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jīng)

《心經(jīng)》可以指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是佛經(jīng)中字數(shù)最少的一部經(jīng)典著作,因其字數(shù)最少、含義最深、傳奇最多、影響最大,所以古往今來無數(shù)藝術(shù)家都傾注極大精力和虔誠之心,把《心經(jīng)》創(chuàng)作成為異彩紛呈的藝術(shù)品。自由自在的菩薩用般若智慧言傳身教眾生,依靠自心的心靈智慧,從煩惱生死的這一邊到..[詳情]

般若心經(jīng)略說(三)

  般若心經(jīng)略說(三)

  日慧長老

  觀自在菩薩續(xù)后又說:

  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

  說法至此,乃總結(jié)上來所說義。謂:四諦法既無,則通達四諦之智亦無。四諦智無,則所謂用四諦智得涅槃,此涅槃亦無所得。如《中論》說:

  無得亦無至,不斷亦不常,不生亦不滅,是說名涅槃。

  復(fù)次,這里說「無得」,不唯說涅槃無所得,亦說生死無所得,以生死、涅槃是相待成立的。又,上來所說的蘊、處、界,十二有支緣起,苦、集二諦都是說生死不可得;生死尚不可得,那有涅槃可得?生死、涅槃無差別故!吨姓摗酚终f:

  涅槃之實際,及與世間際,如是二際者,無毫厘差別。

  又,《思益梵天所問經(jīng)》另有「不可得」義說:

  爾時,思益梵天白佛言:世尊!若如來于法無所得者,有何利益說如來得菩提名為佛。佛言:梵天!于汝意云何?我所說法,若有為若無為,是法為實?為虛妄耶?梵天言:是法虛妄非實。于汝意云何?若法虛妄非實,是法為有為無?梵天言:世尊!若法虛妄,是法不應(yīng)說有,不應(yīng)說無。于汝意云何?若法非有非無,是法有得者不?梵天言:無有得者。梵天!如來坐道場時,惟得虛妄顛倒所起煩惱畢竟空性,以無所得故得,以無所知故知。這段經(jīng)教,對無所得義,解釋頗深,宜善思之!

  總上所說,都是依般若波羅蜜多所通達的諸法實相第一義空而說,學(xué)者應(yīng)依此說去理解、去悟入。緣起實相的第一義是不可說的,這里仍以名言說,是世俗諦,非第一義。第一義是離一切思量、言說戲論的;為欲令知第一義,也是非依世俗諦言說不可。

  觀自在菩薩從「色不異空」說起,到「以無所得故」止,是一氣貫下,不可分割的。

  談到這里,為了想把緣起性空,說得更淺近一些,擬引《大智度論》釋初品中,菩薩「能斷眾生種種見纏及諸煩惱」這句經(jīng),所說的一個故事,作為分析的憑借。論說:

  如佛在時,三人為伯、仲、季,聞毗耶離國淫女人,名庵羅婆利;舍婆提有淫女人,名須蔓(曼)那;王舍城淫女人,名優(yōu)缽羅盤那。有三人各各聞人贊三女人端正無比,晝夜專念,心著不舍,便于夢中夢與從事。覺已心念:「彼女不來,我亦不往,而淫事得辦!挂蚴嵌:「一切諸法皆如是耶?」于是,往到颰陀婆羅菩薩所,問是事。颰陀婆羅答言:「諸法實爾,皆從念生。」如是種種為此三人,方便巧說諸法空,是時,三人即得阿鞞跋致。

  這故事,兄弟三人,應(yīng)有三個夢,這里姑取一人之夢來說。

  夢中,至少有兩人,一男一女。有了人,必有人活動的一片天地。所以,整個夢境,也是一個世界。假定這個夢是很清楚的,則夢中世界,夢中人、物,夢中際遇,做夢的人,在夢境中,必和醒境一樣的真實,不會知道自己是在做夢。這一點,應(yīng)該是被肯定的。佛法中,夢也是緣起法,今擬套用緣起性空的理趣,對這個夢提出幾句審問。

  夢,不由自性有,或不由自體有,是嗎?

