(bōrě)波羅蜜經(jīng)》,唐玄奘譯本則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金剛經(jīng)》傳入中國后,自東晉到唐朝共有六個譯本,以鳩摩羅什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最為流行..[詳情]

第24課丨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真實的是什么?

第24課丨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真實的是什么?

金剛經(jīng) 第二十四品 福智無比

  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jīng)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shù)譬喻所不能及。

一、檢驗自己的修行

  《金剛經(jīng)》的二十四講。

  二十四品當(dāng)中,先回答一個人的問題,這個問題很應(yīng)景。

  說有人問:有一個人只是識字,不思想,但堅持每天讀誦很多遍《金剛經(jīng)》,他會有慧心出來嗎?他的念經(jīng)會不會有智慧?有沒有一些相關(guān)有趣的例子?有啊,我就是個例子。

  我的讀經(jīng)其實是很痛苦的一個過程。繁體字不認識,節(jié)奏感特別不好。念《金剛經(jīng)》還好,朗朗上口,即便現(xiàn)在我跟寺院里師父一起念《地藏經(jīng)》的,剛出家的師父我都念不過他們。所以大家很少看到我參加佛事,因為念不過他們,實在有挫敗感,沒辦法,只能講給大家聽。但是有壞處也有好處,因為我念得慢,我就慢慢念。念著念著,原本愚鈍的、不會誦經(jīng)的,反而對經(jīng)文因為念得慢,有更多的一份體驗和認知。

  在我的修行過程當(dāng)中,我總覺得佛法應(yīng)該通過自己的行動檢驗過,然后才有發(fā)言權(quán)。經(jīng)文所說的法一定是可以做得到的。那為什么我們做不到?或者說,我們?yōu)槭裁春芘α,仍然做不到?/p>

  兩個問題,要么是佛說錯了,要不然是我們做錯了,方法沒找對。所以沒有這個慧眼,不得慧眼,沒有法眼。顯然對我們來講,佛菩薩是沒錯的,那就是我們錯了。那我們錯在哪里?錯在哪里,就從哪里去找;蛘哒f,就從當(dāng)下的生活當(dāng)中去找。修行的修,不是不斷驗證你的對,而是不斷驗證你是錯的。

  這是一個很好的學(xué)習(xí)方式。對一般的信教的人來講,所有的修行都是驗證你的答案。而佛法般若的修行與世間宗教不一樣的地方是,它不是驗證神說的、佛說的話是對的,而是用佛法的指引驗證原來我們的貪嗔癡是錯的,還有更高妙的人生境界在等著我們。一個是驗證對,驗證對的時候,你的心越來越封閉。但是驗證錯的時候,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我們只生活在知之為知之這個階段,而不知為不知,它才是正知。

  所謂的學(xué)習(xí)有兩個階段,一是認識已知的世界,還有認識未知的世界。所謂的覺悟的屬性,是認識未知的世界。對佛菩薩來說,我們每個凡夫都是井底之蛙,或者說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那個人。如果我們是個青蛙要爬上來,一葉障目,我們就要把那個葉子拿掉,這個葉子就是我們的我執(zhí)。因為我執(zhí)蒙蔽了我們的雙眼,讓我們看不到真實的世界。如果我們是個青蛙的話,是業(yè)障把我們裹挾了,我們認為這是自己的家,在井里更安全。實際上,井是我們的束縛,所以出家是出煩惱之家。我們認為家是港灣,實際上家是束縛,枷是枷鎖的那個家,是業(yè)力的那個家。這是我讀經(jīng)的很大的一個體驗。

二、放下去,拿起來

  前段時間有個小姑娘,她就是因為去了泰國拜神以后,回來覺得有冤親債主跟著她,她自己也比較多想,就找我,問我說怎么辦。我說:“你這是小情況,回去念這個經(jīng)就好了。”她其實就是多思多想的一顆心嘛。然后過幾天她打電話給我:“師父啊,我現(xiàn)在不想了。”我說:“為什么不想呢?”她說:“《金剛經(jīng)》當(dāng)中說,凡夫之人以為有我,是我自己想出來的。”你看,一句話就解決了,不是我告訴她的。她每天念,念著念著,她說凡夫之人以為有我,很多事情是自我想出來的,其實沒那么回事。她從來沒學(xué)過佛,以前只是跟外婆去拜拜,她讀了經(jīng)以后,竟然抓住了這么一句話,她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說:“哎呀,你是觀世音菩薩派來教化我的,我整不過你了。”

  對于弘法者來講,我們要博覽群書,要懂得佛陀所說的一切法;對修行者來講,只言片語足夠了。所以經(jīng)文上它講:“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jīng)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此人福德,無量無邊。”修行只要一兩句話就夠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就放下了嘛。你不就是懂得真實二字,你才追求嗎?虛妄的東西不用追求。要念,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要計較,放下我、人、眾生、壽者四相,那不就不計較了!

