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二) 佛學(xué)常識問答初級組比賽題
附錄(二) 佛學(xué)常識問答初級組比賽題
佛降生于公元前幾年?(降生于公元前六二三年)
悉達多太子的父母叫什么名字?(父名凈飯、母是摩耶夫人。)
太子幾歲出家?(二十九歲出家。)
頻婆娑羅王要贈送什么給出家的太子?(贈送半個國土及財物,勸他還俗。)
佛幼年時的姓名叫什么?(悉達多喬達摩)
悉達多太子是古印度那一國的人?(是古印度迦毗羅衛(wèi)國的人)
太子出家時有誰伴他去?(馬夫車匿)
頻婆娑羅王對出家的太子說兩句什么話?(太子修道成功后,不要忘記度我。)
悉達多是什么意思?(悉達多是吉祥及一切功德成就的意思)
悉達多太子生后幾天母親逝世?(七天)
太子為什么不接受頻婆娑羅王所送的財物?(因為太子志在修道,淡泊物欲)
悉達多太子降生地在那里?(古印度藍毗尼園)
太子的母親死后由誰撫養(yǎng)他?(由姨母摩訶波波提無養(yǎng))
太子到什么河畔把頭發(fā)剃掉?(阿那瑪河畔)
太子出家第一次訪問那一個苦行林?(跋伽仙苦行林)
太子降生時腳踏什么?行走幾步?(腳踏蓮花,行走七病。)
太子幾歲開始讀書?(七歲)
太子出家后,最初到那一國去乞食?(摩竭陀國的王舍城)
太子游四門,最后看到了什么人才決定出家?(看到一位修道的出家人才決定出家。)
太子降生后說出兩句什么話?(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太子幾歲和他節(jié)妃子耶輸陀羅結(jié)婚?(十六歲)
摩竭陀國的國王叫什么名字?(頻婆娑羅王)
太子出家后到什么地方去修苦行?(伽耶山附近苦行林)
悉達多太子在苦行修行幾年?(修行六年)
太子打坐菩提樹下,一天夜里,見到什么而悟道?(夜睹明星而悟道)
佛陀是什么意思?(佛陀是覺者的意思)
悉達多太子修行時有師父教他嗎?(沒有,是自己求覺悟的。)
太子成佛時說了兩句什么話?(大地眾生,皆有佛性。)
眾生的佛性被什么東西蒙蔽?(被無門煩惱所蒙蔽)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什么意思?(無上正等正覺的意思)
悉達多太子修苦行時每天吃些什么?(每天吃些麻麥)
太子成時幾歲?(三十五歲)
人生的一切痛苦是由什么而來?(由不善的業(yè)力而來)
太子成佛后,最初到什么地方說法?(到波羅奈國的鹿野苑)
悉達多太子修的苦行是正道嗎?(不是正道,因為苦行不能斷煩惱。)
太子成道的地點是現(xiàn)在印度什么地方?(印度的菩提迦耶)
在家佛徒要修什么戒法才能得到身口意的三業(yè)清凈?(要修十善戒)
佛在鹿野苑講了一部什么經(jīng)?(轉(zhuǎn)*輪經(jīng))
悉達多太子放棄苦行后到什么樹下打坐?(到菩提樹下打坐)
太子成佛是在公元前幾年?幾月?幾日?(在公元前五八八年五月月圓日)
太子悟道后的圣號是什么?(釋迦牟尼佛)
佛度五比丘中那一位最先開悟?(喬陳如比丘)
悉達多太子在菩提樹下打坐時發(fā)出什么誓言?(不成正覺,不起此座)
成佛是什么意思?(是證悟宇宙真理,解脫生死痛苦,獲得自在快樂。)
釋迦牟尼佛怎樣解釋?(釋迦義是能仁表利他德,牟尼義是寂默表自利德。)
五比丘最初見到佛來鹿野苑有什么表示嗎?(五比丘說:佛來了,我們要起來歡迎。)
什么叫三寶?法是什么意思?(佛法僧叫三寶。法指佛所覺悟的真理與覺悟的方法。)
第一次結(jié)集經(jīng)典在什么地方?(在王舍城外的靈鷲山七葉窟)
五戒是人乘修的法門嗎?(五戒是做人的基本道德。)
佛涅槃時多少歲?(八十歲)
結(jié)集經(jīng)時由誰誦出經(jīng)藏?(由阿難尊者)