  夢,自體無所有,畢竟空,此中,無有少法乃至一剎那、一微塵可得;夢的實相就是如此,不是嗎?

  夢,雖無所有,畢竟空,然不能說無夢,是嗎?

  夢中諸法,既以無自性的空性而有,則是無自性法生無自性法;空法生空法,是嗎?

  夢,雖是空法生空法,空法非不可有,是嗎?

  夢中雖有諸法,但我人卻不見有一法生,一法滅,有一法來,一法去,垢、凈、增、減等都不見有,是嗎?

  《智度論》在這里說,夢從念生;余處也說,諸法從憶想分別生,然不能說,這是唯心論。無相*輪系諸經(jīng)論,不許一切諸法實有,心法亦無例外。心法的存有,且不能成立,還談什么唯心論呢?更何況色、心、……等諸緣起法,如何緣起,且不可說;經(jīng)中說六相緣起,是緣起諸法空相之相,這緣起相是滅諸戲論、斷諸邪見的,如何又生有心的戲論邪見呢?今說諸法唯心,豈非剩語?不過,若說心是緣起諸法的主導(dǎo)或作者,用以遮諸法自作、他作、共作、大自在天作等邪見,則非不可。唯應(yīng)知是依世諦說,非第一義。

  夢是緣起法,亦應(yīng)如是知,不是嗎?復(fù)次──夢也是一個世界,如常說「夢的世界」,是嗎?夢里的人,也會認為自、他、補特伽羅,都是實有,不是嗎?夢境,也可施設(shè)五蘊、十二處、十八界,是嗎?夢中人,也有見、聞、覺、知,是嗎?夢中人,也起煩惱造業(yè),是嗎?夢中人,見夢世界的種種,都以為實有,是嗎? 在另一方面──縱使夢者當(dāng)時,正在夢中與人歌舞狂歡;設(shè)或還有未睡的人,在酣睡者的身邊活動,然對睡者的夢境,是全然不知、不見、不覺的,不是嗎?另一個酣睡的夢里人,也不知、不見、不覺這個非夢世界的,是嗎?在同一個空間里,同時有夢、非夢兩個不同的世界,重迭在一起。而夢里的人,和醒著的人,都各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彼此之間,完全不知、不見、不覺還有對方的世界存在。而這兩個重迭在一起的世界,居然都以無所有的狀態(tài)(空相)存在,沒有少物作重迭的障礙,是嗎?同上說情形一樣,再加上其他兩人,三兄弟同床異夢,成四個不同世界重迭,甚至再多,也迭得下,是嗎?

  經(jīng)說:緣起性空諸法,乃「無所有如是有」,誠然!這種情形,若不是「無所有如是有」之有,絕對不可能有。假定我們這個現(xiàn)實世界的一切,真的和睡夢世界一樣,只是一個做不完的大夢,也屬「無所有如是有」的真實空或畢竟空狀態(tài),那末,觀自在菩薩的這番說法,當(dāng)然真實不虛。不過,要想通達它,還得費點心力!即使如此,后來無著論師開創(chuàng)唯識宗,還是以夢喻喻知實有內(nèi)識似外境生。指這個以遍計執(zhí)存在的世界,是識變的如夢世界,成立唯識無境之論。結(jié)果又遭到中觀大論師月稱的力辟,其《入中論》有頌說:

  無外境心有何喻?若答如夢當(dāng)思擇,若時我說夢無心,爾時汝喻即非有。

  同一夢喻,中觀、唯識之用卻有這樣大的差別,讀者能不深思明辨!下面,則出示般若波羅蜜多能成就之道、果。

  (二)示般若波羅蜜多能成就圓滿大乘道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梵文菩提薩埵(Bodhisattva)即菩薩的具名,國人好簡,故有此略稱。菩提薩埵之義,照《智度論》的解釋:菩提名諸佛道,薩埵名能忍成道事的眾生,或大心眾生。是人于諸佛道功德盡欲得,其心不可斷、不可破如金剛山,是名大心。 (待續(xù))

精彩推薦
推薦內(nèi)容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