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經大全 > 華嚴經 >

華嚴經

《華嚴經》全名《大方廣佛華嚴經》(梵文:☉〉,mahā-vaipulya-buddhavata猞愀欀愀-sūtra) 。大方廣為所證之法,佛為能證之人,證得大方廣理之佛也,華嚴二字為喻此佛者。因位之萬行如華,以此華莊嚴果地,故曰華嚴。又佛果地之萬德如華,以此華莊嚴法身,故曰華嚴。華嚴經是大乘佛教修學最..[詳情]

第四章 四大和合,無我、無我所

  海云繼夢解華嚴 菩薩問明品講記

  第四章 四大和合,無我、無我所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問寶首菩薩言:「佛子!一切眾生等有四大,無我、無我所,云何而有受苦、受樂,端正、丑陋,內好、外好,少受、多受,或受現(xiàn)報、或受后報;然法界中無美無惡!

  文殊師利菩薩問寶首菩薩,說一切眾生是「四大和合,無我、無我所……」,這是一個關鍵,因為我們往往知道有四大以后,就認為「有我、有我所」,但這里告訴我們「無我、無我所」。

  「有我、有我所」就表示有能、所,亦即有一個主格,一個受格,主客就對立了;但這里講「無我、無我所」,也就是沒有主客對立。雖然有四大,但它沒有主客二元化的對立性。覺與不覺的差別就在這個很小的地方。

  覺悟是覺什么?不覺悟是什么不覺?我們之所以不覺,是因為覺錯了,有了錯誤的認知,就叫「無明」;假如真的不覺,那是「無知」,像動物這樣。一個人若是無知,尚可訓練,還可覺知;但若被無明蓋住,則必須破無明才能覺知。

  「無我、無我所」即是沒有主客對立的情況,可是一般人一有四大,就以為四大是「我」,那就有一個主了,如此看一切境界就都跟這個「我」相對立。從這里延伸出去,好多毛病就會產生,可是我們自己并不知道,因為你是很自然的延伸。假如這些延伸是刻意的,那稍具警覺性便能克服,問題是這些延伸都是源于你的「主詞」,你認為有一個中心存在,其它一切都是相對于這個中心而成立的,這樣一相對,整個問題就來了。

  四大和合的存在是本來如此,這個存在本身沒有強調「我」存在,他只是存在而已,但人類的意識會去強調「我」存在,一旦如此,就是「主」立;主一立,所有的「客」就都跟「主」相對立,對立一產生,種種煩惱、挫折便紛至沓來。

  譬如,我存在本來跟宇宙萬物是一樣的,就像石頭和黃金放在一起,石頭不會自卑,黃金也不自大,兩者只是存在而已。但當黃金存有一個「我」時,石頭就遭殃了,其實遭殃最大的是黃金,它會覺得「我是黃金,存在此處,石頭不應該出現(xiàn),因為它降低了我的身份!褂谑撬颖苁^,認為石頭是「逆境」而想方設法遠離它。

  我們是否也有同樣的問題,認為自己是某一號人物,非我族類者便加以疏離?這是個很嚴重的問題。假如只認為石頭不該在這里,那把石頭除掉就好了,問題是,石頭不過是本然存在。這時黃金自己會起作用——它開始選擇同一類的或比它高的,至于不同類的或比較低的,就想盡辦法揚棄。它開始逃避或迎合,于是種種困難、挫折、煩惱就產生了。換句話說,主一立起來,客就與之相對立;客本身不會主動對立,是因為立了主以后,才自然對立起來的,而煩惱就從這里來。假如客本身會主動找你挑戰(zhàn)、對立的話,不理它就行了嘛!問題是你自己挑起那個麻煩,才產生主、客之別。

  修行的關鍵就在此處,從內心深處將「主」除掉,這很不容易,因為每個人認為自己為主的這個觀念根深柢固,不會認為自己是客。各位能否這樣發(fā)心:「這輩子我永遠當伙計,好好服侍主人,把他的事業(yè)辦好就行了!惯@種就是世間第一等人,很不簡單!所有人都想自己當家做主,哪個人愿意心甘情愿當人家一輩子伙計?要完全「無我」當個仆、當個客,很不容易。∧苡羞@種觀念:「這輩子不管何時何地,始終以客的身份存在!惯@樣的人生命質量非常高。

