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士全書白話解

下附征事(六則)五母悲哀《五母子經(jīng)》

  從前有一個小沙彌,只有七歲,就出家得道,看到了自己的前世,感嘆的說:“我這個身體,曾經(jīng)拖累五位母親悲哀苦惱。作第一世母子的時候,鄰家也生了一個小孩,而我卻短命死了,母親看見鄰家兒子長大,就引起悲哀苦惱。作第二世母子的時候,我又早死,母親如果看見別人給孩子喂奶,就產(chǎn)生悲哀苦惱。作第三世母子的時候,我十歲就死了,母親一看見別人吃飯象我,就生起悲哀苦惱。作第四世母子的時候,我還沒有娶媳婦的時候就死了,母親一看見同輩娶媳婦,就有了悲哀苦惱,F(xiàn)在正是第五世的時候,七歲就出了家,我母親非常思念,時時悲哀苦惱。如果五位母親相會,各自說出自己的遭遇,就要更增悲哀苦惱。我想,生死輪回這樣痛苦,就應該更加努力發(fā)奮修道,早日報答母恩。

 。ò矗└改敢簧木,大半被自己的子女耗盡,其中懷胎十月,乳哺三年,以及推燥就濕的苦楚,作母親的更多。自己看看這個不肖的形體,花費了親人多少心血,而我又報答了親人多少呢!我從無量劫來,所吃的母乳比大海水還多,所沾污親人的大便小便也比大海水還多,甚至于生下來短命,母親痛哭所流下來的眼淚,也比大海水還多。這些痛苦的根源,都是因為生死輪回,輾轉投胎的緣故。即使世世盡孝,得親人歡心,也報答不盡親人恩情啊!孔子說:“判決案件,解除糾紛的能力,我沒有超過別人的地方,我要作的是斷除產(chǎn)生這些事情的根源,沒有起因了,怎能還有后果呢!”①因此,佛門所提出的報答親恩的方式,就一定有道理了。

  注:①出自《論語》顏淵:“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

 。ㄑa充)世俗之孝,在于供養(yǎng)父母色身,不知道物質(zhì)利益是暫時的。要真正報答父母的大恩,就必須斷除六道輪回的因子,要斷除六道輪回的因,就只有學佛了,學佛人才是世上真正的大孝子。

  舉國孝養(yǎng)《雜寶藏經(jīng)》

  很久以前,有一個惡國,名叫棄老。這個國王制定國法,凡是年紀大了的老人,就要被拋棄。有個大臣,最講孝順,偷偷作了一個地室,把父親藏在里面,盡心供養(yǎng)。有一天,來了一個天神,手里拿著兩條蛇,問國王說:“能夠分出這兩條蛇哪是雌哪是雄,就保護你的國家平安,否則就要消滅你的國家。”國王非常憂慮,訪遍了朝廷所有的人,沒有人能夠識別。那個很孝順的大臣就偷偷去問自己的父親,父親說:“把它放到細軟的東西上面,那個性情躁的就是雄,性情柔的就是雌。”這樣就答復了天神的問題。天神又問:“誰是迷睡的人,又是醒悟的人?誰是醒悟的人,又是迷睡的人?”大臣問父親,父親說:“比丘和凡夫相比,比丘是醒悟的人;比丘和羅漢相比,則又是迷睡的人。”天神指著國王的大象問有多重,大眾又不能回答。大臣回去問父親,父親說:“把大象放到船上,記住船的水位,然后把石頭搬到船上去,落到原來的水位上,石頭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天神又問:“怎么使一捧水,比大海多?”大臣的父親傳出話來:“如果能夠以至誠的心,以一捧水,布施佛僧或者父母及陷入困境的病人,那么他得到的福報無量無邊。海水雖多,但只不過一劫的壽命。”天神變化成一個饑餓的人,皮包骨頭,拄杖而來,問道:“有比我更痛苦的餓人嗎?”沒有人能回答。父親說:“世人如果吝嗇、貪婪、嫉妒,后世就墮落到餓鬼中,百千萬年聽不到水漿的名字,身體一動,骨節(jié)中就冒火。如此身出饑火的人,痛苦超過你百千萬倍。”天神又變化成一個人,腳鐐手銬,脖子加鎖,身中出火,全身焦爛,問大家說:“世上有比我更苦的嗎?”大臣父親說:“如果不孝順父母,逆害師長,誹謗三寶,后世墮落地獄中,一天一夜,萬死萬生,那種慘景超過你百千萬倍。”天神變成一個美女,非常端正,來問大家說:“有比我更美的嗎?”大臣父親說:“如果有人敬信三寶,孝順父母,布施忍辱,精進持戒,那么他就會生到天上,外表端莊美麗,超過你百千萬倍。你和他比,簡直就是一只瞎猴子。”天神拿來一根旃檀木,四面方正,問道:“哪頭到樹根,哪頭到樹尾?”大臣的父親說:“放到水里,根那一頭就會向下,尾那一頭就會向上。”天神又牽來兩匹白母馬,體型顏色沒有一點差別,問道:“誰是母?誰是子?”大臣父親說:“拿草去喂,母馬一定會讓草給子馬吃。”很多的難題都被大臣的父親解決了,天神非常高興,就答應保護國土。這個時候,國王大喜,問大臣說:“回答這些問題,是你自己知道的,還是別人教你的?”大臣就把實情告訴了國王,國王就請出的父親來供養(yǎng),尊他為國師。大臣說:“陛下應當向全天下宣布,不準再拋棄老人,一旦發(fā)現(xiàn)有不孝敬的,就要判大罪。”從此以后,惡法消除,人人都知道孝養(yǎng)老人了。

