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如凈滿月 眼若青蓮華──阿難尊者
面如凈滿月.眼若青蓮華(上)
──佛陀十大弟子之一:阿難尊者
日前,《圓通與圓融》一文推出之后,有網(wǎng)友留言,要求我多講一點關于阿難尊者的事跡,因此,特別在這里響應一下,希望大家能對這位「多聞第一」的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尊者,有更深刻的認識與了解;透過尊者的多聞與精勤不懈,從而明白佛法的結(jié)集、保存與弘揚之重要意義。
阿難之名的意義與由來
據(jù)史料記載,阿難是提婆達多的親弟弟,也是佛陀的堂弟。如《五燈會元》記載:「阿難尊者,王舍城人也。姓剎利帝,父斛飯王,是佛之從弟。梵語『阿難陀』,此云『慶喜』,亦云「歡喜」。如來成道夜生,因為之名。多聞博達,智慧無礙。世尊以為總持第一,嘗所贊嘆。加以宿世有大功德,受持法藏 ,如水傳器,佛乃命為侍者。」
阿難,全名是「阿難陀」,有歡喜、慶喜、無染之意。此名的由來,乃因阿難誕生時,適逢佛陀成道的大喜之日,故父王為其取名為「阿難」。阿難端正清凈的容貌顏狀,令見者皆心生歡喜,亦真正符合此名之意。
由于阿難尊者相貌莊嚴端好,是故古德曾作偈贊云:「面如凈滿月,眼若青蓮華;佛法大海水,流入阿難心。能令人心眼,見者大歡喜,諸來求見佛,通現(xiàn)不失宜!
阿難被公推為佛陀的侍者
佛陀成道后,曾先后由舍利弗及目犍連侍奉過。公元前513年,佛陀五十三歲,由于年紀日漸老邁,需要一個常隨侍者,就把弟子集合起來,要大家推一人來擔任。舍利弗及目犍連均認為阿難年青,記憶力強,擔任此職最合適,于是就推舉阿難。當時阿難提出三個條件:一、佛陀的衣服,無論新舊,都不要穿。二、如有信眾請佛陀應供,不侍奉前去。三、不該見佛陀的時候,不去見。
舍利弗、目犍連將阿難條件告訴佛陀。佛陀非常歡喜地嘆說:阿難是一位品格優(yōu)秀的人,他提出的條件是為了避免譏嫌,生怕別人批評他說為了穿衣和吃食物,才侍奉佛陀。
于是十九歲的阿難,就在竹林精舍正式被選為佛陀的侍者。其后侍奉佛陀二十七年,跟著佛陀的身后,寸步不離,游行印度各地弘化;凡是佛陀說法的時候,他都用心記下佛陀的言教,經(jīng)常在講經(jīng)法會上總結(jié)和傳達佛陀的經(jīng)文奧義。
佛法大海水.流入阿難心
阿難隨侍佛陀的二十七年當中,他終日盡心盡力,直至佛陀入涅槃。在結(jié)集時,尊者能將自己多年所聽到之經(jīng)典對大眾重說一遍,皆能倒背如流,牢記而不忘;所謂「佛法大海水,流入阿難心」,由此可見,阿難強記聞名,多聞第一。
何以他的記憶力會超群出眾呢?