  東方的古代女性天生比較有當「客」的傾向,所以嫁雞隨雞。從男女平等、社會平等的立場來看,這不可取,我就是我啊,豈能嫁雞隨雞!然而這其實是業(yè)力,因為這是對立!府斂汀箷r很容易交融,一般客位者會想辦法與主交融,否則兩者無法合一,因此就不會有那種自傲、自大,愛指揮的權力欲望。這時你會發(fā)現(xiàn),這過程中「主」就被除掉了,對立性已經不存在。

  腦筋具有女眾思惟模式的人,生命韌性比較強,偏向男性思惟模式的人,生命力比較旺盛,但相對的比較脆弱。通常女孩子遭受挫折,她會承受,與之交融,多半能堅強活下去。男孩子則不然,可能一次打擊,整個世界就為之瓦解,因為「主」被破了就無依,然后惶恐,墮入了黑暗的深淵。女眾比較能以夫為貴,夫成長發(fā)達,她就跟著成長發(fā)達,夫衰敗了,反倒成為先生的支柱。為何男眾與女眾差別那么大?因為「主」立得太嚴重了,而太太通常不立主。

  可見佛法在世間非常好運用,我們很容易因四大的存在而自我膨脹。一個人有了財富、權利和社會地位后就容易耀武揚威,那便是「有我、有我所」。四大只談色身,其實財富、社會地位、權利都屬四大的另一種形式,這種情況能否排除?我們必須由此來撿定自己。

  這里是文殊師利菩薩問寶首菩薩,寶首菩薩以「寶」為首,就是能夠體認到「這一層人生真諦的理念,即是人生至寶」。他先把第一個前提「一切眾生等有四大,無我、無我所」提出來,然后說「云何而有受苦、受樂,端正、丑陋……」四大本身就這樣存在著,哪有苦樂、丑陋呢?既然「無我、無我所」,又怎會受苦、受樂,有端正、丑陋之別呢?可見它「有我、有我所」嘛!「受苦、受樂,端正、丑陋,內好、外好,少受、多受,或受現(xiàn)報、或受后報」這些都是對立、分別,「無我、無我所」應該無分別的,然而為何還有這些?

  「法界中無美、無惡」,法界里本來無所謂美好、丑惡。它本然如此!法界里的一切就是那個樣子。頭發(fā)、頭皮屑都在法界中,但我們千方百計要把頭皮屑除掉,讓頭發(fā)留下來。法界假如有美好、丑惡的話,那長頭發(fā)就好了,為何也長頭皮屑?可見法界中無惡、無美,毫無區(qū)別。若有區(qū)別,那是你的分別心使然,是主、客對立。其實,那只是一種流行趨勢而已,說不定哪天會流行頭皮屑愈多愈美,F(xiàn)在流行人人隨身帶大哥大,哪天流行帶個骷髏。所以流行本身是人的意識分別所產生的,法界本身沒有這些美或不美。人類由于主客對立才產生這種種現(xiàn)象,苦樂、端正、內外、多少、現(xiàn)報、后報,這些都僅是舉例說明。下面是寶首菩薩的作答。

  時寶首菩薩以頌答曰:

  隨其所行業(yè),如是果報生;作者無所有,諸佛之所說。

  譬如凈明鏡,隨其所對質,現(xiàn)像各不同,業(yè)性亦如是。

  亦如田種子,各各不相知;自然能出生,業(yè)性亦如是。

  又如巧幻師,在彼四衢道,示現(xiàn)眾色相,業(yè)性亦如是。

  如機關木人,能出種種聲;彼無我非我,業(yè)性亦如是。

  亦如眾鳥類,從que而得出;音聲各不同,業(yè)性亦如是。

  譬如胎藏中,諸根悉成就;體相無來處,業(yè)性亦如是。

  又如在地獄,種種諸苦事,彼悉無所從,業(yè)性亦如是。

  譬如轉輪王,成就勝七寶,來處不可得,業(yè)性亦如是。

  又如諸世界,大火所燒然,此火無來處,業(yè)性亦如是。

  「隨其所行業(yè)」,即是隨我們所造的業(yè)。這個「行」,包括身、口、意三業(yè):所講的、所做的、所想的,F(xiàn)代人往往說很多卻做不到,譬如講「我發(fā)愿往生極樂世界」,那就一定能去嗎?不是「發(fā)愿」就能完成。幾乎所有宗教都有這種特色:只要信我就得永生。其實這一定得透過「所行業(yè)」才做得到。