什么叫做不殺生戒?(禁止傷害一切生命,即名不殺生戒。)
什么叫做法忍?(忍受風(fēng)雨饑渴寒等痛苦,叫做法忍。)
佛涅槃的地方在那里?(在古印度拘尸那拉城外的沙羅林中)
結(jié)集經(jīng)典時誰誦出律藏?(由優(yōu)婆離尊者)
什么叫做不偷盜戒?(禁止偷取別人的財物,叫做不偷盜戒。)
怎樣叫做無生法忍?(對于佛法通達無礙,信受不疑,叫做無生法忍。)
佛涅槃在公元前幾年?(公元前五四三年)
第一次結(jié)集經(jīng)典時共有多少人參加?(五百人)
怎樣叫做生忍?(忍受別人的怨恨,打罵等事,不生報復(fù)之心。)
什么叫做攝善法戒?(菩薩以善法利益人群,攝受人群。)
佛涅槃到今年公元一九九○年的佛誕已有多少年?(已有二千五百卅三年)
參加結(jié)集經(jīng)典的人,都證到了什么圣果?(證到阿羅漢圣果)
什么叫做不妄語戒?(禁止說欺誑人的騙話,叫做不妄語。)
什么叫做攝律儀戒?(行住坐臥,遵守佛律的軌則,叫做攝律儀戒。)
佛涅槃后是誰領(lǐng)導(dǎo)第一次結(jié)集經(jīng)典?(大迦葉尊者)
什么叫做不飲酒戒?(禁止喝酒及麻醉人性的毒品)
飲酒有什么不好?(酒含麻醉性,飲者迷失理智,誤造種種過失。)
什么叫做善業(yè)?(不做損人利己的十惡行,做利益他人的十善行。)
怎樣叫做兩舌?(搬弄是非,離間他人即是兩舌。)
傷害生命在十惡業(yè)中是那一種業(yè)?(是殺業(yè))
修十善戒的人,人格會降低嗎?(不會,人格會是提高。)
什么叫做惡業(yè)?(做損人利己的十惡行,即是惡業(yè)。)
說什么話叫做惡口?(說惡毒的話或咒詛別人即叫惡口)
偷人家東西在十惡業(yè)中那一種業(yè)?(是盜業(yè))
作十惡業(yè)的人會得到人的尊敬嗎?(不會,要被人僧厭或輕視的。)
什么叫做因果?(因是種因,果是結(jié)局,由此因而得此果,是因果義。)
綺語是什么意思?(是指講花言巧語及無禮無義的輕浮話的意思)
看到好的就愛,在十惡業(yè)中屬于那一業(yè)?(屬貪業(yè))
修十善戒的人會得到惡的結(jié)果嗎?(不會,會得到善果。)
什么叫做修身?(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即叫修身。)
不貪怎樣解釋?(見到名利財物不生貪愛的心)
愛發(fā)脾氣和罵人打人的行為,在十惡業(yè)中是那一業(yè)?(是嗔業(yè))
作十惡業(yè)的人會得到善的結(jié)果嗎?(不會,會得到惡的結(jié)果。)
什么叫做修心?(不貪、不嗔、不癡,即是修心的根本方法。)
不嗔怎樣解釋?(不發(fā)脾氣,不打罵人,不惱害人。)
不識是非好惡,在十惡業(yè)中是那一業(yè)?(是癡業(yè))
做人應(yīng)該行十善還是應(yīng)該作十惡?(應(yīng)該舍十惡行十善)
什么叫做三毒?毒是什么意思?(貪、嗔、癡叫做三毒。毒是毒害善根的意思。)
不癡怎樣解釋?(知善惡,識邪正,明事理,別是非,即是不癡。)
有十惡業(yè)病的人要用什么法藥才能醫(yī)治得好?(用十善戒的法藥醫(yī)治,即能痊愈。)
人生的幸福與快樂是從行善得來,還是從作惡得來?(從行善得來)
六度中的前五度叫什么名字?(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
持戒能度什么過失?(能度毀犯的過失)
能修六度的人稱他什么?(稱為菩薩)
有人說佛教是老年人信仰的,這是把佛教當(dāng)作老人院看了,這種看對不對?(不對,佛陀和弟子都是年青成佛和信佛的。)
六度中最后一度叫什么名?什么意義?(叫般若。是智慧的意思。)
忍辱能度什么過失?(能度嗔恚的過失)