經(jīng)上說:在久遠以前,有位比丘和一沙彌住在一起修行。比丘對沙彌要求嚴格,沙彌除了須出去托缽外,每天還要背誦很多的經(jīng)文,如果達不到規(guī)定的進度,便會受到比丘的責備。某日,小沙彌受了比丘的訓斥,內(nèi)心感到非常委屈、難過,于是便跑到郊外;恰巧遇到一位長者,這位長者知道詳情后,便發(fā)心供養(yǎng)這位沙彌,使其能專心背經(jīng)。此后,沙彌每天都能專心誦經(jīng),課程也都能如期完成。這位沙彌就是今日的佛陀,而那位長者即是阿難尊者,由于前世布施助人修道的緣故,而感得多聞的果報,一聽佛陀說法便能憶持不忘。
因此佛陀曾贊嘆阿難具八種不可思議:一者不受別請食;二者不受陳衣服;三者來不非時;四者出入諸王豪貴家,見諸女人不生欲心;五者說十二部經(jīng),一經(jīng)于耳曾不再問,如瀉一瓶置于一瓶;六者知他心智如佛入定;七者未得愿智而能了知;八者秘密之言皆能了知。由于具足八法,阿難堪能受持佛所說經(jīng)。
謙遜誠懇.受人尊重
阿難在僧團中深受人們的尊敬,他待人謙遜誠懇。和人相處,從不揚己之長,顯人之短。總是盡力幫助別人,為別人提供方便。有時和外道談論佛法,也只是顯正而不破邪。如在翟師羅園,他感化了旃陀外道,奉行佛法。他不是以滔滔的雄辯來征服對方,而是以和暖的陽春,慢慢地溶解冰塊。
在二十七年侍者的生活中,阿難在接待比丘、比丘尼和在家信眾前來參拜佛陀時,總是安排適當時間,以滿足各人的愿望。尤其是遠道而來的比丘,在未見佛陀前,阿難總是予以親切的安慰,使其安樂。所以比丘尼們都非常愿聽阿難的教誡。他常對比丘尼說:「你們要好好遵守圣戒!」在家信眾,也喜歡聽阿難說法。他教導在家信眾要尊敬三寶,受持五戒、十善,侍奉雙親,供養(yǎng)僧團。
阿難與摩登伽女
阿難不但相好莊嚴,威儀俊秀,凡見過他的人,都自然心生愛慕;而且內(nèi)心柔軟,平等慈悲,可是雖然多聞,卻修持未深,缺乏定力。因受摩登伽女咒術所迷,差一點險失戒體,幸得佛力加持,始得脫難。據(jù)《楞嚴經(jīng)》所說:阿難一日持缽行乞,看見一位女子在水邊取水,阿難為了讓這位女眾有種福田的因緣,因此走上前向其乞水。這位名叫摩登伽的女子一見阿難相好莊嚴,遂生愛慕之心,回家告訴母親:「剛才在水邊,遇見一位名叫阿難的修行人。母親,我見他長相極為莊嚴,決定今生非阿難不嫁,您一定要幫我!褂谑悄赣H將女兒的心意轉(zhuǎn)達給阿難,阿難聽了回答說:「請告訴您的女兒,我是出家眾,出家的目的在了脫生死,出三界;而欲愛、色愛皆為流轉(zhuǎn)生死的根源。佛陀一再告誡弟子要遠離欲愛,修清凈梵行,所以我絕對不會娶妻的!
面如凈滿月.眼若青蓮華(中)
──佛陀十大弟子之一:阿難尊者
摩登伽的母親返回家中,將阿難所說的話回復給女兒,請女兒打消此念頭。然而摩登伽女并不死心,慫恿母親以咒術誘騙阿難。其母由于愛女心切,決定幫女兒達成心愿。于是當阿難再次托缽化緣行經(jīng)摩登伽女家門口時,以幻術迷惑阿難,使阿難不由自主地走進她們家,就在摩登伽兩母女誘惑阿難之際,幸逢世尊派文殊菩薩用《楞嚴神咒》化解,使阿難得以免失戒體。
但摩登伽女還是不死心,每天跟著阿難,阿難走到那里,就跟到那里,阿難回精舍,摩登伽女就守在門口;阿難不堪其擾,于是向佛陀稟告。佛陀知道之后,就請摩登伽女來精舍,佛問:「妳為何每天跟著阿難?」摩登伽女回答:「佛陀,聽說阿難沒有娶妻,我亦未嫁,我想要嫁給阿難,作阿難的妻子!狗鹫f:「阿難沙門無發(fā),妳既要嫁給他,也要跟他一樣剃發(fā),如果妳肯剃發(fā),我就勸阿難當妳的丈夫!鼓Φ琴づ卮:「好!褂谑切臐M意足的回家,將自己與佛陀的對話告訴母親,并請母親為自己剃發(fā),好作阿難的妻子。母親雖然傷心不忍,但禁不住愛女的苦苦哀求,便含淚揮刀剃去愛女的頭發(fā)。