  有名的小說家托爾斯泰,每星期都上教堂,發(fā)現(xiàn)教堂的鐘怎么都敲不響,他苦苦思索這個問題,后來發(fā)現(xiàn),原來好多人穿漂亮的衣服到教堂都在競爭,捐獻時也互較多寡,講話時互相挖苦,所以上帝的鐘聲敲而不響。這就告訴我們,形式上做很多,實質上不見得相應,實質上是從「行」所造的「行業(yè)」去相應,身、口、意怎么做,「如是果報生」,果報就這樣產生。這就緣起法界而言。

  緣起法界既然森羅萬象,你就可發(fā)現(xiàn)它本身一定有各種不同的因緣,黃金有黃金的因緣,石頭有石頭的因緣,不能說都是四大和合。既然是四大和合,理應人人皆然,但實際上卻不可能都一樣。因為從緣起來講,每個人的因緣不同,所行業(yè)有異,果報也不一樣,這是從緣起的立場來看。

  「作者無所有」,做的人不知道。因緣和合過程中,沒人知道為什么,但身口意所做的,自然會合成某種結果出來。雖然這世間所有因緣不管怎么組合都是平等的,但組成結果的事相必然不同。

  你找甲乙丙的因素,或找ABC的因素來組合,都是平等。至于你找到哪一個來組合,就隨你那個因緣來確定;為何你找A而不找C,為何找甲而不找乙,這當中定然有個因緣將它們湊合起來,所以組成結果的那個事相必然有別。這一點若不能體會,就會產生「怎么會這樣?」的迷惑。

  四大在這宇宙中是平等的,人人概率應該一致才對,但事實不然,因為種種因緣組合中,尚有組合這種種因緣的不同因緣。有位小朋友問:「糖果是不是糖做的?」我說是!「那糖做成糖果,應該只有一種,為何變出那么多種糖果?」他已經觀察到了,糖做成糖果是一種因緣,應該只有一種,怎么那么多種糖果?他不知道,糖做成糖果的過程,還有很多因緣參與。

  人是四大和合沒錯,可是其中因緣有所不同,「所行業(yè)」不一樣,「果報身」也有異,這點不是我們能預定的。譬如你下輩子要當天人,不在人間,可不可以?可以!但要到哪一層天,不是你所能預定的,如今你所能做的只是盡量修,盡量添福報。假如是去忉利天,那兒還有卅三天,那就有卅三個機率了,你到那里是當天王、天女、阿修羅、緊那羅……等?雖然都在天上,但際遇各不相同,完全依據(jù)你的身口意三業(yè)而來;因緣組合不同,所獲得的答案也不一樣。

  「譬如凈明鏡,隨其所對質,現(xiàn)像各不同,業(yè)性亦如是!蛊┤绾芮鍍舻拿麋R一樣,隨其面對的境界,所現(xiàn)的相各有不同,業(yè)性也一樣!竷裘麋R」講的是我們的心,心隨你做的緣不同,所展現(xiàn)的也不一樣。

  我們現(xiàn)在是在人道,一般人所求大概是住豪宅、穿名牌、吃山珍海味便余愿足矣,死而無憾,因為人間富貴的極致不過如此。學佛后卻發(fā)現(xiàn)「天人」福報比「人」大很多,夜摩天以上的天人不睡覺精神一樣好,四禪天以上的天人不吃東西,而是以禪悅為食,多殊勝!這些都是我們想象與體會不到的。我們現(xiàn)在「對質」的境界都在六根接觸六塵當中,沒辦法體驗另一個六根所對的六塵境界。同樣的,地獄中的苦難也難以想象,那種燒、煎、炸或八寒地獄都感受不到。

  「所對的質」是指這世間,另一個世間我們就感受不到了,遑論「無色界天」的部份。無色界天連形狀都沒有,怎么看呢?欲界是「有形有欲」,色界是「有形無欲」,無色界是「無形無欲」,那我們該如何體驗其存在呢?體驗其存在,才是人生中真正了解自己的時候。

  經文這里開始舉例,心境所展現(xiàn)出來的,相對于我們的因緣,所現(xiàn)的相各不相同,「業(yè)性亦如是」,業(yè)性也一樣。如前面所提到的,「隨其所行業(yè),如是果報生」。