  只不過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真實的是什么?你要拿起來,成佛,度眾生啊,這才是真實的!只要懂得真實的東西就好了。四相放下了,你的菩提心拿起來,經(jīng)上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撿起來了,你的人生會變得明確且單一。復(fù)雜的事情沒有人能做好,只有單一的、純粹的、簡潔的、明了的事情,我們才能做好。所以對成年人來講,人生復(fù)雜的事情要單一化。這個單一不是鴕鳥把頭埋在沙子里面躲起來那個單一,也不是烏龜把頭縮進來,好像敵人不會侵犯他那個單一,而是遠見,真知灼見,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凡夫之人以為我,足夠了。實在不行,如夢幻泡影,洗洗睡吧。對吧?還有什么呀!

  你要是不想放下,有很多種理由,你要是想放下,就這點理由夠了,不難的。所以這句話,這個經(jīng),你只要懂得一點點,運用到你生活當(dāng)中,你的方向是明確的,作為你放下的理由,就足夠了。凡是放不下的人,你首先要發(fā)金剛之愿,愿力不能退。凡事你為什么煩惱?是愿力退了。愿力退了,修什么法都是煩惱法,因為你想有,你空不了。你發(fā)金剛之愿,給自己下個狠手,我要成佛,我要度眾生,我不度眾生沒臉見江東父老,沒臉見老佛爺,我會做噩夢。然后怎么放下?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足夠了。然后你就撿不虛妄的事情、撿有意義的事情去做,很容易。但是,你要不想放下,你不想修行,不想解脫,佛來都沒有辦法幫你。

  所以,這一點是很重要的,修行是不難的,你就按照《金剛經(jīng)》當(dāng)中做,就回去每人看經(jīng),發(fā)現(xiàn)一句話只要管用,把它寫在一張卡片上,坐車的時候拿出來看看。你看他們這些人都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唉呀,今天那個人有錢沒還我——凡夫之人以為有我。很容易啊,這就是個照妖鏡,一下子就把你拉到正念上來,你就有了正行,這個很重要。荷擔(dān)如來家業(yè),你有一個金剛愿,修行怎么修都可以,不修也沒關(guān)系。

  我就跟我們廟里師父說過,如果今天集體放假,早晨起來不做早課,公安局抓不抓我們?我們又不犯法,對不對?就是沒念經(jīng)嘛,沒關(guān)系的,今天不修,明天再修也可以。但是,今天修了會不會是更好呢?沒關(guān)系,修不修都沒關(guān)系,你的愿力也沒退。這個對我來講,我是特別有體會的。因為我是一個能力特別差的人,我除了有愿力,什么都沒有。但是因為我有這個愿力,我有這顆心,我想為佛教多做一些事情,或者說,我覺得出家一場,沒有白出家,沒白活過,總要做點有意義的事情,那就想,佛教現(xiàn)在應(yīng)該往哪里去,我們自己應(yīng)該做點什么更有意義的事?就目前我們南山講寺的情況,我們多做點什么才有意義呢?那就去做吧。做得不好,也沒人說。但努力多一點點,哎,有人到到南山講寺來了,覺得這里好像是有點變化,越來越好。反正我們沒別的努力,就是努力讓大家每次來到寺院的時候,覺得比以前更好一點,就好了。學(xué)過建筑的人,看我們蓋的這個房子還不如草棚,外表也不美,里面也不干凈,衛(wèi)生也做得不是特別好。但我們有心啊,我們在努力修道嘛。只要在努力,都沒有問題。所以這個心很重要。

  你要想輪回,要想解脫都可以,但這個心不明確,這是最大的痛苦。如果心明確,至于怎么放下,《金剛經(jīng)》一句話就行了。這句話能夠治一切問題。這也是為什么凈空法師說老實念佛必定去西方的原因。為什么?因為你想去,安下心來念佛,發(fā)起四十八愿,自然能去。因為你此意已決,去意已決,出世間法剩下就是福德因緣,多修福、多修慧,自然福德圓滿,自然去西方。但是如果你福德不圓滿,你要去西方的話,這個可能就不行。

三、得知因法

  再一個問題,請問有很多人天生樂觀,煩惱的時候也很開心,開心的時候也不多去想,反正就是惰性心理,這否是符合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現(xiàn)在心不可得?