摩登伽女回到精舍告訴佛陀:「我已剃發(fā),請世尊履行諾言!狗饐:「摩登伽,我問妳,妳愛阿難的什么?」摩登伽女回答:「我愛阿難的眼,愛阿難的鼻,愛阿難的口,愛阿難的聲音,愛阿難行步的樣子……。佛陀,總之阿難的一切我都愛。」佛說:「人的眼中有淚,鼻中有涕,口中有唾,耳中有垢,身中有屎尿,這些都十分臭穢不堪。如果兩人成為夫妻后,便會有小孩出生,有生便有死亡,伴隨著親眷的生離死別,是無止盡的淚水,這些對自己又有什么幫助呢?」摩登伽女痛切思惟佛陀所開示的道理,深覺人身臭穢不凈,而自己所執(zhí)著的愛欲,是無邊生死的根本,由于宿世善根、慧根成熟,豁然徹悟,當下證得阿羅漢道。
佛陀知道摩登伽女已證圣果,便告訴摩登伽女現(xiàn)在可以去找阿難了;摩登伽女慚愧低頭,長跪于佛前說:「自己過去實在愚癡才會追逐阿難,今承蒙佛陀慈悲開示真實之道令得證圣果,現(xiàn)在已心開意解,斷除種種煩惱,永出三界,不再受生死流轉(zhuǎn)之苦。」
以上就是感召佛陀說出十卷《楞嚴經(jīng)》的因緣。阿難與摩登伽女的故事,說明了修行人必須定慧雙修;定慧等持方能不為魔惑所擾。而《楞嚴神咒》,更是斷淫、斷欲之不可思議神咒,是故修行學佛之人必須恒常持誦。
佛陀涅盤與阿難問法
佛陀說法四十九年,到了八十歲仍然孜孜不倦,帶著弟子四處行化傳教;臨入涅盤之際,仍然不舍任何眾生,接受一位一百余歲的外道須跋陀羅,成為最后的弟子。佛陀在拘尸那安羅雙樹間將入涅盤,雖然令弟子們悲痛不已,但是誠如佛陀的教言所說:「要佛陀永久住于世間,這是違背法性的自然規(guī)則。佛陀是宇宙真理的示現(xiàn)者,不能違背法性!
佛陀開示弟子說:「如果你們不能依照我的教言而行,即使我活了千萬年,于汝何用?如果你們能依教奉行,亦如我永久住世。你們要堅定信仰,皈依法,依法而行,不皈依其他;你們要精進修學圣道,解脫煩惱,住心不亂,這才是我真正的弟子!
佛陀明示弟子不要傷心,因為天地萬物有生就會有死,合會必然有別離,這是無常真理的定律。
由于阿難侍候佛陀多年,與佛陀的感情特別深厚,因此佛陀對他尤為憐憫,慈和地對阿難說:「阿難,你是我親戚中的一位,為釋氏的種子。我非常的憂念你!在我入涅盤后,你應該精勤……要知道世間乃是一痛苦的地方,應早求出離于此五濁愛欲之中。應生憂畏,不得救護之想。一失人身,則難可追回,盡此一形壽當中,要常須警察。……善惡的報,乃如影之隨形,一點也不胡涂。要了知三世因果,乃循環(huán)而不失。此一生如果空過的活,則后悔就來不及追回。我將入于涅盤的時刻已到,我的遺教就是如上所示!
這時阿難聽到佛陀的說話后,身心顫動,情識茫然;悲哽喑咽,深沒于憂海里,全身迷悶,昏亂濁心。即投身在如來之前,猶如死人般一動也不動。此時阿那律(阿泥樓豆、阿耨樓陀),乃安慰阿難,欲減輕其愁心,就對他說:「為什么這樣愁苦呢?如來涅盤之時已到了。今日雖有如來之在世,明天就看不到了!你要依我之語,去咨啟如來有關下面的四個問題:
第一:佛陀涅盤后,六群比丘所作之行都會污壞別人的形象,還有惡性的車匿;對于這些人要如何和他們共住,而得以示教呢?(六惡比丘:闡陀、迦留陀夷、三文達多、摩鹽沙達多、馬師,滿宿。)
第二:如來在世,以佛為師,世尊寂滅后,要以何者為師呢?
第三:若佛在世,依他而住,如來既滅后,要依何而住呢?
第四:如來寂滅后,結(jié)集法藏時,一切經(jīng)的首句,要安何等之語呢?