修行六度的菩薩是迷信的行為嗎?(不是,是理智的行為。)
有人說青年人不需要研究佛學(xué),對不對?(不對,佛學(xué)是導(dǎo)人追求人生真理,青年人應(yīng)求真理,所以需要研究。)
怎樣叫財布施?(用財物救濟疾病貧苦的人,即叫財布施。)
精進能度什么過失?(能度懈怠的過失)
修行六度的菩薩是自私自利的小人嗎?(不是,是利他的大人行。)
燒紙錢焚札是佛教的出產(chǎn)嗎?(不是,是民間敬祖的風(fēng)。)
怎樣叫法布施?(用佛的正法去勸人修善斷惡,即是法布施。)
散亂的心要用什么去對治?(要用六度的禪定去對治。)
修行六度的菩薩是消極厭世的表現(xiàn)嗎?(不是,是積極救世的表現(xiàn)。)
求簽問卦是佛教經(jīng)典所有的嗎?(沒有的,是社會信神教者帶進佛門。)
什么叫無畏施?(犧性自己,解救別人的恐怖與痛苦,叫無畏施。)
愚癡的人要修六度中那一度才會得到智慧?(修般若度)
人人修行六度世界會發(fā)生戰(zhàn)爭嗎?(人人修行六度,人人即是菩薩,世界即不會發(fā)生戰(zhàn)爭。)
拜神即是拜佛嗎?(不是,神是有生死煩惱的眾生,佛是沒有生死煩惱的圣人。)
布施能度什么過失?(能度慳貪的過失)
六度是大乘法門還是小乘法門?(是大乘法門)
人人修行六度世界會不會太平?(人人修行六度,人人都是菩薩,世界即會太平。)
學(xué)佛是一件不光明不正大的事嗎?(不是,學(xué)佛是向上向善的,正大光明的事。)
佛教的中心教理是什么?舉出它的名詞來?(一、諸行無常,二、諸法無我,三、涅槃寂靜,四、緣起性空。)
佛為什么要說一切眾生皆可成佛?舉出其理由。(佛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可成佛。)
人人都有煩惱嗎?人人需要學(xué)佛嗎?(人人都有煩惱,人人應(yīng)該斷煩惱。所以人人需要學(xué)佛。)
- 上一篇:附錄(三) 佛學(xué)常識問答高級組比賽題
- 下一篇:序
- 附錄(四) 選擇題
- 附錄(三) 佛學(xué)常識問答高級組比賽題
- 附錄(一) 盂蘭盆真義
- 中級課題(四十四) 印度佛法的傳播
- 中級課題(四十三) 佛經(jīng)的四次結(jié)集
- 中級課題(四十二) 佛教中心教理(三法印)
- 中級課題(四十一) 心意識的研究
- 中級課題(四十) 五濁惡世
- 中級課題(三十九) 十八界
- 中級課題(三十八) 四大五蘊
- 中級課題(三十七) 四弘誓愿
- 中級課題(三十六) 四攝法
- 中級課題(三十五) 四無量心
- 中級課題(三十四) 學(xué)佛的目的任務(wù)
- 中級課題(三十三) 佛教青年的精神
- 中級課題(三十二) 菩薩與六度
- 中級課題(三十一) 樂的追求
- 中級課題(三十) 十二因緣
- 中級課題(二十九) 緣起的人生宇宙
- 中級課題(二十八) 因緣與果報
- 第一課、佛
- 第一課、佛的意義
- 第一篇 法身、報身、應(yīng)身
- 第一冊、自序
- 三十七道品 序文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寶 第一節(jié) 何謂佛
- 第一課、佛教的真理
- 第二課、如來十號
- 第二課、釋迦牟尼佛 (一)
- 圣典篇 大念處經(jīng)
- 大架構(gòu)篇 二、五根、五力
- 第三課、佛身
- 第一課、律宗(一)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寶 第二節(jié) 釋迎牟尼佛
- 第九課、中國四大名山 (一)
- 第一課、修觀對治淫欲
- 第一、二、三課、綜合指要
- 十三、懺法
- 1:佛學(xué)是怎么一回事?