  「亦如田種子,各各不相知,自然能出生,業(yè)性亦如是!挂嗳缣锢锏姆N子,各各不認識,你是你,我是我,每個種子各不一樣。不管你、我造了什么業(yè),它全部都會出生,業(yè)性也一樣。

  我們這時代的人太聰明了,所以很會隱瞞,很多不好的心念會透過行為或語言隱瞞過去。譬如佛門中講布施、供養(yǎng),他不想出錢也沒關系,可是卻會用贊嘆別人的發(fā)心來隱瞞自己的不發(fā)心。這兩種果報會同時出現(xiàn)喲!因為不布施、不供養(yǎng),財?shù)母缶蜎]有了,但一再贊嘆別人的福報卻會有。所以當因緣來臨時,現(xiàn)出來的相可能是很窮,但人緣很好,而他自己卻不知道。他種了兩個因:第一,慳吝、不布施,當然就得不到財富的福報;第二,他一再贊嘆別人,所以人緣很好,但別人即使有錢也不會給他用。雖然如此,別人就是會對他很照顧,因為針對這個因緣來說,他一毛不拔。這就是「各各不相知,自然能出生」。

  我們常說:「奇怪!果報為何如此?」這時,你必須明白前輩子的因怎么種的。讀書時這種情況特別明顯,有人國文、英文特別強,理化、數(shù)學一塌糊涂,有的人則物理、化學特別好,碰到地理、歷史就昏倒。不是同樣用功讀書就行了嗎?不見得!因為各有其前因,但那個「因」未必是這輩子所造。

  「又如巧幻師,在彼四衢道,示現(xiàn)眾色相,業(yè)性亦如是!埂盖苫脦煛辜茨g師在變化表演之時,會示現(xiàn)種種預期不到的情況,「示現(xiàn)眾色相,業(yè)性亦如是」,身、口、意所做的,也會獲得「眾色相」的果出來。但要知道,身口意三業(yè)所種的業(yè)性和眾色相所得的果報,與幻師所現(xiàn)的色相一樣不實在。這是談不實在的部份。

  「如機關木人,能出種種聲;彼無我非我,業(yè)性亦如是!构糯小笝C關木人」這種機器,機器木頭人會出種種聲音,有如真人一般,但它沒有「我」,也無「非我」,只是某種因緣組合。那么,我們是否也是某種因緣的組合?

  假如人只是四大組合的結果,你會發(fā)現(xiàn)這四大本身沒有生命。有些人認為我們是父母所生,跟前世因緣、因果無關。不!絕對有關。父母對于「我」這個人來講,只是個緣而已,假如無緣就不會生下你。但父母本身懷孕與否的那個物理或生物現(xiàn)象只是個助緣,真正的助緣是這對父母有無子女的命。換言之,我們今天來到這世間,是因為有你的「因」存在,再藉父母的「緣」而出生。「四大假合」必須有你「生命的因」存在,否則你那個生命無法存在。所以那個生命的因若離開了身體,這四大就無法運作了;即使有運作,也只是行尸走肉的物理現(xiàn)象。若有生命活力、生命能量存在,即使這色身病的再重,還是會活下去,而且不會活得很痛苦,依舊能有所作為。所以病苦并不會障道,一般人認為病苦會障道,那是因為他不了解生命的真實義,不知道「我」是什么。

  從「機關木人」我們也可反思自己是不是機關木人?很多人有如機關木人,能出種種聲,會吵會笑、會高興、能吃東西,但生命的「實質因」并未帶進來,于是成了一般所謂的行尸走肉。所以,你怎么出生、創(chuàng)造什么事業(yè),種種福報、業(yè)報都屬業(yè)性的問題,依舊不離前面那句總說:「隨其所行業(yè),如是果報生!

  「亦如眾鳥類,從que而得出,音聲各不同,業(yè)性亦如是!锅B有很多種,都是破殼而出的,但每一只鳥的聲音都不一樣。生命亦然!每個人的果報都不同,那是因為前輩子的因不一樣。哪種鳥一定發(fā)哪種音,此屬業(yè)性。就拿兄弟姐妹來說,雖是同一父母所生,但每個人的個性差別極大。