此時阿難乃如狂夢中,聽聞阿那律在安慰他,叫他向佛陀請教四項問題,就漸得醒悟,悲哀不能自勝。他醒后,即依照其吩咐,一一向佛陀請問。
佛陀回答阿難說:「阿難!你為什么憂苦悲哀到這種程度呢?諸佛之普化既告圓滿后,其法就歸于如是。善哉、善哉!阿難!你發(fā)四問,乃為最后之起問。這乃能大大的利益一切的世間。你們要諦聽!要善思念之!」大家說:「唯然,世尊!非常的愿意聽聞!」
佛陀告訴阿難說:「如你所問的,佛入涅槃后,六群的比丘,惡性的車匿,其行動都粗野,都會污染人家之清凈。對于這些人要如何和他們共住,而能得以示教?阿難啊!如車匿比丘這種生性鄙惡的人,在我涅盤后當會漸漸的調(diào)伏,其心會變?yōu)槿岷停瑫崛テ浔緛淼膼盒浴?hellip;…阿難!在我涅盤后,你應當依我教法的正觀察,去教示六群、車匿比丘。叫他們深心依此清凈的正法,不久自當?shù)米C上果。……阿難!如果能夠諦現(xiàn)十二因緣,而究竟無我,深入本凈的話,即能遠離三界的大火!阿難!如來是真語者,所說都是誠實之言,最后要付囑于你,你當修行!」
「阿難!如你所問:『佛去世后,以何為師?』阿難!尸波羅戒(戒),就是你的大師!依戒去修行,就能得出世的甚深之定慧!」
「阿難!如你所問:『佛涅盤后,依何為住?』阿難啊!這要依四念處,要莊嚴其心而住。第一為觀身的性相乃同于虛空,名叫做『身念處』。第二為觀受不在于內(nèi)外,不住于中間,名叫做『受念處』。第三為觀心但有名字,名字之性遠離,就名叫做『心念處』。第四為:觀法不得善法,不得不善之法,名叫做『法念處』。阿難!一切修行之人,應該依此四念處而住。」
「阿難!如你所問:『如來滅后,結(jié)集法藏時,一切經(jīng)之首句,要安何等之語!话㈦y啊!如來滅后,結(jié)集法藏時,一切經(jīng)首,當安『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某方、某處,與諸四眾而說是經(jīng)』!(詳見《大般涅槃經(jīng)》后分卷上)
佛陀并再次叮嚀弟子,要常常思慕佛陀的生處、悟處、說法處、涅盤處。而最要緊的是,要身常行慈、口常行慈、意常行慈。
面如凈滿月.眼若青蓮華(下)
──佛陀十大弟子之一:阿難尊者
佛陀遺教之結(jié)集
阿難聰明智慧,身相端正,人見皆悅。佛陀所講的經(jīng)法他一聞即能憶持不忘,不須要重復請問佛陀。所以佛陀稱贊他:「我聲聞中,第一比丘,知時明物,所至無礙,所憶不忘,多聞廣遠,堪忍奉上,所謂阿難比丘是!
可是,多年來,由于阿難要侍奉佛陀的起居飲食,沒有太多時間修行,所以佛陀在世時雖然經(jīng)常聽聞佛法,卻未能證得阿羅漢果位(聲聞弟子的最高修行境界)。
上面述及,佛陀將入涅盤之時,阿難悲痛得泣不成聲。佛陀將最后遺教說出之后,復以憐愍的眼神看著阿難,對大家說:「阿難非常辛苦的侍奉我二十七年,他為人溫和而寬厚,聞法不忘,將來能在世間上發(fā)光發(fā)熱。」弟子們相約聚集,商議舉行會誦,以背誦出佛陀在世時所說之教法;三天后,阿難起程到王舍城參加第一次佛陀遺教圣典的結(jié)集,路上走了二個多月,最終抵達王舍城。當時主其事的首席大弟子迦葉尊者,選了一千位阿羅漢一同結(jié)集經(jīng)藏。(何以只選一千羅漢呢?因佛陀在世時曾度了頻婆娑羅王,王為了報佛恩,命令宮中每天設千人飯食供眾,頻婆娑羅王死后,他的兒子阿阇世王仍遵循遺命,設食供養(yǎng)千人。)
當千人齊集時,迦葉尊者入定,觀見只有阿難一人還未證阿羅漢果。于是當眾把他牽出,說道:「未證圣果,不準入內(nèi)!」語畢,還故意在大眾面前激發(fā)阿難,責問他六大罪狀:
「你做佛陀侍者,有一次佛陀身體不舒服,走累了在樹下休息,想喝水,你為什么不舀水給佛陀喝呢?」
阿難說:「雖然河水就在鄰近,但是因為剛剛有一大隊人馬,將近五百輛車馬經(jīng)過,把河水弄臟了,一時它澄清不下來,所以我沒有辦法舀干凈的水給佛陀喝,并不是我故意讓佛陀口渴,沒水喝!