  這里要理解一點,惰性心理的人比較容易獲得快樂,因為他反應(yīng)比較慢一點。但是,惰性心理的人他的那個快樂可能是個假象,因為問題還在那里。惰性心理是比較容易快樂的,他比較憨厚。我們這里有個師父,他穿46碼的鞋,不多不少250斤,他好歡樂,在我們廟里面他幸福感最強。但人生的問題并沒有因他的這個歡樂而改變。

  般若是什么?般若是自在地、樂觀地看到我們的人生越來越往好的方面發(fā)展,事情處于改善、改變和運動變化當(dāng)中,要有這個能力照見。而惰性心理,雖然是很歡樂的,天是要亮的啊。你很歡樂,作業(yè)沒做,但是明天就是星期一了,這不對呀。所以,學(xué)佛不是自我催眠,不是說沒關(guān)系,沒關(guān)系,洗洗睡吧。天要亮的,你要在睡覺之前把問題都處理好,至少明天該怎么做你是明確的,要有洞察力和行動力之后,我們再樂觀。這個樂觀是樂見其成,另外那個樂觀是惰性心理,是假裝看不見。

  有一本書叫《你永遠喊不醒一個裝睡的人》,你裝睡,自我催眠,誰弄得過你,這是不行的。信仰為什么常常被評論為是麻痹人們心靈的鴉片?就是很多人學(xué)了佛以后,以為沒事沒事,菩薩會幫我們的!沒事沒事,普薩會幫我們的,這句話是對的,但是可惜你忘了一點,菩薩很忙,眾生很多,忙不過來。或者你的頻率跟菩薩的頻率是不是一樣?光中化佛無數(shù)億,化菩薩眾亦無邊,這個菩薩你有沒有能看得見啊?有沒有人認得著啊?那個掃地僧說不定是個菩薩呢,燒飯的寒山、拾得說不定是菩薩呢,你認得見,認得著嗎?你要想解決問題,才有人來幫你,不想解決問題,是沒有人能幫你的!

  我在學(xué)佛的過程當(dāng)中就遇到這樣的問題,就是我常常覺得自己怎么這么沒福報,總是沒有人能幫我,好像自己學(xué)得很苦一樣。那個階段也確實苦,沒有人能幫。后來才知道,原來是自己的愿力不夠。當(dāng)你真要解決問題的時候,即便沒有人幫助你,菩薩夢中會來幫你忙的,你要愿力足夠才行。

  這個是修行過程當(dāng)中,我們需要去對佛法要有一份正知正見的地方。如果像個大傻一樣,是很歡樂,是很幸福,但是這個幸福是假假的幸福,人生的問題還是需要去面對的。這是得知因法。

  得知因法,我們說的是,只要你發(fā)愿,只要你有金剛不退之愿,怎么修其實是容易的。你只要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今天不努力,或者今天少努力一點,都沒關(guān)系。你就把一句偈等,把《金剛經(jīng)》當(dāng)中的這些能夠促使我們看淡放下,能夠促使我們發(fā)菩提心的這些話語,放到自己口袋里面,定時去看看,可以把手機屏保改成“再不修行,我不是個人”,到時候你每拿出手機打開的時候,你看——哇,我不是個人,得修行!也可以啊。這很簡單,激勵自己誰不會,關(guān)鍵你的方向要明確,方向是出世間法,(如果是世間法)沒有人能給你幫助。

  經(jīng)常有人問:師父,我應(yīng)不應(yīng)該離婚?我說你不是跟我離婚,我怎么知道你要不要離婚,對吧?要不要這件事情是自己的事情,你決定下來應(yīng)該怎么做,那或許外人可以幫助你一下。你要不要了生死,這個沒人能告訴你。但你要想了生死,只是沒辦法,那我們可以根據(jù)你的情況給你制定功課,讓你一步一步地按照套路來學(xué)佛,這是可以的。但是你自己不想了生死,誰有辦法?誰都沒有辦法。

原標(biāo)題:《金剛經(jīng)的秘密》第24課丨想求菩薩幫忙,首選把自己和菩薩調(diào)成同一個頻道

文章轉(zhuǎn)自微信公眾號:那一座廟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