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人物故事 >

第四章 各種事件

  第四章 各種事件

  無論經(jīng)典或是注釋書都并未提供我們很多馬哈咖吒亞那(Mahakaccayana)在僧團中的傳記資料,它們將焦點放在他的老師角色上,特別是他對佛陀略說的廣解。

  習慣于安靜獨居

  從馬哈咖吒亞那(Mahakaccayana)出現(xiàn)的〈因緣〉(nidana,或譯為序)到經(jīng)典,我們可以推論,他出家后大部分時間都待在阿槃提。他似乎習慣于安靜獨居,只有在需要時才指導他人。他會定期去幾個主要住處拜訪佛陀,有時候,似乎也會在傳法之旅中隨侍佛陀。

  馬哈咖吒亞那(Mahakaccayana)在《中部》以解脫者身份出現(xiàn)的三部經(jīng)中,分別是從三個不同地點展開,包括咖畢喇瓦土(Kapilavatthu)城、王舍城與沙瓦提(Savatthi)城。這三個城市散布在恒河流域中,彼此距離遙遠,且與阿槃提也相隔甚遠。這顯示出馬哈咖吒亞那若非花很長時間在旅途中隨侍佛陀,就是當他聽說大師會在某地停留一段時間時,才游行到佛陀所在的各個道場。

  我們找不到馬哈咖吒亞那(Mahakaccayana)和其他如沙利子(Sariputta)、馬哈摩嘎喇那(Mahamoggallana)與阿難達(ananda)等領導比庫,有過密切交往的事例。他似乎總是獨自隱居,但并非象馬哈咖沙巴(Mahakassapa)那么強調(diào)獨住,也不特別堅持頭陀苦行。(1)

  如我們底下會看到的,他似乎是應別人的請求而教導,我們也會發(fā)現(xiàn),他在經(jīng)典中總是以對別人解說與闡釋法義的角色出現(xiàn)。我們并未看到他象前述那些長老一樣,以一對一的方式和其他比庫進行對話;也看不到他像最睿智的比庫利弗尊者經(jīng)常向佛陀發(fā)問。

  他在《牛角林大經(jīng)》(Mabagosinga,MN 32)的缺席很引人注目,在那次聚會中其他杰出比庫都聚集在一個滿月的夜晚,討論可以為森林增光的理想比庫。不過當然,如果馬哈咖吒亞那那時在場,他一定會描述善于廣解略說法義的比庫。

  如前述蘇那的例子中所見,馬哈咖吒亞那確實曾應允剃度,但如果拋開《增支部注》所說(“清一色的橙袍”),他的弟子可能并不多,其中一個是比庫隸犀達多(Isidatta)。他在很年輕時就因能敏銳地回答佛法艱難問題,而讓許多年輕比庫印象深刻。(2)隸犀達多處理微細論點的技巧,無疑應該是來自馬哈咖吒亞那嚴謹?shù)挠柧殹?/p>

  受到沙咖天帝的特別禮敬

  有一次,馬哈咖吒亞那去拜訪佛陀時,受到沙咖天帝(Sakka-devanam-inda)的特別禮敬。(3)此事發(fā)生在佛陀住在沙瓦提國(Savatthi)東園的鹿母講堂中時。世尊坐在一群大弟子中間,舉行自恣甘馬(kamma),即比庫之間相互舉發(fā)過錯,以結(jié)束一年一度的雨安居。為了聞法,馬哈咖吒亞那常會定期來拜訪佛陀,甚至從很遠的地方來,因此其他長老總是會為他保留座位,以免他突然出現(xiàn)。

  這次沙咖天帝和他的天界隨從一起前來,趨近圣眾并頂禮世尊。由于他并為看見馬哈咖吒亞那,因此心想:“如果尊貴的長老能來就好了。”就在這時,馬哈咖吒亞那出現(xiàn)并就坐。當沙咖天帝看見他時,緊緊握住他的腳踝,對于長老的抵達,表達他們心中的喜悅,并供養(yǎng)他香與花。一些年輕比庫不以為然,他們抱怨沙咖天帝行禮不公平,但佛陀制止他們,并說:“比庫們,那些善護根門的比庫,如我的法子馬哈咖吒亞那,在人、天之間都受到敬愛。”然后,他說出《法句經(jīng)》的下列偈(gatha):

  即使天神亦愛戴,

  如御馬師伏六根,

  彼之慢心已調(diào)伏,

  已是解脫煩惱者。(Dhp.94)

  馬哈咖吒亞那實際上是個致力于關注調(diào)伏六根的人,這點在他的經(jīng)典中可以得到證明,它們(如底下會看到的)常強調(diào)“守護根門”的必要。

  須離變性成女子

  注釋書記載了兩個奇異的連串事件,它們都源自于其他人看見長老身形的心理印象。其中之一記載于《法句經(jīng)注》,(4)提到一個年輕人須離(Soreyya),市中同名庫藏官的兒子。

  有天須離駕車出城,和一個密友與一群玩伴前往浴場。在出城時,馬哈咖吒亞那尊者正好站在城門口,于進去托缽前穿上外衣。當年輕的須離瞧見長老的金色身時,他心想:“!但愿這個長老能成為我的妻子!或愿我妻子的身體光澤能變成像他的身體一樣!”