迦葉尊者說:「佛陀是一個證果的圣人,還怕喝臟水嗎?你不讓佛陀喝水是你的過失,這是你的一大罪過!
阿難說:「我心里只有敬意沒有過失,但是我尊敬你的德養(yǎng)和教誨,我向大眾懺悔!
迦葉尊者又對阿難說:「佛陀涅盤以后,你讓女眾比丘尼看佛陀的遺體,而且還讓她們把佛陀的腳弄臟了,這是大不敬,也是你第二件罪過。」
阿難說:「佛陀入滅大家都很悲傷,女人更是感情脆弱,是她們悲傷啼哭的眼淚弄臟了手,以致弄臟了佛陀的腳,并不是故意的。我心無不敬,而且也只有這么做才是辦法,但是我尊敬你,我向大眾懺悔!
迦葉尊者又說:「你向佛陀求情,準許女子出家,使正法減少五百年,并且使許多莊嚴的事變質(zhì),使檀越降低了熱誠、信心,不再護持,減損福德因緣,這是你的第三件罪過!
阿難說:「世尊的姨媽瞿曇彌,她有撫養(yǎng)佛陀成長的大恩,瞿曇彌懇切哀求,誰能無動于衷呢?這實在是不得已的事,但我尊敬你,我向大眾懺悔。」
迦葉尊者又說:「你為佛陀縫僧伽梨(「僧伽梨」就是僧人穿的大衣袈娑)的時候,竟然用腳踩著縫它,這是你第四件罪過。」
阿難說:「我并不是憍慢不恭敬,因為我當時私下,找不到人來幫忙我抓著把袈娑撐平,我只得用腳幫忙,我心念無過。但我尊敬你,我向大眾懺悔!
迦葉尊者接著說:「佛陀在入涅盤之前,有一次曾問你,而且問了你三次,佛陀是不是該住世一劫或是更長的時間,你竟然都默不吭聲,讓天魔有機可乘,竟然答應佛陀這么快就入涅槃,這是你第五件大過!
阿難說:「我實在不是有心這么做,當時我正在打坐,因為功夫不深被天魔干擾,有意蒙蔽我,讓我聽不到佛陀的問話,實在不是我所心愿的,我不是有意這么做。但是我尊敬你,我向大眾懺悔!
迦葉尊者又說:「佛陀曾說過一些雜瑣、細碎的戒律要改掉,佛陀入滅的時候你竟然不問佛陀,不問佛陀『雜碎戒』指的是那些?這是第六件大過!
阿難說:「當時我因悲傷過度,不知道要如何是好,也忘了有這件事情該問佛陀,不是我故意不問的,我不是有心犯錯。但我尊敬你,我向大眾懺悔!
迦葉尊者的呵責,令阿難慚愧悲泣,當眾懺悔而得到清凈,自知雖一向多聞,卻智慧多而定力少,所以不能得果,必須定慧均等才可證圣。于是當下發(fā)奮坐禪經(jīng)行,精進用功,經(jīng)一晝夜殷勤求道,疲極欲睡,在頭碰到枕頭的一瞬間,忽然大悟,證得了阿羅漢果,從而獲得了參加集會的資格。
集會的時候,阿難尊者以他超強的記憶,覆誦出佛陀所說過的法,讓大眾能夠再次聞熏佛陀的教誨。最初集結(jié)的經(jīng)典,如《阿含經(jīng)》、《譬喻經(jīng)》、《法句經(jīng)》等,都是由阿難尊者所誦出的。所以大家都說他「多聞博達,智慧無礙」。
自佛陀去世后,阿難尊者與摩訶迦葉尊者,一起領導了佛教僧團的活動,在相當長的時期里,維持著教團的生存和發(fā)展。
阿難入滅之因緣
迦葉尊者入滅后,阿難尊者成為世界佛教的領袖,在印度各國巡回傳教。直至一百二十歲時,有一天,來到一座竹林中,聽到有一比丘在誦佛法,念道:「若人生百歲,不見水老鶴;不如生一日,而得睹見之!