- 第四課、藥師佛
- 編者序言 作者序言
- 練習(xí)1 有意識的呼吸 一 正念觀身
- 第三課、釋迦牟尼佛(二)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寶 第三節(jié) 何謂法
- 十五、焰口
- 上座部佛教修學(xué)入門 目錄
- 第一章、什么是佛教 第三節(jié)、佛教的實質(zhì)
- 第十五課、四攝法 四無量心 四弘誓愿
- 第二篇 受持五戒、八關(guān)齋戒、菩薩戒
- 第三十課、焰口召請文(宋·蘇軾)
- 第八課、四圣諦
- 一一念不生
- 第七課、娑婆世界教主釋迦牟尼佛
- 第十四課、菩薩十地
- 第十八課、聲聞四果
- 第四課、轉(zhuǎn)輪圣王
- 第十課、修學(xué)佛法的次第
- 第二十六課、悟道詩
- 第九課、十二因緣
- 第一章、什么是佛教 第二節(jié)、佛陀教導(dǎo)的是什么
- 什么是文字禪?
- 善根指的是什么?
- 腳踏實地的付出才會有收獲,所有的付出都不會白費
- 佛教戒律是怎樣產(chǎn)生的?戒律的由來
- 忉利天主是誰?
- 授記有幾種方式?授記的四種類型
- 人不要想太多,餓了就吃飯,困了就睡覺
- 佛經(jīng)中的世尊指的是誰?
- 釋迦牟尼成道是什么意思?
- 覺性是永恒的、沒煩惱、證佛國
- 皈依后做事還是不順,對佛法心灰意冷,該怎么辦?
- 佛教的經(jīng)變是什么意思?
- 阿彌陀佛圣誕是哪一天?農(nóng)歷十一月十七恭迎彌陀圣誕
- 剛念經(jīng)時聲音響亮且快,后來就沒有了,為什么?
- 以佛心來凈化自己內(nèi)在的妄心
- 嘴笨不會安慰人怎么辦?
- 馬鳴菩薩是誰?馬鳴菩薩的簡介與故事
- 為什么在世間行善的功德勝于極樂百倍?
- 學(xué)會順其自然,在晴天時愛晴,在雨天時愛雨
- 念經(jīng)時可以控制妄念嗎?
- 什么是“五蓋”?菩薩沒有厭怠心
- 趙州和尚是哪個朝代的,哪里人?趙州和尚的簡單介紹
- 什么是莊嚴(yán)國土?
- 在家居士怎樣才能讓現(xiàn)在和將來的生活具足幸福安樂?
- 八正道是為人處世乃至成佛的八種正確方法和途徑
- 阿逸多菩薩是誰,是彌勒菩薩嗎?
- 佛教說的隨緣是什么意思?隨緣的含義
- 管好自己,但行好事,莫論他人
-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是什么意思?
- 神通有哪幾種?佛教六種神通的簡單介紹
- 求神不如求己,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 十八不共法是什么意思,指什么?
- 念經(jīng)時犯困,打盹后又從頭開始念,該怎么辦?
- 人幫人,心靠心,人心是相互的
- 不用花錢的七種結(jié)緣方式
- 殺生、妄語、不敬,在家居士不可以做的三件事
- 佛教的四無畏指的是什么?
- 佛教的大慈大悲是什么意思?
- 面對親人的病,家里的經(jīng)濟條件,心很亂,該怎么辦?
- 什么是信心不逆?
- 佛教基礎(chǔ)知識
- 心經(jīng)入門
- 佛教名詞
- 佛咒入門
- 金剛經(jīng)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地藏經(jīng)入門
- 怎樣讀懂佛經(jīng)
- 佛教基本教義
- 佛咒簡介
- 楞嚴(yán)經(jīng)入門
- 妙法蓮華經(jīng)入門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入門
- 十小咒入門
- 佛教修行及戒律
- 藥師咒入門
- 六字大明咒入門
- 無量壽經(jīng)入門
- 華嚴(yán)經(jīng)入門
- 藥師經(jīng)入門
- 阿彌陀經(jīng)入門
- 佛教僧侶與居士及其源流
- 普賢行愿品入門
- 佛經(jīng)簡介
- 虛云法師入門
- 六祖壇經(jīng)入門
- 佛教傳播與發(fā)展
- 楞伽經(jīng)入門
- 圣嚴(yán)法師入門
- 宗派簡介
- 凈慧法師入門
- 解深密經(jīng)入門
- 佛經(jīng)入門
- 濟群法師入門
-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入門
- 法增法師入門
- 昌樂法師《人生是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