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修凈土法門,如何決定往生?

\

  《彌陀經(jīng)》一心不亂,《無量壽經(jīng)》至心信樂,《觀經(jīng)》具備三心,攝取不舍,善導(dǎo)大師金剛深信,請問皆是平時往生決定義嗎?身為在家凈土行人要如何才能做到往生決定?

  《阿彌陀經(jīng)》翻譯“一心不亂”,玄奘大師相應(yīng)的經(jīng)文翻譯成“一心系念”,那么這里面在一心不亂的理解方面,各個祖師大德各有不同界面的理解,答案也是千差萬別。“一心不亂”如果按照天臺家的注解,那么有事一心不亂,有理一心不亂,這談這個都是談功夫了。那事一心不亂是伏斷見思惑,理一心不亂是侵?jǐn)鄩m沙破無明,破一品無明才得到理一心不亂。如果說用這個標(biāo)準(zhǔn)來考量,可以說絕大多數(shù)人達(dá)不到這個水平,智者大師示現(xiàn)是觀行位。蕅益大師示現(xiàn)名字位,名字位不僅見思惑沒有斷,連伏都沒有伏住,所以都沒有夠得上事一心不亂的程度,但是這兩位祖師都往生了。所以這個一心不亂我們不要過于執(zhí)著它的這種功夫,而更要強調(diào)我們只要具足信愿稱名。

  你能得到一心不亂固然好,事一心不亂往生到極樂凈土的方便有余土,理一心不亂往生到實報莊嚴(yán)土——破無明了,但是我們信愿稱名,雖然是散亂心,可能連煩惱都沒有伏住,但是仍然可以蒙佛慈悲加被往生到極樂世界凡圣同居土。所以這個《無量壽經(jīng)》講“至心信樂,欲生我國”,這是十八愿的前提,十八愿的前提它是從信愿感通佛力往生的勝妙來談的,“乃至十念”——乃至你念十聲,十聲通臨終也通平時,所以它沒有設(shè)置什么高的門檻。但是我們也不要認(rèn)為它很容易,為什么?

  你至心信樂的心態(tài)不容易了,至心是至誠心,非常真誠的心,沒有一點虛假,你的信是至信,那是清凈的信心圓滿的信心。你的樂,你對于這個信心決定往生,你產(chǎn)生的心生歡喜的這樣的心態(tài)。這個都要我們不斷地聞思修,建立正信、正見、正行才能逐步得到的。包括《觀經(jīng)》講的圓發(fā)三心即得往生,“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發(fā)愿心”,這是九品往生都要共具的一個條件,但是也是不容易的。至心就是至誠心,你看我們生活在五濁惡世這個末法的時候,我們的心是最容易欺詐的,自欺欺人的。雖然口頭上說天天要往生往生,但是你叫他花點時間念佛,哎呀,我這個事也沒有做,那個享樂還沒有來得及,慢慢來吧。

  天天說我要往生,真的阿彌陀佛現(xiàn)前,她又害怕了,還要跟阿彌陀佛請幾年假了,貪生怕死。所以這個至誠心我們確實凈業(yè)行人慢慢訓(xùn)練,可能世間法需要炒作機心,但是修行越老實越好。你不能跟佛菩薩去玩什么手段,佛菩薩太厲害了,舉心動念都知道你是什么情況,越老實越好。深心就是深信之心,這個信心不是一般的淺信——深信!善導(dǎo)大師把深信概述為兩個內(nèi)涵,從兩方面展開深信的詮釋:第一個,是深信自身現(xiàn)是罪惡生死凡夫,無量劫以來頭出頭沒,無有出離之緣。自身就是我這個業(yè)報身,要有自知之明,生死罪惡凡夫。罪惡生死凡夫,罪惡是來自于對自己念頭的觀照,我們舉心動念的都是罪惡,于是就感得生死輪回的苦果。我們是這么一種現(xiàn)狀。也就是說在五濁惡世我們出生在這個世間都是如此。五濁惡世怎么出來的?是有惡人才能制造這么一個五濁惡世,所以我們這些人都屬于五濁惡世的惡人,就是罪惡眾生

  所以這就他要有一種這樣冷靜的面對自己念頭的真實來觀照自己、考量自己、拷問自己、解剖自己。所以無量劫以來我們曾經(jīng)也想修行、想出離,但是頭出頭沒,常沒常流轉(zhuǎn)。常常沒就沒在三惡道里面,好不容易僥幸得人身,但是在人身里面你靠自己力量修行還是沒有辦法出離。沒有辦法出離的原因就是無有出離之緣,缺乏這個緣,緣是什么?就是他力。我們靠自力出不去,如果沒有佛力,我們是永遠(yuǎn)在這里常沒常流轉(zhuǎn)。那法藏菩薩為什么發(fā)愿,而且用這么長時間發(fā)愿、無量劫來圓滿愿?實際上他是要成就一個緣,成就讓我們出離生死苦海的緣。所以第二個相信就要相信彼阿彌陀佛四十八愿救度我等,無疑無慮,乘托佛力,決定往生。

  你要有這種相信,阿彌陀佛四十八大愿就是我們出離之緣,而且不是一般的緣,是增上緣、是強緣,他的力量很大,是一個航空母艦一樣的大愿船。我們只要信愿稱名,你登上了這條大愿船,你不要憂慮不要懷疑,乘托這個大愿船的力量就能到達(dá)解脫彼岸。你要有這兩種深信:深信自己自力的怯弱,深信彌陀的那種救度力量的不可思議決定穩(wěn)妥,你就構(gòu)成了第二個深信。第三個就是回向發(fā)愿,你所有無論修世間的福德,凈業(yè)三福,還是執(zhí)持名號的正行,你都回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叫往相回向,前往西方極樂世界回向。所以你絕對不能回向其他的,就是回向一點——往生。然后你還要發(fā)一個愿:等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之后,我還要回來救度有緣的眾生。這叫還相回向,還就是還要回來救度眾生。

  往相回向和還相回向的整合就成就大悲心,跟阿彌陀佛的愿相應(yīng)。所以你圓發(fā)三心、老實念佛,阿彌陀佛的愿力光明就能夠攝取不舍。阿彌陀佛怎么把我們攝取,攝就是攝受,取過來,取就是在很多眾生中特別把你選出來,然后緊緊地抓住。不舍就是不讓你再到三惡道里面去了,不讓你再漏網(wǎng)了,直接讓你到極樂故園里面去。所以攝取不舍的一個前提就是你要念佛,阿彌陀佛有八萬四千光一一光遍照十方世界,專攝念佛人回歸凈土。

  攝取不舍,這就是有它的選擇性。我們上午打的比喻,你的電視臺發(fā)射的信號雖然是都來了,但是你如果有一個電視機它才能顯現(xiàn),就這個意思。我們跟阿彌陀佛的慈悲愿力攝取不舍能夠得到,就是你要老實念佛,你老實念佛阿彌陀佛才攝受不舍。如果你不念佛,天天搓麻將,那對不起,你該怎么輪回就怎么輪回。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