阿難尊者聽到此偈,不禁慘然嘆道:「佛法在世間的衰微,怎么這般快速!」
于是,阿難尊者告訴這位比丘:「世間上有兩種毀謗佛法的人:一種是多聞但卻有邪見的人;一種是不了解佛法甚深的道理,而顛倒亂說的人。這兩種人不但損人而且害己,不能使人脫離三惡道!顾,剛才比丘所說的偈語應該改為:「若人生百歲,不解生滅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
這位比丘將阿難尊者所說的話告訴他的師父。他的師父竟然說:「阿難已經(jīng)老朽,智慧衰劣了,他的話不可以相信,你還是背誦以前的偈語吧!」
后來,阿難尊者又聽到這位比丘在竹林下誦以前的偈語,再次問他是何原由,比丘便說出了他師父的講法。阿難心想:「無常的力量太猛利了,能使無量的圣賢遠離世間;使眾生常處于怖畏中,邪見熾盛,不善心卻日日增長。毀謗如來,斷絕正教,當永沉生死大海,開三惡道之門,閉人天之路,故于無量劫受諸痛苦煩惱!世間的人真是為可憐愍者,我向這比丘說正法,他卻反聽邪見,不接受我的教導。」「世間充滿眾苦,難以久居,佛陀及同參道友們都已入滅,何必再久留人間呢?」
這時,阿難尊者在世間的度化因緣已盡,將入寂時,恒河南岸的摩揭陀國與北岸的毗舍離國兩相對峙,刀兵相向。阿難尊者就給他們的國王阿阇世王和毗舍離王托夢,預示自己將般涅盤。二國王都想得到阿難尊者的舍利以作供養(yǎng),于是同時趕到恒河邊,此時尊者飛到恒河上空,入火光三昧,現(xiàn)種種神通,并對二國王開示道:
二王善嚴住,勿為苦悲戀。
涅槃當我靜,而無諸有故。
時有雪山王百仙人應空而來,禮尊者足,皈依佛教,剃度出家,并說偈言:
本來付有法,付了言無法。
各各須自悟,悟了無無法。
偈頌畢,尊者分身作四份入寂,其中一份與毗舍離王,一份與阿阿阇世王,讓他們各自建塔供奉。二國王心懷慚愧,各自退兵。
阿難尊者入滅后,流傳佛法的責任便付囑給弟子商那和修了。
結(jié)語
阿難尊者的一生,除了輔助佛陀弘揚教化之外,其他重大事跡與貢獻亦屬不少,可概括為以下數(shù)點:
一是摩登伽女之難:摩登伽女即旃陀羅女缽吉帝,欲以咒術迷惑阿難,終因佛力加持,始得脫身,最后缽吉帝女為佛所教化,出家得阿羅漢果。「缽吉帝」在印度屬于「可觸者」,是最低下的種姓;因阿難的原故,佛教沒有放棄這些受盡歧視的弱勢群體,佛陀提倡「四姓平等」、「眾生平等」,讓他們享受到真正的平等與自由。
二是女性出家的因緣:今天的女性得以出家,應歸功于阿難尊者,因為他請求佛陀準許收容出家女弟子。
三是佛經(jīng)的結(jié)集:由于阿難尊者超凡的記憶力,佛陀的言教在他的努力結(jié)集整理下,才得以面世。
四是入寂之時,分身涅槃,止息戰(zhàn)爭,被傳為千古佳話;遺骸分別由兩國建塔供奉。
公元七世紀前半葉,唐代玄奘法師前往去印度游學之時,仍見到此一遺跡,F(xiàn)時在中國佛教寺院或石窟、雕塑、壁畫中,阿難尊者往往被塑成正在合掌禮佛的年青僧人,與摩訶迦葉尊者一同侍立在釋迦佛的兩邊,構(gòu)成「一佛二弟子」的格局,受人尊敬、贊嘆與膜拜。
- 寬運法師:修行其實就是修心
- 寬運法師:念佛要有什么心?念佛人在心性上要好好下功夫
- 寬運法師:佛教生態(tài)觀:一切眾生相互依存,皆應重視
- 寬運法師:人心能造天堂,也能造地獄
- 寬運法師:悲憫眾生,真正的離苦得樂
- 寬運法師:佛與眾生的差別在哪里
- 寬運法師:提干總被頂下來,該辭職嗎?怎樣面對事業(yè)上的逆境?