  (按)佛說:“這個時候的父親就是我的前身,這個時候的大臣就是舍利弗的前身,這個時候的國王就是阿阇世王,這個時候的天神就是阿難。”

  異香遠聞《法苑珠林》

  唐朝慈州刺史王千石,天性仁孝,樸實謹慎,精通佛典。貞觀六年守父喪,哀傷程度超過了一般人。他給父親作了一個墳,自己在墓墳的左邊搭了一個草棚,每夜必誦經(jīng),以增加父親陰間的福報。他誦經(jīng)的地方,常常能夠聽到鐘磬的聲音,非常清晰,還飄出一種奇妙的香氣,幾里遠都能聞到。

 。ò矗﹦倓偹廊サ娜耍褡R昏迷不醒,前面一團漆黑,張目不見親友,四十九天之內(nèi),恐怖驚惶,所受的痛苦不能說盡,時時盼望陽世的親人作福救濟。因此,孝子慈孫,不但要使父母的形體有所歸宿,而且要使父母的神識也有所歸宿。好象吃完的桃李核,仍舊能生長成新樹。現(xiàn)在的人只知道把父母的形體放進棺材,一定要誠信,而對于父母的神識,反而不去管他的歸宿,這難道不是徒有外表而沒有內(nèi)容嗎!

  出家報父《緇門崇行錄》

  唐朝謝某,父親以捕魚為生,掉進水里淹死了。謝某想父親殺業(yè)太多,必然生到惡道里面去,就落發(fā)出家,法名叫做師備,發(fā)奮修持,不怕吃苦,盼望早日開悟,報答父恩。有一天,帶領大家出山,傷腳出血,忽然大悟。后來夢見父親來感謝說:“我依賴你出家的力量,心地已經(jīng)覺悟,現(xiàn)在生天了,所以特意來告訴你。”

 。ò矗顿t愚因緣經(jīng)》說:“例如,現(xiàn)在有一百個盲人,一個明醫(yī)治好了他們的病,頓時見到了光明;另外又有一百個人犯了罪,要挖去眼睛,一個人出來挽救了他們,使他們保全了眼睛。這兩個人雖然積下了無量福因,但比不上勸人出家和自己出家的功德偉大。”如此看來,兒子能夠出家,父母依賴他的力量升天,還有什么懷疑呢?