  「譬如胎藏中,諸根悉成就,體相無來處,業(yè)性亦如是!埂柑ゲ亍,我們在娘胎里,眼耳鼻舌身意都成熟了,「體相」從哪來?釋迦牟尼佛就在這里告訴我們,「體相無來處」,他自然成長出來。按照現(xiàn)代生物學來說,此乃決定于細胞內染色體DNA。人類細胞內有四十六對染色體,這輩子聰明與否,或一生中帶有什么疾病,都與染色體里的遺傳基因有關。不管怎樣,當中有一個關鍵——它「體相」的來處,最初是沒有的;它在整個成長過程中,「諸根悉成就」,是慢慢形成的。形成以后,不管肥的、高的、矮的,或按中國人金木水火土等五行來區(qū)分,這些都屬「所行業(yè)」得到的果報;什么樣的行業(yè),就得什么樣的果報。

  一般講「身相長大」的人通常比較有福報,另一個講法是「能吃就是福」,這句話對生在臺灣的人來說當然沒問題,但對第三世界窮苦地區(qū)的人來說就不一定了,因為可能根本沒得吃。這里我們不討論到底是福德、非福德的問題,只能說像在母親的肚子里一樣,各個形成也是「無來處」。也就是說,要形成什么樣子,端看「業(yè)性」而定,乃是前輩子的「因」所得來的果報。

  南部有位老菩薩生了十三個小孩,只有一個憨兒子最孝順,不管走到哪兒,老爸一定帶著他。這說明了他的「業(yè)性」如此,生了十三個只有一個最孝順,其它都不知哪里去了。你問他十三個小孩都到哪里去了,他也回答說好像幾個在這里,幾個在那里,這完全是業(yè)性因緣使然,完全是因緣組合,實在無由置喙。

  「又如在地獄,種種諸苦事,彼悉無所從,業(yè)性亦如是!褂玫鬲z來舉例,一個生命在地獄里受種種苦(不是只有一種),他本身「無所從」,自己無法決定。

  世間人受苦,他會找人訴苦,但地獄里受苦的人,是叫不出苦的,那種苦是念念不間斷。下油鍋炸時,哪個會探出頭來喊救命?連喘氣的時間都沒有,怎么喊救命?它是各種苦接二連三而來的,油鍋炸完再翻空拋接,丟到刀山里去,再從那邊抓出來,丟入八寒地獄里!阜N種諸苦事」,你怎么知道要到哪里去呢?這時候你完全不知,然而之所以會受這種苦,乃是前輩子造的因、造的惡業(yè),因此就會受那些果報,「隨其所行業(yè),如是果報生」。你所看到的相是果報,而造成這個相的因,它的根本就是「所行業(yè)」。所以說「業(yè)性亦如是」,所造的業(yè)是什么,所產生的果報就是什么,就這么簡單。

  「譬如轉輪王,成就勝七寶,來處不可得,業(yè)性亦如是!罐D輪王有玉女寶、象寶、馬寶、宰相寶、將軍寶等七寶,七寶很殊勝,但你不知道它怎么來的。

  一個國家若是強盛,那便賢臣猛將輩出,若是處在衰弱期,則窮盡全國上下仍找不出一名賢士。想想自己亦然,如果福報正旺,隨便做什么都賺,如果霉運當頭,做什么都虧。說得上原因嗎?所以「來處不可得」,那是前輩子造的因,這輩子果報的收成而已。

  所以轉輪王的太子若無七寶的福報,這些寶自然會消失。老國王告訴大臣:「你們要留下來好好輔佐太子!罐D輪王一走,那些原本得輔佐太子的老將軍、老宰相,卻相繼被閻羅王一個個調走,因為太子和國家的老百姓都沒有那個福報,不為什么。

  「又如諸世界,大火所燒然,此火無來處,業(yè)性亦如是。」這是佛法的一個根本常識——成、住、壞、空。世界要毀滅(壞)時有三災:火災、風災、水災;馂囊黄饡r,火不知道從哪里來,整個世界大火一直猛燒,不為什么,就是這樣成就的。我們現(xiàn)在是否也如此?科學家說地球暖化了,溫室效應是否即是火災?不知道!假如平均溫增加十度,恐怕就是人類的大災難了,那時是否即是「大火所燒然」?你說火從哪兒來?無來處!你說臭氧層破洞擴大了,或其它怎樣等等,其實都只是千般理由的一部份而已,并非全部,故云:「無來處!」但它會出現(xiàn),為什么?「隨其所行業(yè),如是果報生」。因為有這種情況,所以雖然「無我、無我所」,但會有種種受苦、受樂。

精彩推薦