- 寬運法師:修行其實是修心,尋回原本清凈的自心自性
- 寬運法師:像對待子女一樣慈悲眾生
- 寬運法師:未弘佛法 先結(jié)人緣
- 寬運法師:疾病皆由貪欲引起
- 寬運法師:白隱禪師以德報怨證修行
- 寬運法師:修行先從控制情緒開始
- 寬運法師:經(jīng)懺和尚被鬼逼 終得開悟成禪師
- 寬運法師:以清凈心布施,自得無量福
- 寬運法師:放光不是菩薩專利,你也可以
- 寬運法師:佛陀教你怎樣有求必應
- 寬運法師:凡事先問自己
- 寬運法師:做人失信 得不償失
- 寬運法師:成功從好的性格開始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jīng)》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jīng)》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jīng)》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jīng)》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jīng)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jīng)》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jīng)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jīng)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jīng)》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
- 寬運法師:修行其實就是修心
- 如瑞法師:煩惱從哪兒來?
- 如瑞法師:把苦難當成老師,苦難皆是助道緣
- 慈莊法師:人有三事勝過諸天
- 慈莊法師:為什么要把功德回向給別人?回向的意義
- 慈莊法師:阿難問佛陀的四個問題
- 白云禪師:無明的突破是否牽涉所知障?
- 白云禪師:福德與功德有何差別?
- 白云禪師:“法相假立”的法義是什么?
- 證嚴法師:善是什么?
- 一誠法師:為什么嗔心“第一難治”,如何治嗔恨心?
- 本源法師:善的標準是什么?
- 弘一法師/慶裕:心地坦然才能恰到好處
- 如瑞法師:發(fā)愿后要做到不忘初心,不偏離目標
- 虛云老和尚:虛云老和尚:見佛、聞法、遇善知識之難
- 濟群法師:世上沒有壞人壞事會怎樣?怎么才能包容所有人?
- 靜波法師:突破就會升華而解脫 否則即被束縛和困擾
- 仁清法師:什么是誹謗正法?
- 靜波法師:皈依三寶減輕業(yè)障
- 正凈法師:禮佛發(fā)愿懺悔文
- 仁清法師:怎樣念佛號才得力?
- 本源法師:學佛次第很重要 必須注重聞思修!
- 廣超法師:怎樣理解“涅槃寂靜”?
- 慧廣法師: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事業(yè)蒸蒸日上?善緣不斷?
- 覺真法師:不是犧牲也非放棄,給與是一種生命力
- 杜一心:為什么達摩禪法在北朝受到明顯排擠?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廣欽和尚: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師/慶裕:做真實的自己
- 慈莊法師: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覺真法師: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覺真法師: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覺真法師: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覺真法師: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慧廣法師:錯了怎么辦?
- 崇慈法師: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廣法師: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本源法師: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師: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安法師文章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妙境法師講解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寬運法師]修行其實就是修心
- [心經(jīng)]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出自哪部經(jīng),是什么意思?
- [禪茶]乾隆對茶道是怎么理解的?
- [禪宗文化]釋契此《一缽千家飯》的禪意
- [哲理故事]別抱怨環(huán)境,凡事貴在堅持
- [佛經(jīng)故事]天性永遠與你相隨
- [佛與人生]知慚愧才能更上進
- [佛學常識]釋迦成道日與臘八粥有什么關系?
- [如瑞法師]煩惱從哪兒來?
- [普洱茶]喝普洱茶能不能減肥?
- [禪宗文化]釋契此《插秧詩》的禪意
- [哲理故事]千錘百煉,雕塑完美的自己
- [佛經(jīng)故事]心是人生的方向標
- [佛與人生]廣結(jié)善緣帶來好人緣
- [佛學常識]“水陸法會”最早是什么時候形成的?
- [如瑞法師]把苦難當成老師,苦難皆是助道緣
- [紅茶]紅茶有養(yǎng)胃暖胃的功效嗎,胃寒的人可以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