  就在他心中閃過邪念的那一瞬間,須離立刻從男人變成了女人。驚訝于這個無法解釋的性別轉(zhuǎn)換,他趕緊在其他人尚未注意到發(fā)生什么事之前,跳出馬車逃走。他緩步走向德咖西羅城(Takkasila),同伴找不到他,就向他的父母報告他的離奇失蹤。當一切尋找他的嘗試都無效時,父母斷定他一定已經(jīng)死亡,便為他舉行葬禮。

  當女子須離抵達德咖西羅城時,遇見該城庫藏官的兒子,他愛上他并娶她為妻。他們結(jié)婚第一年,她就生了兩個兒子。先前當他是男人時,須離故鄉(xiāng)的妻子也為他生了兩個兒子。因此他是四個小孩的父母——兩個小孩的父親,兩個小孩的母親。

  有一天,須離從前的密友來德咖西羅城處理一些私事。女子須離看見他,就叫他到她家,向他揭露自己變性的秘密,這個朋友建議須離應該去供養(yǎng)馬哈咖吒亞那,他就住在附近,然后請求長老原諒他如此荒誕不羈的想法。

  于是朋友去找長老,邀請他隔日到女子家中接受供養(yǎng)。當馬哈咖吒亞那尊者抵達時,朋友帶女子須離到他面前,告訴他很久以前發(fā)生的事,并請求他原諒她的罪過。就在長老說出“我原諒你”的那一刻,女子須離又變回男人。受到這雙重變性的震撼,須離徹底看破紅塵,決定不再過世俗的生活。他在馬哈咖吒亞那座下剃度出家成為比庫,不久以后就證得阿拉漢(arahant)果與神通。

  禹舍轉(zhuǎn)世成猴子

  馬嘎塔國(Magadha)阿迦答沙都王(Ajatasattu)的宰相禹舍(Vassakara)就沒如此幸運了,他的不幸全來自于他的傲慢于固執(zhí),而非無法控制的力量。

  《中部注》記載,有一天當禹舍看見馬哈咖吒亞那尊者從靈鷲山下來時,他大叫:“他看起來好象一只猴子!”(5這)個大叫似乎有點奇怪,尤其馬哈咖吒亞那在經(jīng)中被描述為非常英俊與高雅。但無論此事的原因為何,這消息很快就傳到佛陀那里。世尊說,如果禹舍請求長老原諒,一切就會沒事;但如果他不如此做,就會轉(zhuǎn)生為王舍城竹林中的一只猴子。此事傳回禹舍耳中,身為王國的宰相,他一定非常驕傲,以致于不肯向一個托缽僧低頭乞求原諒。由于想到佛陀必無虛言,因此他很認命,并為來世預做準備:他在竹林中種了很多樹,并派遣守衛(wèi)保護其中的野生動物。據(jù)說,在他去世之后不久,竹林中就有一只猴子出生,每當人們叫“禹舍”時,它就會靠近。

  經(jīng)典中并未記載馬哈咖吒亞那尊者的去世情形,但在《摩偷羅經(jīng)》(Madbura Sutta,底下會討論)的最后,馬哈咖吒亞那宣稱佛陀已涅槃,由此可見他自己一定活得比大師(佛陀)還久。

  原注

  (1)在Vin.2:229描述第二次結(jié)集的準備過程中,提到來自阿槃提的八十八位阿拉漢(arahant),聚集在阿呼恒河(Ahoganga)的山坡。他們被描述為“多林住者,多乞食者,多著糞掃衣者,多著三衣者”并拿來和來自波婆(Pava)城的六十位阿拉漢(arahant)比較,他們都是堅持這些苦行者。雖然我們很難根據(jù)這一段而驟下結(jié)論,但這些比庫很可能是屬于馬哈咖吒亞那的傳承,而他們大多都持守苦行(非全部持定)的原因是,他啟發(fā)他的弟子們依照個人情況采取苦行,并非強制規(guī)定。

  (2)隸犀達多在SN 41:1,2中被提到。在第一部經(jīng)中他回答一個法義歧異的問題,馬哈咖吒亞那也曾討論這個論題(見本書第二部.第五章〈佛陀“略說”的闡述者〉,頁146-147);在第二部經(jīng)中他回答一個關于疑見的問題,為了避開這些回答帶給他的盛名之累,他遂隱藏起來。

  (3)Dhp.Comy.(針對第94頌);BL,2:202-3。

  (4)Dhp.Comy.(針對第43頌);BL,2:23-28。

  (5)MN.Comy.(to MN 108)。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