  修懺遇母《夢溪筆談》

  宋朝的朱壽昌,是刑部侍郎朱巽的兒子。他的母親劉氏出身低微,在壽昌七歲的時候,父親主管雍這個地方,把壽昌的母親嫁到了民間。壽昌長大后,天天思念母親,心中悲痛,最后下定決心,辭官尋母,走遍四方,經(jīng)歷了各種艱難困苦。為了報母恩,他刺血書寫水懺一部,又印經(jīng)流通,念經(jīng)不斷。有一天他走到同州的時候,忽然和母親相遇,兩人抱頭痛哭,過路的人都受感動。從此就誠心孝養(yǎng),又出來作了司農(nóng)少卿,士大夫中為他作傳的人很多。

  (按)刺血寫懺,晝夜念經(jīng),多么精誠!忽然相遇是理所當然的事!缎W》①這本書反而把這件事忽略了,沒有引用,不知是為什么。

  注:①中國過去的兒童教育課本,宋朝朱熹、劉子澄編,里面的內(nèi)容大都有關道德修養(yǎng),分內(nèi)外二篇。內(nèi)篇包括“立教”、“明倫”、“敬身”、“稽古”,外篇包括“嘉言”、“善行”。明陳選作《小學集注》,清張伯行作《小學集解》。

  樹德資親《感應篇廣疏》

  福建的林承美,幼年就死了父親,他的母親守節(jié)不嫁,撫養(yǎng)兒子。承美日夜哭泣,深感母恩難以報答。一位禪師很受感動,就勸告他說:“孝子思親,光是痛哭,親人并不會得到什么好處,應當想一個報答的辦法。”于是告訴他,作好事,親人就會得益;作壞事,親人就會受害。您想要報親恩,只有戒殺放生,廣積陰德,,才能使親人真正得益。承美一聽,醒悟過來,發(fā)誓戒殺放生,多作好事。后來享受高壽九十六歲,科第為閩中第一。

 。ò矗┦郎嫌猩朴诒M孝的人,有不善于盡孝的人。我盡自己的誠心,使親人得到實際的利益,這就是善于盡孝的人。我表面上盡到了自己的誠心,而親人并沒有得到什么實際的利益,這就是不善于盡孝的人。如果說哭泣就是盡哀,就叫做孝,那么即使淚如泉涌,象決堤的江河一樣,對于親人又有什么利益呢?如果說衰麻在身,就叫做孝,那么即使積麻成山,坐到里面去,對于親人又有什么利益?披麻戴孝,痛哭流涕,是人不得已才表達出來的常情。要想使生我養(yǎng)我、任勞任怨的父母得到真實的利益,則要用另外一種辦法,不在這種表面形式。

 。ㄑa充)以上已將盡孝的道理說得非常詳盡,盡孝的辦法不在于外表形式,更不在死后講排場,甚至殺生祭拜還以為孝。如果能將以上的道理在生活實踐中對照執(zhí)行,那么這個人就是真正的大孝子。真正盡孝的關鍵在哪里?歸根到底,就是要使親人擺脫六道輪回的痛苦,要達到這個目的,就只有學佛這條道路了。

  敬兄

 。òl(fā)明)兄弟之間,形體雖然不同,但是父母則認為是一體生下來的,對他們的愛是相同的,所以兄弟不和,沒有不使父母傷心的。兄弟能互相友愛,就叫做“悌”,孝就同時存在其中了。這里只說敬兄,沒有說弟,是文字上的省略。

  兄弟之間的感情,常常被女人損害。賢良的女人也有,但不好的占多數(shù)。她們的弱點就是見小不見大,知己不知人,所以常常容易引起爭端。世上的男人,偏偏就是相信女人。兄弟說了千言萬語,怎能抵得上妻妾一番訴說!所以非常剛硬的男人,遇到了妻子就會膽怯;非常明智的男人,遇到了妻子就會昏愚;非常顯貴的男人,遇到了妻子就會卑微;非常果斷的男人,遇到了妻子就會遲疑;非常吝嗇的男人,遇到了妻子就會慷慨;非常自傲的男人,遇到了妻子就會低頭;非常方正的男人,遇到了妻子就會諂媚。雖然處于君王的尊貴地位,也不能勉強一個人忠孝,只有閨房里的女人,就能隨心所欲的指揮男人。可憐啊,五濁惡世的兄弟!怎么能夠使家家戶戶都有賢良的妯娌,互相友好,沒有煩惱呢?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