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普門示現(xiàn) 四、四不思議法的啟示

  四、 四不思議法的啟示

  《華嚴經(jīng).入法界品》,善財童子參訪觀世音菩薩時,菩薩對他說:「善男子,我以此菩薩大悲行門,平等教化一切眾生,攝受調(diào)伏,相續(xù)不斷。善男子,我恒 住此大悲行門,常在一切諸如來所,普現(xiàn)一切諸眾生前,隨所應(yīng)化而為利益,或以布施攝取眾生;或以愛語攝取眾生;或以利行攝取眾生;或以同事攝取眾生,( 中略)復(fù)教令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至不退轉(zhuǎn)。」[1]

  華嚴會是毗盧遮那佛的法會,是一真法界佛對菩薩說的法會,不是十法界法會。一真法界里,觀音、普賢、文殊都是圓教等覺菩薩。

  善財童子之五十三參,展現(xiàn)了社會上各種不同行業(yè)之學(xué)術(shù)及人物,我們可以思考、接觸及學(xué)習(xí)其中道理。當善財參謁觀世音菩薩時,菩薩教善財攝受眾生的 是「四攝法」。這「四攝法」能令一切眾生心生歡喜。

  觀世音菩薩攝受眾生第一條是布施,滿眾生所愿,然后依附受道。歸納無量無邊大乘佛法六度,六度首要是布施(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 智慧),六度再歸納主要還是布施。

  現(xiàn)簡略說「布施」,世人埋怨貧窮,喜愛名利,卻不肯布施,殊不知世間財富乃由布施得來。布施錢財,幫助戒除慳貪;布施歡喜,可戒除嫉妒心;以無畏 施于一切眾生,可以長養(yǎng)平等慈悲心。貧窮人欲擺脫貧賤,更要布施。念念為別人,給人歡喜,是不住法布施。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可以行布施,干利益大眾之 職業(yè)是寓布施于工作,用歡喜心修布施波羅蜜,天天都在行菩薩道。能施則舍,舍則放下,能放下執(zhí)著,何愁大道不成?

  --------------------------------------------------------------------------------

  [1] 《華嚴經(jīng)?入法界品》大正藏第十冊第七三三頁中

  觀世音菩薩攝受眾生第一條是布施,滿眾生所愿,然后依附受道。歸納無量無邊大乘佛法是六度,六度首要是布施(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 智慧),六度再歸納主要還是布施。

  現(xiàn)簡略說「布施」,世人埋怨貧窮,喜愛名利,卻不肯布施,殊不知世間財富乃由布施得來。布施錢財,幫助戒除慳貪;布施歡喜,可戒除嫉妒心;以無畏 施于一切眾生,可以長養(yǎng)平等慈悲心。貧窮人欲擺脫貧賤,更要布施。念念為別人,給人歡喜,是不住法布施。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可以行布施,干利益大眾之 職業(yè)是寓布施于工作,用歡喜心修布施波羅蜜,天天都在行菩薩道。能施則舍,舍則放下,能放下執(zhí)著,何愁大道不成?

  再說「持戒」,大家能持戒,不論是五戒、十戒、菩薩戒沙彌戒等,都是利益大眾的行為,證明戒中蘊含布施,布施涵蓋六度。

  續(xù)說「忍辱」,受到不好待遇,包括毀罵誣蔑、冤枉陷害、欺詐壓迫等等,一切都能忍受,不瞋不恨不怨,就布施了怨親。

  「精進、禪定、智慧」做到了,明心見性,成菩薩作佛了,以無邊佛法,教化一切眾生,拔了一切眾生苦惱,是最大布施。所以說六度歸納是布施。能作無 相布施,自然得龍?zhí)熨潎@,善神擁護,皆大歡喜。

  何謂「愛語」?待人接物用客氣禮貌態(tài)度,柔聲細語,是為愛語;他人做錯事,以真誠慈悲心相勸代替責罵,是愛語;當人處于失意、悲傷、絕望時,給人 希望,說同情安慰話,是布施愛語,是菩薩行。

  再說「利行」,利行是以身、口、意善行利益眾生。古之舍已成仁,殺身取義是利行,現(xiàn)社會人不容易理解。犧牲自我,成就大眾,亦不容易實行,但起碼 應(yīng)辦到做人基本條件──不損人利己,相信因果的人,就會明白其實損人是無法利己的,成全別人才能自利利他。見人急難,見義勇為,不袖手旁觀,慷慨相助 ,是大乘菩薩道「利行」行為。

  最后說「同事攝」,菩薩以法眼觀見眾生根性,隨其所樂而分形示現(xiàn),使其所作而得利益,由是受道。是故觀世音菩薩度人示現(xiàn)種種不同色相,三十二種變 現(xiàn),其實都是「同事攝」。為甚么有三十二種示現(xiàn)呢?俗語說「道不同不相為謀」,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有共同愛好,共同語言,才能共事。要加入他人行列 ,必須與他同事,彼此建立互信,才能溝通。所以觀世音菩薩多次強調(diào),應(yīng)以甚么身得度,就現(xiàn)甚么身而為說法。

  佛陀十大弟子中,說法第一之富樓那,滿腹經(jīng)綸,口才了得,不但熱心弘法事務(wù),更關(guān)心沒有佛法的眾生。他不怕魔難,不懼挫折,不貪求名利,請求佛陀 準許他到?jīng)]有佛法的輸盧那國去弘法。佛陀勸他不要去,因為那兒交通不便,文化落后,人民貧窮,野蠻暴戾,自私自利,外地人在那里很容易喪失生命。富樓 那不但沒有被嚇怕,反而加強了他到該地弘法的愿心,更不怕因此而失去色身。在這惡劣的環(huán)境布教,富樓那用的是「四攝法」,當中更活用「同事攝」。開始 時他絕不談佛法,只幫助大眾工作,了解他們的需要,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布施、愛語、利行,等到大家都喜歡他,相信他的時候,他就以佛陀如同甘露的教法 ,去清洗大家的心垢,幫助大家破迷開悟。不多久,那里的人民都以歡喜心皈依佛教。富樓那以法布施眾生,是一切布施中最殊勝的布施。

  富樓那的善巧方便,觀機逗教,做到事理圓融,更重要的是發(fā)菩提心,若不發(fā)菩提心,一切萬行,無從建立。《華嚴經(jīng)》云:「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 名魔業(yè)!筟1]昔有菩薩,往昔遇佛,已發(fā)菩提心,后在世間修行,將前所發(fā)菩提心忘失,并不記憶,如是所修出世善業(yè),皆名魔業(yè)。

  將以前所發(fā)菩提心忘記,尚且稱為魔業(yè),何況不發(fā)心的呢?

  談到發(fā)菩提心,求生凈土者,除一心念佛外,亦須發(fā)菩提心。甚么是菩提心呢?菩提心全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簡言之是一切正愿的開始,菩提 之根本,大悲及菩薩道之所依。

  六祖慧能大師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筟2]依觀世音菩薩的「四攝法」用于日常生活中,就是慧能大師所謂的「不離世 間覺」,果真做到,大家都是觀世音菩薩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