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第十日(二):現(xiàn)代人如何看“信心不一”的問題

  安居第十日(二):現(xiàn)代人如何看“信心不一”的問題

  自力修持與自身無始以來的業(yè)力是共行的,所以有進有退。如徒步走路,亦打退堂鼓,或受別的因緣干擾。

  我們不念自他共業(yè)、念佛時,就在隨順佛的因緣,即往生極樂世界,成就菩提,往生就是成佛,你愿生就是成佛,愿生就往生。讓我們安心隨順于此,有必歸的心念,沒有退轉(zhuǎn)的余地。就象買票坐上車,就一路到目的地了。

  我們生活在提倡自力修持的大環(huán)境中。大多數(shù)人已習(xí)慣自力,認為自己沒什么感知、驗證是不行的。

  故佛在經(jīng)典中說遇到阿彌陀佛教法、宣化此法是為甚難。難在十方法界的眾生沒法與佛同步,最多只能信順,隨順“此佛遣、彼佛迎,安得不歸?”,這樣給凡夫一個極大的、人情化的方便。

  對自力的堅固,是我們凡夫煩惱業(yè)力的根本。自以為是的執(zhí)著,是我們煩惱的根本所在。很多人學(xué)佛只不過把堅固自我的作為(要更大的名聲財富等等)包裝成我學(xué)佛法了,還是強化自我的裝飾。為破除此方便,佛說了凈土這個不共的教法。

  因為一說到“信心”,大家馬上又提起自我了,自我又開始測試“我有沒有信心”。

  我們這個時代兩大特征:染著于相與堅固自我。就是分別心強,剛強難化,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特征,這是共業(yè)。

  二者信心不一。修法相雜,無決定故。

  很多人喜歡變化,不喜歡一個單一的行為做法、簡單的生活模式,覺得沒意思。如果你夢到拜佛會高興三天,但我們天天能拜佛,為什么不拜呢?

  專一,對我們這個時代的人,能護住我們的福德因緣,能給人帶來輕安、喜悅。

  大家能單一地念念佛、學(xué)習(xí)學(xué)習(xí),盡量把世俗的東西放一放,令心單一,我們的信心也就單一了,不要對社會上那么多期盼,你想是即因即果,你心里亂哄哄的,結(jié)果不是亂哄哄的嗎。

  信心不一,修法相雜。這個時代,“雜”是個自然現(xiàn)象了。故對一個法門的認知和深入就更為重要了。我們在法益成就前,專復(fù)專還是很重要的,深入細致地觀察、體驗、實踐,還是很重要的,否則如熊瞎子掰苞米一樣,掰一個掉一個。我們在修法上是不相雜,專一,無疑是老一代人的啟示和勸教。

  因為不專一是“無決定故”。你決定了就沒必要徘徊、彷徨了。一旦對一個法決定了,它就是你的安心處。當(dāng)然也可以去體驗體驗別的,但你的主體不要丟。

  啥好修啥不好修,大家一對比就知道。實際我們這個時代,念佛是最容易成就的,最令人安心的。我在阿彌陀佛這兒安心了,一樣可以去學(xué)別的,以安心在凈土的基礎(chǔ)上去學(xué),而不是不安心地去學(xué)什么。種子在這擱著呢,你不相信種子的作用啊?以不滿意的心去修,那就是焦牙敗種啊,你對自己的作為不滿意,你修行啥啊,只能把不滿意帶到各個地方,到哪兒都還是不滿意。為什么呢?種子啊。希望大家對比思維。

  在自力修持中,你的修行與自己的業(yè)力習(xí)氣是同步的,所以你就得不斷地改變自己。

  而念佛時,因是與佛相伴,你不需要故意改變,有意無意地就得到了,因為念佛人如香熏染,自有香氣,入香光莊嚴。凡夫心念佛,與佛不遠,憶佛念佛,必得心開。因為佛陀是一切智者,是功德圓滿者,你念他時,就是與圓滿威德清凈相伴,有意無意地就把你的業(yè)力習(xí)慣改變了,不用力地就改變了。

  與業(yè)相伴的自力修持時,你一點兒不謹慎也不行,不謹慎就放逸,謹慎了太緊也不行,很難拿捏。所以過去圣道修持有個特定要求,必然要有個成就的阿阇梨來次第教導(dǎo)你。而我們與佛相伴,佛就是你的阿阇梨,避開了必然有個成就者來指導(dǎo)這個弱點和黑洞,因為你很難審視他。凈土教言,與佛為伴,唯依佛為師,給我們這個時代帶來了極大的善巧,我們不需要在師長這個問題上有那么多麻煩,不管你信心淳不淳,單一不單一,你都得這么做的,其他所有的教言引導(dǎo)只能輔助憶佛念佛這個主體。這樣學(xué)法就簡單了,學(xué)法中遇到什么問題了就可以找對應(yīng)的善知識,可以有很多師長,因為都是念佛人。

  所以傳播念佛的人心智一定是很大方的,因為這個地方你不能專制,所以這個方法就十分開放與大方,令人心智綻放。

  對凈土的信心,實際是個抉擇。一旦抉擇了,我們就在這兒安心、歸命。命都歸了,你說還有信心沒信心啊。

  我們愿意與佛相伴還是與業(yè)力相伴呢?與佛相伴,最為方便,能使我們安心、放心,令我們的疑慮無所依從,什么都蒙蔽不了念佛這個大的作為與體制。

  信心,實際是佛所給予的。

  作業(yè):您對自力、佛力的認識。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